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研究

時間:2022-03-30 11:20:22

導語: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綿陽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的實踐路徑。方法比較、分析綿陽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資源現狀和市場現狀,通過類比法設計出新的實踐路徑。結論在綿陽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的實踐中,應遵循多元化的游憩主題、打造精品路線、開發實體產品等設計理念。

關鍵詞:鄉村休閑旅產品;產品設計;實踐路徑

中國在2015年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與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的實踐路徑緊密相關,更與實現各區域內的小康社會密不可分。綿陽位于西部地區,農村人口較多。結合綿陽市的具體情況和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資源進行分析,發現,探尋適合綿陽市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能夠加快區域內小康社會的實現進程,并能為相關區域實現小康社會提供理論和實踐借鑒。

1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現狀

1.1資源現狀

資源稟賦理論[1]表明,發揮區域的資源優勢對相關產業的發展有促進作用,設計出適合市場需求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對鄉村休閑旅游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綿陽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資源概況見表1,其旅游產品的資源優勢突出,擁有自然、文化、社會等旅游產品資源247處[2]。

1.2市場現狀

綿陽市近4年鄉村旅游產品市場概況見表2。從2011年到2014年,圍繞著特色文化、生態、民俗、風情等主題,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總收入及年接待量不斷增長,年總收入達到了277.26億元,年總接待量達到了2821.86萬人次,增長率在波動中達到了35.11%和15.46%。與區位和資源相似的區域相比,綿陽市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市場需要進一步拓展,鄉村休閑旅游路線和實體產品需要開發打造。

2綿陽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2.1主要問題

1)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設計單一且分銷渠道狹窄。綿陽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供給主體主要為農戶,其分銷渠道狹窄、市場意識淡薄、信息技術缺乏、產品相對單一[3]。產品的分銷主要靠口碑和網絡宣傳,但大多數經營戶又未涉入網絡宣傳[4]。綿陽市的鄉村休閑旅游活動主要有賞田園和吃美食等,度假村類型以觀光型和休閑型為主,缺乏能夠體現鄉村休閑旅游特色的產品設計,綿陽市現有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見表3。2)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大多數鄉村休閑旅游景點的配套設施不夠完善,衛生設施還處于原始狀態,休閑場所環境不夠理想,景點的解說、標示、急救服務、金融服務系統等不夠規范。這些問題會使人們不愿意參與鄉村旅游活動,會影響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對游客的吸引力。3)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市場需求不規則。由于農業的季節性特點,鄉村旅游也具有非常鮮明的季節性和市場需求不規則性特點[5]。調查表明,綿陽市在2006年的3個黃金周里共接待了游客239.23萬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了9.76億元,分別占全年總量的26.45%和14.98%;2007年的3個黃金周共接待了游客313.49萬次,旅游綜合收入達了11.88億元,分別占全年總量的30.04%和13.59%。黃金周期間接待的游客大部分是本地一日游,游客集中在黃金周和小長假,其余時段較少。在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開發方面缺乏專業人才,沒有與時俱進、緊跟市場需求,管理者理念落后難以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浪費了鄉村休閑旅游產品中的農業資源。

2.2形成原因

1)政府和旅游業經營管理者對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的策劃力度不夠。開發者沒有進行合理地規劃和傳統農耕文化的消失使文化活動現代化且單一,難以讓旅游者找到放松身心和回歸自然的感覺。經營管理者由于缺少市場意識、缺乏經營管理經驗、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掌握不足、沒有關注旅游者的需求等原因,使游客的鄉村休閑旅游愿望難以實現。政府的管理力度不夠,并未起到引導作用,這使得傳統農耕文化活動逐漸減少。2)“二元經濟”結構[6]不利于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完善。“二元經濟”結構導致了基礎設施建設的城鄉分化,城市依靠公共財政積累獲得了大量的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擁有良好、完善、可供旅游業使用的設施;農村由于長期缺乏基礎設施的公共投入,各種基礎設施奇缺,這對完善鄉村旅游產品設計有著嚴重的制約作用。“二元經濟”結構導致了鄉村社會的經濟邊緣化,即基礎設施比如供水、供電、排水、通訊等相對落后。鄉村旅游目的地的衣、食、住、行、游、購、娛等接待設施及旅游產品都處于較低水平,只能滿足游客的基本需要,難以滿足游客大規模、高層次、多樣化的需求。3)農業的季節性特征使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沒有得到延續。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征使鄉村旅游具有季節性和市場需求不規則性的特征。不同季節的游客人數不同,這浪費了農業資源。經營主體缺乏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支持、產品服務落后、宰客現象時有發生等原因使游客不可能駐足并重復購買鄉村休閑旅游產品。

3綿陽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的實踐路徑

3.1鄉村休閑旅游主題

3.1.1多元化游憩式度假村產品

基于綿陽市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可以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設計多元化游憩式度假村,多元化游憩式度假村產品設計見圖1。多元化游憩式度假村讓游客在住農民家的同時還能吃農民自產自制的綠色食品、觀賞農莊周圍的自然風景、參加各類活動、獲得旅游的體驗與身心的放松。

