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綠化若干問題初探
時間:2022-06-14 09:47:25
導語:城市街道綠化若干問題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街道綠化樹種的配置原則
街道綠化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注重鄉土樹種的利用和培養,不但經濟,而且成活率高,還可以充分顯示園林的地方特色。街道的重要特征是連續,在街道綠化中,要一街一景,變化中求統一,同一街道的綠化植物應統一。通過選擇不同樹形、葉色的樹種來實現植物配置變化中統一,不同街道的綠化樹種應有所變化,這樣既能增加街道空間的可識別性,又可以達到不同景觀效果。街道綠化在植物配置時,采用間植方式,創造喬、灌、草、藤植物的復層結構,這樣植物群落在空間、時間上保持穩定持久。同時速生樹種和慢生樹種、落葉和常綠樹種互相搭配,間隔種植,解決街道綠化遠近期問題,保證城市景觀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地功能要求街道綠地的主要功能是蔽陰、濾塵、減噪,植物配置中應選擇冠大陰濃、生命力強、綠葉期長、落葉集中、病蟲害少、易于管理的樹種。街道綠化樹種的配置,要運用生態學和美學原理,體現植物配置的韻律感和節奏感,根據不同環境、功能、景觀及經濟等要求綜合考慮,創造一個優美的植物群落景觀。
街道綠化樹種選擇
街道綠化樹種必須能夠耐寒暑、耐旱濕、耐貧瘠、酸、堿、鹽各類廢棄物質和接受樓房陰影、街道燈光照射等特殊環境。還應具備吸塵、降噪、凈化空氣等生態功能。行道樹應具備樹形整齊美觀、冠大陰濃、分支點較高、病蟲害少、綠葉期長、落葉集中、抗污染能力強等特點。在北方,由于冬季氣候寒冷、夏季少雨干旱,行道樹應選擇抗寒性、抗旱性強的品種。常見的有云杉、檜柏、油松、側柏、杜松等針葉樹;國槐、新疆楊、欒樹、饅頭柳、法桐、銀杏等闊葉樹。灌木樹種應以矮灌木為主,要求外形美觀、花期長、花數量多、耐修剪、耐高溫、抗寒性強、繁殖容易、易于管理等特點,通過適當修剪可控制其外形和高矮。常見的有連翹、紫荊、紫薇、榆葉梅等。地被植物選擇觀賞性強、管理費用低、抗性強的植物。常見的有鳶尾、萱草、馬藺、雛菊、金盞菊、麥冬、石菖蒲、棣棠花、小檗、鳳尾竹、鵝毛竹、二月蘭等。在專業貿易場所、繁華地帶、交通要道、交叉路口等特殊路段,因人員多而復雜,不易管理,綠化容易遭到人為破壞。所以,應選用根孽力、枝孽力強,甚至帶刺樹種,以減少人為破壞,如玫瑰、火炬樹、連翹、石竹等。在有架空線路的路段,應選擇小喬木、灌木。在北方,可以選擇衛茅、合歡、火炬樹、丁香、榆葉梅等。在有地下管線、管道通過的路段,要考慮淺根性樹種,如火炬樹、刺槐、側柏、云杉等。
街道綠地綠化管理
街道綠地設計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綠地建成后的管理。如綠化帶較多,植物色塊較密,難以很好修剪;綠化品種單一,植物群落單一,易造成病蟲害的暴發和蔓延;未設計邊緣處理的草坪或其他地被植物根本無法控制行人的踩踏等。因此,要充分論證項目設計,保證合理可行。行道樹保留的樹盤面積不宜過小,至少應在1m2。應保證硬化后,植物根系和地面大氣能進行養分、水分和氣體的交換,維持根系正常代謝。確需硬化的,可以通過透水磚、草坪磚等硬化,確保土壤與大氣進行正常的氣體交換。隔離帶綠地因道路建設施工、綠化過程中換土不到位等原因,常導致隔離綠化帶土壤質地不佳,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范圍減小,樹木抗倒伏能力下降。在病蟲害防治上,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注重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的應用。在街道綠地生態管理過程中,及時全面作好園林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控制病蟲害。
城市道路綠化是城市園林綠化的骨架,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城市街道綠化要根據城市的自身特點,對植物樹種進行科學的選擇和有機的配置,把城市街道建設成品味獨特、特色鮮明的城市生態環境。
本文作者:葛紅艷工作單位:河北省徐水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 上一篇:論城市交通信息結構的設計
- 下一篇:城市開放式公園綠化的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