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遺址旅游項目規劃設計研究

時間:2022-09-10 11:00:54

導語:工業遺址旅游項目規劃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遺址旅游項目規劃設計研究

摘要:工業遺址旅游項目是工業遺產保護和再利用的主要形式,不僅能夠保存工業文明,更能夠傳達對城市發展及環境保護進行理性思考的價值觀,取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以重慶市永川區茶山竹海•佳興煤礦工業遺址旅游園區的規劃為例,初步探討工業遺址旅游項目的開發和利用。

關鍵詞:工業遺址;旅游項目;規劃設計

工業遺址旅游項目是工業遺產保護和再利用的主要形式,不僅能夠保存工業文明,更能夠傳達對城市發展及環境保護進行理性思考的價值觀,促進地區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擴大創收空間,繁榮地區經濟,提高地區人均生產總值,取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工業文化是工業遺址旅游發展的靈魂,可觀可體驗的工業遺址和其中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是發展工業遺址旅游業2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通過改造利用工業遺址,能夠完善基礎設施,帶動周邊區域內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加速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有效地解決工業遺址產業空虛化和富余勞動力安置問題。以重慶市永川區茶山竹海•佳興煤礦工業遺址旅游園區的規劃為例,初步探討工業遺址旅游項目的開發和利用。茶山竹海•佳興煤礦工業遺址位于重慶市永川區茶山竹海景區內,東西長約1.2km,南北長約0.6km,規劃總面積約33.33hm2,其中建設用地約6.67hm2。茶山竹海處于成渝走廊的位置,自然景觀優美而獨具特色,方圓150km范圍內集中了重慶市大部分人口,旅游開發直接受到周邊城市的帶動。佳興煤礦工業遺址旅游園對茶山竹海旅游資源具有互補性。這里曾見證著煤炭行業如火如荼的發展,承載著許多人的情感、追求和夢想。不同時代的煤炭生產遺跡,幾代人艱苦的創業歷程以及礦工生活、礦工事跡、礦工文化等,構成了佳興煤礦發展歷史。這些珍貴的工業文化底蘊是發展佳興煤礦工業遺址旅游園區的重要文化優勢。

1工業遺址旅游項目建設的意義

1.1傳統工業產業資源轉型的示范帶動意義項目建設不但具有引領永川傳統煤礦產業資源轉型發展示范作用,而且對中西部礦產行業轉型具有創新意義。1.2探索工業遺址在修復生態、保護環境中的作用以開辟旅游和培訓基地的方式,處理資源枯竭型礦井也比較環保。項目建設對茶山竹海景區整體提升具有重要推動意義。本項目的打造,既是自身煤礦轉型發展的需要,也是茶山竹海大景區整體發展的需要,對于推動茶山竹海景區的聯動發展、產品功能體系的完善、體驗活動的豐富、寶吉寺項目的推動具有重要推動意義。同時也豐富了重慶工業旅游產業結構,完善永川旅游產業鏈的發展。1.3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項目的建設能更好地服務于地區發展規劃。綜合考慮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給地區發展提供補充,能很好地滿足于永川“城市發展新區”的居民休閑旅游需要,提供具有差異性、個性化的游覽。而且旅游產業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下崗工人的就業問題。1.4解決礦區關閉帶來的遺留問題項目建設能夠解決礦區關閉帶來的遺留問題,如人員就業、社會穩定、植被恢復等,而且能帶動茶山竹海已建景區的發展,實現茶山竹海的可持續性發展。

