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綠化植物景觀設計論文10篇
時間:2022-08-31 09:46:22
導語:園林綠化植物景觀設計論文10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植物造景視覺特性對園林景觀設計的影響
植物是構造園林景觀的重要材料,在景觀的設計中承擔著很多功能和角色。它不僅能夠裝飾景觀,而且可以引導游客的游覽行為,還能夠營造景觀的空間。它可以遮擋不佳的視線方向,也可以穩定一些比較陡峭的斜坡,通過視覺傳達對游客的情緒造成影響。它還可以從視覺的角度營造統一建筑組群,并對光照、溫濕度進行調節。因此,植物是景觀設計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很多園林景觀設計中,空間的分隔往往不是用墻,大多數都是采用植物。通過植物的質地、色彩的搭配,為游人營造如詩如畫的美景;通過視覺效應,給游人以美好、清爽、幽靜、明快等各種各樣的感受。因此,為了在景觀設計中更好地發揮植物的效用,就需要從植物的尺度、線條、色彩等視覺要素出發,充分分析植物對人們視覺心理的影響,然后將植物的視覺特性應用到園林景觀的設計中。
1植物的尺度對園林景觀設計的影響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要充分考慮植物的建筑化。植物建筑化既可以將植物充當地面、墻、窗以及門等,也能夠與室外空間形成圍合體。比如,可以用高大的喬木樹冠強化景觀空間的頂棚———“屋頂”,也可以由草坪構造“地板”,還可以通過成列成行的樹木或者綠籬構造“墻”。在實際的景觀設計中,經常可以看到設計者用喬木的樹干作為“柱”,對景觀空間進行分割,而且隨著樹干的增多,給游人營造的空間密閉感則越強烈。植物的高度越高,其分支的高度越低,其枝葉的密度則相對越高,進而能夠進一步增強景觀空間的密閉感。通過這種方式營造的建筑化的空間,在植物的枝葉落盡后,依然能夠給人帶來空間上的圍合感受。此外,在園林景觀空間設計中,垂直要素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主要有空間中的屏障、分割體、背景以及擋板等,它也是空間三要素中最容易控制的,同時也是視覺感受最強烈的。筆直的植物是構造垂直要素最好的材料。例如在北京玉泉公園玉泉苑中,通過雪松將苑內的花壇、樹組等進行環抱,再通過2.5m高的檜柏高籬構造“墻壁”,實現對整個玉泉苑的圍合,營造玉泉苑的景觀空間。通過對這些綠籬的修剪,進一步強化其給游客的視覺感受,實現園林景觀空間劃分的強化效果.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植物不僅可以建筑化,實現建筑在景觀設計中的作用,而且由于其自身的生命性,更給景觀設計帶來更多的生氣和變化。隨著季節的變化,隨著植物的生長,其給游人帶來的視覺感受也在變化,其營造的景觀空間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在進行園林景觀空間設計或者造景時,要充分考慮植物的視覺特性。
2植物的質地對園林景觀設計的影響
不同質地的植物通過視覺傳達可以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或細膩,或粗狂,或輕柔。因此,通過對不同植物質地的搭配,可以進一步強化景觀空間的氛圍。研究發現,不同的植物質地可以使人產生不同的空間尺度感受。例如,對于葉片大、粗壯的植物往往會讓人感到壓迫,進而給人空間狹小的感受,如圖1所示。反之,如果布置一些質地柔細的植物,則會使人感到空間相對較大。而且通過配置質地截然不同的植物,可以給人營造更強的空間氛圍。當然,可以在其中布置一些感覺適中的植物,這樣使空間過渡更加自然。因此,設計師可以根據人們的這一視覺感受,將其應用搭配營造景觀空間變化中。此外,在一些錯落復雜的環境中,可以采用統一質感的植物營造一種空間統一感,比如草坪。反之,對于一些單一空乏的環境,為了增加空間對比,營造活躍的氛圍,可以將粗糙的植物與一些細膩的植物進行搭配,例如細膩草坪中的月季花叢,如圖2。所以,通過不同質感的植物的配置可以營造不同的景觀氛圍。需要強調的是,不同的距離也會影響植物質地對景觀空間的感受。比如,當人們與植物的距離較遠時,植物的質感給人的感受就會下降,而植物的色彩或者形態往往會給人更強的視覺感受。