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水景觀設計研究
時間:2022-10-16 11:17:37
導語:濱水景觀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等一系列因素都給濱水區域景觀帶來了負面影響。人類為了提高自身生活質量,所進行的各項活動而導致的自然等方面的破壞也日益嚴重,尤其是在當今環境惡化的情況下,我們生活的城市已變得千瘡百孔,自然怡人的景觀效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解決濱水景觀中的危機與病癥,滿足修復、補充景觀缺陷,所以提出了“近水風情———滁州市南湖濱水景觀設計”這一課題,利用現代濱水景觀設計的手法,進一步對滁州市南湖濱水景觀展開設計。
一、景觀帶現狀分析
1.濱水景觀帶現狀分析
滁州市南湖公園總面積15.5公頃,是古滁州環城河水系的一部分,水域面積8.54公頃,位于老城區,是我市較早的一座綜合性公園。通過對南湖濱水景觀地帶的分析,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研究了濱水景觀設計和相關知識的聯系。優秀的濱水景觀設計能帶動城市的發展,對南湖進行再設計,使南湖景觀帶更統一、更和諧、更美麗,同時也為滁州市增添一份更倩麗的風景線。
2.濱水景觀局部分析
南湖濱水區的長期不合理利用,對其景觀環境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休閑的空間消失在這繁忙的城市之中,綠色植被失去了往日的色彩而變得枯萎,為了還人們一個綠色空間,這正是濱水區景觀改造的大好時機。隨著人居環境時代的到來,為充實與更新城市面貌,濱水區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并重新成為今日城市設計的重點。對南湖濱水景觀帶的植物進行再設計,目的在于掩蓋暴露在外的地皮,在美化環境的同時又防止了水土流失。本設計中,主要對南湖濱水景觀區的現有植被、道路坐椅、局部親水區等進行了設計,是在原有的基礎之上進行的增、補,使其變得更加富有新鮮感,富有生機。通過對濱水景觀中的小品擺設分析,更是體現了有趣的特性空間,堅持濱水區域建設和濱水功能建設同步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文明城市,為居民提供一個休息、娛樂為一體的濱水景觀帶。本設計遵循了生態設計的原則,注重城市濱水區空間的整體性,合理利用濱水區有待改觀的土地類型,注重結合對歷史文化的保護,提高濱水區文化內涵,延續城市特色景觀風貌,從而營造出良好而具有特點的濱水區生態環境。
二、設計定位和創新點
1.設計定位
城市濱水綠地在城市中重要的生態功能要求,主要是通過植物來完成的,這就決定了對城市濱水空間的再設計。必須按照景觀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用植物來圍合空間,即開放式、半開放式、封閉式空間;用鄉土樹種來做本設計中的主體植物,鄉土樹種搭配其它外來樹種,形成植物群落,從而創造自然生趣的濱水景觀帶。濱水景觀設計應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前提,促進自然界生態的不斷循環,打造綠色城市,實現景觀的可持續發展等幾個方面來作為濱水綠地再設計的主要內容,并加以呈現。
2.設計創新點
總體設計中充分考慮和利用了寬闊的湖面,強調了濱水空間的設置。沿湖緊鄰水岸布置親水步道,并在重要節點設置親水廣場,使岸上、水上景觀相互融合,彼此襯托。讓游人最大程度地親近水、感受水。豐富的水岸變化為本地景觀添彩加色,是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再造,使湖畔游線更加妙趣橫生。南湖濱水公園的地理環境優越,景觀類型單一,主要以樹、草、土、石等自然物體景觀為主。傳統的景觀設計一般是以滿足人們在同一空間內的交流為前提,以社會文化性為背景的前提下而進行的設計,所以缺乏藝術性,滿足的是當代人的心理需求。隨著社會大環境的不斷進步,設計更加需要強調新穎。而現代的設計理念與傳統設計理念相比而言,設計更多地考慮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自然界的不斷循環,以此來維持生態平衡,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健康之生態,同時也給子孫后代留下青山綠水。對于后者,傳統的景觀設計基本上是很難達到的,生態濱水景觀設計是應補充這項空白而出現的。
三、節點分析與觀景亭設計
1.景觀節點分析
