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科技期刊數字化轉型研究

時間:2022-08-03 10:56:49

導語:中醫藥科技期刊數字化轉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醫藥科技期刊數字化轉型研究

一、新媒體時代中醫藥期刊數字化轉型的現狀

5G時代的到來,讓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發展突飛猛進,期刊出版業應當抓住時機、整合資源,推進期刊數字化轉型升級,探尋“內容+傳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1.守正有余,創新不足。中醫藥科技期刊作為傳播推廣中醫藥科技成果、繁榮學術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弘揚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窗口,理應在數字化轉型中搶占先機,積極迎接數字化出版對傳統出版的挑戰。中醫藥科技期刊主要服務于從事科研、臨床、教學的醫學工作者。一方面,中醫藥科技期刊的數字化出版能滿足其把握碎片時間、便捷閱讀的需求;另一方面,對作者研究成果首發權的確認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傳統中醫藥科技期刊向數字化轉型是適應作者、讀者需求的必經之路。2.行業領軍期刊數量不多。目前,從中國知網能夠查找到我國出版的中英文中醫藥科技期刊共153種,《2019年版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引證報告》收錄中醫藥科技期刊66本,其中19本入選2017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目錄》。在“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2019-2023)”中,領軍期刊、重點期刊均未見中醫藥科技期刊的身影,《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國中藥雜志》《中國天然藥物》《中華中醫藥雜志》《中醫雜志》《中草藥(英文版)》入選梯隊期刊類項目,《針灸與草藥》《中醫藥文化》為高起點新刊。在2019年中醫藥科技期刊分級目錄中,已經接近或具備本學科領域國際頂級水平的T1級期刊11本,稱得上中醫藥科技期刊的領軍者。而這11本期刊均通過采編平臺進行數字化收稿,同時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期刊內容全文,這也是期刊出版者對數字化轉型的共性認識。3.規?;臄底只霭娼ㄔO急需加強。在網站建設上,少數期刊有雙語網頁,如《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國中藥雜志》,讀者通過瀏覽兩本期刊的網站,可以查閱到期刊的中文全文及英文摘要?!吨袊樉摹冯s志的網站具有一定特色,在可供閱讀下載文章上方配有相應的針法視頻。以上數字化的出版亮點,多集中在經濟文化發展較好的城市,還未形成大規模的數字化出版產業和集團化的發展趨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數字化轉型需要一支信息化、智能化的隊伍。中醫藥科技期刊在編輯人員配備上,多是編校一體的中醫藥研究人員,對數字化技術的掌握程度只停留在簡單的技術層面,尚不能進行數字化出版的整體設計,即使期刊編輯部能夠招聘到從事數字化技術開發的專業人員,也是孤軍奮戰,對中醫藥科技期刊數字化轉型來說,仍是杯水車薪。二是中醫藥科技期刊多表現為散兵作戰,單打獨斗較多。即使期刊社出版2~3本期刊,也只是一支隊伍一條槍,各期刊社之間聯系較少,資源不能共享,缺少專業的數字化機構和人員為期刊數字化轉型提供平臺和技術支持,導致期刊數字化轉型僅停留在通過學術平臺、微信公眾號傳播文章內容的形式上,沒有建立真正的數字化出版體系。在中醫藥科技期刊領域,能夠做到全面數字化轉型的期刊不多,中醫藥科技期刊的數字化轉型之路仍是任重道遠。