因此,在景觀設計中,可以根據植物的視覺特性,通過不同尺度、距離以及植物種類的搭配,營造不同的空間氛圍,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在一些情形下,植物的質感還能夠營造景觀的主題。例如石景山路,如圖3所示,以綠草營造綠色背景,然后將各種各樣的常綠樹點綴其中,如同一個又一個的重音符,增強景觀的節奏感,并以國槐等樹木為基調,配以蜿蜒連綿的色帶,就地而設,隨草坪波浪起伏,通過色彩的變化,給人以頓挫有致的感受。而且配置一叢叢混交樹叢,形成不同形態、不同輪廓以及不同色彩明度的層次感,伴隨外低內高的緩坡地形,使得整個景觀充滿生機,富于變化,使人置身其中感到無比清爽喜悅,不僅獲得快感,而且讓人得到回歸自然的享受。
3植物的色彩對景觀設計的影響
植物不僅僅只有綠色,其枝干、外皮、枝葉、花果都包含各種色彩要素,而且色彩富于變化。大多數植物的葉都是綠色,但是不同的植物葉片的綠色也不盡相同,有著深淺不一的變化,即便是同一種植物由于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其展現出來的色彩也不盡相同。色彩是人們視覺感受最強烈的要素。通過不同植物色彩的搭配可以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例如鮮亮的顏色(紅色和黃色),可以給人帶來強烈的感受,而且對人的吸引力也強,會使人覺得事物變近而且空間變小,如圖4所示。而對于冷色(藍色和白色)來說,則會使人感到空間變大。樹木的色彩主要來自干、葉、花、果。但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首要考慮的應該是葉。大多數的樹木的顏色都是綠色,只有少數的色葉樹種。隨著季節的變化,樹葉的顏色也會不斷變化。很多落葉樹在陽光的照射下會產生瑩瑩爍爍的感覺,給人活潑的感受。因此,在景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植物的色彩搭配,有些需要互補,有些需要對比,根據景觀的需求,把握色彩的搭配,以便營造不同的意境。此外,通過花色的對比與搭配,也可以營造不同的景觀氛圍,對景觀的空間產生不同的影像。比如在草地上進行植物搭配時,可以選擇花果色彩鮮艷而且花期或者果期比較長的植物,如月季、櫻花、薔薇、石榴等等,這樣可以形成明快的對比。而且還可以通過草花、地被植物或者置石等進行搭配造景,形成色彩斑斕,變化多端的花叢、花鏡等小景。也可以在草地的中心或者邊緣錯落有致的進行配置進行造景,如圖5所示。因此,在進行草坪植物配置時,要充分考慮草坪的空間、地形,要因地制宜,而且還要注意在不同的季節搭配不同的草花,這樣才能確保草坪中的花開不斷。例如春天常用的草花有風信子、芍藥、金盞花等;夏天常用的草花有玉簪、半枝蓮、蝴蝶花等;秋天常用的花草有雞冠、孔雀草、萬壽菊等;冬天常用的草花有大吳風草等。另外,在對草坪中植物圖案或者模紋的設計時,一定要構成色彩的強烈對比,植物的色度差要大。常用的有紅葉小檗、小葉黃楊等,而且要定時修剪,以保證圖案或者模紋的造型。最后,設計師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要注重花卉色彩搭配的整體效果。因為不同的植物其不同的花色通過視覺傳達給人的感受各不相同。因此建議在進行花卉配置時,盡可能地將同一種植物集中種植,這樣可以開花時給人以一個色塊的感受,容易讓人產生心理聯想。特別是先花后葉的植物,更加能夠給人以震撼力,比如梅、桃、連翹、杏等。再與這些先花后葉的植物配置上深色植物的背景,則對比更加強烈,景觀的震撼力更強,進而形成景觀的主景。
4植物視覺特性與植物的生命周期及季節性變化
植物造景與建筑造景最大的區別在于植物具有生命性。通過植物構造的景觀不會一成不變,隨著植物的生長,其構成景觀也在不斷的變化,這也是植物景觀的一個最大的特點。植物一年四季的生長,其除了自身尺度的變化,其還在經歷著發芽、開花、結果、落葉的生命輪回,一年又一年,年復一年的不斷循環。而在這個不斷輪回的過程中,不同的階段自然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讓人們在不同的階段感受到植物景觀不同的美。常綠的植物會給寒冷的灰暗的冬天帶來一絲新意;落葉植物年復一年的變化讓人感受生命的輪回。特別是北方,冬天枯枝的蕭條到夏天翠綠的繁茂,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綜上所述,植物在景觀設計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植物景觀的最大特點是其具有生命性,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其隨著四季變化而發生的變化,不能僅僅只重視其在某一季節特定的觀賞性。而且植物年復一年的生長變化都會對景觀造成影響。其在尺度、形態、質地、顏色等方面的變化勢必通過其視覺特性帶給人們不一樣的感受。因此設計師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植物的生長性所體現的不同視覺特性,要從連續性和一致性的角度對植物進行配置。
