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輔助性醫療產品創新設計研究
時間:2022-04-13 03:41:10
導語:老齡化輔助性醫療產品創新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我國老齡化人口持續增長的同時“空巢鄉村”的現象導致鄉村留守老人的比重也穩居不下。本論文主要探討在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結合“互聯網+鄉村”的發展模式,調研鄉村留守老人這一特殊群體的真正醫療輔助需求點,側重分析農村老齡化人口存在的醫療問題和現有的輔助性醫療產品,并且針對這一特殊群體的需求提出創新設計和開發。
關鍵詞:美麗鄉村;老齡化;輔助性
醫療產品我國在2013年首次提出要建設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在全民積極響應美麗鄉村建設的熱潮的同時,我們考慮到農村本身具有復雜性和特殊性的特點,針對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如何更好的解決農村老齡化人口對于醫療輔助性產品的使用,是當前在農村建設中所必須面對和考慮的形勢之一。目前美麗鄉村的建設在醫療保障方面收到環境經濟人文等因素的限制,是存在少許問題的。我們現階段提出對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老齡化人口的醫療產品的創新設計研究意在通過本身的醫療資源模塊加上鄉村老齡化人口的特點來解決各地區鄉村老齡化人口對于輔助性醫療產品的需求性。
一、美麗鄉村老年人需求分析
據研究表明,自2004年以來“老年人”才被認定為是巨大且同質化的群體。目前對于“老年人設計”大部分是建立在功能化的基礎上解決老年人的生理問題。尤其是鄉村老年人這一特殊的群體。鄉村自古至今都是具有復雜性特點的群體生活環境。落后的基礎設施建設,貧瘠的物資缺乏一直是鄉村存在的問題。雖然現在大力發展“美麗鄉村”的建設,但實際上對于鄉村老年人的需求并沒有真正的關注到。現在的鄉村建設也正在和時代接壤,“互聯網+鄉村”的出現預示著鄉村即將不再只是處在封閉落后中,隨著5G時代的到來,“5G+鄉村“的模式在未來能給鄉村會帶來更多的發展和資源。但目前這種模式仍存在一定的缺陷,鄉村現在滯留的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居多,留守老人對于新技術的接受能力是具有一些排斥心理。但鄉村的數字化轉型發展也必將成為鄉村在未來的發展中的必經之路。所以筆者考慮在這種情況下鄉村老人對科技化產物的接受能力和使用能力也相應提高。目前農村留守老人數量已超過5000萬人口,其中81%的留守老人仍舊需要靠自我勞動生存,并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同時患有各種疾病的風險也在顯著提高,特別是農村老人的身體素質由于受到各方面的條件約束相比城市老人的身體狀態要差很多,所以為了維持基本的正常生活自立能力,鄉村老年人對輔助產品的需求也就相應增加,因此,有必要單獨研究鄉村老年人群使用輔助器具的情況。筆者通過對比分析城市老人和鄉村老人基于生活環境特點、醫療環境特點以及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等群體個性情況的對比分析,明確鄉村的老年人存在以下幾種問題:(1)鄉村老年人由于常年的勞作以及對自身的生活習慣的不重視,導致自身的生理機能相較于城市老人更加容易衰退,患慢性病甚至突發疾病、致殘性疾病的可能性更高于城市老人;(2)由于受到地域和環境交通的限制,特別是偏遠鄉村的老年人,在定期檢查和重大疾病前期征兆出現時等各方面時,無法及時就醫檢查而忽略病情導致重大疾病的發生;(3)留守老人的外出子女大多在外打工,普遍是年終返鄉,有的甚至數年不歸。這就導致留守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時子女不能協助照料,甚至在重大疾病前期征兆時也容易忽視老人疾病的嚴重性,從而出現不能及時就醫、生病期間無人看護或得不到良好看護的現象;(4)由于鄉村老年人較于城鎮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更多,其身體的基本生理功能包括視覺、聽覺、味覺以及肌肉關節的活動能力和記憶力衰退更為顯著。同時導致相應的行為能力(比如起床時的起臥能力、蹲下站起的能力、家庭衛生清理現象、對吃藥劑量和吃藥時間的遺忘等能力)也都出現明顯的下降。鄉村的留守老人其實不僅在生理機能衰退上容易產生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問題,同時在心理上也存在子女不能陪伴的孤寂感。所以筆者認為在考慮輔助性醫療產品的創新時不僅是維持鄉村老年人獨立生活日常的自理能力,社會參與能力和生命存續之外,也要考慮這個群體的心理需求。