3.1.2中西方文化結合式鄉村休閑旅游產品

結合中西方鄉村休閑旅游的特征,借鑒、融合西方有價值的地方,以廣大年輕人與部分中老年人為市場,設計農莊式觀光旅游產品,中西方文化結合式休閑旅游鄉村產品設計見表4。

3.1.3野外拉練式鄉村休閑旅游產品

野外拉練不僅能提高青少年獨立生活和應對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培養樂觀的心態。目前,綿陽市及周邊的野外拉練式休閑旅游產品供不應求。經營者可以利用多山復雜的地勢設計野外拉練式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在有完備保障措施的條件下開展定向越野、野外實地訓練、跳傘等活動。野外拉練式鄉村休閑旅游產品會受到消費者尤其是青少年消費者的關注。

3.2打造精品路線

文化與旅游的結合更多地體現在文化與景區的結合上[7]。設計的關于少數民族風情和三國文化旅游的5條精品路線如下:(1)少數民族風情路線,綿陽—北川羌族文化區—報恩寺—白馬人山寨—王朗—綿陽,此路線加強了游客對羌族生活的了解;(2)古蜀道文化走廊路線,綿陽—富樂風景區—七曲山大廟—劍門關—李白故里—綿陽,此路線使游客更好地領略到了綿陽厚重的文化底蘊;(3)汶川地震遺址旅游路線,綿陽—北川地震遺址—綿陽,此路線能讓游客產生敬畏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想法;(4)綿陽精品旅游路線,博物館—中華科學家公園—科學城—戈家桃林—綿陽,此路線使游客領略了科技城的魅力;(5)三國文化旅游路線,西山公園—富樂山公園—梓潼北伐演武遺址—古瓦口關,此路線讓游客體驗了三國文化。

3.3創新實體產品

3.3.1觀光果園產品

綿陽位于成都平原,地勢平坦,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較大,土壤為南方紅土,適宜種植亞熱帶水果如柑橘、柚子、甘蔗、草莓、荔枝。觀光果園以水果旅游為主題,突出了特色,引起了消費者的興趣和消費欲望[8]。當果園的水果成熟時,可以設計觀果、摘果、品果等系列活動來吸引游客,游客可以親自采摘、品嘗、加工水果。游客可以開展騎車、燒烤野炊等活動,還可以舉辦京劇和禪道等活動來吸引有這方面愛好的游客。

3.3.2科技觀光旅游產品

科技觀光旅游產品是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建立的小型農、林、牧生產基地,在生產農副產品的同時又給旅游者提供了游覽場所。綿陽科技較發達,可在周邊地區建立專業的農林創新種植基地,如蔬菜高新技術創新園、外商投資園和吸引游客目光、向游客普及了基因知識的西南科技大學實驗基地和仙海生態旅游區。

3.4綿陽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的實踐保障措施

首先,政府主導與民間配合相結合[9]。政府應重視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對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重要作用,協同旅游、農業、林業等部門對綿陽市轄區內各種類型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進行統一規劃和科學管理,確保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在空間上的合理分布。其次,健全體系,統籌全局。政府及相關機構管理人員應當建立健全鄉村休閑旅游產品涉及到的政策體系與基礎設施保障體系,建立一套以政府為引導、企業集團和社會為主體的完備體系來與優美的自然風景相匹配。最后,調動鄉村休閑旅游地居民的積極性[10]。先從綿陽當地居民入手,調動其積極性,采用廣告、公共傳媒等營銷手段來進行推廣,逐漸提高綿陽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形成聞名于四川省甚至全國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品牌。

4結語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與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的實踐路徑緊密相關,更與實現各區域內的小康社會密不可分。雖然綿陽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資源豐富,但是與臨近的成都等相似地區相比仍發展滯后。綿陽市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應遵循多元化的游憩主題、打造鄉村休閑旅游精品路線、開發鄉村休閑旅游實體產品的設計理念,并以此開展實踐。

作者:龔姝穎 沈忠明 單位:西南大學

參考文獻:

[1]周金堂.要素稟賦與縣域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J].農業考古,2007(3):25—26.

[2]趙秋泉.綿陽市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綿陽:西南科技大學,2008.

[3]宋增文.鄉村旅游新業態發展機制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6):217—220.

[4]粟路軍,黃福才.服務公平性、消費情感與旅游者忠誠關系:以鄉村旅游者為例[J].地理研究,2011,30(3):46—47.

[5]馬治鸞.成都鄉村旅游產品優化與升級新思路[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11):203—207.

[6]顧婷婷,嚴偉.基于福利經濟學視角的鄉村休閑旅游綜合體的開發模式研究[J].生態經濟,2014,30(4):132—137.

[7]王文瑜.旅游文化產品創新設計方法研究[J].包裝工程,2015,36(14):124—127.

[8]李碧茹.設計心理學在旅游產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劍南文學,2011(10):267.

[9]黃震方.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鄉村旅游發展:理論反思與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34(8):140—142.

[10]鐘士恩.從旅游業發展質量看中國旅游現象與問題:兼探討“游賞理念”的學科意義[J].人文地理,2014(6):12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