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質量權重m年影響因子的應用
時間:2022-02-14 08:31:52
導語:期刊質量權重m年影響因子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1972年,依據普賴斯的峰值理論,美國著名情報學家尤金•加菲爾德首次提出了影響因子的概念[1]。自此,針對“影響因子”的相關研究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如不同統計源產生的復合影響因子、綜合影響因子;不同統計時間窗口產生的累積影響因子、歷史影響因子、生命周期影響因子、5年影響因子、即年影響因子;以及衍生細化的特征因子、加權影響因子、論文計數影響因子等[2]。影響因子自進入我國以來,國內許多學者開展了廣泛而又深入的研究[3-11]。如劉雪立[3]、韓維棟[4]、戴麗瓊[5]等認為,“高被引文章貢獻了主要的期刊影響因子”;張壘[6]提出“高被引論文一般引用影響因子較高的期刊”;李佳悅、邵桂芳[7]針對“高被引論文一般引用高影響因子”問題,研究了“單篇高被引文獻與期刊影響因子波動內在關系”。而對傳統期刊影響因子在不同學科間不具備可比性問題,吳亞蓓、李小紅、李運景[8]、劉雪立[9]等提出了“不同學科之間期刊影響因子的標準化方法”。張新玲[10]對傳統影響因子只考慮被引用篇數問題,提出綜合運用影響因子及被引次數來評價被引期刊的影響力;鄭美鶯[11]對傳統影響因子未考慮被引用期刊質量的缺陷,構造了以期刊質量為權重的新的影響因子計算式;林曉[12]在鄭美鶯研究的基礎上,分年度細化了期刊質量為權重的影響因子計算式??梢哉f,迄今為止,傳統的影響因子或與傳統影響因子相關的概念指標在對期刊的評價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鑒于當前出版技術和傳播手段的迅猛發展,期刊被引高峰期也相應發生變化。鄭美鶯[11]和林曉[12]給出的計算方法均無法對不同時限要求、不同科研發展速率的期刊質量情況做出準確評價。本研究在鄭美鶯[11]和林曉[12]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基于期刊質量權重的m年影響因子計算方法,并以7種教育類刊物為例,實證了“若A刊被幾本高影響因子的頂級刊物引用,而B刊被眾多低影響因子的一般刊物引用,則A刊質量可能比B刊質量更高”這一猜想在m=5時的正確性,且當m年取其他值時可同理例證。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一)研究對象與數據來源
文章以教育類7種期刊為研究對象,綜合考慮每種期刊2016-2020年的影響因子、發文總量和7種期刊相互引用情況,進行5年影響因子和m年影響因子修正的研究。這里,期刊的影響因子選擇統計源為期刊的綜合影響因子,發文總量選擇該刊所有可被引文獻量(不包括新聞、咨詢、廣告等非研究類文章)。本文通過福州大學圖書館CNKI鏡像數據,采用文獻計量法對7種刊物的2016-2020年每年的綜合影響因子、發文總量、相互引用篇數進行查詢統計,具體如表1、表2。
(二)研究方法與計算
首先,給出基于期刊質量權重的5年影響因子修正公式,具體如下:表示期刊Xk在第t-i,i=1,2,3,4,5年的發表文章的總數。需要注意的是,運用期刊權重的5年影響因子修正公式對期刊Xk進行評價,期刊Xk出版歷史要求5年及以上的時間,即t⩾5。下面以2021作為統計年t,則2020,2019,2018,2017,2016年分別為統計年的第t-1,t-2,t-3,t-4,t-5年。再令n=7,即以7種教育期刊為例,將表1,表2的數據相應代入公式(1)中,可得每種期刊基于期刊質量權重的5年影響因子修正值,具體見表3。
三、結果與分析
從表3可看出,除《教育學報》與《外國教育研究》的傳統影響因子出現與基于期刊質量權重的5年影響因子修正值情況相反外,其余保持方向一致。這印證了“大多數情況下經典影響因子越高,則期刊質量越高”的結論。但在表3中,《教育學報》相比《外國教育研究》而言,在兩種刊物發文總量基本持平的情況下,雖然《教育學報》傳統影響因子更高,但從被上述7種高影響因子教育類刊物引用情況來看,明顯《外國教育研究》被引用更多,且最終計算得到的《外國教育研究》5年影響因子修正值也更大。這一更細致的判別結果,有效解答了“若A刊被幾本高影響因子的頂級刊物引用,而B刊被眾多低影響因子的一般刊物引用,則A刊質量可能比B刊質量更高”這一疑問,也正好可彌補傳統影響因子的評價缺陷。進一步觀察表,比較《教育學報》和《現代教育管理》這兩本刊物,雖然現代教育管理的載文量是教育學報載文量的兩倍多,但其被上述7種高影響因子的教育類刊物引用的比例明顯高于《教育學報》。經過計算,《現代教育管理》的5年影響因子修正值也明顯高于《教育學報》的5年影響因子修正值,這進一步驗證了上述設想的正確性,也進一步說明了基于期刊質量權重修正的5年影響因子修正算法的必要性(文中只驗證m=5時的情況,m取其他值時可類似例證,這里不再贅述)。
四、小結
引入基于期刊質量權重的m年影響因子修正計算方法,有效解決了“若A刊被幾本高影響因子的頂級刊物引用,而B刊被眾多低影響因子的一般刊物引用,則A刊質量可能比B刊質量更高”的問題。然而,矯正的影響因子一般式只是從技能層面完善影響因子的計算方法,但在現實情況下,某些刊物通過人為自引,抱團互引,從而提升影響因子,也使得期刊質量權重正的m年影響因子修正隨之失真。這些還需要系統的學術誠信教育、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培養求真務實的學術精神,開展學術批評與自我批評等,以營造持續健康發展的學術生態。
- 上一篇: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探討
- 下一篇: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藝德培養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