黨建工作互聯網應用
時間:2022-07-18 02:53:21
導語:黨建工作互聯網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也給黨的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將黨的建設融入互聯網絡這一平臺,通過互聯網更好地實現黨的思想教育、組織管理和民主發展功能,是當前黨建T作面I臨的重要課題。
一、互聯網為推進黨的建設提供了新機遇
黨的建設離不開具體的時代環境,互聯網的發展為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提供了新的機遇。
(一)互聯網為黨的思想理論宣傳提供了新平臺。作為一種信息傳播手段,互聯蚓具有高效、迅捷、交互性強的特點。這一特點將黨的思想理論宣傳、教育窄間大大延伸,使黨的建設時間上沒有限制、受眾面更為廣泛;網絡的滾動傳播有助于提高黨的思想理論的傳播效率,擴大黨的思想理論的影響力;由于網絡可以融文字、圖畫、影像、音樂于一體,使黨的思想理論的宣傳教育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二)互聯網為黨聯系群眾提供了新渠道。密切聯系群眾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中,我們黨和人民群眾建立了多種聯系途徑和方式,互聯網的出現則為黨和人民群眾搭起一座新的溝通橋梁。在互聯網時代,民眾不僅可以利用電子郵件、留言、在線交流等方式與相關部門聯系,甚至可以借用視頻面對面地進行交流。這種快捷、近乎無障礙的交流,大大拉近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距離,有助于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三)互聯網為黨內民主的充分發展提供了新栽體。互聯網具有信息公開和雙向交流的特性,為黨委和政府民主科學決策、“陽光施政”、群眾有效監督提供了便利通道。黨員和人民群眾可以通過網絡了解黨的方針政策,把握黨的政治生活運轉狀況,順暢、真實地表達意見和建議;黨委和政府可以借助網絡匯集民情,了解真實情況,作出準確判斷;可以借助互聯網集思廣益,進行科學決策;可以借助互聯網公開黨務、政務,接受人民監督。從一定意義上講,互聯網已成為黨內民主直至人民民主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強大力量。
(四)互聯網為黨的建設提高效能提供了新手段。將現代網絡技術手段運用于執政黨建設的各個方面,是黨建手段的重大創新,將大大推動組織結構從傳統的科層制向現代的扁平化發展,上下級之間由封閉的單層傳遞、靜候指令,變為開放交流、雙向互動的動態聯系。同時,開展網絡黨建,通過電子辦公、電子信息傳遞,將極大地簡化繁瑣的日常黨務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時效性,降低運行成本,為黨建工作“插上科技翅膀”,提高層次與水平,開創出一個富有生機的新天地。
二、運用互聯網開展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把網絡和黨的建設結合起來,尚屬新生事物,目前的運用與發展尚不成熟,其問題突出表現在:
(一)一些領導干部對運用互聯網開展黨的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缺乏足夠認識。互聯網在我國發展的時間并不長,但已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正在深刻地改變社會生活環境,影響著執政黨與國家、社會、民眾關系的運轉模式,其中蘊含的巨大潛力難以估量。但一些領導干部只看到互聯網給黨的建設帶來的困擾與問題,卻沒有意識到互聯網給黨的建沒帶來的有利因素,對運用網絡開展黨的建設持懷疑、不屑的態度,不懂網,不學網,不用網;有些領導干部對一些網絡信息動輒采取“躲、堵、壓”的做法,甚至對發帖者進行追蹤報復,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還有些領導干部片面地認為網絡不過是群眾娛樂消遣的T.具,而忽略了互聯網正在對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乃至生活方式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是我們黨重要的思想文化宣傳陣地。
