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時代期刊編輯職業素養探討

時間:2022-06-09 08:39:38

導語:全媒體時代期刊編輯職業素養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媒體時代期刊編輯職業素養探討

進入新世紀,網絡的崛起帶來了人們社會生活與交往方式的重大變化。各類新媒體、自媒體層出不窮,智能終端實現了互聯共享,讀屏成為人們的首選,聲頻聽讀日益流行。媒介形式豐富、數量龐大,使得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終端都可以獲得想要的信息,我們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面對迅速發展的新媒體,傳統期刊只有主動迎接挑戰,提升編輯綜合職業素養,才能實現傳統出版業的生存與發展。對于期刊編輯來說,重新思考編輯職業、做好自我身份定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提高政治意識,做好把關人出版發行是重要的傳播渠道,期刊編輯作為把關人負有重要責任。所以,編輯必須要有強烈的政治意識、陣地意識、責任意識,準確分辨各種信息,保證出版物符合政治標準和出版原則。由于各類自媒體的沖擊,出版市場競爭激烈,一些期刊出于生存考量,對內容的政治把關有所懈怠。針對這些現象,期刊編輯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傳統媒體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轉型后,依然會有新的發展空間。傳統媒體的權威性是新媒體無法比擬的,而這種優優勢的確立,靠的就是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全媒體時代傳媒種類復雜多樣,為作者寫稿提供更加多樣的信息來源和豐富的資料,但很多內容來源不明,魚龍混雜,如果缺乏嚴格的篩選與驗證,很可能出現思想上的偏差和政治上的問題。比如錯誤使用涉港澳臺用語、標錯地圖上的國界線、不按規定使用國內外機構的簡稱等。這就要求期刊編輯要有較高的政治站位,能夠發現這些問題并予以糾正,以免給刊物造成不良后果,影響讀者的認知。新聞報道要以高度的自覺性嚴守政治紀律,確保文章內容規范嚴謹,杜絕一切錯誤論調,這與編輯的政治覺悟與政治紀律密不可分。新時代的期刊編輯要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宣傳正確的思想和科學理論知識,宣傳好人好事,傳播正能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是期刊編輯政治素養的體現,也是傳媒工作者的責任擔當。結合新傳播技術,提升信息化業務能力隨著傳播技術的日新月異,很多期刊編輯意識到全媒體信息化業務能力的欠缺,如收集與處理海量信息的能力不強,難以第一時間篩選出有用信息;用新科技進行編輯能力較弱,不能完全發揮新設備的優勢;對期刊網站維護和微信、手機客戶端的推介不夠了解,手段有限;對計算機圖表、圖片處理軟件的使用不夠專業;等等。期刊編輯不再只是伏案工作和文字打交道,而是需要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提高各種傳播能力。

1.信息的迅速收集與選擇

信息量巨大、信息傳播迅速是信息化社會的重要特點。這就要求期刊編輯持續關注熱點問題、前沿問題,保持敏感度。同時,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編輯要認真加以甄別選擇,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將真實的、有意義的信息提取出來。全媒體時代,人們往往處于信息過載的狀態。期刊編輯作為專業傳播者,重要任務就是匯聚各類信息并進行有組織、有意義的提取加工,為社會大眾提供真實有用的信息。

2.新媒體與計算機技術的掌握與運用

全媒體時代是數字出版時代,編輯工作的內容和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具體到業務層面,除了傳統的編輯、校對、印刷和發行之外,編輯職責還擴展到互聯網上,比如數據庫的建設、期刊網站的維護、微信公眾號和手機APP的推廣等,這些新業務都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相關。因此,期刊編輯不僅需要學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規軟件,還要利用Photoshop、H5、3Dmax等軟件提高圖片處理能力。同時,全媒體時代期刊網站也需要視頻音頻展示,這就需要編輯掌握視音頻編輯技術和影視剪輯技術。