5結語
人的感覺主要是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而人們對周圍環境的認知主要依靠視覺。因此在景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植物的視覺特性,考慮植物給人們的視覺感受。這樣才能營造出符合人類美感認知的景觀,才能有效傳遞設計師的造景理念,才能營造出讓人舒適的意境。因此,園林景觀設計要以人為本,從人的視覺感受為出發點,在深入了解植物視覺特性的前提下進行園林景觀的設計。
作者:鄔占乾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第二篇:園林景觀設計中水景營造手法探討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的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國家統計局表示截止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到56.1%。城市化水平在不斷提高,作為單調的城市建筑中的一抹鮮綠,園林景觀無疑為了無生趣的城市增添了無限生機和活力。從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在欣賞到城市園林景觀時,溢美之詞滔滔不絕,而作為園林景觀中的重要一員,水景也備受好評。北宋詩人秦觀在《泗州東城望晚》一詩中寫到“渺渺孤城白水環”,一座孤城在水的環繞下,立刻顯得不那么孤寂了,可見水景在城市園林景觀中的點睛作用。
1水景設計的特點
1.1畫龍點睛的立體效果
在園林景觀中,根據整體景觀設計的需要,水景會以多種不同的形式呈現,但最終起到的效果是與整體景觀相得益彰,給觀賞者強烈的視覺震撼,從而留下深刻的立體印象。在唐朝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詩中寫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瀑布也是園林水景的一種表現方式,飛濺的瀑布在詩人眼前垂直落下,在成功營造立體效果的同時,對人的心靈產生強烈的震撼,讓人有種看到銀河從九天上落下的感覺。詩人李白用生花的妙筆,將撼人心魄的廬山瀑布立體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讓人望而生畏。失去水景的園林景觀便猶如失去了雙眼的龍,讓人不禁心生遺憾。當然,園林景觀中的水景不只有瀑布,小河、噴泉、水池、水簾、小溪、流水墻、池塘、人工湖等都是水景的表現方式。
1.2彰顯美學觀念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美學也隨著文明的紐帶不斷傳承,因此,在我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美學元素占據很高的地位。流動的水與靜止的山、靜止的房屋、靜止的樹木交相輝映。夕陽西下、水流匆匆、高山聳立,倒映在湖底的是那抹殘陽的倒影,夕陽的赤紅和流水的清澈碧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醉的山水殘陽圖,美不勝收,而室內的水景設計比室外更加講究。水的聲音、顏色和流動性使它的可塑性較高,任由設計者天馬行空地為其設計外形。比如,首都大劇院的水景設計,水池中的水清澈流動,在頭頂的玻璃上投射出粼粼水波,觀賞者仿佛置身于童話世界,這就體現了強烈的美學設計理念。
2各種水景營造手法淺析
2.1動態水景營造
