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的發展建議
時間:2022-08-17 04:02:32
導語:社會保障的發展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所謂知識經濟就是指以知識為基礎,并以知識產業為主導的經濟,它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建立在知識生產、處理、傳播和應用基礎上的經濟。知識經濟的出現對我們現有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人們的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會隨之發生相應的調整和變革。所以,知識經濟的出現對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保障事業也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一、知識經濟促進了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
1.知識經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為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提供基本條件和直接支持知識經濟以知識為基礎,知識的投入帶來了收益的增加,目前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在知識經濟替代工業經濟的發達國家,如美國,自1993年以來,其工業生產增長的45%主要是由信息產業帶動的。①20世紀末,日本經濟蕭條,歐洲經濟不景氣,但美國偏偏可以獨占鰲頭,靠的就是知識對經濟的帶動作用。知識對于持續的經濟增長、就業機會創造、生活質量的提高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經濟的發展為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提供了許多直接支持。比如,低通貨膨脹率對于穩定社會保障財務具有直接的意義;企業重視人力資本,人的素質普遍提高,可以避免以往存在的許多問題,像懶漢現象、企業拖欠社會保險費等,而且民間的、自愿的服務、救濟、捐贈將會增加;環境保護和科學防災的加強,將使社會救濟支出下降;知識經濟的創新體系將促進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等等。
2.知識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服務業就業機會知識經濟的發展促進了高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新型產業群如電腦、通訊、航空航天等產業迅速崛起,帶動與其相關的服務性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還以美國為例,作為西方世界最發達的國家,率先步入知識經濟的大門,較好地解決了社會失業問題,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新型產業和相關服務產業的興起,為社會創造了較多的新的就業機會。據統計資料表明,微軟公司每增加一名雇員,就可以給其他行業增加6~7個工作崗位。
3.大大提高社會保障工作的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計算機技術的高度發展,特別是許多新的管理軟件、管理程序的設計和網絡化管理的發展,使得人們的體力和智力得以延伸,社會保障工作效率將會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得以提高。過去那種品種繁多而又復雜的人工輸入工作,被高智能化計算機技術所替代,快速而準確。日常業務處理,如基金核定、基金征集、待遇審核、待遇支付等一系列的業務,都將可以直接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在賬戶上作相應的處理、確認或劃撥。尤其是調動工作,不管是同城還是異地,均可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在賬戶上瞬間做出正確無誤的處理。
4.使社會保障社會化服務面貌煥然一新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電子商務也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加速擴張。我國的“三金工程”在幾個大城市的啟動實驗為在全國推廣奠定了基礎,“三金工程”最終在全國全面啟動將指日可待,國際服務貿易蓬勃發展,全球電子化、網絡化和“無紙化”的貿易時代也將隨之出現,這就給我們社會保障社會化服務工作提出極高的要求,要求我們的社會化服務工作融入“電子商務”之中,特別是待遇的支付必須適應“無紙貨幣”和“電子貨幣”的發展。屆時我們社會化服務工作將煥然一新,社會效益大大提高。
5.使社會保障的業務更加透明隨著信息產業的進步,網絡技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社會保障的各項業務與銀行、企業及稅務等其他部門和機構聯網將呈必然之勢,屆時社會保障的各項業務以及社會保障基金的征集、管理、運營、使用與支付等一系列活動都一目了然,透明度高,這有利于增強全社會對社會保障事業全方位的監督。②
6.為社會保障盡快實現全國范圍的統一提供了可能目前,實現省級統籌比實現地、市、縣統籌能在更大范圍內分攤風險,但這只能是一種過渡性措施,而實現社會保障全國范圍的高度統一,使風險在全國范圍內分攤,最大限度的增強社會保障的抗風險能力,將是形勢發展之必然。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東西部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逐漸縮小,并通過扶貧攻堅計劃,逐步擺脫老、少、邊、窮地區的落后面貌,社會保障必將覆蓋城市和農村所有勞動者,現代高新技術尤其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高度發展,為社會保障實現全國高度統一,即統一繳費比例、統一個人賬戶規模、統一計發辦法、統一調劑使用基金等“四統一”提供了可能性。
二、社會保障事業面對知識經濟的困境