二、新媒體時代中醫藥科技期刊數字化轉型的嘗試

國外知名醫學期刊出版集團對于數字化出版的改革起步時間較早,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數字化出版體系,對提高期刊顯示度和影響因子都起到了顯著作用,這些成功經驗被我國期刊借鑒,并在不斷實踐中創新與發展。1.從鉛字排版到數字采編的不斷創新。從期刊的傳統出版到期刊電子出版、網絡出版、融媒體出版、優先數字出版,期刊數字出版技術不斷變遷,回顧這一發展進程,最先改變的是期刊的排版印刷方式,從鉛字排版到數字化印刷;然后是閱讀方式的轉變,從傳統紙媒到電子出版、網絡出版;與之同時改變的是期刊內容的存儲方式,從有形的紙質版本到無形的二進制編碼;組稿方式則是從早期的紙稿通過郵遞的方式快遞到編輯部,逐步發展通過郵箱將電子版的郵件發至編輯部,再到今天通過采編平臺進行集中收稿;校改的演變則是從人工校對到現在的人機校對模式,如黑馬軟件、參考文獻編輯系統等的開發運用;付費方式也從有形的貨幣支付到無形的數字支付。現在數字出版已滲透到期刊出版發行的各個環節,并且數字化轉型的嘗試仍在不斷的進行中。2.內容建設的數字化轉型。近年來,期刊出版數字化逐漸向內容、傳播上縱深發展。在內容數字化建設上,一方面,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改變了期刊的出版流程和出版方式,動畫、視頻、音頻、圖片、Web控件、3D技術和超級鏈接等多媒體技術,提升了期刊信息的表現形式,內容呈現更加豐富生動。開放科學計劃(OpenScienceIdentity,簡稱OSID)可以說是先試先行者,該計劃是將文章內容通過視頻、音頻等數字化的形式展現出來,供讀者體驗。目前,眾多中醫藥科技期刊都開展了OSID服務,但也有一些期刊雖然為文章提供了OSID開放科學計劃二維碼,可里面卻沒有收錄有價值的實驗過程記錄,多是以實驗結果為主。上述期刊內容數字化展現的形式,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數字化出版思路。但很多數字化出版方式的設想和提供知識服務的初衷,因沒有技術人員和專業的機構組織實施而停滯。3.發行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在注重期刊內容建設的同時,發行服務的數字化轉型也是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我國傳統期刊已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資訊、龍源期刊網實現了網絡版與印刷版同步發行,實現了制作、傳播等部分過程的數字化。在期刊數字化進程中,已經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期刊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如何用數字化的手段傳播數字化的期刊內容,這才是期刊數字化出版的真正內涵。在新媒體時代,期刊內容仍是期刊品牌形象及影響力的關鍵,如何在滿足受眾多元化的閱讀需求的同時,做好數字出版發行,是期刊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關鍵一環,也是數字化出版鏈條中的決勝一環。4.平臺傳播的數字化轉型。近年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四大數據出版“經銷商+運營商”已經成功將部分中國期刊推銷給世界上的一些著名的大學和圖書館,他們通過互聯網使用數字化的中文期刊。但對中醫藥科技期刊而言,還只是部分期刊中的一小部分,由于各方面條件的制約,目前在中國知網可查的僅有9家中醫藥科技期刊,這類期刊依托中國知網的雙語出版平臺與知網合作出版雙語文章,也有少量中醫藥科技期刊自己獨立出版英文刊,如《中醫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醫藥文化》等。依托平臺的傳播模式,未嘗不是一種有益探索,但若想形成規模和產業,仍需與頭部的數字出版經銷商合作,如《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和中華中醫藥學會聯合出版了《中醫藥抗擊肺炎精選雙語論文集》,為從事中醫藥工作的各國人士提供科學性、實用性的最新文獻資料。在優先出版方面,大多數中醫藥科技期刊與中國知網(CNKI)建立數字優先出版合作。其中在資源獲取上,個別中醫藥科技期刊通過獨立運營的網絡平臺,開通了期刊免費下載等服務。又如,有些中醫藥科技期刊與重慶維普合作,開展了OA開放獲取計劃,這也是中醫藥科技期刊數字化轉型的有益嘗試。

三、新媒體時代中醫藥期刊數字化轉型的啟示

中醫藥科技期刊傳統出版為應對數字出版的沖擊與影響,尋求融合發展之路,在融合與堅守中持續發揮中醫藥科技期刊的社會價值顯得至關重要。1.堅持辦刊特色不動搖。作為中醫藥發展的“名片”,中醫藥期刊的辦刊特色體現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在新媒體時代,雖然辦刊模式發生改變,但是堅持“內容為王”的本質不會改變,中醫藥科技期刊辦刊特色也不會變。中醫藥科技期刊的特色打造與品牌建設相輔相成,特色欄目是體現期刊特色的標志。據此次中醫藥科技期刊分級目錄工作統計,目前我國出版的中英文中醫藥科技期刊共148種,如《吉林中醫藥》于1979年創刊,始終凸顯“繼承、發展、創新,弘揚中醫藥特色”這一主題,秉承“學術至上,質量第一”的辦刊宗旨,期刊特色欄目如吉林名醫、當代名醫臨證精華、名家效方等,成為推介《吉林中醫藥》的重要品牌。期刊辦刊特色的確立,不僅容易組織稿件、形成期刊風格,在發揮主編及編輯的主體性、發揮期刊的引導、評價功能等方面也意義重大。因此,只有堅持中醫藥科技期刊辦刊特色不動搖,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才能結合期刊特色打造“傳統出版+數字出版”的新模式。2.轉型“內外兼修”不畏難。中醫藥科技期刊的轉型之路,不僅是出版形式的數字化,內容呈現形式的轉變,更應探索出版內部機制體制的創新。如內部管理機制、考核方式等,讓期刊出版從內到外煥發生機。在傳播方式上,可依托網絡客戶端、微博、微信等;在期刊內容上,可依托融媒體技術,如由中國編輯學會出版融合編輯專業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發起的開放科學計劃(OSID),通過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文章內容,帶給讀者全新、真實的閱讀體驗。3.緊跟時代步伐不滯后。緊跟時代步伐才能有效完成科技期刊的使命,發揮好科技期刊的價值。中醫藥科技期刊的數字化轉型正是緊跟時代步伐的直接體現。期刊的數字化轉型升級,不僅關系到期刊現在的生存,更關系到期刊未來的發展。目前,大部分中醫藥科技期刊都已經形成“一刊、一網、一微信”的基礎發展格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中醫藥是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精華,發展中醫藥、挖掘中醫藥的核心功能,利國利民。中醫藥科技期刊作為宣傳中醫中藥的重要媒介,要堅持中醫藥特色不動搖,堅持辦刊特色不動搖,積極應對新媒體的沖擊和挑戰,嘗試傳統辦刊與數字辦刊的融合發展,要深刻認識到內容生產依然是期刊出版的核心。中醫藥期刊人更應緊跟時代步伐,致力于提高我國中醫藥的影響力,為行業進步與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