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裝設計創新人才研究
時間:2022-09-30 08:20:56
導語:高校服裝設計創新人才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服裝設計是我國高等教育中一門新興的專業,服裝設計專業同時也是高校中比較受人歡迎和喜愛的一門專業。隨時代的發展,時裝設計專業教育教學不斷日臻完善,服裝設計也日益繁榮,并且在藝術領域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服裝領域獲得了喜人的長足發展。為了適應當代社會發展要求,服裝設計專業需要培養出走在時代前沿的創新型人才,以確保服裝在具有造型美觀性和人體工程學合理性的基礎上,具有更多的后時代創新性[1]。
關鍵詞: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策略
1引言
時代的進步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繁榮,在藝術領域中占據了舉足輕重地位的服裝設計行業也是如此。對于服裝行業來說,由高校培養出具有創新素質的服裝設計專業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我國高校在服裝設計人才的培養上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模仿、輕創新”以及“未與市場接軌”等諸多不良情況,對此,需要采取更加先進的培養策略,以確保高校可以培養出創新性的服裝設計人才。本文以高校服裝設計專業為研究對象,試探討在服裝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2]。
2人才培養現狀
就服裝設計的培養模式而言,我國大部分高校都不夠現代化,所選用的教育培養模式依然比較落后,其所導致的結果便是“重理論、輕實踐”、“重模仿、輕創新”、“未與市場接軌”,等等[3]。2.1重理論、輕實踐。雖然我國高校設立了服裝設計專業,但是相較于服裝設計行業的發展時間來說依然相對短暫,起步較晚,大多數的服裝設計人員在服裝設計上更加注重“實用性”而非“美觀性”,他們所設計出來的服裝缺少裝飾性與藝術性,其所繼承的理論多于制作工藝有關,與藝術性有關的理論雖然有所涉獵,但是卻沒有被充分應用到設計實踐中去。再加上應試教育體制多年來造成的影響,服裝設計人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被壓抑住,使得服裝設計人員通常具備有豐富的理論,卻不具備應有的動手實踐能力[4]。2.2重模仿、輕創新。在我國,缺乏創新是服裝設計行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服裝設計人員通常是基于已有的作品進行借鑒,更有甚者直接模仿,而沒有結合本國國情或相應的民族文化,最終設計出來的衣服顯得非常沒有檔次,不過是沒有靈魂的復制品。當然,并不是說服裝設計的整個過程都要原創,在起步階段可以適當參考或輕微模仿已有的作品,但是一味的模仿就會使服裝設計人才缺少創新素質,而高校當前在服裝設計人才的培養上正存在著這樣的問題[5]。2.3未與市場接軌。我國高校在服裝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上不夠與時俱進,目前依然局限在學校內部,而沒有與市場需求所接軌。若與服裝設計人才交談,大部分設計人才或許可以在理論方面做到滔滔不絕,但是在對市場實際需求的了解方面,極少有人做到現場調查。可以說,在人才的培養上,高校并沒有做到滿足消費者需求,這類服裝設計人才即使未來進入服裝企業,也很難在設計領域站住腳跟,服裝企業的發展也會因其而受到阻礙,如此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服裝設計人才不斷流失[6]。2.4立體教育課程不完善。我國高校在培養預裝設計人才的基礎能力時通常會選擇立體構成課程,諸如綜合設計與立體裁剪這兩項課程便是最常見的立體教育課程,其可以提高和鍛煉服裝立體構成能力。但是這類課程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立體裁剪課程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綜合設計課程在教學方法、模式以及內容上則日益落后,二者無法使學生自主聯系不同課程的專業知識,學生雖然在制作技能上有著較強的能力,但是在獨創性上卻相對薄弱,這樣的狀況無疑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效果[7]。
3培養策略
當前,對服裝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是社會發展的亟待需求,服裝設計專業教學說到底就是對專業人才的培養,然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地改善教學現狀所存在的問題。要盡快地進行以人為本的最大問題。3.1重視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對動手能力培養不夠重視,直接影響服裝專業面向市場需求人才的培養,高校在培養服裝設計人才時應注重培養實踐操作能力,而不是僅僅偏重于理論知識。但是高校一直以來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其原因是高校無法提供給教師與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平臺與設施。