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刊創新發展經驗與啟示

時間:2022-11-26 03:55:57

導語:黨刊創新發展經驗與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刊創新發展經驗與啟示

一、融媒體時代黨刊平臺架構管理

黨刊融媒體建設要發揮主流引導價值,順應時代,適應潮流,完善平臺建設,打造基于互聯網、移動終端的數字化輿論新陣地。1.搭建技術平臺,統籌協調指揮。融媒背景下,黨刊融媒平臺通過協作內容生產、共享信息資源、整合傳播渠道,構建各類媒體統一指揮、協調調度、多樣傳播的新型平臺,《當代貴州》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2017年,貴州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貴州日報》、貴州廣電等媒體通過流程再造,推動媒體平臺、渠道、經營、內容、管理的深度融合,明確安排專項資金,增加人員投入,給予媒介融合發展以有力支持。以此為契機,《當代貴州》融媒體“中央廚房”精準發力,搭建全媒體采編平臺,涵蓋報紙(《貴州日報》)、電視(貴州廣電)、廣播(貴州人民廣播)、期刊(《當代貴州》)、互聯網(中國黨刊網)、移動客戶端(領導者客戶端、“當代貴州”客戶端)以及微博、微信、云平臺等各種內容生產渠道。2.強化輿情監控,突出績效考核。融媒體時代,黨刊融媒建設要突出輿情監控、傳播效果、績效考核等系統的支撐作用。其中,輿情監控分析系統借助大數據技術,監控輿論熱點,有效收集、分析用戶信息,實現輿情預警和熱點推薦功能;傳播效果系統通過用戶分析、傳播途徑評估,完善傳播影響力;績效考核系統通過報表審核、統計評定等考核機制,實現采編人員和外部作者的考核管理。在采訪中,記者編輯根據融媒體中心的大數據分析,通過系統策劃報道抓取素材,智能化篩選,排序并推送新聞,確保新聞時效性和準確度;同時,通過系統管控采訪任務,自動監控采訪報道內容、關聯新聞熱點頻次。以《當代貴州》為例,其融媒體“中央廚房”系統安排專人追蹤熱點,智能化編輯,確保工作留痕。在內容上,通過網站、雜志、APP、公眾號等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確保內容推廣的覆蓋面,提高用戶抓取和智能研判等環節的效率;在考核上,實施扁平化管理,調動內部人員的積極性,對團隊進行有效激勵。3.依托技術支撐,提升融媒能力。融媒體時代,黨刊融媒體建設要凸顯大數據寫稿、移動采編、智能審校、全媒體指揮集成、可視化傳播的能力。其中,大數據寫稿能力是核心,其前提是依托大數據資源監測信息平臺,查看海量資訊,為選題策劃提供積極參考,改變既有的采編流程,為記者提供關聯性報道、主題搜索、延展創作流程等功能,提升傳播的引導力和傳播力;智能審校能力是借助自動化的智能審校系統,實現敏感詞篩選、稿件、差錯校對等功能,以確保寫稿的準確度;移動采編能力則強調借助記者客戶端,實現寫稿、發稿、編審等流程一次性完成,將信息集中匯總;此外,全媒體指揮集成能力和可視化傳播能力是互為保障的。這兩種功能通過熱點的搜索,推出新聞稿件的點擊率、關注度以及審核機制,促進媒體的內容建設,實時監測輿情,確保信息互通,以便對輿情做好應急反應。例如,作為貴州“十三五”期間的重要戰略行動,大數據產業為貴州融媒體平臺的構建以及“中央廚房”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當代貴州》“中央廚房”建立健全編委會、信息辦公會、選題會等機制,健全協同督辦,統籌調度制度,確保重大活動、重要報道、熱點新聞的統一協調指揮,做到集中調度、集中指揮、協同配合及快速反應。

