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文化在食品包裝設計的運用
時間:2022-12-12 03:11:05
導語:傳統節日文化在食品包裝設計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傳統節日作為見證我國幾千年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精神文明的寄托。但在當今社會的現代化發展中,西方元素不斷滲透,傳統節日文化不斷萎縮。本文概述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食品包裝設計中運用的意義,就傳統節日文化如何在現代食品包裝中運用進行了探究,以此實現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與食品包裝的深度結合,達到傳承傳統節日文化以及食品包裝的獨特創新。
關鍵詞: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食品包裝設計;傳承;創新
包裝設計作為現代商品生產中的重要一環,起到了溝通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作用。包裝設計的發展也是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而不斷改進的。而在當今社會中,食品包裝已不再局限于自身的功能作用,更是演變成能給與消費者情感寄托的精神文化載體。隨著物質需求的不斷滿足,不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慢慢發覺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缺失。傳統節日是每個民族重要的精神烙印,它展示著每個民族的文化內涵和生活習俗。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傳統節日豐富多彩,其中蘊含的文化元素更是不盡相同,從中提煉出精神與物質元素,將其運用于現代的產品包裝中,是包裝設計的一大切入點。
1傳統節日文化元素在產品包裝設計中的意義
包裝是消費者接觸一件產品時最直觀的視覺感受,同時也是生產者向外界傳達品牌內涵與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包裝設計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代包裝在長久的發展中,已不再僅僅是起到一個容納保護產品的功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說,包裝是文化內涵的物化體現。其通過一定的理念定位、色彩材質以及獨特的語言藝術,使消費者在面對產品時能產生精神層面的情感共鳴,從而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隨著物質生活的滿足,消費者愈加渴望精神世界的刺激,正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成了五大類,每一層需求之間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這正說明了人們對于文化的要求也隨之增高,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包裝設計中要融入文化的力量。1.1提升產品的品味。在國際風格的影響下,我國的包裝設計難免走上了模仿的道路。如何在充滿競爭的國際環境中追尋自我特征,從而提升產品品味,就要求我們去挖掘傳統節日文化元素的優勢。正如北歐五國的設計在世界各地都享有著良好的聲譽,從古至今誕生了許許多多的經典之作,甚至一直延續到了當今社會并對后世設計產生了深厚的影響。而這其中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北歐五國將自己民族獨特的文化風格深深烙刻在了每一個設計之。將我國傳統節日文化元素與先進的設計理念相融合,破而后立又不失韻味,豐富包裝的民族特性和文化底蘊,賦予其靈魂,這是提升產品品味的一個重要途徑。1.2弘揚我國傳統文化。近幾年西方節日在年輕人中間越發流行,人們對于圣誕節、情人節等更有興致,而我國傳統節日則顯得格外冷清沒落,越來越沒有了傳統的味道。傳統特色被人們所遺忘,走上商業化的道路,其中一些深層次的東西更是被遺棄在歷史的長河中。比如中秋節發展到現在,人們只知道中秋吃月餅,而賞月拜月等一些極富民族特色的傳統習慣早已看不到。反觀我們的鄰國韓國、日本等,他們的很多傳統節日習俗都是從中國流傳過去,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他們對傳統節日的保護和繼承是遠遠超過我們的,甚至韓國將端午節申遺成功,這無疑是向我們敲響了警鐘。作為一名設計師我們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職業特性,利用好食品包裝這一重要途徑,將我國優良的傳統節日文化弘揚出去,使其走進家家戶戶,走向世界的舞臺。
2傳統節日文化元素在產品包裝設計中的運用
中國的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淀,傳承至今已經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和內容。這一傳承過程也是一個民族絢爛歷史文化的升華發展過程,而我們最為熟悉的便是春節、中秋、端午等,其實不止這些,包括二十四節氣以及各個少數民族的本土節日也是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一部分。也正是這些傳統節日在現代快節奏的社會中給了我們一絲空間和時間去與親朋好友相聚,緬懷逝去的先人。2.1傳統節日表層元素的運用。對于我國的傳統節日,人們都能說出每個節日一些關于吃穿住行方面的習俗,這就是在長期以往的歲月流逝中,每一代人對傳統節日最直觀的印象和感受。春節家家戶戶會掛春聯放鞭炮,到處都是福字,中秋賞月吃月餅,端午則是龍舟粽子等等這些,都是傳統節日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也是最能激起人們認同感的事物。