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日照時間在規劃設計的作用
時間:2022-12-11 04:22:10
導語:建筑日照時間在規劃設計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建筑日照時間是建筑工程規劃設計重要內容之一,日照時間合理是改善室內采光與通風等條件最有效的方法,最大化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并切實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對此,本文重點闡述建筑日照時間與建筑規劃設計之間的關系,同時對建筑日照時間在實際建筑建設中的應用展開分析,希望能對提高建設項目規劃管理水平有一點幫助。
關鍵詞:建筑日照時間;建筑規劃設計;應用
建筑日照時間直接影響室內采光與通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居住者的情緒與視野,所以,建筑物居民渴望獲得最合理日照時間,確保居住質量以及居住安全與舒適性。由于我國現階段土地資源的緊張,建筑規劃設計更要注重采光效果,保障室內良好采光,維護使用者人體健康,并在不會構成任何威脅的前提下,確保日照時間設計合理,實現土地合理利用最大化,以滿足居民對建筑物各項功能與需求。
1日照的作用
日照是物體表面被陽光直接照射的現象。建筑日照就是陽光直接照射到建筑地段、建筑圍護結構表面和房間內部的現象。經過科學研究表明,日照可有效消滅居住建筑中的病菌,提高室內溫度以刺激大腦皮層,讓人身心愉悅。陽光照射在動植物表面產生生物學反應,促進生物新陳代謝。而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利于預防、治療部分疾病,如病毒性感冒、支氣管炎等。紅外線冬季照射室內通過輻射提高室內溫度,平衡室內溫度并具有干燥作用。同時建筑物造型藝術也受到日照一定的影響,適當的陰影能夠增強建筑物立體感。由此可見,建筑物必須具有合理的日照時間。建筑規劃設計中,為了確保室內環境衛生條件,需要確定能夠衡量日照效果的最低指標,作為設計參考依據,即日照標準。而日照標準是影響建筑物居住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我國工程建設相關文件中的強制性內容。
2建筑日照與規劃設計之間的關系
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人們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更注重提升精神方面的生活質量,要求居住環境舒適與安全的同時,更注重室內采光、通風等良好性能,所以日照問題也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更是建筑規劃設計重點指標之一。但在實際規劃設計中需要綜合各方因素對其產生的影響才能最終確認最合理的日照時間。建筑物間距設計工作中,不僅要考慮日照因素,還要對采光、通風以及空間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加之我國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的狀況以及規劃區的實踐,當大部分地區滿足日照要求,基本能確保其他要求都能滿足。特別是北方城市,日照時間長短是建筑物規劃設計中必須重點考慮的因素,才能確保室內采光量的充足,進而滿足居民身體健康的需求。為了滿足這些要求,需在建筑物之間合理規劃科學距離,并嚴格按照國家建筑建設對于日照時間、范圍標準的確定,保證建筑物朝向、位置以及距離等因素規劃合理。建筑物性質不同,日照時間標準也具有一定差異,如對于住宅建筑、普通居住建筑的日照標準日為大寒日,有效日照時間段應在8:00-16:00底層窗臺0.9m處日照時間保證不低于2-3h。托兒所、幼兒園教室、活動室的日照標準日為冬至日,有效日照時間段應在9:00-15:00底層窗臺0.9m處日照時間保證不低于3h。老年人居住建筑、養老院、護理院、托老所等以及醫院、療養院半數以上的病房和療養室的日照標準日為冬至日,有效日照時間段應在9:00-15:00底層窗臺0.9m處日照時間保證不低于2h。老年人、兒童的生理機能與健康需求等決定其活動范圍,因此他們的活動范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對于環境的要求比較特殊,對于日照的要求會更高。建筑高度會對土地開發強度、利用率以及空間環境產生影響,因此設計部門要結合考慮實際情況,分析計算其相關的量化指標,再根據日照分析結果編制出日照分析報告;規劃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規劃出最適宜的日照時間以滿足日照標準,建立可持續性與經濟良性互動的城市住區環境,特別是在舊區改建中,應抓住日照間距調整的契機,改善居住環境,提高居住水平,改善城市住區環境。
