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期刊編輯視角的有效調整

時間:2022-07-06 10:14:10

導語:文學期刊編輯視角的有效調整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學期刊編輯視角的有效調整

進入融媒體時代,紙質文學期刊的發展現狀和趨勢,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特別是新媒體數字文學作品的增多,以及新媒體平臺自身傳播的即時性、大信息量、強兼容性等諸多優勢,使得傳統紙質期刊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打壓和挑戰。然而,紙質文學期刊也有其自身的優勢,作品都是經層層把關精選、編輯出來的,而且是定期、集中推出,大大節省了讀者在海量信息中的篩選時間。因此,一些注重內容質量的讀者更愿意選擇紙質文學期刊。作為文學期刊的編輯,需要認真思考紙質文學期刊傳播與新媒體傳播上的差異性,分析把握紙質文學期刊在融媒體時代的潛在優勢,實現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提升傳統紙質文學期刊的傳播力,以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本文結合融媒體時代特點,就切實做好文學期刊轉型中編輯視角有效調整,以及如何促進文學期刊的生存與發展,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⒈融媒體時代文學期刊的特點及發展方向

融媒體時代,傳統紙質文學期刊的發展受到嚴峻挑戰。這種挑戰不僅會改變文學期刊的發展態勢,而且會促進文學期刊選稿取向的變化和編輯視角的調整。當然,研究融媒體時代紙質文學期刊的編輯視角調整,必須認真分析把握融媒體時代紙質文學期刊的特點和發展方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1.1紙質文學期刊迅速進入融媒體時代。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新媒體平臺的快速發展,傳統文學期刊作品的傳播途徑增多,公眾號、微博等自媒體資訊平臺、數字資源出版等,為紙質文學期刊提供了便捷的多路徑傳播渠道。一夜間,傳統文學期刊迅速進入了融媒體時代,讀者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閱讀到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數字媒體與紙質媒體的充分融合,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的兼顧并重,滿足了新時代新群體與傳統受眾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在融媒體時代,傳統文學期刊借助網絡渠道傳播,提高了傳播速度,擴大了受眾范圍,提升了作品影響力。特別是一些行業性文學期刊,原有的紙質期刊通過合理的轉型后,既能夠通過傳統渠道進行紙質期刊發售,也能夠通過數字化渠道憑借付費閱讀創效。文學期刊在網絡環境中,傳播成本、傳播品質都有明顯的改善。誠然,進入融媒體時代后,讀者開始習慣于通過各種渠道去查找、閱讀文學作品,這樣可能會導致紙質文學期刊銷售量的下降,而增加其生存難度。但是,紙質文學期刊絕不會就此沒落。一是期刊原創文學作品的影響力仍然存在,二是一些習慣于紙質閱讀的受眾也更愿意翻書閱讀。1.2紙質文學期刊借助融媒體平臺實現越界。融媒體平臺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紙質文學期刊的越界發展。所謂越界,指的是文學期刊的創造者與文學期刊消費者之間的界限將會逐步消除。基于融媒體的開放性,讀者能夠更輕松地參與文學作品的制作、,能夠即時對內容質量進行點評,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文學期刊編輯的職業思維。在融媒體環境中,作為紙質文學期刊編輯,無疑能夠感受到融媒體條件所帶來的傳播變化。來稿中明顯地融入了較多的新元素,如網絡流行語、新的語言格式,這讓原創文學作品在內容上更具備時代性,從而能夠更好地與讀者審美情趣進行有效的銜接。可以說,在新媒體作品的影響下,傳統紙質文學期刊的內容會呈現新的特色,從而使紙質文學期刊選稿跨越原有界線,從專注于純文學作品的傳播,到融入新的文化因子、兼顧更多受眾群體的閱讀體驗。1.3融媒體時代讀者與文學期刊的互動性增強。融媒體時代特征之一,就是開放了讀者的話語權,消除了讀者與創作者之間的鴻溝,讀者能夠成為作者,而作者也能夠成為文學作品的受眾。借助融媒體平臺,讀者與文學期刊編輯、作者建立起了溝通渠道。文學期刊的內容質量受到讀者群體的廣泛關注,讀者能夠自由、及時地發聲并展開評論。這種互動性,改變了紙質期刊原有的“你說我聽”的單一傳播方式。紙質文學期刊的數字化表現,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創作,參與期刊的編輯出版。這就要求融媒體時代的文學期刊編輯視野要更為廣闊。選稿不能一味地強調名家名作,需要了解公眾的審美趣味,更好地釋放出大眾愛聽的聲音。由此,文學期刊編輯開始不失時機地利用融媒體平臺的互動性,讓更多的讀者參與文學期刊平臺的建設與塑造,讓更多的優秀文學人才脫穎而出,讓更多的優秀作品榜上有名。特別是一些行業色彩很濃的文學期刊,鼓勵行業內的文學群體,參與作品的推薦和評點,讓期刊內容更貼近與行業實際,走出行業,表達社會,以贏得更多的讀者。

