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室空間產品設計概念研究

時間:2022-12-12 10:54:11

導語:茶室空間產品設計概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茶室空間產品設計概念研究

[摘要]中國福建的茶、茶文化、茶道與福建當代茶室空間產品設計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福建茶的文化和茶道的精神之間的交流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福建的茶室空間產品設計,而茶室空間產品設計又映射著茶文化和茶道精神。當代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生活方式似乎讓人們無法停下腳步來放空和凈化心靈和正確的揣度生活中的智慧。福建茶室空間產品設計其實就是對茶室空間的功能、美、茶道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的真實表現。本文通過研究福建茶文化及福建茶室空間產品設計作品中進行調研分析,得出福建當代茶室空間產品設計概念及歸類,能夠更好的保留傳承延續福建傳統文化、茶文化和茶道精神,更具有設計創新,走在茶室空間產品設計時代的前沿。

[關鍵詞]茶文化;茶道文化;茶室空間產品設計

1緒論

1.1研究目的和意義。福建當代茶室空間產品設計中融入了茶文化的精髓和茶道精神,設計便有了讓人反思和覺悟的功能,對福建當代茶室空間產品設計研究是人們對當代精神文明生活的一種追求,是具有可行性的研究。物質生活文明提高了,精神生活文明也需要有適當的空間和發展。人們對于空間產品設計的熱情有一部分是由對功能、對真善美的追求滋生出來的,福建當代茶室空間產品設計其實就是對功能、美、茶道精神、傳統文化的精髓真實表現,因此產生了對這種精神文明欲望追求的可能性也就有了對福建茶室空間產品設計研究的很充分的依據。1.2研究范圍和方法。功能服務的原則。主要研究的內容為茶文化、茶道精神與茶室空間產品設計。范圍包括:茶室空間的布局、燈光照明、茶具、茶家具、營造環境空間和陳設設計。研究方法有分析法和歸納演繹法。

2中國福建傳統茶道文化精神

依據中國傳統文化歷史背景不同形成中國四大茶道流派:貴族茶道、雅士茶道、禪宗茶道、世俗茶道。福建茶道文化受到地域性的影響,很好的保留延續了中國茶道文化的精神和四大茶道流派,福建在唐代對飲茶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都已經很講究,《晉書•藝術傳》福建茶道文化分為:煎茶道、斗茶道和工夫茶道。明代樂純著《雪庵清史》福建茶道文化,就其構成來說,有環境、禮法、茶藝和修行四大要素。飲茶需心平氣靜,講究井然有序地啜飲,以求環境與心境的寧靜、清凈、安逸。福建茶道的表現形式有兩種:斗茶和工夫茶。