(二)黨建網站的實際功能發揮不足。近些年來,各地組織部門大都建立了黨建網站,網民可以上網瀏覽黨建信息,了解黨務知識,閱讀黨建理論研究文章,進入論壇探討有關黨的建設問題。但與其他一些網站相比,黨建網站的實際功能發揮尚不充分,突出表現在點擊率還不高,對網民的吸引力還不強。從內容上看,大部分黨建網站主要依附于平面媒體,把有關文字和圖片簡單,全面深入地評論、圖片、視頻、動畫信息以及部門重要檔案數據資料偏少;從欄日設計上看,偏重于宣傳性,而輕視學習性與交互性,有形式意義,少實用價值;從管理上看,缺少懂黨建的網絡專業技術人員,對黨建相關信息不能作出及時反應,網頁內容更新緩慢。有的黨建網站雖然開通了部長信箱、黨員論壇等意見收集渠道,但并未作出及時答復,黨員干部群眾行使監督權的在線平臺基本處于休眠狀態。所有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黨建網站實際功能的發揮。
(三)基層黨組織的信息化、網絡化建設水平相對低下。基層黨組織信息化、網絡化建設是延伸黨組織工作觸角、拓展黨組織服務領域的支撐平臺,是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前提和基礎。但由于受思想認識、科技素質及財力投入等因素的影響,基層黨組織的信息化、網絡化建設相對滯后,對于改革開放中黨員流動性增強等帶來的黨員管理的新情況新問題,還是習慣于沿著原有的思路去解決,而在組織關系轉接、活動證發放、黨費繳納、參加活動等方面的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明顯欠缺;一些基層黨組織所擁有的現代遠程教育系統,也因制作和播放的內容與實際不相切合,學用脫節,導致作用發揮有限。
(四)網絡管理的法規化程度不高。互聯網是新生事物,對其管理的制度化程度相對較低,相應的一些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目前,我國已出臺了《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電子政務.丁程技術指南》等有關文件,出臺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等一系列互聯網管理的法律法規。但是,這些法律法規尚存在不完善之處,有些規定還不清晰。如知情權與隱私權、黨務政務公開與黨政機密的保護、社會監督與造謠誹謗、言論自由與人身攻擊等,尚缺乏明確界定,一旦出現問題,難以處理和解決,由此可能導致互聯網上的無序狀態得不到有效解決,互聯網的積極作用受到抑制。因此,進一步從法律層面規范網上行為,是促進黨的建設與互聯網有機結合、進而產生積極效應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
三、有效運用互聯網推進黨建工作的對策
在信息網絡化的今天,運用互聯網開展黨的建設已是大勢所趨,各級黨組織必須主動作為,加強管理,提高運用能力,切實發揮網絡推進黨的建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認識,增強運用互聯網開展黨的建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互聯網作為新興媒體,憑借其開放、平等、全球共享、信息量巨大和傳播快等優勢,已成為一種革命性力量,政治制度、政治過程、政治權力以及政府治理等各方面,無不受到互聯網的滲透與影響,政黨組織的生存和運行環境隨之而發生了巨大變化。作為現代先進生產力的鶯要發展要素,網絡化的信息技術,理應成為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必須認清和把握這一大勢,盡快掌握網絡知識,增強網絡素養,牢牢掌握網絡時代的話語權、主導權,提高剛絡建黨、問政的能力。各級領導干部要主動研究互聯網的發展特點和規律,認識其已經和將要對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帶來的影響,趨利避害,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來推動政治生態和執政環境的改善,變被動應付為主動應對,促進黨的建設跟上時展步伐,確保黨的各項1二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二)加強領導,從戰略全局謀劃和推進“大黨建網”建設。充分運用互聯網開展黨的建設,需要從戰略上將互聯網納入黨的建設范疇中總體考量,整體推進。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建立起不少黨建網站,但因內容的重復性、信息的分散性,使網站建設成本居高,功能的發揮受到限制。