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設計與制作融入思政教育研究
時間:2022-11-14 10:33:13
導語:廣告設計與制作融入思政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程思政是政府在新形勢下提出的新的教育觀,是將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其他傳統課程教育的各個方面。在這一背景下,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需要積極發揮高校黨支部的基礎作用,參與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教學,體現設計與制作課程專業特色的課程評價指標,引導學生把握時政走向,并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專業課程中,并采用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使專業課程教育與思政教育同步進行。
關鍵詞:課程思政;廣告設計與制作;思政教育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用好課堂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由此可以看出,“課程思政”的含義并非是增加一門課程,也非是增加某種活動,它屬于一種課程觀,倡導把思政教育融入各科教學,這需要各高校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與各科課程的要點,使不同課程和思政教育得到有機結合。對于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課來說,怎樣在教育過程中貫徹思政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需思考的問題。
一、課程思政和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概述
“課程思政”和一般的思政課程有不同之處,在這里,它不屬于獨立的教育課程,而是屬于一種新的教育觀念。它打破了思政課程其他課程的學科界限,也變更了思政課教師與其他課程講師分離教學的情況,建立起把不同課程所包含的思政元素以及思政教育功能融入到不同學科教育環節的教育體系[2]。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是一個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性較強的專業,也是牽涉到繪畫、藝術等不同知識層面的綜合性學科,同時也是體現社會主流思想、人們的審美心態的行業,這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能力、策劃和創造能力、將思想轉化為具體形象的能力,還要具有把握時政的政治覺悟[3]。
二、課程思政融入設計專業教學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必要性。目前高校思政課程的課時安排在高校學生全部課程中僅占很小的一個部分,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思政教育還應從小處入手,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這還需要專業課,如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的協同教育,從而發揮教育育人的功能。并且,設計制作課程的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僅僅是為學生傳授設計和制作方面的專業知識,還擔負著傳道的責任,即傳授給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指引學生走上正確的道路,這也是為人師者更高層面的職責。(二)可行性。對于更偏重理性思維的高數、生物等理工課程而言,設計與制作專業更接近社會科學,和人們的審美觀、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結合性更強,因此將思政教育融入設計與制作專業教育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念。并且在設計與制作專業課講授的過程中,如遇到牽涉思政教育的內容,專業教師也會依據具體情況和課程內容,簡要地講述思政教育相關理念,這也給推行“課程思政”建立了教育基礎[4]。
三、“課程思政”視域下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教育的路徑研究
(一)發揮高校黨支部的基礎作用。黨支部是思政教育的主要機構。因此推行思政教育應發揮高校黨支部的主體作用,使其擔負起宣傳課程思政這一新的教育理念,推進育人工作的責任。建議由高校黨支部作為推動課程思政的負責機構,并要求專人擔任這一工作的總負責人。在具體的工作中,可由部分黨支部成員與設計與制作專業課教師共同負責專業課的教學設計,并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發揮黨支部的先鋒作用[5]。(二)將“課程思政”納入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和健全課程思評價機制,可以提升專業教師對推行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讓育人的功能在設計與制作專業的課程設計、教學內容、課外活動等方面得到滲透。具體的評價機制能夠幫助設計與制作教師們在課程思政理念下改革備課內容,也能讓思政教師參與其中,對專業課程的教學進行思考,提出相關意見,協助專業教師制定改進方案,優化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要點設計,從而提升推行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并且,增強課程思政相關評價機制,是使課程思政的推行更為規范的重要途徑。現階段課程思政還屬于具有創新性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推行的時間較短,怎樣評價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實現正規的管理,是急需解決的問題。特別是作為設計與制作專業,怎樣評價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和理工類、語言類等其他學科的評價方法自然有所差異,因此建立健全體現設計與制作課程專業特色的課程評價指標是有必要的。(三)在專業課教育過程中引導學生的時政把握能力。大多數學生缺乏社會歷練經驗,分析具體時政問題的水平還較低,推進課程思政,需要引導大學生了解到認識思政理念的重要性,積極學習馬列主義和政府的指導思想,了解目前政策傾向,學習當前的重大政策,從而學會判斷社會形勢,提高政治敏感性,把握政策的精神實質,從而使設計作品既具有設計理念,又具有時代氣息和政策自覺[6]。(四)將思政教育與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內容相結合。在教育過程中融合思政內容,實現潛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效果,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自然地融入傳統道德觀念,傳播社會主流思想等教學內容,是在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關鍵,也是相關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和考慮的重點。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制作有關共和國歷史相關主題的藝術設計,例如改革開放等主題的宣傳頁;組織學生制作有關綠水青山等主題的公益海報,并在授課過程中講授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等,引導他們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傳播者,使其在學習和制作的過程中提升愛國情操,樹立社會責任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社會背景和新形勢進行創意構思,高度提煉設計主題。比如結合中國夢這一主題,鼓勵學生采用發散思維,聯想到國家富強、文明愿景、人們的夢想等關鍵詞,再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課堂討論,結合富有朝氣的思維特征進行思考,產生新的設計構思,從而集成出具有創新性和正能量的鮮明主題[7]。(五)創新教學方法。怎樣避免單一的說教方式,使專業課堂更具有活力,也是將課程思政融入設計與制作專業教育需要重視的問題。高校學生思考問題和設計作品具有獨特的角度和思路,在畫面設計方面有特殊之處,喜歡創新,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也應迎合大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建議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師與思政教師結合育人功能,創建新的教學方法,例如增強師生互動,促使思政教育內容更貼近實際,在設計課程中增加愛國主義影片欣賞、愛國作品分析、參觀紅色展覽等內容,采取符合學生愛好的形式導入思政課程,提升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立足于中國民族精神,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六)將課堂教學與實踐形成聯動除了重視課堂教學外,教師還需重視課堂教學與實踐的結合,從而提升學生們的思想高度,滲透思政教育理念。如結合國家時事、新的政策方向在校內舉辦相關作品比賽,要求學生結合核心價值觀、一帶一路等主題創作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引導學生將思想轉化為實體的作品,讓學生在創作設計的過程中理解思政教育內容,創造出弘揚正能量的作品。
四、結語
“課程思政”是教育部門在新形勢下改革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途徑,它要求專業課和思政課展開協同教育,倡導教育工作者在課程設計中進行思考、改進和創新,提出新的育人方案。這對于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而言,需要教育工作者結合教學的具體情況,遵循學習規律,結合專業特點,將設計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幫助學生成為正確價值觀的信仰者和傳播者。
參考文獻
[1]顧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4-8.
[2]田鴻芬,付洪.課程思政:高校專業課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J].未來與發展,2018.
[3]徐崇,梁良.淺談高職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學生的教育與培養[J].成功(教育),2011(6):97-97.
[4]孟兆敏,羅晶.課程思政與專業課教學的實踐[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17.
[5]劉林楓.課程思政綻放藝術之光,探索“黨建+課程思政”新模式——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為例[J].高教學刊,2018,95(23):200-202.
[6]王祥.“課程思政”視閾中的高校公文寫作教育教學改革[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8,37(11):153-156.
[7]鄧楚君.高校公益廣告設計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595(4):35-36.
作者:鄒杰婷 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 上一篇:高職廣告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 下一篇:論廣告設計在傳播的社會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