3福建當代茶室空間的類型及特性

3.1福建當代茶道文化、民俗及自然環境。福建人對于茶有著情到獨鐘的情懷,根據福建地域及茶道的表現形式可以把福建的茶藝、民俗及人文自然環境總結分為兩個地區:閩南地區和閩北地區。其中福建南部的沿海內陸少。具有海洋文化和內陸文化的雙重性格。名茶有:鐵觀音、永春佛手、安溪黃金,“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閩南茶道保留著古中國的茶道:環境,茶葉、茶水、茶具、火候。最具特色的民俗是“茶米”;福建北部的居民,是福建最早開發的內陸腹地。接受了朱熹理學教育,產生安貧樂道的心里。名茶有,武夷巖茶、水仙、白牡丹、白毫銀針、建陽貢眉、政和功夫、武夷正山小種。“和、靜、怡、真”是閩北茶道精髓,注重茶禮儀。最具特色的民俗“擂茶”。3.2福建茶文化和茶道精神對當代茶室空間產品的要求。在福建當代茶室空間應用最多的沏茶方式是工夫茶。福建工夫茶分為“閩南工夫茶”和“閩北工夫茶”。兩個地區對茶室空間產品的就有不同需求。①工夫茶的沖泡方法,其中閩南地區有18道流程:即焚香靜氣;葉嘉酬賓;活煮山泉;孟臣沐霖;烏龍入宮;懸壺高沖;春風拂面;重洗仙顏;若琛出浴;玉液回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三龍護鼎;鑒賞三色;喜聞幽香;初品奇茗;游龍戲水;盡杯謝茶。閩北地區有27道流程:恭請上座;焚香靜氣;絲竹和鳴;葉嘉酬賓;活煮山泉;孟臣沐霖;烏龍入宮;懸壺高沖;春風拂面;重洗仙顏;若琛出浴;游山玩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三龍護鼎;鑒賞三色;喜聞幽香;初品奇茗;再斟蘭芷;品啜甘露;三斟石乳;領略巖韻;敬獻茶點;自斟漫飲;欣賞歌舞;游龍戲水;盡杯謝茶。閩南地區比閩北地區少9道流程;②燈光照明設計中,閩南和閩北都是自然光與燈光相結合,突出光的層次美燈具設計上應用本地材料結合地域文化;③茶具,其中閩南地區有木制茶盤一個,德化白瓷蓋碗,白瓷杯若干對,茶道具一套,茶巾二條,開水壺一個,酒精爐一套,香爐一個,茶荷一個。閩北地區有木制茶盤一一個,宜興紫砂母子壺一對,龍鳳變色杯若干對,茶道具一套,茶巾一條,開水壺一個,木炭爐一套,香爐一個,插花瓶一個;③茶家具,閩南和閩北都是茶桌、茶椅、茶幾、茶凳、博古架、茶水柜、屏風、案幾(竹木制家具);④陳設設計,(A)室外空間: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綠植物及花木(閩南/北地域性),(B)室內空間:則往往有掛畫、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尤其是掛畫、插花(閩南/北地域性);⑤空間環境,(A)自然環境:松間竹下、泉邊溪側、林中石上(閩南/北地域性),(B)人造環境:僧寮道院、亭臺樓閣、畫舫水榭、書房客廳(閩南/北地域性),(C)特色環境:即專門用來從事茶道活動的茶室(閩南/北地域性)。

4案例分析

4.1福建當代茶室空間產品設計特點及功能分析。根據實地走訪考察調研,在閩南和閩北各選擇一家為例,〈梁品記〉百年老店武夷山店和〈古厝茶館〉泉州店。綜上分析內容總結歸納了福建當代茶室空間產品設計的5個組成部分:燈光照明設計、茶具、茶家具、陳設設計、營造環境。以下(表1)針對兩個茶室空間產品設計實例進行分析。研究案例可以發現,茶室空間產品主要以茶道文化傳播為載體。閩北的〈梁品記〉百年老店武夷山店是在現代的建筑空間里,設計出具有閩北地域特色的茶室空間產品,閩南的〈古厝茶館〉泉州店是依托傳統閩南紅磚建筑,設計出具有閩南地域特色的茶室空間產品。4.2福建當代茶室空間產品設計概念的要素提煉及功能整理。福建茶室空間的風格日益增多,福建茶文化對福建當代茶室空間產品設計的影響與植入,總結出福建當代茶室空間產品設計的五大空間設計概念分析:①燈光照明設計:燈光照明設計是茶室環境設計的一個重要議題,在烘托當代茶室空間氛圍上起到重要作用,茶室一般選用局部照明的方式,這種照明方式可以產生虛擬空間,有很強的暗示作用,并且能夠起到良好的視覺效果,增強空間的層次感。自然光可以形成空間,改變空間.室內可利用的自然光,生氣、靈氣、運氣,是光照出來神氣;②茶家具設計:如果僅僅為了布置一個空間,就不用太在乎家具的真偽和年代,只要美觀、耐用就好了。竹藤木質家具是茶室布置的一個偏愛,是一種返璞歸真,清新自然的格調,給人絲絲清涼舒爽之意。不同風格的家具營造不同的氛圍,可以是懷舊、浪漫、休閑;③陳設設計:陳設是一種相對動態的設計,它可以即時變化,隨時增減、不斷調整、陳設會讓茶室的風雅氣息撲面而來。陳設物則可分為擺件、掛件等。而想裝修成具有地域性茶室,就可以按當地特有的風俗加以布置,會非常具有特色,例如福建閩南情調的木雕花窗、畬族藍印花布,閩北的紅燈籠,閩東的特色的竹椅,竹簍,夯土墻,都能讓人興趣盎然。除了這些非常有特色的裝飾物,以及窗簾、靠墊、紗幔、屏風、竹簾、盆景、鮮花等的擺放設計注意整體的協調感和舒適感;④營造環境:在茶文化中,空間環境營造對品茶所能達的境界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茶的空間就是水的空間。‘接天引地,萬物通靈’,天生雨水,地生茶葉,五行自然都融入其中。無限小的茶室空間中,包含了無限大的自然。”稱之為“詩性的空間”。所以,茶的空間環境就是物理空間和人文空間一起雙重意義的空間。通過東方園林中障景、夾景、借景、漏景、框景等造園手法來演化出屬于高品的茶空間;福建茶室空間作為中國古代幾千年來重要的休閑文化場所,根據參與人群的廣泛類型,形成了多個具有不同人文精神和社會功能的空間產品設計類型。

