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裝飾手法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4 11:14:00
導語:家具裝飾手法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
寧波地區是明清時期中國傳統家具的制作中心之一。寧式家具集雕刻、鑲嵌、漆作、書畫于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裝飾風格,極具地方特色。本文探討寧式家具應用于裝飾的各種工藝手法,從中探尋寧式家具在文化、技術上的獨特內涵。
Abstract
NingboisoneofthecentersofmanufactureforChinesetraditionalfurnitureinMing-QingDynasty.Ningbo-styleFurnitureflockscarvingcraft,tessellation,paintingartandcalligraphyarttogetherandshapesitsdistinctivedecorativestyleandprocessesregionalcharacteristics.ThearticleexploresvarioustacticsappliedindecorationofNingbo-styleFurnitureanditsdistinctiveconnotationincultureandtechnology.
關鍵詞:寧式家具、裝飾手法、技法
Keywords:Ningbo-styleFurniture、technologyofdecoration、craftart
壹、前言
裝飾,是家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中國的傳統家具,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裝飾文化。寧式家具是明清家具的重要組成部分,寧波的匠人將寧波地區精湛的工巧藝術運用到家具制作上,使寧式家具在裝飾技法、裝飾題材上自成一體,洋溢著濃郁的地方風格。
一、河姆渡工藝--裝飾手法的起源
寧式家具源遠流長。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開啟了浙東的文明史,也證明了寧式家具的淵源所在。早在河姆渡時期,寧波的先民已經創造了應用于干欄式建筑的多達十幾種榫卯構件,發明了以蝶形器和鳥形圓雕為代表的象牙雕件,并利用生漆作為木質器物的裝飾涂料,創造出我國最早的漆器。河姆渡先民們樸素的裝飾觀對后來寧式家具裝飾手法的形成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下表列出了它們之間的淵源關系:
表1.河姆渡工藝手法與寧式家具裝飾手法的淵源關系
河姆渡工藝手法
寧式家具裝飾手法
象牙雕刻裝飾件:有立體和平面兩種,利用對稱、平衡以及合理的分割而產生的美感,動植物形象和幾何紋圖案相結合的器物裝飾
寧式家具在裝飾手法上,大量運用了浮雕、透雕,在紋樣上運用山水、人物、動植物的圖案,并喜歡夸張手法模擬原始人的愚昧形態,流露出幽默的風格。
陶器裝飾:陶器表面飾以動植物的變形紋樣,呈現出浮雕的雛形
原始漆器:摻和朱砂顏料,呈現出金黃中透出丹紅的色彩
寧式家具髹漆裝飾中在家具表面飾以朱紅漆裝飾的手法。
二、唐宋時期--裝飾手法的發展
