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旅客服務與溝通技巧課程的創新設計

時間:2022-04-14 03:23:41

導語:民航旅客服務與溝通技巧課程的創新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航旅客服務與溝通技巧課程的創新設計

〔內容提要〕本文基于《民航旅客服務溝通技巧課程改革設計思路,提出了相應的課程考核及課程評估的創新設計。創新之處與教學設計是密切相關的,結合服務場景模擬教學方式并采用記分制完成對學生的考核,最后使用三個指標來評估課程完成情況。

〔關鍵詞〕記分制;民航旅客服務;溝通技巧;課程考核

當前的《民航旅客服務與溝通技巧》課程考核,是延續了對事實性的知識考試和點狀的服務溝通技能進行考試的模式,課程評估也是延續了傳統的以知識復制效果為標準的模式。這樣的考核、評估無法驅動和激勵學生在真實工作中的探索,也同樣傷害了教師對課程改革的努力熱情。

一、研究意義

在引入社會角色理論的基礎上對《民航旅客服務與溝通技巧》課程進行課程改革,勢必要求引入新的課程考核模式和課程評估標準。探索合適的理論支撐,構建以綜合服務能力為基礎的課程考核體系,從而形成新的課程評價標準,能夠有效地促進高職教育的學生從簡單知識點記憶到事實上的服務能力體驗,同時增加職業教育課程,由機械的知識講解走向場景模擬中的實踐體驗。

二、考核體系創新

高職教育延續了大學教育中對于知識點的重視,在教學和考核過程中,都習慣性的將教學內容的知識點進行抽象和整理。這種思維更偏重于理論研究方向,作為大學培養研究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對于高職教育培養操作型人才就有失偏頗。服務行業的溝通技巧是核心課程,溝通技巧的知識點建構對于實際應用并沒有意義。溝通之前不能預設方法和結果,任何服務行業的服務手冊都只講具體服務標準,如何實現這個標準就是個人的溝通技巧和方法問題。溝通技巧的任何理論都要在實踐中體驗和形成的,考核這種理論的知識點完全沒有必要。任何對與具體溝通技巧的知識點建構都是偽命題,教學中很容易出現為了表現某個所謂的溝通技巧,預設結果進行一場所謂的模擬,對于實際服務場景沒有任何意義。對于溝通能力要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整體化理解;二是行動化理解;三是等級化理解。溝通能力的整體化理解體現在對于溝通效果的整體化考核上,任何溝通技巧的使用都是可以的,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溝通效果的考核標準是唯一的——按照服務手冊的服務標準完成服務同時獲得旅客的滿意;溝通能力的行動化理解體現在溝通技巧的可實施性上,能夠付出行動并推進具體服務的實施;溝通能力的等級化理解體現在溝通效果的差異上。溝通能力的考核體系首先,要放棄對于知識點的記憶考核;其次,要摒棄為實現預設溝通技巧運用而設計的虛假模擬考核;最后,更要拋棄以實現服務為標準的考核思路。溝通技巧考核體系的創新之處在于,在模擬服務場景觀察記錄學生溝通過程,開放式的服務場景沒有預設標準,唯一要實現的就是模擬角色的完成。考核內容涉及三個層次:一是整體完成度,即模擬角色服務內容完成情況;二是模擬過程中的服務水平,按照服務手冊進行評估;三是被服務對象的反應和配合度,按照角色接受服務的程度進行評估。課程考核的具體方式為服務場景模擬,分組進行多次模擬,根據不同角色的完成情況采用積分制作為考核方式。記分制和打分制的區別有兩點:一是對于模擬角色不設置具體任務,僅以完成服務場景中服務過程為目的,模擬過程沒有標準。二是對于模擬的服務場景進行臨場干擾,由教師決定場景模擬過程中的外部模擬因素,如航班晚點時刻的變化等。積分制采用扣分方式完成,模擬角色違反角色定義即扣分,不違反角色定義的行為自由發揮,在定義范圍內的特殊行為可以獲得加分。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鼓勵學生完成服務場景模擬,通過角色扮演來體驗服務溝通技巧。

三、評估標準設計

基于服務場景模擬教學方式的改革對課程評估標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別于對知識點考核的得分制和職業技能實際操作水平的打分制,服務場景模擬教學選擇了積分制。這種積分制雖然忽略對知識點的考核,但是卻可以讓學生在模擬中自然而然地發揮溝通技巧的知識點。對于職業技能實際操作水平的考核是相關專業課程的事情,溝通技巧課程重點關注溝通技巧在隨機場景下的自然運用水平。相應的課程評估標準選用了三個指標:一是模擬場景完成度;二是模擬角色完成度;三是模擬服務滿意度。模擬場景完成度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完成模擬場景的百分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笑場、中斷和無法繼續等情況。教師從開始引導模擬到學生自由發揮并最終完成帶有未知問題的場景模擬,實現對溝通技巧運用能力的評估。模擬角色完成度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完成所模擬角色的達標率。學生在模擬過程中會出現超出角色定義的情況,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學習體會“社會角色”理論和實踐,通過對模擬角色的理解來推進對溝通技巧的學習和運用。模擬服務滿意度是指模擬結束后,所有參與角色對于服務和被服務過程的滿意程度。這個滿意度直接反應了模擬過程中溝通技巧運用的水平,勉強完成的模擬過程不會有較高的滿意度。通過對這三個指標數據的分析,有效地評估課程完成情況和課程教學水平。這些數據都將被記錄在模擬結束后的分析記錄中,是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的,有效避免了看考試分數和投票打分等帶來的弊端。為避免教師和學生達成消極配合,應在教學結束時進行一次高仿真的場景模擬,由課程評估單位派遣一個模擬乘客,制造意外事件來檢驗實際模擬效果。另外,平時教學過程中也應對模擬過程進行全程錄像,既便于場景分析和教學總結,又有利于展開課程評估。

四、創新總結

考核方式采用積分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對教師則可以提高平時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對開放式場景模擬來說,考核結果不能以完成模擬場景的服務過程為標準,而是要看學生的參與情況和實際運用水平,通過積分制可以將教學和考核同步進行。評估標準的三個指標,完全融入到日常的教學環節中,同時充分發揮數據記錄和分析的作用。課程評估完全滲透到日常教學中,避免走形式主義的抽查和旁聽,更不能依賴于課程成績的分析。

課程改革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我們僅僅是在嘗試一種新的方法,再好的創新也還是需要通過實踐的檢驗。

作者:李曉妍 單位: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