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論文坐標曲線圖編輯加工探討
時間:2022-06-30 05:44:19
導語:科技論文坐標曲線圖編輯加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指由線條或色彩構成的形象,而插則是排在文字中間配合說明的[1].凡是置于論文中的統稱為插[2].有些情況下用插更方便表達;插是表達科技知識的必需手段,能表征和佐證材料的真實性,能美化版面和提高語言的可讀性[3];插有助于提高目標讀者的理解程度[4].插被譽為“形象語言”“視覺文學”,作為文字表達的輔助手段,與文字一起共同承擔表達作者意和論文科學內容的任務[2,5].好的插不僅是論文的重要支撐,而且使論文具有很好的可讀性.一篇包含若干科學、規范且美觀的插的論文,常常令人耳目一新.科技期刊中使用的插有多種,如坐標曲線(又叫函數曲線)、點、直條、構成、示意、地等,其中使用最廣泛的是坐標曲線.坐標曲線是用于表示某(幾)種因素在一定時間內的變化趨勢或兩(幾)個變量(可變因素)之間關系的一種坐標[4].坐標曲線是學術論文中常見的一種元素,也往往昭示論文重要的內容.插一般由號、題、主、例和注等構成[1,5].對于坐標曲線的編輯加工,一些編輯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了探索[6-9],然而,科技論文中此種插的使用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坐標曲線的問題常常體現在整體用方面、主、題、注以及插與正文文字的關系等方面.筆者翻閱了2019年的56種科技期刊,從中收集到了一些存在問題的坐標曲線,通過整理分析,對其進行規范編輯加工,完善坐標曲線的制作和編排,更好地為論文服務.以期為投稿作者和編輯同行提供借鑒.
1坐標曲線的使用
盡管插對學術論文有重要作用,但插的使用應該恰當,注意精選.科技論文中坐標曲線的使用主要存在如下不當表現:一是坐標曲線本身使用不當(見1),二是坐標曲線與表格或文字發生了重復(見表1和2).1橫坐標的標值為4種溶劑條件,各條件間不存在必然的聯系,不屬于連續變量,對應的結果只能形成孤立的4個點,而這樣的點連成的曲線實際也是不存在的,這犯了“以非數值作為橫坐標標值的錯誤”[6].修改建議:將1的內容改為文字敘述即可.表1和2,同時使用了坐標曲線和表格,造成了重復,不符合學術論文的要求[11].這時,需要在與表之間做選擇.如果主要為讀者呈現精確的數據,則應使用表格;如果只提供數據趨勢或輪廓,則應選擇插.
2坐標曲線的規范
2.1主的規范.科技論文使用的插主要有坐標曲線、直條和系統方框.插表達不規范的現象較為普遍[6-9],而作為使用較為廣泛的坐標曲線,問題更突出.坐標曲線的主通常包括坐標軸、標目、標值線、標值和曲線,出現的問題不一而足,有的是含多余內容(見3),有的是要素不全(見4),有的是表達不規范(見5—8),還有的是不符合慣例(見9和10),等等.要具自明性,要達到無須查看正文即可理解的效果,所以應要素具備且表達規范.主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多與少.3的坐標曲線多出了一些無關內容,如邊框、邊框處的符號和文字.這不僅浪費了版面,而且影響了插本身的準確表達.修改建議:刪去計算機直接輸出的多余內容或重新設計繪制,讓插變得簡明.4中則缺少縱坐標軸和刻度,沒構成坐標,建議補充完整.(2)坐標刻度線.坐標刻度線朝向不對.這種情況在科技期刊中出現得較為普遍.標值線俗稱坐標軸的刻度線,是長的坐標標值線經簡化后在縱橫坐標軸上的殘余線段[2,5,12],因此不應朝外.修改建議:將標值線改至第一象限內.5的橫坐標刻度線間距不等,這樣畫出的表達不準確.(3)坐標原點.5、9和10的坐標原點表達不完整.原點處,如果縱橫坐標值均為“0”時,只書寫一個“0”;其余則需分別寫出.修改建議:在坐標原點處補充完整橫坐標值或縱坐標值,以準確表達出縱、橫坐標軸平移結果.(4)標值.5中標值帶了單位,應該刪去單位,只留數值,單位則改放在旁邊的標目中去.6的橫坐標標值太大.為了滿足法定計量單位使用規則的要求,也為了閱讀方便,標值的數值應盡可能處在0.1~1000之間[2].修改建議:將橫坐標單位改為分米,再改對應的數值.7橫坐標的標值位置不對,應該標在刻度線處,并且應該與中曲線上的點一一對應.8犯了橫坐標標值間隔不相等的錯誤.坐標標值間隔不相等時,曲線的形就會嚴重失真,導致推導出相悖結論的錯誤[6].(5)標目.的標目表達不規范.4、6的標目不完整,不清楚;4的標目位置不對;5和9誤用了括號.修改建議:將標目補充完整后放在與被標注的坐標軸和標值的外側,居中排,且與坐標軸平行.雖然國外許多英文期刊的的標目習慣采用“量(單位)”的方式,但我國依據ISO國際標準制定的GB3101—1993等標準采用“量名稱(或量符號)/單位符號”來表示[2,13].(6)慣例.10的橫坐標應該向下平移,使曲線都在第一象限內,不讓曲線與橫坐標軸交叉,不影響曲線的表達.另外,坐標曲線還存在不清晰、不美觀的情況,如線條模糊(見11);多條曲線時,曲線辨識度較低(見11、12);中空白太多(見13);等等.11的所有線條既不清晰又粗細不當.