二、融媒體時代黨刊內容的創新路徑

黨刊融媒體核心價值在于用好、用活資源,講真話,走正道。在內容上堅持黨性原則,強化政治定力,全力服務大局,全面惠及民生。1.利用媒體核心優勢,提升持續發展能力。大數據產業為融媒體平臺構建“中央廚房”模式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然而,針對不同地區的大數據產業和當地的文化特色,融媒體平臺建設要做到因地制宜、靈活施策,利用自身特色優勢,提升融合發展能力。一方面,《當代貴州》期刊傳媒集團構建當代傳媒的“四微”(微博、微信、微刊、微視)、“兩端”(當代貴州APP、“領導者”客戶端)、“兩朵云”(國學云平臺、黨刊云平臺)的全媒體立體傳播格局,形成精準面向主流人群的差異化全媒體數字化矩陣,搶占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前沿。根據扶貧的統一安排,《當代貴州》打造“黔中生活惠”等移動互聯網平臺,精選貴州當地的社會生活熱點事件及地域特色資源,創造社會消費熱點,滿足百姓需求,同時提升媒體傳播有效度。另一方面,借助多彩貴州數據平臺,立足貴州遵義的紅色文化基因,堅守黨刊的社會責任;實施全域境內的“黨刊數字化工程”,加快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過渡與轉型;提升融媒體整體效度,統籌兼顧,改革突破,促進輿論引導陣地建設,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正能量;通過雜志、網絡等資源的深度融合,實現紅色資源優勢互補和時政新聞資質的有效提升。2.拓展各類用戶群體,打造本土生活服務內容。媒體融合媒介的有效實現,離不開加強主流新聞媒體的資源整合,突破傳統報道方式,形成內容優先、體驗互動、高效便捷的立體式報道模式。該項工作的重點在于拓展不同類型用戶的數量,夯實為本土生活服務的基本理念,真正打造出以服務為導向的綜合平臺,助推地方經濟和當地的發展。例如,“當代貴州”客戶端和“領導者”客戶端,就融合了《當代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貴州廣播電視臺等諸多媒體資源,面向貴州地區鄉鎮以上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領導干部,打造實時資訊平臺。在技術層面上,《當代貴州》期刊傳媒集團采取面向用戶提供全媒體內容服務的技術支撐,從物理空間向技術研發建設轉型,重構多維度的新聞流程,確保用戶只要在官網平臺上下載該應用程序,就能實現電視內容、廣播內容、圖文信息、網絡資訊的接收,促進圖文、音視頻與網絡資源的融合,優勢互補,在傳播覆蓋面和內容生產上形成強大的合力。截至2018年12月,“當代貴州”客戶端的注冊用戶達到650萬人,成為宣傳黨的路線政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微陣地”。3.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強化新聞宣傳實效性。融媒體時代,新媒體平臺要改變傳統的媒體評論模式,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打造新聞“輕騎兵”,并通過創新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工作體系。同時,緊跟時代潮流,把握趨勢,借助即時新聞、H5技術等新興傳播手段,不斷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和影響力。《當代貴州》在此方面做出了超前的探索,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貴州全媒體平臺策劃微博與微信實時直播、客戶端與微視航拍等活動,強化平臺的立體化傳播效果;“數字貴州”平臺推出專門報道,傳遞兩會聲音;貴州電視臺借助其視頻報道特長,直播大會進程、捕捉內外熱點評說,展示時展最強音;“當代貴州”客戶端、“掌上貴州”客戶端發揮其機動靈活的優勢,通過發送朋友圈、動感新聞、VAR多樣態的新聞呈現,推動熱點不斷演進。此外,貴州全媒體共同發力,策劃活動,傳播決策,推出了《貴州的貧困標簽正逐步撕掉》《貴州是貧困地區跨越發展樣板》等一系列接地氣的、讓老百姓滿意的作品,報道的圖文點擊量達100萬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三、融媒體時代黨刊創新發展的啟示

黨刊融媒體的價值在于高點站位,通過創新發展滿足受眾需求,并有效運用傳播渠道,實現媒體的綜合運用“裂變”。具體來說,就是要創新輿論宣傳新范式,再造內容生產流程,自主創新研發產品。1.堅持“黨刊+”理念,創新輿論宣傳范式。落實“黨刊+”理念,就是要聚焦用戶個性化需求,探索分眾化、差異化傳播,推動內容服務的轉型升級,重點做好時政類內容服務、綜合類信息服務和組織策劃活動工作。一是提供時政內容服務,時政類內容是黨刊安身立命之本,黨刊發展要始終牢記“黨刊姓黨”的基本要求,始終堅持“用戶中心”的價值理念。將時政類信息刊發作為工作基本遵循,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整合全國黨刊資源,實現融媒體技術效果,為黨員讀者提供精準、個性化的數字內容服務。二是做好綜合信息服務,創新黨建宣傳新范式,要從綜合信息服務入手,為廣大用戶提供生活、政務、信息一體化的資訊服務,有效延伸并切實拓展黨刊服務的水平和層次。三是強化活動組織策劃,組織活動是有效推動媒體轉型、深入基層、提升媒體傳播效果的有力舉措。黨刊建設要堅持“點線面”結合的發展思路,積極組織活動,為廣大黨員讀者服務。2.完善采編一體化平臺,再造內容生產流程。完善采編一體化平臺,再造內容生產流程,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運行機制。黨刊要將媒體融合做為集團在新時代再出發的基點,將媒介融合從局部動作上升為整體實踐。按照多點突破向整體推進的步驟,實現PC端、移動端、雜志、網站建設的跨行業、跨媒介、跨專業、跨終端整合,確保“一次采寫、多次編發、綜合利用”,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機打通和無縫對接。二是要強化扁平化管理,實現流程再造。黨刊要根據不同用戶的特定需要,依托“中央廚房”,構建全媒體采編和平臺,通過內容、渠道、管理、平臺的融合,強化流程再造。采編前,整個團隊分析熱點并擬定題目,提交至全媒體聯動平臺進行編輯審校,每周上報選題,中期進行統一考核;采編中,全媒體平臺客戶端提供技術支持,確保記者發回的全媒體采訪素材的時效性,并及時進行刊發,記者通過手機客戶端與總調度中心采編聯動平臺進行對接。“中央廚房”通過定位,組織記者協同作戰,加強了報道的有效性。《當代貴州》融媒體中心“中央廚房”依托紅色新媒體內容,強化本土生活服務內容,創新媒體融合管理模式,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啟示我們,新時代媒體融合背景下,黨刊轉型發展要堅持“黨刊+”理念,創新黨建宣傳新范式,培養專業技術團隊,自主研發產品,完善采編一體化平臺,再造內容生產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