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住混合區街道環境設計論文
時間:2022-05-20 03:27:30
導語:商住混合區街道環境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長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區一般南北兩邊建筑大多底層為商業、上面為住宅,由于年代較久,街道與建筑都較為破舊。長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區街道附近路網密度較大,街道尺度不能滿足商住混合區周邊的商業需求,中間無綠化分割,街道過于擁擠,其防衛安全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街道空間領域感問題
在曾丹的碩士論文“城市生活性街道安全設計策略研究”中寫到“空間需要邊界來圍合形成,邊界越少或越薄弱,空間的限定感就越弱,人們對空間的認同感和控制力也就越差”。長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區街道布局大多數屬于行列式布局空間,空間的邊界圍合僅僅靠街道兩側的住宅和底層商鋪進行限定,具有較弱的圍合感和較低的歸屬感。長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區街道空間尺度過小使該地區居民無法在空間內進行自由的活動和交流,居民處于一種局促、緊張的氛圍之下,弱化了居民的交往深度,使居民在空間中覺得無所適從,毫無領域感可言,喪失了空間的活力,使其逐漸變成一種負面的交往空間。
1.2街道自然監視問題
長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區中的街道環境欠缺監視管理,會使得空間缺少自然監視。長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區中所形成的建筑與街道之間的視覺空間狹小,視線單一、刻板且沒有靈活性,容易產生視線的死角,犯罪分子在此時容易去實施犯罪行為,使空間成為易于犯罪的場所。長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區的建筑形體由于功能布置和基地環境等因素,本身也會形成遮擋,使得視線不足,形成空間盲區。空間無法受到足夠的視線監視,犯罪主體會利用這樣的空間使得該區域成為危險區域。長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區街道上沒有行人和機動車的隔離設施,人車混雜是常態,街道尺度擁擠而混亂的狀況使得行人、司機沒有足夠的視域空間,極易形成視覺空間的盲區。街道的通達性過高,交叉口過少,路線中道路暢通,犯罪分子利用機動車作為逃跑工具,毫無阻礙,案發幾乎沒有自然監視。
1.3環境意象感知程度問題
長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區街道兩側的違章搭建、占道經營、亂停亂放等侵占了街道空間,進一步加劇了交通擁擠,也往往是人們發生矛盾沖突的導火索。長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區周邊環境意象較差,如:街道巷口垃圾成堆,缺少管理和維護;建筑形象較為平庸,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街道上存在著擺攤的現象導致產生環境意象較差。街道兩旁的綠化帶、臨街建筑與其他設施等影響了空間的通透性,阻礙了公眾的監管視線,也為犯罪人隱藏行跡、接近目標乃至案后逃匿提供了條件。夜晚時商住混合區中的居民對街道的熟悉仍會導致人們防控意識的淡薄,光環境的惡化疊加了空間盲區的負面效應。街道上防范路燈設備過少區域防范能力及監視能力弱,存在防衛安全隱患。
2長春市商住混合區街道周邊防衛安全環境設計對策
2.1增強空間領域性的設計對策
街道與建筑物或者其他空間的交界處容易出現防衛安全隱患,街道的防衛設計應通過設置樹木、花池或通過地面不同的鋪裝來作為公共空間和半公共空間的空間過渡手段改變街道無歸屬狀態,強化沿街居民對街道的空間領域感,街道空間領域感的形成可以在住宅樓前面空間依靠非完全隔斷的邊界方式設置半公共半私密空間,實現從住宅到街道的空間過渡。街道空間邊界的限定圍合一般通過兩種方式:實體的限定和心理的暗示。實體的限定,可以通過圍欄、樹木、花池、座椅等形式限定圍合,形成的是一種物理的空間邊界;心理的暗示,可以采用景觀綠化的變化、地面材質的區別、地勢起伏的變化等形成圍合感,通過視覺感受的不同形成心理邊界。長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區街道與建筑為行列式布局,可以在住宅樓的入口處種植低矮的綠籬,強化空間實體邊界的圍合,再通過不同材質的鋪地和道路區分開,形成心理邊界的圍合。
2.2提升自然監視的設計對策
視線的通透性對街道上人們的自然監視是有重要的影響,干線道路率越高犯罪密度就越大,對于犯罪分子來講,可以接近犯罪客體的道路和逃走的道路越多越好;犯罪密度與小道路率的關系剛好相反,小道路率越高犯罪率就越低,通行性較高的柵格型道路路網結構的犯罪率較高。長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區路網密度較大的步行街可以作為全路段步行街,人車分流,增加街上行人對其他人的自然監視,在路上設置休息設施,增加人們在街道上駐足的時間,以提升街道的可防衛性。街道綠化要注意不宜用遮擋視線的做行道樹,避免形成的綠化環境阻礙四周住宅內居民視線,有礙自然監視。長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區街道不應有隨意穿行,減少不必要街道的穿插冗余,這樣可使犯罪主體在行動的過程中無所遁形。商住混合區中街道環境的破敗形象會給潛在犯罪分子傳達此地治安狀況不佳的信號,從而鼓勵犯罪活動的實施,這是得到大家普遍認可的破窗理論所支持的觀點。對于建筑形象有設計要保證創造一種場合感,能夠使人們對環境形象有認同感,由于長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區沿街建筑已建成,建筑外觀的改造手段有限,所以對建筑外墻裝飾畫做一種軟裝手段,這樣對建筑本身的影響較小,并且具有經濟性、文化性、高效性等特點。長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區內植物雜亂,缺乏管理,應對形象不佳的、長勢不好的并且對住戶窗戶造成遮擋的植物進行修剪或移除,形成有人關注及維護的環境意象,同時保證視線的通透。垃圾桶的位置也比較明顯,容易給人造成臟亂差的環境意象。建議將垃圾桶設置于比較隱蔽的位置,并通過景觀手段予以遮擋,而產生的各類垃圾應該及時清理,同時保證垃圾桶附近的環境衛生。街道環境還有其他的防衛安全設計策略,例如良好的光照環境,照明度低的地方給潛在犯罪分子實施犯罪提供了便利條件,與此同時降低了被害人對即將發生的犯罪行為的發現和抵抗的能力。光亮也會誘使人監視街道,良好的照明的價值在于能提升街道上的人的心理安全感,當然“有人監視”是街道防衛安全的充分必要條件。
3結語
根據長春市商住混合區的實際案例分析,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防衛安全設計策略。針對街道空間的領域感、自然監視、環境意象的感知程度這3方面問題。針對長春市商住混合區中街道環境的防衛安全性提出了:增強空間領域性的設計、提升自然監視的設計、改善環境意象的設計及光環境照明等防衛安全設計影響的主要策略。從環境的設計層面出發,提升城市商住混合區街道環境自身的防衛安全性。
作者:王科奇趙天宇單位:吉林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吉林建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 上一篇:職業院校陽光體育論文
- 下一篇:學校陽光體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