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在高校環境設計的作用

時間:2022-04-02 08:50:04

導語:人性化在高校環境設計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性化在高校環境設計的作用

摘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并因材施教是人性化教育理念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我國相關教育部門倡導人性化教學理念,旨為促進學生人格健全、全面發展。對于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育而言,把人性化理念應用在高校環境設計教學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是符合當前教育發展潮流的重要舉措。本文首先分析了人性化教育的內涵,然后闡述了人性化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最后探討了人性化教學模式在高校環境設計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實施途徑,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發展。

關鍵詞:人性化;高校;環境設計;教育;策略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性化理念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人性化理念是指把人作為最基本的出發點,并根據人的心理情況、人的行為習慣、人的思維方式、人的生理結構等因素,全面展開一系列的行為以及活動,使人能充分感受到溫暖、方便、舒適。鑒于人性化理念的諸多優點,當前,在教育領域教學過程中,人性化理念也被廣泛應用。人性化教育是把高校大學生的教育和大學生的幸福感聯系在了一起,讓大學生在一個有尊嚴、有溫度、有人文關懷的氛圍中成長,因此,實施人性化教育就是要尊重生命,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情緒變化,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進而提升其發散性思維能力以及創造力。

一.人性化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集環境繪圖、室內裝潢、園林和建筑學于一體的交叉學科,也涉及環境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衛生保健學等其他門類學科,環境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多從事于城市區域規劃、園林設計等領域。當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在助推城市建設,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等方面也在貢獻力量,培養高校高水平的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已經成為了重要的議題擺在了相關教育工作者面前。隨著人性化教育理念的流行,很多專家學者探究把人性化教育理念融入到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給予環境設計教育以必要的人文關懷,培養滿足時代要求的環境設計專業人才,本文主要探討了人性化教育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情況,旨在提高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效果,提高環境設計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環境設計專業人才。首先,人性化教育有助于融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在人性化教育模式下,教師不是凌駕于學生之上,而是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因此,學生也更愿意對老師打開心扉,與老師建立朋友的關系,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在人性化教學理念下,老師不是板著面孔,用大嗓門教育學生,而是和藹可親的微笑著與學生溝通,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學生也更愿意聽從老師的教導,而不在與老師對著干,實現了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目的,這種融洽的師生關系會產生一種堅不可摧的力量。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天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歸屬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師也收起一板一眼的填鴨式教學手段,不再聲嘶力竭的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是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與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模式,鼓勵學生積極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同時,不論學生提出的問題多么荒誕離奇,教師都要給與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以激勵他們下一次踴躍發言。其次,人性化教育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就猶如點燃一把希望的火苗,只有在好奇心的引領下學生自發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探究,才有益于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在人性化教學理念下,整個教學過程充滿了人情味,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會提高學生對獲得新知識的渴望。著名的文化教育學派代表人物斯普朗格曾指出,教育的本質在于喚醒人沉睡的自我意識,喚醒創造力、生命感、價值感??梢?,人性化教育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找尋快樂、培養興趣,進而有探究知識的動力。再次,人性化理念實現了真正的為學生服務。人性化理念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下老師為主體地位,注重以人為本精神。不僅人性化使得教育更加貼近大學生的生活,以一種充滿溫情的,更貼心的方式感染大學生,從而激發大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人性的關愛使得大學生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得到雙重滿足。人性化樹立人本位思想。在人性化教育下,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充分被尊重、被理解、被需要,學生允許在課堂針對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允許在語言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失誤。同時,人性化教育也給予來自國家、不同語言背景的同學更多人文的關懷,允許學生使用自己的家鄉語言來表達,同時,如果出現了語言偏差,需要教師給予耐心的指導并幫助有表達困難的學生,在教學中充分體現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最后,人性化教育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傳統的教育模式下,老師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手段,長時間的填鴨式教學會使得學生對知識的厭倦情緒,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堂聽講態度不端正的問題。在人性化教育模式下,很好地解決了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學生轉被動的學習方式為主動學習,通過動手操作、提問質疑、實踐創造的模式,來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進行小組溝通和互動,向其他同學和老師積極的探討與請教,這樣下來,學生就在興趣的引領下實現了自我探索,激發無限的創造力,可見,人性化教育在大學生培養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傊咝=逃^程中樹立人性化教育理念,在改善師生關系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方面,實現為學生服務方面以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育中實施人性化教育的途徑