至唐宋時期,寧波的建筑、家具和器皿制作已聲名遠揚,曾以明式(明州)家具風行于世。唐咸通三年,日本真如親王在《頭陀親王入唐略記》中,作了明州(寧波的古稱)人"坐倚子"的記載。①到了五代和宋,高型家具已經得到了發展和定型,寧波鄞縣東錢湖綠野岙宋代石椅"石杌子"即是實物例證(如圖1)。石椅的背、面和椅前垂足處腳踏,都被雕成平整光面,連為一體,像是現在舞臺上京劇演戲中蓋上椅披的椅子,簡潔、整體。從側面看,椅背、座面到腳踏,形成三個90度折角,如三個石階,拾級而上。工匠把方整石塊的兩側,向內鏨鑿,平均約8厘米左右,作為底墊,綻露出四條挺立的椅腿及兩腿之間的橫棖。眾所周知,家具橫棖,非圓即方,從未見過中線高凸,兩邊斜削形如寶劍的劍脊線,這種劍脊線的裝飾手法呈現出扶正卻邪的凜然正氣,成為獨一無二的寧式特色,并開創了寧式家具裝飾風格的先河。
圖1.南宋石椅·鄞縣東錢湖綠野岙
三、明清時期--裝飾手法的成熟
明清時代是我國傳統家具的巔峰時期,也是寧式家具裝飾發展的成熟時期。其原因有:一、隨著海禁開放,寧波海外貿易興盛,大量硬木從南洋進口,這奠定了寧式家具發展的物質基礎。硬木質地細膩,紋理自然質樸,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城市文人學士的精神尋求與復合。二、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使講究家具陳設形成風尚。三、浙東一帶傳統工藝源遠流長,能工巧匠輩出,木作技藝精湛稱絕,到明清時已趨成熟。同時,被禮制法規所抑制的人性欲求和道禮德性約束下的自然情感在硬木家具自由、充滿生氣的紋飾世界里得到了宣泄、釋放。
明清時代寧式家具裝飾技法的發展以清道光為界,分為前后兩個階段。清道光以前以朱金木雕裝飾為主,即雕刻和供漆相結合;清道光后以骨木鑲嵌裝飾為主,集雕刻、鑲嵌于一身。從裝飾題材上看,清道光前以臨摹當時畫家作品的"丹青體"為主,道光后以民間藝人設計的民間裝飾性繪畫"古體"紋樣為主,兩種裝飾各具特色。
貳、寧式家具的主要裝飾手法
一、清料加工
清料加工,即在家具表面不髹漆的情況下,運用線形、兜接等裝飾手法,使家具呈現優美的形態,并體現材質美和用料的優良屬性。這類家具要求精湛的做工,考究的木料。因為名貴的木料來之不易,寧式家具往往把這些木料用在案桌的面板、櫥門板以及椅子的靠背板上,而在其它如櫥背面等不顯眼的地方使用當地的木料。寧式家具的清料加工裝飾手法主要有線腳裝飾和"一根藤"裝飾。
(一)線腳裝飾
線腳,是家具部件斷面所呈現的方、圓、凹、凸不同形狀在部件表面產生的各種線形。寧式家具的線形裝飾豐富多彩,主要有文武線、高陽線、凸凹線、圓線、盤香線、雙陽線、二四線等十余種。這些線形應運于桌、案、椅、凳的邊緣、靠背、扶手、腿等處,使家具的造型輕盈多變。(如圖2)
圖2.寧式家具的牙板線形裝飾
腳,指家具腿足的造型,豐富多變的腳型,是寧式家具中一個重要的裝飾手法。常見的腳型有馬蹄腳、回紋腳、鵝冠腳、三彎腳、云紋腳等(如圖3)。在這些腳型中采用得最多的是馬蹄腳。這種腳型是由腿部的弧線延伸到腳,在腿部向腳轉折處,外邊緣線向里收轉,內呈馬蹄形狀,故名曰馬蹄腳,此腳型線條銜接流暢,猶如駿馬縱橫馳騁,氣勢非凡。馬蹄作法大體分兩種,內翻馬蹄和外翻馬蹄。內翻馬蹄有直腿和彎腿,而外翻馬蹄則大多為曲腿。馬蹄腿大多裝飾在帶束腰的家具上,這幾乎已成為傳統家具的一個規律。
圖3.寧式家具的各種腳型
(二)"一根藤"裝飾
