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風格泛化表現方法及發展
時間:2022-11-01 03:31:43
導語:服裝設計風格泛化表現方法及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在服裝設計藝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服裝設計風格泛化已經成為后現代服裝設計的一個重要特點。從表現方法方面來看,服裝設計風格泛化主要包括風格變化難測、消解藝術風格及風格元素多樣化與統一化。但是,從目前我國的服裝設計情況來看,借鑒外國元素仍然是主要形式。只有充分挖掘我國獨特的文化及社會人文元素并將其融入服裝設計當中,才能使我國服裝設計實現風格泛化的目標。本文就服裝設計風格泛化的表現方法及其現狀展開了一系列分析。
關鍵詞:服裝設計風格;表現方法;現狀
服裝設計一直在藝術領域的重要范疇內,在很大程度上引領著人們對于服裝時尚的追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藝術價值。從后現代服裝設計風格泛化的概念來看,其具有一定的游離性,并且其層次較淺。簡單地說,風格比較多變,形式不一。由于后現代藝術在各個方面都沒有明確的結構,使得服裝設計的風格比較游離。另外,后現代藝術是開放的,無論是哪個時代或者哪個民族的藝術都沒有地位之分,都可以出現在一件作品當中。這樣的設計風格使服裝設計呈現出多元化及多樣性的特點,將傳統與未來進行了完美結合和搭配。
一、服裝設計風格泛化的表現方法
(一)作品風格形式變化較多
從后現代注意風格的角度來看,各種風格都能在服裝設計中得到體現,但是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形式。一件服裝不僅可以滲透出傳統文化韻味,而且可以融合一些異國風情,更包括一些展望未來的元素。這樣的設計方式使得服裝設計風格難以被準確界定。
1.創意的模糊性
現代服裝的設計和創作主要圍繞一個主題,但是主題具有一定的深度。站在后現代服裝設計師的角度來看,其服裝設計創意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一件服裝作品中,不同的欣賞者能感受到不同的風格,比如有的人感受到設計師的熱情,有的人感受到設計師通過作品表達的冷漠之情等。從這樣主題模糊的作品中,感受到人們對文化理解的差異性及設計師在文化背景方面的差異性,甚至能觸碰到人們內心中所追求的精神或者物質。
2.創作素材的偶然性
從很多后現代服裝設計作品都能發現,決定這些服裝設計風格的都是一些比較偶然的因素。設計師們并沒有可以追求哪一種設計理念和設計元素,而是在偶然的條件下會產生一絲靈感,便將其運用在服裝設計當中。從這樣的情況來看,很多優秀的服裝設計作品都來源于一些比較偶然的素材和靈感。這也是后現代服裝設計風格的一個重要特征。無論是哪種創作素材,只要其能符合當時年代大眾的審美觀念,適合設計師的創作靈感,就能體現在服裝作品當中,并不局限于地域或者文化之間的差異。在偶然中產生的設計靈感并不具有深層含義,更加難以從主流的功能性角度得以展現,只能從感受作品的過程中捕捉設計師那來自一剎那的設計靈感和更深層面的內涵。
(二)消解藝術風格
1.過去和未來
在趨于普遍化的后現代服裝中,過去、現代及未來的界限并不清晰。后現代服裝并不是一味否定過去,也有借鑒過去的成分,體現出兩面性的特點。后現代主義服裝設計師們從傳統元素中進行選擇,將其與現代元素進行折中,體現出折中性的特點。在后現代風格服裝作品中,融入過去的元素主的主要原因是在未來風格中留下一些過去的印記,體現出多重性的特點。
2.激進和傳統
后現代服裝作品的設計目標并不是完全為了作為傳承民族文化,也不是使理性精神得到充分的展現,而是嘗試將各種元素進行綜合之后能對普遍化的大眾服飾表達一些抵觸。主張后現代主義的服裝設計師們并沒有真正承認古典文化及民族文化中所蘊含的深刻宗教與倫理內涵,沒有真正認為具有較強功能性的現代服飾就優于民族服飾。設計師們逐漸取消深度模式,而是逐漸向多元化元素的方向發展。
3.中心和邊緣
后現代時代背景下,文化逐漸趨于大眾化,在文化方面,高雅與通俗之間的界限正在逐漸消失。當代藝術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并不真正贊同主流藝術的中心地位,也不崇尚經典藝術所蘊含的深刻意義,而是更加看重利用藝術表達情感和思想。當代服裝設計師們并不想迎合模式化的設計風格,雖然很多設計師曾經自豪于自己風格的形成。所以,在傳統服裝設計理念當中,設計師形成自己的風格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但是在當前社會,這樣的設計風格會使其失去更多的機會。藝術風格正在不斷發生變化,只要是適合消費者的服裝就會流行。
4.理性和感性
后現代的服裝設計師正在盡量跳脫出傳統理念對其設計風格的限制,并不否定和肯定任何設計概念,這樣的情況使得作品、設計師及欣賞者之間的距離感正在逐漸消失。欣賞者從服裝作品中感受到的情感或者思想或許并不是設計師想要真正展現的,設計師并不一定通過服裝表面的元素將內心中的情感表達出來。這就使得服裝設計的風格逐漸失去了明確的方向。這些感性的特點都使得多元化的思想逐漸生長出來。
