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社會性質組織特征司法認定

時間:2022-12-13 11:10:08

導語:黑社會性質組織特征司法認定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黑社會性質組織特征司法認定

〔摘要〕黑社會性質組織特征司法認定主要是對黑社會性質組織特征的判斷。黑社會性質組織基本特征包括組織特征、行為特征、經濟特征和非法控制特征。目前,由于《刑法》對這些特征規定得比較籠統,導致司法實踐中對黑社會性質組織特征的認定比較困難。為此,在《刑法》規定和有關司法解釋的框架下,結合司法實踐積累的經驗,應對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基本特征準確認定,揭示黑社會性質組織基本特征的各種表現,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不斷取得新進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關鍵詞〕黑社會性質組織;組織特征;行為特征;經濟特征;非法控制特征;司法認定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于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通知》,由此我國進入了掃黑除惡的關鍵時期。2018年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了《關于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指出黑社會性質組織應同時具備“組織特征”“行為特征”“經濟特征”和“危害性特征”,但實踐中許多黑社會性質組織的這些特征不很明顯。因此,在司法實踐中,我們應在把握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掃黑除惡的現實需要,對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特征作出準確的司法認定。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貫徹黨中央精神,進一步依法嚴厲打擊黑社會性質組織和惡勢力犯罪。

一、黑社會性質組織組織特征的司法認定

黑社會性質組織作為一種特殊的犯罪集團,具有犯罪集團的共同特征〔1〕,同時,作為一種高級的犯罪集團,又具備獨有的特征。黑社會性質組織是黑社會組織的雛形,比黑社會組織危害程度小〔2〕。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組織特征有多方面的表現。(一)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組織結構較為穩定。首先,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所形成的組織,與一般的共同犯罪人員結合形成的團體組織有一定的區別。一般共同犯罪多為臨時性組合,犯罪活動結束后團體就解散,組織隨意而不嚴密;而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所形成的組織結構嚴密而穩定,可長時間存續,不會隨時成伙、隨時解散。其次,黑社會性質組織在吸納成員時有嚴格的標準,成員加入后需將組織活動視為其“職業”,尤其是對于“骨干人員”,不允許其隨意加入或退出組織,各項活動均受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嚴格管控。再次,黑社會性質組織發展時間較長,犯罪活動頻繁、突出。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形成往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雛形是犯罪團伙。當這些犯罪團伙具備一定實力后,就會試圖對社會進行非法控制,最后逐步演變為黑社會性質組織。(二)黑社會性質組織參與人數較多,組織內部分工明確。黑社會性質組織的規模通常較大,組織成員一般都在10人以上,其內部等級森嚴、分工明確。成員一旦加入,必須各司其職、不得越級。組織內部一般分為三個級別:第一級別為組織者,是具有絕對領導地位的“老大”;第二級別是入會較早、資歷較深、貢獻較大的“骨干人員”“積極分子”;第三級別是入會較晚、經驗不足的“馬仔”。組織成員做事需逐級上報,不得越級,一旦越級就會遭到嚴厲懲罰。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積極參加者的地位不同,一般有嚴格的等級,有明確的座次和地位,在組織內部各個成員有固定的稱謂。黑社會性質組織形成之前的負責人稱“組織者”,形成以后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的負責人稱為“領導者”〔3〕。(三)黑社會性質組織有嚴格的組織“紀律”約束。由于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組織嚴密穩定,等級森嚴,多從事比較嚴重的違法犯罪活動,所以其對成員管束極其嚴格。黑社會性質組織與家庭、普通單位一樣往往有自己的“家規”和“單位章程”。這一要件可以作為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參考要件。(四)黑社會性質組織往往存在性別歧視。由于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存在極端暴力危險性,因而絕大多數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成員為男性,且十分排斥女性。即使有女性成員,黑社會性質組織一般不會讓其觸及犯罪組織的核心活動,只是指派她們從事一些漁利的相關活動。黑社會性質組織中女性的地位極低,經常被作為“物品”進行交易,組織內部對女性成員的打罵凌辱也十分常見。

二、黑社會性質組織行為特征的司法認定

《刑法》就黑社會性質組織的“行為特征”規定概括為三種手段,即暴力手段、脅迫手段,以及這兩種手段以外的其他各種各樣的手段。該組織的行為特征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一)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暴力性。黑社會性質組織所進行的犯罪活動以綁架、搶劫、故意傷害、強迫交易、故意毀壞財物等犯罪占多數,其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多以打架斗毆、尋釁滋事面目出現。黑社會性質組織在社會上大多進行收取保護費、替人討債、幫助非法拆遷等違法犯罪活動,而一旦目的無法達到,就會使用暴力、威脅等手段對勢單力孤的群眾進行欺壓。(二)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地域性。黑社會性質組織一般存在于一定自然區域、行政區域或行業區域內,例如黑社會性質組織在某市、某村、某廠稱霸一方,亦或是在房地產、娛樂、休閑、餐飲、運輸等行業范圍內進行大規模非法壟斷經營。(三)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穩定性。首先,黑社會性質組織一旦形成,其活動的區域就會相對穩定,在固定的自然區域、行業區域或行政區域內實施犯罪活動,其組織結構較為龐大,人員較為集中,很少流竄作案。其次,其活動內容、涉及范圍也相對固定。(四)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結合性黑社會性質組織所進行的犯罪活動,一般是多種犯罪的結合,很少會出現單一的犯罪形式。同時,黑社會性質組織成立就是為了實施犯罪活動,一般實施多種犯罪活動,目的是攫取更多的非法經濟利益。例如,黑社會性質組織在替人討債的過程中會涉及故意傷害、非法拘禁等犯罪;在其業務涉及娛樂服務行業時,則有強迫、拐賣婦女兒童、強奸等犯罪行為,故意殺人的犯罪也會存在。