上文主要探討了實施人性化教育的目的和意義,在此基礎上,本文從以下幾個層面探討了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育中人性化教育的實施路徑,具體如下。首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眾所周知,環境設計專業具體涉及到室內環境設計和室外環境設計,這就需要在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開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尊重和發展學生對環境設計的創造性,通過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無論是在環境設計理論知識的學習方面還是環境設計的工程實踐方面都發揮著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到工程現場進行實地考察。例如,在對街道設計過程中,學生要到現場對周圍的景觀展開調研,以確定最佳的環境設計方案。其次,通過教學評價促進人性化教學。教學評價過程既能實現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考核,也能實現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檢驗,例如,對于某學生所設計的公共藝術產品———紀念碑和雕塑,環境設計教師不要急于對設計方案進行否定,而是應該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勵,并委婉地指出該設計產品可提升的空間。同時,在環境設計理論知識的講解過程中,老師也要鼓勵學生們多多發言,即使學生們回答錯誤,老師也應該表揚他們,肯定他們的發言積極性,盡量避免讓學生在其他同學面前顯得很尷尬。此外,對于大學生在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學習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老師也要及時地給予解答,并對學生主動思考、發現問題的做法給予表揚,不能有厭倦或是不耐煩的態度。再次,承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實教。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來自不同地區的大學生受教育背景不同,環境設計專業知識的理論功底難免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同時,學生個體之間的智力發育程度也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這就需要教師在具體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因材施教,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例如,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對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都很快,因而希望獲得更加廣泛、更加深入的知識講解,而基礎較差的學生,由于本身知識功底較薄,他們會常常處于被人冷落的位置,長此以往,其會養成過分羞澀、靦腆的性格,而更不愿意在課堂上發言。因此,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個性差異有一定的了解,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最后,將人性化教育實施于課堂中。環境設計教師要主動親近學生,制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要將人性化理念在環境設計專業課堂中有效實施。教師需要與學生之間加強溝通與交流,營造輕松融洽的課堂氛圍,學生只有在真正輕松、自由的氣氛下,才不會感覺到學習的枯燥進而激發了自身對環境設計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引領下,其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并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技能。除此之外,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學生也有利于與其它同學或是老師充分的溝通與交流,把不懂的問題及時的反饋給老師,也能促進教師提升專業教學水平。同時,環境設計教師也應該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加強職業道德素養,從而高效率的指導大學生學習。總之,在高校環境設計教學過程中,采用人性化教學理念,實施“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實現大學生的人格全面健康發展,提高高校環境設計教學水平,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本文從四個方面探討了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育中實施人性化教育的途徑,分別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學評價促進人性化教學,承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實教以及將人性化教育實施于課堂中。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高校環境設計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助力,由于本人的學識有限,本文論述難免存在一定的不足,還懇請相關的專家學者給予批評和指導!

參考文獻

[1]康寧.淺談高校圖書館人性化的室內環境設計[J].科技視界,2017(21).

[2]鄒迪.創造學校人性化教學環境設計———中醫藥大學3號教學樓[J].建筑知識,2017(1).

[3]陳偉.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教育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23):32-33.

[4]陳靜.人—機—環境系統工程在高校食堂多元化功能設計的應用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7(4):262-264.

[5]周研.長春市養老院室內空間環境人性化設計探究[J].北方建筑,2017(4):19-21.

作者:劉莎 單位: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