中國優秀的傳統家具,離不開造型設計和工匠精湛技藝的完美結合。造型設計往往投入文人的智慧,而工匠技藝則融雕刻、漆藝、鑲嵌、榫法四種不同工藝于一爐。其中榫法,常被喻為家具制作的關節。寧波工匠在榫卯制作中,具有獨特的技藝,創造了"一根藤"的工藝。"一根藤",顧名思義,其形體像根藤,連綿不斷,一通到底,所以叫一根藤,匠人稱"拷頭"。其制作方法是,"取數以百計小工段,長的數寸,短的僅半寸,每一小木段前段制成榫頭,后端尾部起槽作卯,榫卯相接,組成曲尺形,或大或小,迂回盤旋,"②構成各種圖案。由于每個榫卯銜接要求緊密,尺寸特別精確,又因是匠人硬性將榫頭拷入槽內,所以叫它"拷頭"。"拷頭"正面渾圓,俗稱"泥鰍背",始興于乾隆前后,與同時的瓷器底足極相似,是"拷頭"中最精致的,另外還有平面和凹面等。
"一根藤"工藝,常用于家具中的床圍、桌圍裝飾。以紅木千工床為例,人們不滿足單純的花板對千工床的裝飾,一則花板不透空,遮掩嚴實;二則線條變化不豐富,滯留呆板。床的掛面裝飾要求玲瓏剔透,但又要符合東方人含蓄的情感,半遮半掩,仿佛陰隙中的月光,恍惚迷離,令人遐思。"一根藤"裝飾恰到好處地表達出這種意境。據稱,"一根藤"制作藏有秘訣,由師傅代代相傳,不授異鄉之匠,故廣式或京式家具中不易見到,倘若需要類似的工藝裝飾,則往往是在整塊大料中用鋸子鏤鋸而成,這樣既浪費材料,又不牢固,更見笨拙。對此,海內外行家常望藝興嘆,自愧技藝不如寧波工匠高超(如圖4)。
圖4.清·紅木椅子上的一根藤工藝
二、髹漆裝飾
漆飾是通過髹漆在家具表面進行裝飾的一種手法,兼有美觀和保護家具的雙重功能。寧式家具的漆飾可以分為生漆涂飾和朱金彩漆兩種。
(一)生漆涂飾
寧式家具不像廣式家具那樣重漆,也不像蘇式家具那樣不髹漆,而是介于兩者之間,既有漆的光澤,又體現木質的紋理。精湛的漆工工藝使寧式家具具有厚重典雅的獨特韻味。據《鄞縣通志》記載,寧波漆作猶重"擦漆細工","其法純用右指摩擦而城","完成之品光澤凈靚似象牙,質古雅可愛",并說"尋常一方寸之木,窮人一日之力,往往尚可完成,其余貴可知矣"。③漆工工藝在寧式家具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是"揩漆"。揩漆的主要原料生漆,又稱大漆,普通的生漆經過過濾、曬、露、烘、焙等過程,才成為合格的用漆。在揩漆過程中,用木芨草或砂葉(一種植物葉子),蘸水細細砂磨,或用手指摩擦,反復交替進行,這樣制成的家具表面,色澤優雅,并呈現美麗的木紋,創立了寧式家具光潤的地方風格。
(二)朱金彩漆
貴重的木材畢竟難得,寧式家具中除了用進口的硬木制作的家具之外,尋常百姓家的木器一般用當地的普通木材制作,如樟樹、木烏樹等,因此彩漆的裝飾手法應運而生。寧波的彩漆工藝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七千年歷史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一只涂有朱紅漆的木碗,便是佐證。清道光以前流行的朱金木雕家具融優秀的木雕工藝與色彩絢麗的漆金裝飾于一體,呈現出金碧輝煌的審美效果(如圖5)。朱,是朱紅漆;金,是金箔。漆工在木雕制品上施以生漆,貼上金箔,而后,在其兩側或縫隙中另添朱紅漆。待干后,利用折光的原理,黃澄澄的金箔因朱紅漆的映襯,更顯出富麗堂皇、繁榮昌盛的氣氛。朱金木雕家具具有濃厚的浙東地方特色,被稱為"十里紅妝"家具。原來,寧波人自古以來就重視姑娘出嫁的
嫁妝,明清時期,沿海經濟發達,江南奢靡之風興起,更促進了這種風俗,也成為孕育和形成朱金木雕家具的主要原因之一。
圖5.清·朱金木雕櫥門
三、雕刻裝飾
雕刻裝飾是寧式家具裝飾的重要手法,其中最常用的為淺浮雕和透雕兩種技法。寧式家具中的朱金木雕家具最能體現雕刻裝飾的技巧運用。
