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科技期刊與傳播的耦合效應
時間:2022-06-02 03:22:53
導語:醫學科技期刊與傳播的耦合效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關于醫學科技期刊把關與傳播的研究大多側重于期刊質量的把關或期刊傳播效果,僅從把關質量或傳播效果單方面論述期刊的辦刊理念或影響力[1],對期刊把關和傳播之間相互作用機制的研究不多。把期刊做精做強,提高刊出論文的質量,擴大期刊傳播力是醫學科技期刊發展的核心任務,研究期刊質量把關和傳播效果之間相互促進的耦合效應具有重要意義。文章結合《浙江醫學》近年來的改革舉措和發展實踐,探討醫學科技期刊把關與傳播的耦合效應及其特點,提出期刊把關與傳播正向耦合、相互促進的策略,為進一步提升期刊學術質量、擴大期刊傳播力提供參考。
一、耦合效應的概念與特點
1.耦合效應的概念
耦合效應源于電磁學,指兩個本來分開的電路之間或一個電路的兩個本來相互分開的部分之間的交鏈,可使能量從一個電路傳送到另一個電路,或由電路的一個部分傳送到另一個部分。后來在物理學上泛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體系或兩種運動形式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以致聯合起來的現象。本文借鑒耦合效應在計量學中的應用,表達科技論文質量把關及其傳播效果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象,從而揭示科技論文編輯出版體系中兩個核心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結構關系,為利用兩者之間的耦合效應提升期刊傳播力和影響力提出可行性建議。
2.耦合效應的特點
一是耦合效應的方向性。方向性具有正反兩個方向。良好的科技論文質量把關能帶動傳播力的提升,而傳播力的提升將促使更多的讀者關注和作者投稿,并促進論文質量的提升,表現為相互作用的正向性,形成正向良性反饋閉環。而當科技期刊的把關質量下降,論文質量和讀者公信力下降,則會導致讀者群體流失,期刊傳播力提升乏力,從而影響作者對期刊的信任和編審人員辦刊的積極性。二是耦合效應的階躍性。處于起步階段和成長階段的科技期刊往往從嚴把關,提高質量能夠更好地提升傳播效果,擴大科技期刊的影響力。這是因為在科技期刊的不同階段,科技論文質量與傳播效果相互作用的大小和強度具有階躍性的增長率,且增幅往往在特定周期內出現下降趨勢,即在科技期刊發展初期,提升論文質量能夠顯著改善期刊的外在形象,從而轉化為競爭優勢;但隨著科技期刊發展壯大,論文質量提升的幅度和空間將趨于縮小,甚至受制于稿源,論文質量提升便會遭遇瓶頸,需要通過改革期刊編輯出版體制擴大新的稿源,促使期刊發展環境的改變。三是耦合效應的時滯性。科技論文審稿是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發行的重要環節,論文把關策略的調整和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往往并不是立即顯現,而具有一定的時滯性,即刊出論文質量的提高對期刊對外影響力的拉動作用往往需要經過一個或幾個發行周期才會逐漸顯現,并且在一定時間內,這種效應還將表現為乘數甚至指數效應,對期刊傳播力的影響趨于放大[2]。同樣,稿源質量不佳、把關質量下降對期刊的出版發行等負面影響也具有滯后性,讀者群體的流失和發行量、下載量、閱讀量的下降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這種效應一旦顯現,便會進一步制約期刊的發展。
二、促進醫學科技期刊把關與傳播耦合效應的策略研究
1.將辦刊宗旨從以作者為中心向以讀者為中心轉變