對南湖濱水景觀設計,總體而言是一個按照本地域文化特色及背景來進行設計的。本設計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在創新的同時又不失原則性。其一,對南湖濱水的補充設計,把這個節點補充進來,使其更加完善、更加和諧。“亭”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把補充進來;親水平臺設計也是其中的一大特色。對小廣場的生態綠植空間生成設計,增加了植被覆蓋率,使小廣場更加具有生氣,以供人們觀賞和休憩等。
2.觀景亭設計
在江南一帶,如果一個公園沒有了觀景亭的建造,那么這個公園就會缺少生氣,所以觀景亭是不可或缺的景觀構架。目前,觀景亭雖然很少單獨被設計領域的學者、專家們所研究,但在一些重要的觀景點及觀光旅途中卻成為了人們停留的“驛站”。其中在中等規模或者規模較小的園林中,亭子的作用更為重要,有些亭子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群組式”的,這恰恰成了景觀設計觀景點上的基本元素。南湖濱水觀景亭設計綠植環繞觀景亭為主要方案。獨立觀景亭(見圖5)這種風格雖然很能突出當地亭文化特色,但是周邊環境太過簡單,像是做的一種模型。讓人感覺非常生硬,與周邊環境也很不協調。而綠植環繞觀景亭在建造亭子的同時,周圍植物的搭配讓景觀亭顯得富有生氣,更美麗。亭子在景觀設計中是運用得最多的一種建筑形式。無論是在傳統的古典園林中,還是在現代新建的公園及風景區、游覽區,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亭子。有的建造在山崗的上面,有的依附在濱水區域;還有的漂浮在水池的中央。以玲瓏美麗、豐富多彩的形象與景點中的宋式建筑、山水、綠化等相結合,構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而在現代的景觀設計當中,仿木亭子基本上是最常見的,成了為滿足人們賞景與點景的要求而通常選用的一種新型建筑。
四、凸顯滁州古亭文化特色
1.古亭文化
古亭文化是整個滁州市的地域性文化,在其文化的影響下使配套的市政建設逐步走上了正軌,濱水景觀設計規劃也日臻完善。現代的城市濱水景觀中,一方面古亭是為創建美麗的空間而設計的,在保護原生態自然景觀的同時,將如何營造人文景觀,如何注入景觀元素來凸顯滁州古亭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作為古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如何為南湖注入較多古今結合的具有滁州特色的元素———亭。除了打造古城宋城之外,極力創建“中國古亭文化名城”的滁州,古亭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2.效果呈現
為了使滁州觀景亭現代化,本方案設計出了不同層式的觀景亭,有單層式,有高臺階式和雙層式的,建立一個滁城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和諧共生的景觀公園。目前南湖共建了8座亭,是滁州市亭子最多的一個公園。這8座亭子中有當地風格的茅草亭、宋式的五角重檐亭、半圓亭、正方亭等,從而顯示出一個高水準的卓越的設計美學和生態性能。其中有小部分觀景亭在人流量較稀疏地帶尚未使用,尚未使用的原因來自不同的因素,有的破壞了周邊環境的和諧之美,有的脫離了濱水地帶而孤立存在。最有特色最到位的就是工匠們別出心裁的設計,使亭的構造全部用木榫相連,不用一根釘子,這也給我帶來了繪圖上的難度,亭子的存在雖然給南湖帶來了不少生氣,但仍需對其進行補充設計。
五、結語
本項目設計中,主要對南湖濱水景觀區的現有廣場、道路、景觀亭、局部親水區域等進行了設計,是在原有的基礎之上進行的增、補,通過可持續的實踐設計拓寬景觀設計在恢復生態環境中的內涵,更進一層來說,凸顯滁州古亭文化特色。對場地的定位和對生態關系的表述上是把每個景觀小品自然地搭建到大環境中來,從而使景觀小品來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加強了共存、共生的概念也顯示了概念的嚴謹性。通過分析不難看出,濱水景觀周圍的人流量有限,大多數景觀小品滿足了居民區人們的一系列活動。因此,在場地布局設計上就注重分析這些因素,立足實際,創造出不同需求的多樣化景觀場地,真正達到綜合服務的目的。
作者:張秀娟 單位: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 上一篇:平面廣告設計中卡通形象元素的應用
- 下一篇:材料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