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編排格式修訂原則
時間:2022-07-09 02:49:37
導語:期刊編排格式修訂原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ISO8新標準修訂變化名稱變化。新標準的名稱發生變化,增加了“標識”(identification)一詞。ISO8新標準與原標準的名稱對比(見表1)。結構變化。從標準結構來看,新標準在對原標準的章節基本保留或整合更名的同時,又新增加了相應章節。ISO8新標準與原標準的章標題對比(見表2)。內容變化。從新標準內容來看,標準適用領域由原來紙質期刊編排規范擴充到包含數字版期刊的編排規范,內容更為豐富,與時俱進。全文圍繞使讀者、圖書館等信息文獻機構的期刊管理人員、期刊編輯人員等相關方迅速、準確地識別、獲取期刊刊名等信息,以及長時間地、有效地獲取期刊中文章、引用信息等內容設置了3類不同的規范:一是紙質期刊與數字期刊于編排格式方面的共同要求,二是僅針對紙質期刊的編排格式要求,三是僅針對數字期刊的編排格式要求。因ISO8新標準目前僅形成委員會階段修訂草案稿,主要內容變化不做具體展開,將其概況為以下3點:第一,更為突出期刊刊名的重要性。強調期刊刊名應在不同介質、期刊不同位置保持統一,并規定了刊名變更的條件、刊名變更后須申領新ISSN,以及引用文獻時的刊名標注要求等;第二,介紹了期刊出版信息的作用,規定了應標注的出版信息內容;第三,規定了紙質期刊數字化加工而成的數字期刊編排格式要求,并強調以下4點:一是數字化加工范圍不僅包含期刊的前、后封面,還包括空白頁、廣告頁的所有內頁;二是數字化加工時,應保持原卷期的結構、順序及呈現方式等與紙質版相同,并確保圖像的完整性,避免失真;三是若數字化的期刊的卷、期若存在內容缺失,應在數字化的加工時標注具體的缺失部分,包含卷號、期號及頁碼等;四是數字化加工建議采取開放格式及標準,避免采用封閉或專有的加工方式。GB/T3179-2009修訂原則結合GB/T3179-2009于國內期刊業的執行情況,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僅供GB/T3179-2009修訂時參考。
應繼續修改采用ISO8新標準。在國家“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建設、“刊網融合”理念等政策的帶動下,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各期刊出版單位在不斷探尋促進紙質期刊出版與數字期刊出版相互融合,以及提升期刊質量與國際影響力的策略與方法。ISO8修訂在增刪、整合原有內容之外,最重要的變化是擴大了標準適用范圍,在紙質期刊編排格式規范的基礎上,增加數字期刊編排格式規范,并且重點突出對純數字期刊的編排格式要求。GB/T3179-2009的修訂應繼續修改采用ISO8新標準,充分借鑒數字期刊編排格式等內容,不僅將加速我國期刊編排格式與國際接軌的進程,也將在當下以數字技術主導出版業發展的新形勢下,推動我國“刊網融合”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應抓緊時間,盡快完成。為進一步推動我國期刊出版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加速我國期刊編排格式與國際接軌的步伐,提升我國期刊單位在國際上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建議GB/T3179-2009修訂工作能夠抓緊時間,盡快完成。一是提前組建專家團隊。GB/T3179-2009修訂前需要結合國內外期刊編排實踐進行梳理、分析的內容較多。為更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GB/T3179—2009修訂工作,應盡快組織科技學術類期刊、社科學術期刊、時政類期刊、大眾類期刊、數字類期刊等出版單位,檔案館、圖書館管理人員,相關專家及期刊行政管理人員等,搭建GB/T3179-2009修訂專家團隊,在ISO8修訂過程中同步開展GB/T3179-2009修訂相關準備工作。二是密切關注ISO8修訂進程。因ISO8目前僅形成委員會階段修訂草案稿,因此,需要密切關注該國際標準修訂進程,及時掌握修訂動態,在ISO8新標準正式后,立即啟動GB/T3179-2009修訂程序,力爭半年內完成起草、征求意見工作,1年內報批甚至。應注意與相關標準、法規間的一致性。鑒于GB/T3179-2009之后,國內一直存在該標準與行政法規二者一致性的爭議。因此GB/T3179的本次修訂應特別加強對相關行政法規的梳理,在遵循國際期刊編排規則的同時,符合我國期刊出版市場需求與產業利益,避免與相關標準、相關法規間的不一致。從國內相關標準來看,不僅應在充分考慮已經的數字期刊標準,如CY/T149-2016《數字期刊術語》、CY/T150-2016《數字期刊分類與代碼》、CY/T151-2016《數字期刊核心業務流程規范》、CY/T152-2016《數字期刊產品服務規范》、CY/T153-2016《數字期刊內容質量管理規范》等的基礎上,增加數字期刊的相關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同時應確保修訂后GB/T3179中的規范性引用文件為最新版(如GB/T7714《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已經于2015年修訂一版,GB/T9999《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也正在修訂),避免標準間的交叉、矛盾與重復。