二、美麗鄉村老齡化醫療輔助性醫療產品
輔助性醫療產品一般是給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使用的、補償身體殘障或維持生活日常能力、使能夠正常保持社交參與能力的器具、設備和技術系統等。鄉村老年人在逐漸衰老的過程中日常生活能力(ADL)會逐漸衰弱,老年階段的更加處于社會弱勢地位,收入水平低,家庭其他成員的供養協助性低,同時鄉村老人仍然需要大量的勞作,所以其生理功能的退化更加明顯。老年群體是輔助性醫療產品最大的使用群體,但目前市場上針對老年人特別是鄉村老年人使用行為的輔助性醫療產品較少。從產品的種類來看大致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保健類醫療輔助性產品、護理類醫療輔助性產品和康復類醫療輔助性產品。從老年人的需求出發來看主要分成以下三種類型:預防監控老年人健康狀況、補償老年人生理功能(視聽能力、日常行動能力等)、維持生命體征存續。筆者根據鄉村老年人的需求出發考慮,針對上述三種不同類型的產品做了細分:(一)預防監控老年人健康狀況。預防和監控老年人身體健康的輔助性醫療產品主要應用于對于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遠程監控、預防老年人跌倒、預防老年人重大疾病,主要的產品有遠程監控系統、預防跌倒、智能手環監測以及緊急報警器等。(二)補償老年人生理功能。補償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輔助性醫療產品主要分成補償老年人視聽功能和補償老年人日常行動功能兩類。補償視聽功能的產品主要有老花鏡、助聽器等。但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城市老年人由于受到經濟、社交活動等影響因素的情況下對于視聽功能的輔助性醫療產品的需求明顯大于鄉村老年人。而補償老年人日常行動能力的輔助性醫療產品主要有拐杖、輪椅、起臥輔助設備、洗澡輔助設備等。(三)維持生命體征存續。維持生命體征存續的輔助性產品主要有吸氧機、吸痰機、家用呼吸機等。
三、輔助性醫療產品開發和設計
產品的創新開發和設計大部分是基于產品系列的迭代和用戶需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類的生理需求作為最初級的需求,而鄉村留守老人作為老年人的特殊群體,在生理功能極具衰退的情況下且他人協助性較低的環境中生存,其對補償生理功能的輔助性醫療產品的需求更加強烈。(一)“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從“美麗鄉村”建設的特點考慮,未來的鄉村建設更多會轉向“互聯網+鄉村“的模式,鄉村的更多服務性和服務內容會更多的出現數字化轉型.筆者通過調研發現鄉村衛生所的距離原因,在發生慢性病時鄉村老人更愿意主動選擇吃藥。由于鄉村老人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他們對吃藥的頻率次數和藥效成分并不明確且容易遺忘。所以在未來鄉村生活中“智能藥盒”相對會成為老人的必需品。而現有的“智能藥盒”普遍存在過度設計或者并不符合鄉村老人的需求,功能化單一,主要采取鬧鈴式提醒,基本上是建立在老人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水平和知識水平上。所以筆者在新的智能藥盒的設計和開發流程中在智能化技術的原則上分別考慮了以下幾點:•智能提醒方式。從原始的聽覺方面的提醒(鬧鈴式提醒)到現在我們考慮從視覺聽覺的角度著手。(聲音、燈光以及顏色的不同提醒方式)•服藥計劃的智能化推薦(根據老人身體情況的推薦智能化推薦藥品)•服藥記錄和周期的智能化安排(比如老人這個藥只需要吃一個星期的療程,或者每天三次等)•藥品詳情以及安全服藥警告在藥盒的設計上,會針對老人的不同慢性病情況的藥品分格,通過不同的顏色區分,藥品容量通過智能提醒監測,同時將智能信息發送到子女家人的手機上,以便子女能及時發現是否在服藥上和藥品缺少時及時補足。