3日照時間在建筑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建筑日照時間從需求上來談,是人類生活基于光環境的基本需求,生活居住建筑的采光、通風、朝向以及周邊環境是人們購置房產的前提。對于多數人來說,充足的日照時間是生活和休息必備的需求,對身心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日照在生活居住建筑中表現出三大作用,分別是殺菌、提高室內溫度、刺激大腦頭皮,以達到讓人愉悅的效果。所以建筑規劃設計中考慮日照時間及日照質量是極為重要的。日照分析是利用日照分析相關軟件,建立完整的地球與太陽數學模型,從幾何和光學的角度利用計算機進行大量的數學計算,解決物體的陰影和影響的關系,以此準確地分析出任意地點、任意時間的任意建筑物的細部狀況,對建筑群體間相互影響進行分析,以求更加科學合理地安排建筑物的位置,為居住區創造出更加舒適的環境。簡單地講,是指利用計算機分析軟件,根據國家標準對有日照要求的擬建、在建、或已建的建筑、組團綠地、托兒所和幼兒園活動場地模擬其在規定的日照標準日(大寒日或冬至日)的日照情況,分析計算其相關的量化指標。是根據日照時間標準從各個影響因素分析決策,論證考量,得出滿足需求的設計方案,并且適用于建筑規劃設計要求的工作。相關施工建設單位在建筑施工前期準備工作時需要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建筑周邊環境的論證工作,并基于日照分析來調整施工設計中的細節問題和施工環節。例如某市在建設高層房屋建筑時(5棟25層建筑組合),由于市區建筑用地地塊范圍的限制,樓間距無法調整,層高導致南側建筑無法滿足日照時間的標準。經過反復的日照分析和論證,并與購房用戶協商,最終建筑規劃設計調整為5層、6層、13層、17層和23層的建筑組合,通過降低建筑容積率,調整建筑單體選型,并重新設計標準層面積,規劃施工方案。基于日照分析報告,盡可能保證區域內居民建筑擁有相對協調的日照質量,并且基本滿足3h的有效日照時間。由此,日照時間是能夠影響到建筑施工圖紙設計、施工進度以及工程驗收的重要內容。建筑日照時間在規劃設計中的應用較為寬泛,細節繁瑣,根據不同建筑的性質及用途,日照時間的長短也有所不同,具體標準也存在差異。比如居住區房屋建筑的規劃布局中,就需要保證日照時間,控制樓間距和改變建筑設計結構;而一些大型的商業購物中心對日照時間的需求沒有強制性要求;公共服務設施建筑則要考慮到周邊環境的因素進行設計。具體的規劃設計控制措施主要包括:①建筑單體選型盡可能選取板式住宅,比較建筑方案設計中的體形系數,避免建筑物自身遮擋的情況出現;②在建筑單體布置中根據日照分析規劃設計;③多建筑群的規劃布局盡量選取條式或點式結構;④可采用混合式布局或周邊圍合式布局。
4結語
總之,建筑物規劃設計中建筑日照設計是重要指標之一,遵守節約環保原則的基礎上與建筑規劃設計實際情況相結合,可以實現最大化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但是目前對建筑日照的管理中只是規劃設計階段有相關技術標準,而在規劃管理和執行中相關的法律法規卻不健全,例如對日照遮擋嚴重程度沒有一個數量上的劃分等,這就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斷完善相關技術規范和管理法規,從而在日照管理的各個環節都能做到科學高效、合理合法。才能使建筑日照時間在規劃設計有更好的應用,科學設計規劃建筑物日照時間,才能為建筑物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鄧保衛.建筑日照間距在規劃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中華民居,2012(4):808-809.
[2]劉璀琛.建筑日照時間在規劃設計中應用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9(16):116-117.
[3]陳宏達.略談建筑日照間距在規劃設計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4).
作者:曹華敏 單位:長治市規劃設計院
- 上一篇:“白樺林居”住區規劃設計分析
- 下一篇:親子農莊景觀規劃設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