⒉文學期刊不適應融媒體時代的問題表現

反思當前文學期刊編輯視角,由于受傳統思維的影響,在思想觀念、辦刊宗旨、選稿視角、版面設計等方面,經常不適應融媒體時代,導致文學期刊發展處于滯后于新技術發展的狀態,存在的具體問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2.1主流價值觀表達不充分、不生動。文學期刊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陣地,必須弘揚時代主旋律,反映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但是受傳統說教思維影響,文學作品對主流價值觀的表達過于生硬空洞,熱衷于講大話、喊口號,表達不充分、不生動。編輯視角表現在站位不高、人云亦云,甚至迎合低俗,消極借助網絡流行語,玩概念、出新奇、嘩眾取寵,導致有些文學作品格調低,不能發揮思想引領的旗幟作用。2.2期刊內容的特色不明顯、不突出。一些文學期刊特色不明顯、不突出,喜歡跟風跑。面對融媒體大潮,不是積極地找自己的位置,發揮特色優勢,而是簡單地跟著感覺走。編輯視角就是簡單盯名家、。講名氣、湊版面,不知道自己的讀者群體定位,也不了解讀者喜好。這些平庸死板的文學期刊,很難在讀者心目中留下印象,只會被海量的網絡文學所淹沒。2.3短小精悍的精品力作太少。身處融媒體時代,一些文學期刊忽視了讀者碎片化的閱讀需求,仍習慣于刊發長篇大論,片面追求稿件的體量,從而表現為作品內容單一,表達方式單一,簡單地傳唱陳舊無味的故事,短小精悍的作品太少,激發不了讀者的興趣,也不適應新媒體形式的傳播。2.4題材單調雷同、版面死板。融媒體時代,讀者閱讀的多樣化選擇要求文學期刊必須以新穎的內容和形式滿足多層次需求。一些文學期刊忽視了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圖文時代,導致仍然固守題材單調、作品雷同,故事沒有新意,寫作不精道,期刊編排視角單一,簡單地堆砌文字,沒有插圖,沒有版面變化等等陳舊落后的方式,這些都是傳統文學期刊亟需改進的不足。