從這些最直觀、最表層的事物中提取出適當的設計元素,將其凝練升華并最終運用到包裝的結構、色彩、紋理上,使包裝更富有傳統文化的韻味。當然這些元素并不是生硬的放置到設計當中,需要設計師去認真品味,從而準確的在包裝的色彩、結構等方面體現出來,否者就會顯得太過庸俗。比如中秋節的月這一最直觀的意向,每年中秋節都有各式各樣的月餅出現在市場上,但是很多都“不走心”,無法引起消費者的共鳴。韓國設計團隊Tale設計的月相杯(圖1)巧妙的將月這一意象融入設計中,當你向里面倒入牛奶或是米酒的時候,你會看到月亮從虧到盈的過程;同樣,當你喝掉杯中的飲料時,你可以看見月亮從圓月到弦月的變化。這種結構上的交互方式能使設計更為巧妙,是包裝設計中應該充分學習并運用的。2.2傳統節日衍生元素的運用。當然,除了最具代表性的物象以外,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后都有各種典故,春節驅趕年獸、七夕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中秋嫦娥奔月、端午屈原投江……這些典故亦或是傳達生活圓滿,趨吉避兇的美好愿望,亦或是展示中國人仁、孝、禮、儀的優良面貌,亦或是表示親近自然,追思先人的重要意義。這些傳統節日的典故見證了我國人民從古至今物質與精神世界的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探究價值、文化與藝術價值。將這些內容運用于包裝設計中,不僅能增添產品的文化底蘊,更能為傳統節日文化的普及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提起端午,大家最先想起的也許就是端午是紀念屈原,端午節會吃粽子,劃龍舟。這其實是長期以來大家約定俗成的一些觀念,而端午節背后還有著許多大家不為人知的歷史淵源。民間對端午節的由來有憑吊介子推、伍子胥、曹娥女、屈原四種說法。設計師通過對聞一多先生所著《端午考》的認真研究,指出端午遠在屈原之前便已存在,所有端午節的習俗是經過很長時期的民俗融合而成。從而設計出一款向廣大群眾傳承更多傳統歷史文化的包裝設計(圖2),整體設計以書的形式展現,翻開封面,里面是各種有關于端午節的傳統歷史文化(圖3),這種形式不是簡單的將端午元素進行堆砌,而是起到了宣揚和探究傳統節日背后的深層文化內涵。每個傳統節日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文化習俗以外,在不同的地區也衍生出了具有當地文化色彩的當地風俗,陜西省在元宵節時,除大鬧花燈外,還流傳一種“放天燈”的風俗。這種風俗由來已久,據史可查唐時已有此舉。安徽銅陵縣會在重陽節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福建閩南一帶會在中秋節開展“博餅”活動,以此來討個好彩頭。中華大地區域遼闊,伴隨著傳統節日所衍生出來的各種當地民俗更是數不勝數。廈門老字號“黃則和”在中秋節推出的月餅禮盒便迎合當地的特色習俗“博餅”,將禮盒的容納空間當作博餅的容器,在無形中將閩南地區中秋傳統習俗傳承下來,也是更多人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進一步融入其中。2.3系統運用,進行價值提升。包裝不僅僅是包裝,可以運用系統思維,進行合理的跨界。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輸入,既可以通過營造意境,也可以通過文學作品等方式,將食品包裝提升到文創的層次。使消費者架構合理聯想,從而拓展產品受眾,提供產品附加值,這也是好的設計所要完成的任務。由東匠設計團隊設計2018月餅禮盒(圖4)則很巧妙的運用了月亮圓缺變化的這一過程,禮盒采用了左右兩個盒體抽拉的形式,通過中間結構的遮擋實現了月亮的圓缺變化,化靜為動,使整個包裝更富有靈動性。同時包裝中的焚香盒等附帶品在使用之后可以營造出一種煙霧繚繞、月色朦朧的意境,使消費者能充分感受中秋節的氣氛。通過這一系列設計使整件產品包裝成為了一件優秀的文創產品。另一件設計作品則將人們耳熟能詳的水調歌頭運用在了包裝之上(圖5)。詞曲譜為袋,手提袋上附上整首詞;賞月圓缺為盒,包裝盒以一層遮擋殼實現月亮的圓缺變化;團圓之思存內。設計風格上,正所謂大道至簡,以其中包含的動人故事,深入淺出,緩緩道出一個中秋月話,倍感思念的畫面。同時內盒以璇璣圖回文詩為主題,使消費者一邊賞月一邊飲食,體驗一把文人墨客的趣味,也是別有風味。
3總結
傳統節日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博大精深,更有十分重要的使用價值,需要你我細細品味與宣揚傳播。設計師應當將這些傳統節日文化元素進行提煉升華,與時俱進的進行創新構思,避免進行簡單的拷貝和堆砌,從而設計出同時具有獨特創新色彩以及深厚人文底蘊的設計作品,更好的展示包裝的價值與品質,在創造巨大經濟價值的同時,更好的宣揚傳統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參考文獻
[1]于暢,王夢婷.現代包裝設計中傳統文化的運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36):9508-9509.DOI:10.3969/j.issn.2095-2104.2014.36.1545.
[2]楊詠,陳巧婷.節日元素在文創設計中的運用——以閩南節日“尾牙”為例[J].藝術品鑒,2017(13):107-108.
[3]李亞鑫,祝小林.論傳統節日元素在現代家居用品設計中的運用[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2,(9):13-15.
[4]百度百科“元宵節”詞條[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元宵節/118213.2018/10/5
[5]百度百科“重陽節”詞條[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重陽節/128301.2018/10/5
作者:林偉 劉遠達 單位: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
- 上一篇:服裝品牌設計和傳播研究
- 下一篇:“鄉里叮叮糖”包裝設計定位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