動態水景的營造充分體現了水流動性的特點,這類水景主要有流水墻、瀑布、噴泉、水簾等。設計動態水景時,設計者通常會根據整體景觀的風格,融入不同的因素。在園林設計中為了體現農耕的特點,有些地區會通過水車營造水景,水車不停地轉動,體現了農耕人民的勞動智慧。瀑布的設計在近年來也較為受歡迎,較為大型的瀑布當然會給觀賞者帶來震撼的視覺體驗,但小型瀑布在體現水剛毅美的同時也體現出一種柔和美。假山和瀑布可謂是絕配,潺潺的流水在山間緩緩流動,撞擊到巖石時蕩起微微漣漪,剛毅與柔和完美的結合。
2.2靜態水景營造
靜態水景給人一種祥和之美,宛如一位古典美人。這類水景主要有池塘、人造湖,主要通過水與其它景物的交相輝映,使觀賞者通過仰視、俯視等各種角度體會到和諧美和靜態美。在湖邊留出大片草地,并在不遠處種植垂柳,長長的柳枝垂到湖面,整個景色的畫面感瞬間柔和許多,仿佛置身心靈的天堂。靜態水景用的多是死水,比較適合種植一些水生植物,例如,荷花、蘆葦等。頤和園中的水景中就有荷花池,荷花盛開之際,水面上飄滿綠色的荷葉,成片的荷花亭亭立在水面上,使觀賞者頓感神清氣爽。
2.3動靜結合的水景營造
動靜結合的水景營造手法也是比較常用的,這種水景既能體現水的柔美,又能體現出其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雄渾壯闊。在設計噴泉時,為了力求創意新穎,吸引觀賞者,設計者會將音樂、燈光等因考慮進去。最典型的是音樂噴泉,噴泉隨著音樂的節奏高低而噴灑出不同的高度,并且在夜晚時分打開彩燈,噴泉會呈現出五顏六色的樣子,十分吸引觀賞者。有些園林景區在水中養些供人觀賞的魚類,讓一些喜水的動物,比如,鴛鴦、天鵝、水鳥等在水面棲息戲水,為靜態的畫面增添了些許動感。
3結語
生命的孕育離不開水,園林景觀設計也離不開水,無論是哪種水景營造方法都有各自的優點。而且水景的營造不單涉及水本身,還要與其周圍的景觀相協調,不能顯得突兀。此外,光線、位置等很多因素也要考慮進去,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出既符合美學,又有人文氣息的園林景觀。
作者:楊永莉 單位:滄州市園林綠化局
參考文獻:
1吳晶晶.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水景的營造方法[J].中國園藝文摘,2014(7)
一、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任課教師在教育背景、專業知識上存在差異,在實踐教學中,各個班級的教師在課程調查和課程設計的基本內容與要求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實踐教學內容未實現統一,直接導致各班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認知水平參差不齊。開設實地調查課程,目的是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各種場地與景觀,但是在實際課程教學中,所調查場地的植物景觀往往不具有代表性,或者無法與課程設計緊密聯系起來,不能達到服務課程設計的目的。同時,在課程設計中存在所選設計場地底圖不具有代表性、甚至場地類型單一的問題,無法達到開拓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導致學生受場地的限制無法實現學以致用。就作業而言,首先,課程設計作業是檢驗實踐教學的有效手段,所以作業的基本要求和內容應與理論緊密結合。課程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植物景觀規劃、植物景觀方案設計等方面的專業能力。但事實上,無論是從作業量,還是作業內容來看,都與預期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設置的課程目標往往不能達到。其次,課程作業除了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效果的手段,同時也是教師重要的教學參考資料,所以課程作業有一定的長期保存價值,也可以作為一種素材供學生傳閱。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提交作業的方式往往并不統一,有的只提交電子版,有的只提交紙質版,這樣既不便于長久保存,也不利于教師批改。
二、如何改善教學的內容