當線條只有2、3條時,可以按灰度處理,這時可以明顯區分出來;但當曲線較多,如此處的5條,這時再用灰度來表達就不妥了,因為不容易區分或根本區分不了;建議標記不同的符號.12用了顏色來區分,沒用數字或符號,盡管這樣作為期刊的電子版挺好,但它們被印成普通紙本后則全變為了黑色,就不能很好區分了;建議再在每條線條上添加區分形.13雖然采用了簡單的幾何形來表示不同的數據類型,但這些標示形太大、太密集了,嚴重遮掩了曲線本身,表達效果很差;建議清楚呈現曲線本身,再在上面標示單個的較小的區分案,這樣既簡潔又清楚.2.2注的規范.注是中未能表達又需要表達的信息的說明,分為元注與整注[1].注就是用來簡潔地表達出插中所標注的各種符號及需要特別說明的事項,目的是讓讀者明白.科技論文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表達重復(見11);位置不合適(見12)以及大小不合適(見14)等.14CrWMn鋼的硬度隨著熱處理狀態的變化關系曲線11中的注既用了不同灰度表示,又用了箭頭表示,比較混亂.修改建議:兩種表示方式只保留一種即可.12中右上角有大量空白,而注另占較多版面.注的位置應安排合理[1];注的位置既可處于外,也可處于中.注處于外時,面比較簡潔;注處于中時,比較經濟,閱讀起來較為方便,這時注成為主的一部分.結合12的具體情況,建議:將注放于中.14中的注超出了主.修改建議:字號變小,調整位置,將注縮回中;或者將注的文字改在正文中說明,只留下數字.2.3分名的規范.科技論文分名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缺少或位置不對(見15、16).15的分名序號“(a)”“(b)”和16的分名“韓紫3號”“渝紫263號”“渝蘇紫43號”都放到主中了,表達也不規范;15的分名還被包含在了主名中.每幅分的序不能省略,分宜使用字母編號[1],一般使用a,b,c等字母符;分題應比整個插的更簡短,不宜不必要地重復整個插題中已出現過的中心詞語.修改建議:15的分名分別為:(a)等溫線;(b)孔經分布.16的分可命名為:(a)韓紫3號,(b)渝紫263號,(c)渝蘇紫43號.此外,就注意:在正文中提及某分時,應當提及分序而不是整個插的序,如提及16中的a時,應寫成“16a”或“16(a)”[3].
3坐標曲線的美化
學術論文的插在科學性和規范性的前提下,最后還要追求形式的美觀,讓插對版面起到美化作用,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清晰度.科技論文中有較多插做得比較粗糙,清晰度不高,如2、3、10、16中的線條和文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問題.不清晰的坐標曲線不僅會造成視覺不適,也會令人費解.這時,需要作者重新制作,最后提供的要線條和文字都清晰,像素要高,這樣才能保證在排版時恰當放大或縮小時都是清晰的.(2)尺寸和布局.查閱科技論文,發現有相當多的插大小不合適,常常太小,畫面不夠舒展,這會影響閱讀;還有一些比例不當,不協調.插排版時,應盡量減少空白.科技期刊采用雙欄排版時,一幅常規大小的坐標曲線一般設計成單欄排,這時應優先整理成同欄寬或近欄寬;當兩個坐標曲線并排時,則一般設計為通欄排,此時兩插的寬度以與版心同寬為宜;多個排在一起時,可采用并排、疊排、三角形排等多種形式,再確定最適宜的最大幅面.另外,需要注意坐標曲線與周圍文字協調.插雖然具有自明性,但是它是文字的補充或說明,是為文字服務的,需要與文字緊密銜接;所以應隨文編排,一般應排在第一次提及該號的正文之后,要避免先出現插而后才出現提及序語句的情況;另外,也不宜截斷正文自然段,不宜跨章節編排[1],應盡量將引出插的文字與插放在版面的同一視野中[12].(3)風格和體例.查閱科技論文,發現有些期刊的插風格和體例多樣.在同一科技期刊中,坐標曲線的所有組成應保持在設計概念和設計美學上的一致性[5].同一期刊中,文字字體應統一,注案盡量統一,插盡量簡潔、干凈、自然、醒目,等等,全刊應從提高可讀性的角度來統一設計坐標曲線.
插表達的規范性是科技論文作者、期刊編輯和讀者交流思想的橋梁.學術論文的出版,不僅取決于作者的創新勞動成果,也取決于作者和編輯對這成果的規范、有效地表述,即決定于寫作水平和編輯質量;標準化、規范化寫作和編輯能使具有發表價值的創新勞動成果以符合學術論文寫作要求及有關國家標準和出版規范的形式發表,更能有效、方便和廣泛地宣傳創新勞動成果.一幅完美的坐標曲線往往要經歷作者修改———編輯加工———排版調試———編輯校對———作者校對———作者修改———排版加工———編輯校對等多個環節,凝聚著作者、編輯和排版工作人員的共同心血.作者和編輯都要加強專業知識和出版相關知識的學習,讓坐標曲線表達準確、完整、規范、美觀,一定要符合國家標準和新聞出版行業標準以及學界慣例.一些作者發表心切,的質量并沒仔細琢磨,稿件坐標曲線不合格的情況較為普遍,這時編輯要從規范性和可讀性的角度進行把關,提醒作者重視坐標曲線的制作質量,責任編輯在論文排版前對所有坐標曲線進行編輯加工,校對時對版面進行美化和完善,讓插成為科技論文傳播信息的重要手段.
作者:謝玉華 單位:內江師范學院
- 上一篇:新課改下初中體育田徑教學方法探討
- 下一篇:縣科技創新工作會領導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