一是期刊編輯要善于發現讀者需求。期刊要以擴大期刊傳播力為出發點,將期刊服務的重點從鼓勵作者多發稿、多發高質量稿件的以作者為中心的模式,轉移到滿足讀者需求、以讀者為中心的辦刊重點上。醫學科技期刊社和編輯不應將目光僅聚焦于醫學科研工作者,一味地爭奪優質稿源,還要以讀者的興趣、需求和閱讀習慣決定期刊的刊出內容及推送方式,實現醫學科技期刊價值的最大化。此外,醫學科技期刊還要細分讀者群,開展差異化和個性化服務,充分尊重讀者、服務讀者。二是強化論文撰寫的表達生動性。醫學科技期刊把關人要結合全媒體傳播的需求,引導作者將復雜、枯燥的數據和醫學原理轉化為生動、簡單的醫學報道,以便大眾閱讀和理解。在表現形式上。編輯要擅于將嚴肅、刻板的排版方式和圖表轉變為生動、直觀的文字組織方式和圖表,借助全媒體傳播渠道,將醫學科技期刊以更親和的方式展現給讀者,從而提升醫學論文的傳播效力。三是兼顧刊出論文的科學大眾化。媒體融合中信息傳播受眾的不定向,眾多非專業的讀者即為潛在讀者。因此,論文把關中要注重非專業讀者的特點,引導醫學論文的科研設計符合大眾的閱讀習慣。將專業、嚴謹的醫學研究成果通過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的科研設計表現出來,將是今后醫學科技信息傳播的一大趨勢。近兩年來,《浙江醫學》針對大眾關心的“肥胖問題”發表了《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治療肥胖癥》《內鏡技術在肥胖治療中的應用進展》等著名專家文章,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的推廣激發了許多非專業讀者的閱讀興趣,獲得到了良好的傳播反響。四是全面增強期刊發行的營銷能力。編輯要充分應對全媒體時代傳播手段和傳播平臺多樣化的特點,時刻關注和研究媒體融合發展中新的宣傳途徑和發行通道,深入了解讀者獲取信息的渠道。對此,醫學科技期刊要豐富營銷手段,做好期刊把關,精準化拓寬營銷范圍,以獲得更好的傳播效益。
2.將刊物設計從寬泛化欄目設置向偏重主題化欄目設置轉變
一是確立主題化辦刊理念。醫學科技期刊編輯要以某個學科、某個專業的某個問題或技術為中心,每期確定一個主題,圍繞主題網羅相關領域的優秀作者提供稿件,以特邀專輯或主題專刊的形式出版,整合相關研究論文一起發表,凸顯期刊的個性、廣度與深度。《浙江醫學》作為浙江省醫學會主辦期刊,編輯要了解醫學研究領域的歷史前沿、發展現狀、熱門課題、學科帶頭人等情況,才能把握期刊主題設計的方向和價值,提高學術期刊質量。二是強化全媒體設計呈現。編輯不僅要繼續加強對辦刊欄目、刊出內容的策劃,還要加強對學術論文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的設計策劃,選用圖像、視頻、音頻、動畫等多媒體技術展示醫學科技信息。同時,注意不同種類媒體之間的相互融合和補充,以滿足不同類型讀者的需求。編輯不僅要加強與作者的溝通聯系,還要加強與新媒體技術人員以及出版發行環節的相關人員的溝通協調,力求以最合適的方式表現醫學科技信息,切實履行好把關人職責。目前,《浙江醫學》已與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簽署了“OSID開放科學計劃”,將通過作者語音介紹、作者在線問答、設置學術交流圈、開放科學數據與內容等方式,有效連接期刊、作者和讀者,實現期刊品牌效應的最大化。對于作者而言,論文的展示形式更加立體化,以前因篇幅有限無法交流的內容將得到完整呈現,還可與讀者在線交流、擴展人脈,在線上實現學術研究的延展;對于期刊而言,將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同行在線評議體系,論文展示更加豐富立體,成果傳播力度得以加強。三是打造醫學科技期刊傳播品牌價值。醫學科技期刊編輯可利用網絡優勢,通過免費下載閱讀、有獎競答等營銷策略與讀者交流互動,更好地為讀者服務,穩定讀者群。同時,醫學科技期刊要利用全媒體反應快速的特點,對于優秀的論文可在網絡上優先出版,增加稿件的內涵和外延,為讀者提供優質的學術成果。醫學科技期刊要以內容為核心,維護期刊的辦刊宗旨和學術品牌,提高期刊的學術水平,提高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實現醫學科技期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3]。四是推行期刊專題宣傳傳播。期刊要制訂專題傳播方案,對策劃前期、出版中期、刊出后期三個傳播階段,制定不同的傳播策略,實現專題宣傳的系列化和系統化。醫學科技期刊要配合專題策劃相關學術會議,將策劃出版的專題期刊作為會議的交流資料,增強會議的學術氛圍和學術質量,提升期刊專題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醫學科技期刊也可在期刊專題會議上推出新技術快訊,補充報道會議內容,以便行業科技人員全面了解會議主題及相關技術最新的研究進展[4]。
3.將把關導向從期刊學術影響力向科學傳播力轉變