根據當前實際,從“大黨建”概念出發,可以整合黨建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各種分散的資源,建立起貫通省、市、縣委組織部門,鏈接中央和曰家機關部委、大型同企和組織人事部門的“大黨建網”,形成覆蓋全黨的統一的網絡平臺和應用系統。在這個網絡系統中,各個網站各有職責、各有所長,同時通過有效鏈接又可以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為此,需要建立專門的網站建設組織領導體系,負責指導和規范黨建網絡的建設。同時,要遵循互聯網建設規律,科學設計網站內容,滿足黨的建設需要。一是網站應具有理論性、知識性,要建立黨建理論和黨建知識的資料庫、數據庫;二是網站應具有現實性,要反映各級、各部門、各行業黨建的工作動態和實踐經驗;三是網站應具有應用性,要有效承載對黨的政治理論進行宣傳教育、對黨員和黨組織進行管理、對黨內事務進行監督的功能;四是網站應具有互動性,要反映黨員和群眾的意愿,促進黨員、群眾對黨內和社會政治生活的有效參與。可開設“熱點問題論壇”等,引導人們采用“留言版”、“網上聊天”等形式,發表意見,交流信息,實現信息的無障礙傳遞,形成上下互通、統一推進實施的“網絡黨建”體系。
(三)探索規律,充分運用網絡手段發揮網絡黨建的積極作用。互聯網具有信息傳播及時、高效、低成本、難以阻抗等特點,但網絡上的信息傳播又常常帶有個人感情色彩,信息的真實性難以保證。互聯網的這些特點決定了運用互聯網開展黨建時,要盡力避開可能引發的問題,充分發揮其優勢。彌補傳統黨建r作之不足。如,可借助|硼絡不受時空限制、開放、快捷的優勢,建設黨內教育平臺,向各地黨員傳送一流專家學者的思想理論教育內容,及時澄清網上不符合事實或是非不分的觀點,有效幫助黨員、干部提高思想免疫力;建設黨內組織管理平臺,對黨員進行網上登記,開展網上交流,過網上組織生活;建設黨內政治生活平臺,設立網上黨的建設新聞發言人,在不涉密的情況下,定期公布黨內重大事務、重要決策部署及重大活動的開展情況,及時回復黨員的詢問和質詢;搭建黨內交流平臺,打造網上黨員之家、干部之家,針對黨內重大問題,開展網上問卷調查、網上匿名投票等方式,為黨員群眾提供表達訴求通道。建設黨內監督平臺,通過網上公示,對干部的考核選任公開相關信息,回應黨員群眾對干部工作的關切增強透明度。進而提高干部選用的公信力。設立舉報信箱、“反腐倡廉網絡信息中心”、“紀檢監察信訪”實名ID,拓寬黨員、群眾的監督渠道,安排專人分析和鑒別網絡舉報信息,受理和處理網絡信訪,限期作出受理反饋,保證網絡監督應有的力度和質量。
(四)完善法律法規,為網絡黨建工作健康有序開展提供法律支持。黨務活動關乎黨政部門和圍家利益,鑒于網絡的開放性、自由性及不確定性,把黨務活動置于互聯網上,亟需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加以約束和保障。目前我國電子政務、電子黨務的法律規范主要分散在計算機法、電信法、互聯網法、電子簽名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法等相關法律中,電子黨務的特性不突出,有法律真空地帶。為此,應制定統一的電子黨務法,以及與之配套的信息公開法、信息安全法、網絡監督法、遠程教育法、電子投票法、電子信息個人隱私保護法等,形成獨立、完善的的電子黨務法律體系,使網絡黨建丁作有法可依、違法能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健康有序運行,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黨建的優勢。
(五)培養人才,建設一支精通網絡的黨務工作者隊伍。黨建1_作要跟上信息網絡時代的發展,人才是關鍵。從目前來看,我們不乏熟知黨務工作的人才,也不乏熟知網絡的人才,但缺乏二者兼有的復合型人才。黨建網絡的建設與發展,亟需一大批掌握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黨務T作者。為此,一要加強信息網絡傳播基礎知識教育,搞好在職黨務人員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教育,使他們能夠熟練地駕馭網絡傳媒;二要努力培養一批精通網絡技術的黨務工作者,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業務過硬、技術過硬、作風過硬的電子黨務建設人才隊伍。
- 上一篇:藥學類理化實驗教改
- 下一篇:生態循環生產方式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