5結論

本文通過對福建當代茶室空間產品設計概念的研究,可以對傳統茶文化的基本特色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認識。它創造性的繼承了傳統文化的精華,并賦予設計師的創作理念和時代精神。不看重表象形式的標新立異,而看重內涵精神實質的體察,得到物質文化藝術和精神道德修養的雙重提升,這正式是設計師們今后應該學習和研究的意義。5.1福建當代茶室空間產品設計的發展方向。福建茶室空間文化是茶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茶室空間是對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最好傳承。隨著現代化城市發展的不斷加快,鋼筋混凝土縱橫的現代建筑充斥著整個城市,人們需要在其中尋找靜謐而懷舊的產品來放松精神。作為傳統文化精神的保留和繼承,茶室空間產品很好地提供了這種需求,亦可休閑亦可釋放精神。福建自古物產豐富,景色秀美,被人們譽為“人間天堂”,作為這一自然環境中的茶室空間產品設計正是解讀了福建地區的文脈,這就使得這些空間產品設計充滿微妙的關系,是內與外,局部與整體,歷史與現在,藝術與現實,過去與未來的兩極之間的一個綜合設計表現形式。5.2福建傳統茶道文化與當代茶室空間產品設計的傳承與創新。茶室空間產品的構建正像是繪制一副傳統水墨中國畫,其核心便在于去構建一個具有時代感的、可以讓人逐步去發現的、充滿意味的空間。福建當代茶室空間設計的傳承與創新,其目的是將人們更好地帶入茶室空間產品之中,使人們可以更好地用心去感受。當人們步入富含福建傳統文化的茶室空間之中,可以領略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對福建傳統文化及茶道精神意境營造的最高境界,也是茶室空間產品設計的最終追求。這種意境的營造,其核心并不會因外在形式的改變而有所不同。無論外在形式如何變化,福建當代茶室空間產品設計中的意境營造始終傳承于源遠流長的福建傳統文化和茶道精神文化,散發出自身獨有的韻律,這種韻律乃是借由意境而來的茶室空間產品設計所獨具的精神靈魂。

參考文獻:

[1]陳熙琳.中國四大茶道流派淵源[J].中國西部,2010,(2).

[2]房玄齡.晉書•藝術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5.

[3]鄭天挺.清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

[4]林華東.閩南文化概要[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

[5]陳支平主編.閩南鄉土民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6]徐曉望.閩北文化概述[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作者:韋志鋼 韋靈子 單位:福州市維亞裝飾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