一是要樹立大眾傳播的理念。醫學科技期刊的關注重點不應拘泥于狹小的專業學術圈,不應局限于重大科研發現、重要學術等論文的推廣和宣傳上。在當前醫學科技期刊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醫學期刊要樹立大眾傳播理念,把關更多關注醫學科技信息的話題性、熱點性、創新性和提高大眾醫學認知的內容,擴大目標讀者群,選擇契合當前臨床醫療發展需要、地方醫療重點、社會關注熱點的醫學論文和醫學信息,打造觀照社會的信息傳播內容,服務廣大醫療工作者和社會大眾。二是要善于抓住社會熱點。編輯在把關過程中,要善于發現醫學學術論文主題的熱點,對緊跟學科重點、能夠引發學界討論的稿件給予更多的關注。特別是針對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反映一類醫學熱點問題或現象的醫學學術論文,編輯要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和把關,協助作者提升論文學術水平和寫作水平,及時刊出文章,搶占學術熱點。編輯要處理好對醫學領域新生事物不同學術觀念的討論,在互動和交流中推動醫學研究向前發展。如在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浙江醫學》及時有關肺炎的征文通知,開通“快速通道”,優先處理把關相關稿件。2020年初,《浙江醫學》刊出“病毒肺炎”重點號,并開辟“防治病毒肺炎專題”專欄,緊跟防疫工作進展,受到國內外專業人士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需要注意的是,醫學期刊在把關中要杜絕娛樂化傾向,避免為了一味迎合大眾需求、吸引大眾眼球而放松對虛構、夸張和不實學術內容的把關。
4.將傳播渠道從以紙質出版為主向數字出版為主轉變
一是深入研究碎片化傳播的規律。醫學科技期刊要深刻認識網絡、社交媒體、移動客戶端等碎片化傳播對期刊傳播方式帶來的革命性變化,以及全媒體時代對整合學術信息、共享學術資源、學術成果的重要作用[5];研究碎片化傳播在醫學知識信息及時、高效、廣泛地,以及在交流與傳播中的特點和規定,推動醫學學術的發展和進步。二是積極推進優先數字出版。醫學科技期刊可借助《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簡稱CAJ-N),以單篇或整期論文為單位先于紙質期刊出版,所有投稿一經審定無須確定紙質刊物出版時間,優先數字出版,確保優質學術成果在第一時間刊發,鞏固學術優先話語權。同時,醫學科技期刊要在數字化出版中配套相關文字材料、圖形文件、音視頻文件,直觀展示實驗的環境、過程及相關數據,充分表達作者的學術思想,讓讀者通過數字資源更全面地理解和使用研究成果。醫學科技期刊還要積極推行預出版服務,為部分極具創新性、科研/臨床價值極高的論文開通“綠色通道”,無須等待確定發表卷期數,直接以單篇論文的形式在網站,有效縮短發表時滯,為宣傳科研成果、促進學術資源更快傳播贏得先機。三是探索數字化傳播的標準格式。醫學科技期刊要在微信公眾號、微博、客戶端等移動媒體上推廣應用可擴展標記語言(XML)等標準格式。通過XML這種結構性的電子標記語言實現期刊的加工排版流程一次加工,在結構化加工后提取出一篇文章的各個部分(如題目、作者信息、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等),供多種傳播渠道使用(如電腦、手機終端等)。醫學科技期刊還要積極推廣各類數字化技術,實現各類移動端的自適應顯示和紙質期刊、數字期刊的互通。四是推行“刊—網—館”融合運營的新模式。“刊—網—館”,分別指的是學術期刊、平臺和圖書館。在“刊—網—館”模式下,學術期刊的訂閱、服務、保存、資源和資產管理方式都會有所改變,并引起圖書館、信息中心等部門資源配置方式的重大變革,從而出現一個嶄新的全媒體業態[6]。醫學科技期刊要積極改變當前期刊產品全媒體供應鏈被割裂,期刊產、管、用脫節的現狀,徹底解決期刊價格脫離價值、市場相互抵消、邊際成本上漲、營銷模式混亂的期刊出版頑疾,提高期刊產品的出版質量,提升期刊傳播和知識服務的質量與水平。醫學科技期刊把關和傳播之間的耦合效應對于不同的傳播主體在不同的傳播環境下,會呈現差異性和波動性,期刊要把握兩者相互作用的方向和強度,當作用關系趨于弱化或者惡化時要加以引導,當作用關系趨于強化時要善于利用積極作為,促進兩者形成良性互動發展循環將有利于醫學科技期刊更好地發展。
- 上一篇:生物化學課堂教學實戰經驗探討
- 下一篇:干部作風鞏固年活動實施方案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