朱金木雕裝飾即前文說的朱金彩漆工藝與木雕工藝相結合的一種裝飾技法。具有代表性的朱金木雕大床(如圖6),床的掛面分五階,一階三塊,每塊由數尺長、寸許厚的樟木板作材基,匠人稱之為花板。花板集浮雕、鏤雕、嵌雕于一身,雕刻各種歷史故事,人物肖像、奇花異禽等。花板既分隔又連結,層層疊疊,一階一階向前撲伸,組成床頂的一個大冠戴,蔚為壯觀。藝匠的雕刻,故意夸大人物頭部,模擬原始人愚昧時代幼稚的描繪,表露寧波人的幽默。
圖6.清·朱金木雕大床
花板是寧式家具中集多種雕刻手法于一體的精華,而花板中的"吉子"裝飾(如圖7、8),則是精華中之精華,它往往被寧波匠人稱之為眼睛,只要看到吉子的精雅粗俗,就可以衡定此件作品的優劣高下。吉子,吉祥之果實也,含吉利、吉慶之意。最初,它作為雕刻件之間的連接物,像一顆螺釘。后來,由于歷代匠人的刻意求新,致使這塊小天地,發生了很多變化。從方、圓、長的固定模式,嬗變成可按制件之間的空隙,隨意創制各種不同形狀。其雕刻題材也從單純的吉慶圖案紋飾到中國繪畫藝術的引入,無論是山水、人物、花鳥,凡紙上可繪的皆包孕兼蓄。吉子的材料以黃楊木居多。吉子,作為家具的裝飾件,是寧波匠人長期創制積累所形成的獨具一格的工藝。它雖不以單體自立,卻常嵌在家具雕刻件的中間,尤其是床掛面的重要部件,招人注目,代表著寧式家具雕刻藝術的精髓。在寧式家具裝飾中,黃楊吉子往往和"一根藤"相配,吉子嵌在中間,一個作為藤,一個作為果,藤長果碩,象征子孫繁榮昌盛。
圖7.清·黃楊吉子·秋葉睡美人
圖8.清·黃楊吉子·花田毛蟹
四、鑲嵌裝飾
早在唐宋年間,寧波的鑲嵌工藝已經發展成獨具濃郁地方風格的工藝樣式。明清時期,寧波地區的鑲嵌家具興起,成為寧式家具中最具特色的一個品種(如圖9)。從寧式家具花板發展的軌跡可以看出,木嵌脫胎于木雕,從清初到道光時期,寧波的鑲嵌家具經歷了"木嵌--黃楊木與象牙嵌--骨木和嵌--骨嵌"等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道光后主要采用骨嵌,也有用螺鈿作鑲嵌的;形式分為高嵌和平嵌兩種,前期多高嵌,后期多平嵌。高嵌似浮雕高起,平嵌以剪影平貼圖案,布局勻稱,輪廓形象生動,工藝精密細致。道光后構圖從臨摹國畫作品為主的"丹青體"過渡到民間風俗畫,舞臺戲劇人物為主的"古體",經大膽夸張等藝術加工,圖案化和規律性更強,形成了畫面飽滿、古樸典雅、黑白相間的獨特地方風格,深受當時"若要俏、三分孝"(孝指素白)審美觀的青睞。
在骨木鑲嵌中,用象牙或牛骨裝飾人物面部、手等裸露在外的肌膚,具有強烈的質感,使畫面更加生動活潑。在制作過程中,首先根據設計圖稿用薄紙復畫,把復畫下來的樣稿按骨材的大小及圖案可拼接處剪成若干小塊貼到骨片上并鋸成花紋,在待嵌的底坯上相繼進行排花、膠花、拔線(按骨片花紋在坯上劃線)、鑿槽,接著在鋸成骨片花紋底面及木板的起槽縫內涂畫膠,把骨片紋樣敲進槽內膠合,而后還有刨平、線雕、髹漆、刻花等工序。當題材豐富、工藝獨特的骨木鑲嵌點綴家具間,更加顯得和諧、內斂、魅力無窮。
圖9.集鑲嵌、雕刻、一根藤于一身的千工床裝飾
五、借鑒于其他藝術的裝飾手法
寧波地區工巧藝術興盛,工匠之間互相切磋,融會貫通,因此,在寧式家具的裝飾手法上,往往能夠看到其他藝術手法的影子。
(一)仿竹工藝裝飾手法
寧波地區多竹,四明山有豐富的竹資源,民間大量使用竹材制作了家用器具、竹家具,其中的一些工藝效果為寧式家具所借鑒。如把竹匠制作椅子時彎曲的工藝效果移用在木器上,圓棖和圓腿相組合,加上圓的矮老,使木器的橫棖和腿組合更加科學,精巧和牢固,在視覺上使硬木變得圓通溫順,充滿動感。有的家具則完全采用仿竹工藝,頓使實心的木材,變成宛似空心的竹竿,給人造成竹器的錯覺。
(二)玉璧工藝裝飾手法
寧式工匠移花接木,將玉雕工藝動用在木器上,運用琢磨玉璧的手法,在紫檀、黃花梨、紅木等優質木材上,雕刻出精致細膩的淺浮雕,華變出南方特有的"名木美玉",成為寧式家具裝飾工藝的一大特色.