網絡時代的到來,對社會保障事業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同時也給我們社會保障事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1.社會保障管理面臨的挑戰因網絡技術的空前發展,我們社會保障系統的各種信息將進入各種網絡之中,各種信息資料有可能會因電腦“黑客”的入侵被注入病毒或慘遭破壞,社會保障業務特別是基金管理的安全性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如果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系統和支付系統被入侵,后果將是極其嚴重的。這是我們將會面臨并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另外還可能會有一些技術性的問題產生,比如現行的按工資比例繳費的方式,就需要根據知識經濟時代工資非固定化的新特點做出調整。
2.社會保障政策面臨的挑戰其一,知識經濟將使貧富差距擴大,但同時高收入階層面臨高風險,這樣我們就必須重新權衡社會保障的公平與效率問題,為高收入階層提供相應的保障。其二,許多國家在發展知識經濟的過程中都會面臨資金短缺的窘境,財政負擔社會保障費用與國家扶持發展知識經濟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近10年來,美國企業用于職工教育和培訓的開支每年遞增5%,1997年此項開支已高達500億美元以上。③其三,現在的農村地帶在將來會涌現出大量的小城鎮,那里也許會成為人們向往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現行的將城鎮與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割裂的做法,將難以為繼。其四,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組織方面的網絡結構、隨著產業轉移而大量出現的跨國企業以及國際間的人員流動,將對國家之間社會保障水平的差距帶來考驗。
三、思考與對策
面對知識經濟洶涌澎湃的世界性潮流的挑戰,我們不能無動于衷,必須抓住機遇,采取積極的對策。筆者認為,針對我國目前的具體狀況,我們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1.爭奪人力資本,強化社會保障核心力量隨著人類社會由物資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人作為一種資源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政府所重視,并成為世界上新一輪的國家競爭的核心。21世紀,一個科學技術革命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變革的時代,人們每天都在接受新的知識,因此,人才資源在當代占據著首要的位置。此時,我們如何創造性地拓展社會保障事業,促進社會保障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吸收高素質的、具有創造性的人才,增強社會保障事業的核心力量。
2.適應時代要求,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質人才隊伍要從根本上解決人才的問題,必須加強對現有人員隊伍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人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因此,對社會保障事業的全體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整體素質,以適應未來發展需要,不僅勢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在培訓和教育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全體人員的知識吸納能力,特別是吸納高新技術知識的能力,重點培養全體人員的知識創新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否則,我們社會保障工作人員,就很難適應今天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另外,我們要增加對培訓和教育的投入,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高素質人才。
3.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社會保障機構要跟上時代步伐,創造性開展工作,必須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讓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識技術和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適應社保工作發展的推動力。高校和科研院所也要派出專家、學者、教授前往社保機構,傳授知識和技術,研究和解決社保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同時,社保機構應定期派員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學習和更新知識,接受高新技術的洗禮,力爭最大限度地發揮科學技術成果對社會保障事業的推動力和貢獻作用。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好社會保障信息服務網絡知識經濟時代的社會保障工作,將是以知識智慧為核心、以網絡信息為依托,采用最直接的方式,拉近服務提供者與服務目標的距離,直截了當地服務。為此,當務之急是建立好社會保障信息服務網絡。建立網絡不能盲目行動,要力圖做到積極、穩妥和安全,要在“統籌規劃,國家主導”的原則下有步驟有計劃地實施。我們可以建立全國統一的封閉的社會保障網絡;與金融系統聯網;與企業聯網;甚至可以聯通國家公用信息網。
5.加強社會保障網絡系統的安全管理與風險防患社會保障網絡系統的安全管理與風險防患尤為重要。因為社保基金是億萬職工的“活命錢”,是億萬職工的一條“生命線”,我們應保證它的絕對安全,要組織電腦專家研究一整套安全防范措施。總之,不能有半點馬虎,一定要把職工的“活命錢”管好,確保社會保障網絡信息系統絕對安全。另外,我們還可以加快社會保障管理創新,創建新型激勵機制。包括取消某些社會保障項目中工作年限的規定,改革按月繳費的方式,變固定工資制為利潤分享制等;建立基于身份證號碼的社會保障號碼,實施網絡化管理,提高社會保障工作的效率,并加強監督;適應人員流動的要求,實現繳費和發放的社會化(包括異地繳費和發放)。同時,注重網絡安全。
- 上一篇:中行的發展措施
- 下一篇:經濟環境對會計的影響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