⒊文學期刊編輯要適應融媒體時代的視角調整

融媒體時代傳播方式的變化,導致讀者對文學期刊閱讀方式、作品欣賞口味發生變化,針對文學期刊存在的問題和明顯不適應,文學期刊必須進行有效的編輯視角調整,改進完善組稿、版式設計等工作流程。作為行業文學期刊,編輯視角必須關注社會發展、行業特色、主流群體及轉型中的諸多熱點問題,選擇具有文學性、前瞻性、時代性和行業性的優秀來稿,辦好文學期刊。3.1根植文化,突出文化自信與主流價值表達。文學期刊是肩負文化傳承、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在融媒體時代,文學期刊隨著傳播途徑的增多,以及受眾群體的擴大,內容與格式也發生明顯的改變。文學期刊編輯要順勢而上,倡導時代主流思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文學期刊的文化傳播,絕不能忽視其政治思想意識的表達。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談到:“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沒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寫出有骨氣、有個性、有神采的作品。”文學期刊要植根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體現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多元文化的兼容一體,體現融媒體新時代新的文學體裁與表達形式的兼容性。既要兼顧民族文化、傳統美德、社會主流文化的傳承,又要與時俱進地適應融媒體的發展,這樣才能夠真正贏得和影響讀者,發揮文學期刊的導向與旗幟作用。3.2明確定位,實現文學期刊內容的特色化傳播。在融媒體時代,文學期刊的發展需要具有典型化的特征。紙質期刊的傳播遠沒有新媒體傳播范圍廣,要想讓公眾對文學期刊中的內容更為認可,就必須明確文學期刊內容定位,實現文學期刊內容的特色化傳播,從而在融媒體傳播空間中不斷突出紙質文學期刊的優勢與品牌。就當下的紙質文學期刊來說,要能夠借助文學期刊的讀者群,給期刊定位,打造特色化期刊。目前,雖然紙質文學期刊的主要傳播渠道是傳統的紙媒傳播,但大多數都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能夠增強傳播的快捷性以及與讀者的互動性,及時感受到讀者的閱讀偏好。同時,每一個文學期刊都有自己的讀者群,這個讀者群與文學期刊的特色息息相關。要善于借助讀者群給文學期刊定位,有重點、有特色、有目標地打造文學期刊品牌,這樣有利于從眾多的文學期刊中綻放光彩,也能夠在海量的新媒體傳播中被更多的讀者關注、認識和肯定。文學期刊的特色化傳播,關鍵在于其內容的高標準、多樣化。這樣一來,紙質文學作品也能成為一種多元化、兼容性高、開放性強的閱讀文本。講究文學期刊的特色化,就能夠有效避免一般化,形成差異化,擴展品牌效應、特色效應。特色化不等于行業化,即使是一些行業文學期刊,也應該在堅持行業特色的基礎上,把握社會化編輯視角,走出行業小圈子,用心打造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文學品牌,有效提升發行量與市場零售量,走出行業文學期刊困境。這種特色化表達的意義還在于,當前海量的文學稿件襲來時,文學期刊編輯要能夠讓期刊成為諸多融媒體文學中的一股清流。拒絕嘩眾取寵,傳達正確的三觀意識,突出特點,顯出優勢,讓文學期刊雜志能夠成為有內容、有內涵、有深度的優秀文化傳播載體。3.3精編細作,著力推出有亮點的美文佳作。我們知道,新媒體文學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碎片化、短小化。這也養成了一部分讀者的閱讀習慣,即追求精煉、短小的文學作品。面對這種閱讀追求,文學期刊編輯必須審時度勢,認識、熟悉新媒體文學環境,除匯編一些散文、短小說等作品之外,還要增加短小精煉的美文、詩歌等內容作為一種補充,從短文中捕捉生活中一閃即逝的吉光片羽,以更好抓住讀者的內心。另外,還要增加一些和當下熱點、時事動態等相關的報告文學作品,滿足讀者關注熱點、關注社會大事件的需求。當然,文學期刊編輯在視角調整中,除了要積極地兼容新媒體作品之外,還要挖掘出紙質媒體所具有的獨特亮點,找到紙質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小說月報》副主編劉潔曾指出:新媒體只是一個傳播介質,首先要把內容做出來,才有東西上新媒體,所以刊物的內容仍然是最重要的部分。為了發展,文學期刊雜志有必要有選擇地吸納新媒體的優點,但文學期刊的優勢在于“精”,很多讀者之所以會選擇文學期刊雜志,是覺得雜志中的內容更有質感,更值得收藏,這也是文學期刊雜志編輯在進行選稿時所要思考的重要內容。3.4敬畏讀者,適應讀者需求層次變化趨向。融媒體時代,紙質文學期刊借助互聯網平臺,推動了受眾范圍的不斷擴大。由此,讀者的層次結構會出現新的變化,不同審美層次的讀者會大量涌入數字媒體平臺,尋找、閱讀自己喜歡的作品。開放性、動態性的融媒體平臺,則滿足了他們涉獵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需求。顯然,傳統的文學期刊受到了局限。編輯視角必須以讀者為王,盡快適應讀者需求層次的變化趨向。所謂敬畏讀者,就是要尊重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審美需求,提供他們所需要的精神文化產品。相較傳統紙質文學期刊的讀者,融媒體時代的讀者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新媒體時代的讀者追求快節奏的閱讀方式,講究內容的多樣化和信息的大流量,喜歡靈動的、充滿趣味性的表達方式,這些都是新時代讀者多層次的需求變化趨向。文學期刊必須積極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變化,調整讀者對紙質期刊的傳統感觀,消除固有的刻板印象。通過編輯的視角調整,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選稿標準,結合不同讀者的結構層次、教育背景、閱讀偏好等因素,建立多樣化的參考體系,讓版面更為靈活,閱讀更有情趣。由此,提升作品品位,豐富作品形態,滿足讀者需要。不可否認,新媒體文本對紙質文本期刊確實會造成一定的挑戰。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傳統紙質文學期刊要勇于突圍,把握新媒體閱讀形態和多層次讀者需求,在內容與形式上同時發力,發揮既有優勢,貼近讀者、貼近生活,滿足新媒體時代的讀者需求。這樣就會留下更多的精準用戶群體,做強做大紙質文學期刊,提升讀者的忠誠度。

4結語

誠然,本文論述的實現編輯視角的有效調整,只是促進融媒體時代紙質文學期刊發展的舉措之一。筆者認為,融媒體時代的傳統紙質文學期刊,要有作為、有地位、有影響,實現文學傳播的大繁榮、大發展,必須借助多媒體的傳播途徑,實現繼承與創新相結合。要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學期刊的優勢,更加突出文學期刊的思想性、文學性、時代性,堅持主流價值觀,打造精品,辦出特色,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同時,要突破傳統媒體文學形式的固有框架,借鑒新媒體文學的多樣化表現形式,推陳出新,為我所用,讓傳統文學期刊在融媒體時代高揚旗幟、風采依舊、佳作連連。

作者:王菁 單位:中國鐵道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