3.利用新媒體實現編輯發行流程再造

傳統期刊出版發行流程較為繁雜,出版過程環節多、成本高、速度慢、讀者有限。當前,大多數期刊都借助互聯網和智能移動終端,通過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形式來拓展傳播平臺和受眾范圍。信息化辦公已經成為期刊的主要運作方式,傳統編輯平臺也逐漸網絡化。為了在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獲得生存發展,期刊編輯開始將內容優先推送到網絡平臺上,從而大大縮短出版周期,增強時效性。這需要編輯不斷學習,打破原有工作方式,以創新精神實現突破。注重與作者讀者的交流,拓展新技術營銷能力交往能力是期刊編輯的重要素養,保持與作者、讀者的互通交流,可以獲得優秀稿源,及時了解讀者反饋意見。在全媒體時代,期刊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多種新媒體平臺為編輯和讀者交流提供了更多渠道,編輯與讀者的交流從傳統的封閉式、單向交流變為雙向多向交流。期刊網站是重要的傳播窗口,編輯可以利用網站的時效性,將最新的刊物內容推送給讀者;同時可以進行網絡調查、網絡留言來收集反饋意見,有針對性地進行刊物優化與改版。微信公眾號是當前最為流行的新媒體形式,使用量大,傳播迅捷,不僅可以一對多傳播,還可以一對一傳播,不僅可以使用文字、圖片,還可以利用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形式。所以,微信公眾號能拓展編輯與讀者的交流空間,能為讀者推送個性化、精準化的內容,提高工作效率。在使用微信公眾號時,可以多用“分類導航+消息推送”來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大多數讀者喜歡在固定的時間查看所關注的公眾號信息,因此固定時間段推送有助于讀者養成閱讀習慣,增強讀者的黏性,讓讀者更有閱讀欲望。手機APP是期刊出版的重要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紙質期刊的特質,同時還兼具新媒體的功能,內容可以更加豐富,同時兼具實用性和時效性。一般來說,下載APP客戶端的用戶都是忠實讀者,編輯要加強與這部分讀者互動,建立讀者群數據庫,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這是鞏固和發展讀者的重要手段,也是期刊數字化發展的長遠大計。強調編輯基本功,堅持內容為王無論傳媒技術如何發展,期刊編輯的專業基本功都不應被忽視?,F在一些期刊編輯忙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的維護,陷入各類碎片化信息的推送和營銷,確實促進了期刊的傳播,但內容質量與品位,才是期刊長遠發展的立足之本。期刊編輯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強化文字功底,擴大閱讀面,避免各種誤讀和表達錯誤,將明確清晰的優質內容呈現給讀者。同時,編輯還要有過硬的稿件加工能力,這也是編輯的核心工作。對文章進行加工是出版的中心環節,主要包括完善框架內容、厘清邏輯關系、修正觀點、對各種錯誤進行修改,使文章符合出版規范。期刊編輯要夯實基本功,熟諳編輯規范標準,掌握相關行業知識與動態,不斷提升編輯加工能力,提高文章內容質量。編輯還要有前瞻的眼光,把握期刊所涉及領域的發展動態,及時調整欄目、創新選題,不僅要利用好新媒體平臺,還要在期刊內容上多下功夫,堅持內容為王。

結語

全媒體時代給期刊編輯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孕育著新的機遇。傳統編輯工作模式難以適應當前新媒體環境,編輯要結合傳統媒體利用好新媒體平臺,適應新媒體制作,與作者讀者展開互動交流。這就要求期刊編輯不斷提高自學能力,在思想上重視,在行動上堅持,適應新形勢,掌握新本領,努力成為適應新媒體發展的復合型人才。要特別重視資深編輯的“傳幫帶”作用,減少青年編輯因經驗不足而試錯的艱辛,更好更快地熟悉業務,提高專業素養。此外,雜志社要為編輯提供培訓深造的機會,鼓勵編輯參加學術會議,參加專業性強的培訓班,為期刊的長遠發展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