藥盒在取用上,為了方便老人取用和藥品的密封性,采取每種藥品種子膠囊式,智能分析出老人今天需要吃什么藥就會在規定吃藥的時間段彈跳出,不需要老人自行去取藥和找藥。(二)簡單、易操作性原則。考慮到鄉村老人的教育水平不高,以及無人輔助的生活特點,筆者考慮針對鄉村老年人的設計應該更加便攜簡單、易操作,功能不能太過于復雜化。考慮到目前鄉村還有很大一部分老人還需要進行日常勞作等,還應該考慮產品的設計不能體積過大,便于使用操作。我們在對鄉村老人做調研時發現:他們對于定期身體檢查的概念是缺失的,并且容易忽略某些重大隱患疾病的前期特征,以至于錯失最佳的治療時間,所以對鄉村老年人來說,在家能夠自主監測基本的軀體情況是非常有價值和市場性的。現有的軀體監測和評估器具主要是通過手環加App的形式,將監測和評估信息同步到子女、衛生所等個性化信息檔案中。但現有的軀體監測醫療輔助性產品非常不符合鄉村老年人的使用情境和使用方法,所以我們在重新開發創新軀體輔助性監測時更加細分其不同的監測情況和監測部位。不僅僅針對軀體內部情況(比如心跳、血壓等),還創新設計手臂等臂力和關節的退化情況等,當然,在用戶的操作界面上也是符合簡單、易操作的原則。(三)重視情感化需求。鄉村老齡化人口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子女常年不在身邊陪伴,大部分老人的身體出現疾病時不愿主動告知子女,老人獨居現象在鄉村非常普遍,現在仍有很多鄉村老人處于無人陪伴和自給自足的生活環境中。這部分老人不僅是生理功能補足的需求,更多的還需要考慮其心理和精神層面的“陪伴感”“陪同感”的設計開發。鄉村老年人的生活娛樂活動較少,筆者認為新農村的開發中醫療輔助性的產品不僅需要滿足用戶的生理需求,更多的追求心理陪同感。比如我們在設計開發的流程中考慮如何聯系子女、親人和鄉村老年人之間的互動聯系。
四、結論
“互聯網+鄉村”已然成為未來美麗鄉村發展的基礎模式,不管在醫療環境和醫療器具條件都在逐漸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現階段的鄉村老人普遍停留在安全需求的階段,可以預估的是未來的美麗鄉村的發展過程中鄉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層面的需求也會被發掘和重視。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也是鄉村建設的必然趨勢,同時我們不再是只提供創新的產品設計滿足老人的需求,更多的是在滿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基礎上提供更多的服務系統滿足鄉村老年人的精神層面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江加貝,王可,李亦文.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居家養老產品設計研究與探討——“互聯網+”背景下江蘇智慧養老服務設計研究[J].設計,2019,32(15):120-122.
[2]張文娟,譚文靜.中國老年人輔助器具的使用行為分析[J].人口與發展,2016,22(03):100-112+70.
[3]關敏,王雪琴,程峰.快速老齡化背景下農村中老年人健康狀況影響因素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4):110-111.
[4]董理權,李晞,徐進,胡建民,戴連君,謝甘霖.“互聯網+”智能化輔助器具評估與適配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9,25(06):724-728.
[5]王冬梅,翁鋼民.“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地區智慧養老發展的思考[J].江蘇農業科學,2019,47(15):76-80.
作者:吳月 單位:南京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
- 上一篇:環衛工具模塊化創新設計分析
- 下一篇:產品設計中綠色設計理念的作用
精品范文
10老齡化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