從相關行政法規看,我國有《出版管理條例》《期刊出版管理規定》等行政管理規定對期刊編排格式予以規范;2016年,國務院最新修訂了《出版管理條例》與《新聞出版行業標準化管理辦法》,并了《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對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的具有編輯、制作、加工等出版特征的數字化作品予以規范。原有紙質期刊編排格式內容不宜大幅修改,新增數字期刊編排格式規范不宜過細。GB/T3179-2009目前在國內應用情況總體較好,對該標準的修訂主要以增加數字期刊的編排規范為主,而對其原有紙質期刊編排格式內容的修訂不宜有大幅度改變,尤其對于國內期刊出版實踐與該標準要求已經實現基本一致的部分,應謹慎處理,以免影響已經形成的編輯習慣。同時,因ISO8新標準是國際范圍內在數字期刊編排格標準化領域的首次嘗試,對于適用于數字期刊編排格式的內容要求僅做原則性規定,如:紙質期刊數字化加工時應注意保持原紙質期刊內容的完整性,包含封一、封四、空白頁、廣告頁等;避免封閉的或專有的數字化加工方式,而采用開放的、標準的方法;數字期刊中嵌入標準格式的元數據或超鏈接,避免較多的數字資源鏈接遷移等。同樣地,GB/T3179-2009對數字期刊編排格式的規范統一不宜過細,建議同樣僅做原則性規定,不做數字技術如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方法等的要求。
重點修訂期刊識別與描述類信息。期刊的識別描述類信息主要包含期刊刊名、ISSN、期刊編碼方式(卷、期標注方式或出版時間標注方式)、期刊出版信息、引文信息等,不僅可以證明期刊歷史的存在,而且使期刊內容便于追溯,方便期刊的管理。ISO8新標準中對刊名及其變更、精確使用ISSN、規范標注引文信息等做出了較為詳細的規定,可為GB/T3179-2009修訂借鑒。一是弱化或刪除對刊名意義、刊名長度及副刊名的要求。ISO8新標準刪去了原來針對刊名的意義“刊名應能夠準確界定該期刊所涉及的知識和活動領域”,以及針對刊名的長度“刊名應短且便于引用”的規定,僅突出刊名于不同出版形式、于期刊不同位置的一致性。GB/T3179-2009中4.1為采用ISO8原標準上述內容制定而來,建議其修訂時弱化或刪除對刊名意義及長度的要求;此外,因4.2對副刊名的規定也與刊名意義有關,同樣建議弱化或刪除。二是加強并細化期刊變更刊名的要求。GB/T3179-2009中目前僅規定了期刊不得隨意變更刊名,ISO8新標準則做出了更為細致的規定:不僅明確將刊名變更的條件限定為出版范圍或出版主題的變化,同時也明確了刊名變更后應申請新ISSN的要求,強調了刊名變更后應于期刊顯著位置標注新刊名與原刊名等刊名完整歷史信息的必要性及標注方式,以及引用期刊文獻內容時對引用信息中刊名及相應信息的描述方式。建議GB/T3179-2009參照ISO8新標準,加強并細化關于刊名變更的內容,指導期刊完整刊名歷史信息以及引用文獻的標注方法。三是增設ISSN與ISLI資料性附錄。“ISSN”作為不同名稱、不同版本的連續出版物的唯一標識,已在國際范圍內廣泛使用,ISO8新標準更是強調了ISSN作用,介紹了ISSN標識符的意義、分配規則、申請方法、示例等內容。當下,ISSN的分配范圍已經由傳統的紙質印刷版連續出版物擴展到了數字版連續出版物資源,ISO8新標準對ISSN的強調不僅與現實需要相符,而且可以預見使用ISSN的參與方將更為廣泛。雖然我國目前主要使用“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CN號)”進行期刊管理,以ISSN為輔,但是我國期刊“走出去”參與國際交流是戰略發展方向,理應重視ISSN的申領及標注方式,精確使用ISSN,與國際接軌。因此,建議GB/T3179-2009修訂同樣以資料性附錄的形式增加ISSN相關介紹。ISO17316:2015Internationalstandardlinkidentifier《國際標準關聯標識符(ISLI)》是在國際信息與文獻標識符標準領域首次由中國提案并主導制定的一項國際標準,現已被我國采標為GB/T32867—2016《中國標準關聯標識符(ISLI)》。ISLI作為信息時代下以標識“關聯關系”為理念的全新標識符,是當下信息技術與內容產業發展的一項基礎性標準,有助于推動我國出版產業的轉型升級。該國家標準得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大力推廣,建議GB/T3179—2009修訂增加ISLI資料性附錄,介紹ISLI注冊申請流程與規范、相關技術工具等,推動《中國標準關聯標識符(ISLI)》國家標準實施,加快產業應用步伐。修訂工作應既充分遵循國際規則,又體現中國特色。GB/T3179-2009修訂應充分遵循國際規則,對與ISO8新標準一致的內容盡量保留,并結合我國期刊業發展現狀以及趨勢,差別對待與ISO8新標準存在差異的內容,避免“一刀切”。同時,GB/T3179-2009修訂應體現中國期刊的特色,特別是加強對漢語拼音的標注及書寫規范等。國際上對中文期刊的識別和檢索,是通過漢語拼音實現的,不僅有助于我國期刊“走出去”,提升我國期刊單位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同時也體現了我國的特色,向世界傳播了我國文化。此外,中文期刊不僅要加注漢語拼音,還應注意漢語拼音的拼寫方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漢語拼音方案》等法律法規與GB/T3259《中文書刊名稱漢語拼音拼寫法》進行書寫,使中華民族的語言和文化正確地向世界傳播。
- 上一篇:金融去杠桿的原因及方法
- 下一篇:商業銀行住房貸款風險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