2工業遺址旅游項目普遍面臨的問題

一般工業遺址旅游由于其所處地理和自然條件的局限性,加之其作為工業前身具有的單一性,開發為旅游項目時,普遍具有或多或少的問題。以本項目為例,可以說明一部分工業遺址旅游項目面臨的問題。2.1已開發區域規模小、檔次低、接待設施不完善茶山竹海已開發核心景區規模只有區區幾平方公里,景區規模偏小,景點形態、游覽方式單一;主要景區內除中華茶藝山莊具備一定的接待檔次和接待能力外,其余絕大多數接待場所都是家庭作坊式的農家樂,規模小、檔次低,處于散兵游勇的游擊作戰階段。2.2基礎設施缺乏目前茶山竹海除了登山、看竹海、看《十面埋伏》拍攝景點、游薄刀嶺、品農家茶、竹特色菜肴外,其余無可看點,游樂設施缺乏。游客游覽茶山竹海,期望在“山”、“海”之間有所游、有所聞、有所喜、有所樂,皆抱著很大的期望而來,帶著不少的失望而歸。缺乏旅游氛圍、缺乏旅游項目、缺乏旅游配套產品,缺乏旅游深度開發。2.3旅游產品單一景區內自然資源利用率低,特色景點有十面埋伏、竹海、薄刀嶺等,花樣少,游客參與度較低,體驗感缺乏。旅游項目比較單一,相互之間缺乏聯系,茶和竹沒有相互滲透,不能形成系統性景點,導致游客停留時間短,消費欲望低。

3工業遺址旅游項目特殊資源條件

茶山竹海•佳興煤礦工業遺址除了具有優秀的自然資源稟賦外,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資源條件就是煤礦工業遺址,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在規劃設計中,要考慮如何保護,更新改造并進一步利用這些遺址。3.1礦井井口及巷道。規劃區內煤礦開采時,8個煤礦井口地下,先后有巷道連通,巷道長度成千上萬米,由于部分采區巷道多年不使用,已垮塌,但主要的井筒和開拓巷道還存在,這些井口和井下巷道,可分期恢復、改造開發出不同的旅游、體驗產品。3.2煤礦開采設備。由于佳興煤礦關閉,礦井存在大量報廢的采掘、運輸、安全等設備,可以用作旅游陳列展示項目開發。3.3煤礦地面建筑。佳興煤礦關閉,礦井各井口存在大量的工業建筑,可以改裝成礦工車間、礦工旅館等,用作礦工生活體驗旅游產品開發。

4規劃思路

井下幾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旅游資源,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如果完全放棄是一種浪費,可以將其開發成附加值高的探險型產品,面向高端客戶,以其小眾市場作為特色與井上觀光型的大眾市場形成互補。通過深入挖掘煤礦工業遺址的內涵和外延,加以合理的規劃布局,結合其自然稟賦條件,將佳興煤礦工業遺址旅游園區規劃為“觀摩———觀賞———體驗———生態修復”的總體格局。由于工業遺址旅游項目的特殊性,其安全性具有一定隱患,在開發利用時,一定要加強項目的安全與救護措施,如通風、消防、應急救援、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等。

5工業遺址旅游項目建設內容

5.1入口接待服務區。設置入口服務區管理、維護工業遺址公園的旅游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向游客提供導游導購、通訊、醫療救治、安全救護等各項綜合服務。設置有游客接待中心、停車場、節能環保游覽觀光車站。5.2煤礦工業遺址原生展示區(井下工程)。通過井下實地參觀、輔以現代科技手段、聲光電的合理利用,營造真實體驗環境。展示煤炭工業的歷史淵源、發展歷程,煤炭的開采、提煉,煤礦工人的真實生活等煤礦文化資料,以達到科普的意義。5.3煤礦工業遺址改造利用展示區(地面工程)。加工、改造廢舊煤礦設備、器具、廠房、倉庫等,作為景觀展示的載體或景觀展示物,通過廢舊物再利用創造具有特色的工業景觀。5.4煤礦工業遺址體驗區(地面工程)。改造和加工廢舊煤礦設備、機具,創造獨特的賞玩器械;加固、更新和改造廢舊建筑,創造具有工業氣息的文化藝術聚集地。游客“看”過煤礦工業遺址,更能親身“參與”其中。5.5煤礦工業遺址生態修復示范區。通過植樹造林、增加綠地等方式,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廢棄的工業遺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設置花果體驗基地、農業養殖等產業,不僅可以創收,更對煤礦工業資源轉型具有良好的示范意義。

6結語

工業遺址旅游項目的實施對探索傳統工業產業資源轉型、廢棄工業遺址的再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可帶動周邊區域內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加速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有效地解決礦區產業空虛化和富余勞動力安置問題。

作者:牛斌惠 單位:中煤科工集團重慶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