(三)瓷器紋飾裝飾手法
寧波慈溪的越窯青瓷聞名于世,因此,越窯瓷器的紋飾也成為木匠進行家具裝飾的仿照對象。如把越窯的弦紋瓶裝飾運用到家具裝飾上,成為獨特的弦紋裝飾手法。作品多見于小櫥、小箱、桌子等,一只清中期百寶箱,五面皆用凹凸紋裝飾,兩扇門開啟時,可完全隱藏兩側,構思新穎、設計奇特。
(四)書畫藝術裝飾手法
書法與工藝同屬于造型藝術,只是有平面和立體的區別,它們在藝術構思與審美情趣上異曲同工。把書畫藝術融于家具裝飾是寧式家具的特色。在既沒有錄音,又沒有錄像設備的古代,工匠直接將文字融入家具,產生了奇特的文化現象--木器文化。這類家具多是書房用品,常常用狂草、楷書、行書雕刻在屏風、床圍和櫥門上,方法有陰刻和陽雕。明代嘉靖進士,甬上有名的書法大家豐坊,就有書法作品刻在櫥門,草書靈氣飛動,為家具增添了行云流水之美。雕刻之外,還有用象牙嵌出書法,如天一閣收藏的大型文字屏風,也別有韻味。除了雕刻和鑲嵌,還有一種方法是在嵌云石的桌面上,利用天然云石的美麗紋理配上詩詞,制造出深遠的書畫意境(如圖10)。
圖10.明·桌面上美麗的云石紋理和書法藝術
叁、結語
從本質上來看,寧式家具都具有簡潔明快、典雅宜人的藝術風格,盡管在清乾嘉之后,由于世風所致,形式壓倒了功能,漸漸崇尚繁瑣的雕飾,但這并不是裝飾的過錯。事實證明,合理的裝飾,不僅成為寧式家具中獨特的點睛之筆,寧式家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它所體現的優秀的設計思想,值得借鑒于現代家具設計之中。諸如"一根藤"工藝所體現的"廢材優用"的思想,在當今原材料缺乏的情況下,顯得更為重要;又如裝飾手法中蘊含的"虛實結合"、"對比渲染氣氛"的審美思想,成為美的永恒法則。正如日本民藝大師劉宗悅所言,研究傳統器物的目的,"決非是要在今天再使用或復制這些器物。只有將這些通行的法則貫徹在今天的新形式中才是我的主旨。法則是不受時間限制的,我們的任務是:立足于傳統去進行新的創造。"④
參考文獻
①吳慈(1998年2月),"甬式傳統家具十二大特色",浙東文化,頁145-149
②吳濱、趙維揚(1990),甬上工巧拾萃,寧波出版社
③陸志榮(1999年12月),清代家具,上海書店出版社
④劉宗悅(1990),工藝文化,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上一篇:物權行為理論質疑分析論文
- 下一篇:虛擬現實技術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