三、黑社會性質組織經濟特征的司法認定

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經濟特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成立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二是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三是黑社會性質組織利用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持自身的違法犯罪活動。這些要件在具體實踐中表現得紛繁多樣。(一)黑社會性質組織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經濟利益。加入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成員,在社會上多為無業游民、閑散人員,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溫飽成憂。但是這些成員集結成黑社會性質組織后,便可不勞而獲,通過放高利貸、收取保護費、開設賭場等可以使他們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經濟利益,進而獲得更高層次的物質滿足。黑社會性質組織即使從事一般經濟活動,也是采用強迫交易、打擊競爭對手等手段壟斷區域經濟市場,以獲取非法經濟利益。(二)黑社會性質組織具有龐大的經濟實力。黑社會性質組織通過破壞社會管理秩序,以非法手段聚斂了大量的不法財富。目前,隨著時間的推移,黑社會性質組織已從早期的實施暴力活動、非法獲取巨額財富,轉變為更多地運用表面合法的手段掩蓋其非法活動的目的。比如,黑社會性質組織成立所謂的“公司”,以“公司”為依托,實行“市場化”運作。一旦通過正常經營手段無法獲取巨額利潤,黑社會性質組織就拋棄所謂的“合法經營”手段,使用暴力犯罪手段打擊競爭對手,進而壟斷一定地區的生產要素市場和一定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成為具有龐大經濟實力的一方惡霸。(三)用非法獲取的經濟利益支持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犯罪活動。黑社會性質組織將所獲經濟利益全部或部分用于其違法犯罪活動或者用于維系犯罪組織的生存、發展。一方面,獲取經濟利益是黑社會性質組織成員本人生存所需和自身貪婪、揮霍的需要,同時也是用金錢拉攏一些腐敗官員、豢養“保護傘”的需要;另一方面,黑社會性質組織將大量的資金用于購置犯罪工具、擴展非法獲利途徑,以壯大組織的規模和勢力。同時,黑社會性質組織通過表面的“正常經營”活動將非法收入轉化為合法收入,試圖逃避司法機關的打擊。這種洗錢行為實際上就是“以商養黑”,進而暴力犯罪,反過來又“以黑護商”“以黑養黑”,這是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特征在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特有表現。

四、黑社會性質組織非法控制特征的司法認定

黑社會性質組織通過實施違法犯罪活動在一定區域或者行業形成重大影響,獲取經濟利益,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通過對社會的一定控制,進一步攫取巨額經濟利益。一般來說,黑社會性質組織的非法控制特征有兩個必備要件和一個參考要件。(一)黑社會性質組織通過暴力活動,在一定區域或者行業內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響。黑社會性質組織通過暴力活動,在一定區域或者行業內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響,這個要件是黑社會性質組織非法控制的兩個必備要件之一。“一定區域”即一定的空間范圍,既包括有一定數量人群共同生活的區域,如農村的鄉鎮、城鎮的街道或者較大的社區,也包括具有一定生產、經營功能的非行政區域,如礦山、工地、市場、車站、碼頭等。黑社會性質組織的“重大影響”與對一定區域或者行業的非法控制相比,雖然相對較弱,但也具備一定深度和廣度的影響力。司法實踐中,可以結合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活動的次數、犯罪性質、犯罪后果、犯罪侵害的對象、造成的社會影響及群眾安全感下降的程度等因素,綜合判斷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控制力與影響力。(二)黑社會性質組織通過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控制社會,稱霸一方黑社會性質組織通過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控制社會,稱霸一方,這一要件是黑社會性質組織非法控制的另一個必備要件。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活動形式就是違法犯罪活動,這些違法犯罪活動包括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敲詐勒索、非法拘禁、強迫交易等,這些重大違法犯罪活動對一定區域、一定行業的社會成員造成心理強制、威懾,甚至該行業的社會成員不敢通過舉報、控告等途徑向司法機關反映情況,其合法權益根本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必須嚴厲打擊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以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三)黑社會性質組織利用個別公職人員的包庇。或者縱容,實施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以合法機構作掩護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或者利用個別公職人員作“保護傘”將其組織合法化,但這一特征并非必備要件。這一要件只是黑社會性質組織非法控制的參考要件。形成、活動時間較長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為了減少犯罪活動阻力、逃避打擊,往往以拉攏、收買、威脅等手段反復向個別公職人員尋求保護,從而導致黑社會性質組織一度時期非常猖獗,擁有“保護傘”的黑社會性質組織實施的往往是更嚴重的犯罪,危害性更大〔4〕。因此,對黑社會性質組織必須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綜上所述,黑社會性質組織同時具備組織特征、經濟特征、行為特征以及非法控制的基本特征,這些法定特征互相依存、互為條件。司法機關只有準確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特征,才能將黑社會性質組織與一般的犯罪集團區別開來,做到不枉不縱,嚴厲打擊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以保障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趙秉志,李希慧.刑法各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286.

〔2〕周光權.刑法各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367.

〔3〕劉德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觀點集成(刑事卷二)〔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1250.

〔4〕張明楷.刑法格言的展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89.

作者:張普定 張喬欣 單位:1.太原師范學院 法律系 2.中鐵十七局集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法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