對此,可高校可以采取如下解決方法:其一,高校與企業建立合作,聯合進行人才的培養,為學生增加接觸社會、接觸市場的機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實踐操作,改變原有的“重理論、輕實踐”狀況,使服裝設計人才可以更好地將創新思維應用到實際的服裝設計中去。其二,高校可以與企業合作,由學生想企業提供創新性的設計理論或思路,學生在進行設計的同時,從企業獲取了足夠的素材和資料,其思路將會得到擴展,靈感將會被激發出來,再結合市場需求,服裝設計人才可以有效提高創新意識,可以說在校企合作中,學生培養了創新思維,企業則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其自身也獲得了更大的市場與發展空間。其三,在現實的教學環節中可以增加一些培養實踐操作能力的課程,這樣可以更好地完善相關理論與教學內容,還能使課堂教學體系得到豐富,學生能動性得到增強。另外,可以優化課程設置,完善立體構成課程,使各課程之間形成密切的聯系,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當然,對于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可以提前與市場接觸,盡可能早地了解消費者的要求,教師再教授給學生如何進行逆向思維與發散性思維,學生在學習到解構、打散、重組等藝術處理手法后,將會更有效地增強自身的創新意識,作出更具創意的服裝設計。3.2注重創新與個性化。我國擁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與文化內涵,服裝設計人才完全可以從中獲取各種各樣的設計元素與創作靈感,以往的高校人才培養偏重對西方服裝的模仿,而忽視了本土文化。基于華夏五千年的豐富文化內涵,高校可以加強對設計人才的本土文化觀念培養,使其可以在作品設計中更多地融入本國特色與本民俗特色,而不是單純盲目地追求國外流行元素。諸如數年前盛極一時的唐裝,實際上不過是若干元素的堆積,并沒有展示中國特色,這無疑是對中國文化的糟蹋,就美觀度和藝術性而言,唐裝遠遠不如水墨風的旗袍。3.3力爭與市場接軌。高校進行人才培養時應注重對市場意識的培養,只有做到了解市場需求、認識市場發展狀況,才能使設計作品真正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將市場經濟條件作為我們對服裝設計人才的培養的重要考量,從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國已經是WTO的成員國,因此,對設計人才的培養一定要力爭與市場接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市場調研,或是安排學生深入企業通過走訪的形式獲取市場信息,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與時俱進,緊跟市場潮流,做到與市場的無縫接軌。
4結束語
服裝已經成為人們消費的必需品,服裝的影響也日益廣泛,所涵蓋的民族文化也能夠很好地體現出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內涵,隨著服裝企業的走向全球,企業對服飾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服裝人才的培養重擔壓在了高校上,如何培養高素質服裝設計人才,也是高校服裝專業教學需要高度重視的,服裝設計專業雖然在我國高校開設的歷史并非太長,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服裝設計審美理念越來越得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廣泛追求,服裝設計專業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高度的重視。服裝設計點綴著人們的生活,為嶄新的時代帶來了生命跳動的活躍元素。高校在服裝設計人才的培養上存在著若干問題,本文對相應人才培養策略進行了總結,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可以從中獲得參考建議。
作者:周潔 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袁穎.高校服裝設計創新人才的培養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1).
[2]車巖鑫,靳長纓.高校服裝設計人才創新素質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2(05).
[3]王萍.談高校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J].科技資訊,2011(21).
[4]高慶閣,吉林省服裝設計教育現狀、問題及發展構想[D]東北師范大學2007.
[5]徐迅,實踐性與科技性——德國高等服裝設計教育[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1).
[6]羅杜娟.談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J]好家長,2015(11).
[7]孫雪梅.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加強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思考[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0(05).
- 上一篇:極簡主義服裝設計思考
- 下一篇:高職居住空間設計教學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