(三)風格元素的多元化和統一化
1.將不同地域及不同民族的文化進行有機結合
后現代主義的服裝設計逐漸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風格,這樣的設計風格會對大眾產生較強的吸引力,人們可以通過購買自己心儀的服飾表達自己的想法。從后現代主義的服裝作品風格來看,其融合了不同地域的風俗、不同的理念及不同的審美觀念等元素,形成了適合不同人群的服裝風格。在服裝的材料和生產工藝方面,無論是哪個地域的設計師,都從不同的領域和空間吸收著不同的文化,將不同的藝術特點融合在一起。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同民族文化逐漸成了服裝設計師設計靈感的源泉,從而表達出對普遍功能性服飾的抵觸情緒。
2.將不同歷史時代的特點進行有機結合
從后現代服裝作品中可以找到不同時代的特點,一件服裝中可能包含過去、現代和未來等不同時代的元素。不同的時代其服裝風格也不一樣,所流行的元素更是豐富多彩。很多設計師在進行服裝設計的過程中,會對不同時代的文化特點及服飾風格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從中選擇一些符合自己設計理念的元素,對其進行融合,實現通過一件服裝作品反映不同時代特點的設計目標。
二、服裝設計風格泛化的現狀以及發展趨勢
(一)中國服裝設計風格泛化的現狀
首先,從我國當前的服裝設計風格來看,借鑒的成分比較大。國內很多服裝企業,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依靠一些設計方面的書籍、網絡素材等方式進行設計和生產。一些服裝設計師受到后現代主義的影響,也對不同元素進行了一定的融合,并逐漸形成了帶有中國特色的泛化風格。但是,與外國的設計師相比,這樣的方式仍然屬于借鑒的范疇,并沒有建立真正的中國服裝設計風格泛化。其次,外國很多服裝品牌企業在設計服裝之前會進行大量詳細的市場調研,對消費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作為主要的研究內容,服裝成本中有三成的費用都花費在這里。無論是哪個階段的外國設計師都會將消費者分析結果融入其設計的服裝作品當中。但是,很多中國服裝企業重視設計理念都是表面特征,實際上仍然會將購買樣衣作為設計風格的來源。在很多中國服裝設計師的觀念里,這樣的做法才能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二)中國服裝設計風格泛化的發展趨勢
外國的服裝設計師其設計服裝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引導社會時尚的方向,通過不斷嘗試新鮮的設計元素使消費者感覺到新奇,從而使自己的設計風格流行起來。在中國,消費結構主要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現,這樣的客觀情況決定了中國服裝設計風格應該盡量滿足大多數群眾的審美觀念與功能需求。如何才能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如何使消費者的需求得到滿足,從而得到最大化的效益匯報成了中國服裝設計泛化的主要發展趨勢。中國的服裝設計師具有較為豐富的想象力,但是在對消費者及文化的認知方面卻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所以,在后現代主義時代,中國在建立服裝風格泛化的過程中,應該從文化特色的角度構建服裝風格泛化,形成能吸引消費者的獨特風格,這需要設計師從深層的角度對各種元素進行融合。服裝設計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對促進藝術及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一味借鑒外國的設計風格是無法形成中國化的服裝設計風格泛化。
因此,在對三種不同的服裝設計風格泛化表現方法進行詳細研究后,應該重點分析當前中國服裝設計風格泛化的現狀,并將其作為主要依據對其發展趨勢展開分析。通過本文對服裝設計風格泛化的表現方法及其現狀展開的一系列分析,希望能為促進我國服裝設計風格泛化的發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陳之瑜.服裝設計藝術風格與品牌文化內涵的相關探討[J].藝術科技,2017,30(09):139.
[2]潘璠.極簡主義風格在生態皮革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皮革科學與工程,2016,26(01):59-64.
[3]曾奕華.論服裝設計風格中的結構與解構[J].才智,2016(02):209.
作者:任泉竹 單位: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探索
- 下一篇:談閱讀主問題創新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