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技術在包裝設計的運用

時間:2022-09-12 03:02:58

導語:現實技術在包裝設計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實技術在包裝設計的運用

摘要: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種智能終端設備充斥著生活的各個層面。將產品的包裝與智能終端設備相結合,提升產品的品牌影響力成為現代包裝設計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傳統的包裝僅僅停留在視覺層面,單項的傳遞信息,用戶與產品信息不對等。伴隨著增強現實(AR)技術的出現,產生了多元化的信息傳遞方式。用戶通過智能終端設備掃描產品包裝或者產品實體呈現聲音、動畫、視頻以及與產品的交互,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效果,讓無生命的產品感覺到生命力。增強現實(AR)技術的出現,為產品的包裝提供了新的可能,讓用戶能夠通過多元化的方式感受產品。

關鍵詞:增強現實(AR)技術;產品包裝;用戶體驗

增強現實原型最早起源于20世紀,通過20多年的發展成為成熟的多感官的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AR)技術,是在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VR)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研究領域,它是一種將真實世界信息和虛擬世界信息“無縫”集成的新技術,通過電腦等科學技術,模擬仿真后再疊加,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被人類感官所感知,從而達到超越現實的體驗。

將視覺話的平面包裝設計與現代化的增強現實(AR)技術相結合,增加了用戶與產品之間的交互,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傳統的包裝用戶僅僅停留在視覺的感觀層面,其中大量的信息只能通過圖文的形式呈現,表現方式單一;而通過增強現實(AR)技術制作完成的包裝設計,可以集聲音、視頻、文字、交互于一體,通過多維度的方式傳遞產品的信息,相對與單一的信息傳遞來說,更加直觀有趣。當面對復雜包裝產品時,密密麻麻的文字資料讓使用者頭疼不已,如果在傳統的包裝中疊加生動有趣的視頻及用戶感興趣的話題,無疑會引起產品使用者的興趣。產品的增強現實(AR)實現過程主要有三部分構成:選擇合適的產品(包裝)+增強現實(AR)技術開發平臺+智能終端設備。由此可以看出載體、AR技術以及終端設備三者是不可或缺的,通過終端設備掃描物體,通過AR技術將實體的信息與虛擬的信息結合,最終通過終端設備呈現出來。增強現實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存在較大的區別,虛擬現實技術是通過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建立虛擬的影像,而增強現實技術是在現實的基礎進行疊加,將現實與虛擬疊加在一起。

增強現實技術的實現手段多樣化,目前在包裝設計領域主要的實現方式有:特定圖像識別、地理信息定位、人體動作識別、面部識別等。特定圖像的識別技術主要通過智能終端設備進行掃描,在智能終端設備上呈現3D的模型、視頻、交互等信息,用戶通過眼睛看到的是靜止的2d圖片,借助終端設備看到的是生動有趣的視頻、動畫及聽到的聲音,通過這樣的功能,激發用戶的樂趣,從而獲得較好的視聽體驗。該功能主要用于書籍裝楨設計、產品的2D包裝設計領域等,在國內起步比較早的是《小熊尼奧系列》。在宜家家居雜志中,用戶通過移動設備上的應用系統,掃描現實中宜家家居的雜志圖片,選擇想要的家居,就可以在手機中看到選中的家居在真實環境中的狀況,用戶可以在手機端移動家居的位置,觀看其不同位置的擺放效果,這樣更能夠為用戶做出選擇,從而增加用戶的粘性,便于產品品牌的傳播。

地理信心定位,主要是通過識別人物所在的經緯度信息實現,在攝像頭拍攝的范圍內可以捕捉到疊加的信息,在2015年mini汽車為了給新汽車做整體的營銷策劃包裝,開發了一套基于地理信息定位的系統該系統結合GPS進行定位,當用戶走到距離汽車越10米的范圍內,可以迅速的將汽車抓到其移動設備上,帶著走。當其他用戶距離你10米范圍內,同樣也可以從他們的設備上抓走虛擬汽車,活動結束上誰抓的汽車越多,則誰就有可能獲得一輛真實的汽車,該項目的娛樂性強,用戶在體驗游戲的同時從而進行了品牌的傳播與推廣,獲得大量的品牌效應。

人體動作識別,主要通過微軟的kinect,識別玩家的肢體位置,然后在其內容上進行疊加,例如騰訊QQ上的《蜘蛛俠:英雄歸來》游戲,用戶擺出蜘蛛俠的經典手勢動畫,借助騰訊的社交軟件掃描手勢,即被騰訊的AR平臺識別到,從而進入到游戲畫面中,從而增加了游戲的趣味性。在進行增強現實開發中,常用的SDK主要有以下幾種:vuforia,該sdk國內使用較多,除了常規的圖片識別外,還提供了多種識別方式。如柱體、立方體、物體、虛擬按鈕以及智能貼圖等功能;Easyar是上海視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增強現實解決方案的子品牌,用戶可以通過其官方平臺注冊獲得其SDK,通過后臺傳輸數據資料從而完成增強現實產品的開發。

總之隨著AR技術的不斷成熟,它將逐漸改變傳統的包裝信息設計方式與方法,從傳統的排版、版式、印刷的方式升級為多空間、多維度、多角度、多層級的信息整體設計。智能AR包裝的普及會逐漸改變生產者—運輸者—商超—消費者—回收者之間傳統的信息交流方式,從而改變我們的生活,讓包裝的感性與理性的信息在藝術與技術之間能夠形成更為良好的轉換。

作者:朱長永 沈九美 單位:南通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