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應該互相交流、討論經驗,并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在實地調查方面,應選取具有代表性并且能與設計課程緊密聯系的研究對象,并且統一場地,在課程設計方面統一教學內容,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場地設計底圖。在進行前置課程調查的過程中,要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一切調查都是為后期的課程設計服務的。在實地調查課程方面,在對具有代表性的項目進行實地調查的過程中,要結合后期課程設計內容進行。教師在布置實踐任務和課程作業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重點,使學生能夠對課程重點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在布置課程調查作業時,應該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景觀,其內容應該包括整個調查項目的空間結構布局,植物景觀的種植方式、種類等多方面的研究。在課程設計方面,應該統一規范設計作業的內容和評分標準,并且規范設計圖紙的繪制。在這一過程中,應分三個階段進行設置,主要包括植物景觀規劃、植物景觀設計方案制訂、施工圖設計。學生作業不僅是學習成果考核的內容,也是課程的重要資料。但是其往往作為考核內容被重視,而作為課程資料這一作用經常被忽略。因此,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會帶有為了提高期末考核評分的目的,也就不注意個人作品的結集。所以,為了方便任課教師批改作業和長期保存學生作業并形成作品集,學生在提交作業時,應該同時提交電子版和紙質版。電子版有利于統一保存,存放于資料庫還可作為檢驗教學成果和保證教學持續發展的資料。教師也可對紙質版作業進行修改、批注,然后返還給學生,讓學生對自己作業進行改進。
三、結語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教學效果較好。實踐教學是對理論教學的檢驗,理論只有經過實踐得到應用才能實現其價值,統一教學內容對于實踐教學是關鍵的一步。開展前置課程調查要遵循一切調查為后期課程設計服務的宗旨,使整個調查工作緊密地與后期設計相聯系。統一課程作業的規范和一般要求,使學生能夠了解教師布置的每項作業的重點所在,規范作圖,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
作者:王潔 單位:河北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邵鋒,寧惠娟,包志毅.園林專業“植物種植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中國林業教育,2009(2).
[2]胡海輝,龔束芳,王全剛.園林植物造景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第四篇:園林景觀設計中地域特色的應用
1園林景觀設計與地域特色的概念
1.1園林景觀設計的概念
園林景觀設計是指在整個園林空間內,對其中的事物進行搭配,排列等,使之符合美的要求。這種美在表面表現為景觀的色彩、形態等的和諧。在更深的層次上,則一般表現為一種內在的文化因素的體現。通過一個城市的園林景觀設計給人們帶來美的感受,使人們在其中感到輕松、舒適以及藝術的熏陶。并且,通過一個城市的園林景觀體現一個城市的文化,體現一個城市的歷史與人民的生活,這是園林景觀設計的最終目的。園林景觀設計,一般來說,具有幾個鮮明的特色,首先園林景觀設計是一個跨學科的工作,在整個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種種因素,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其次具有一定的特色性,不同城市不同的地理結構,不同的環境氣候造就了不同的風土人情,因此城市的園林景觀設計都有自己的風格。再者,園林景觀設計還有人文性,人是主體,人們活動于其中,景觀設計要考慮其中人們的感受。
1.2地域特色的概念
地域特色是在一定的范圍里,一定的時間里,積淀融合形成的文化內涵。我們國家的地域十分遼闊,不同的地域地理結構、環境氣候都有所不同,在這種不同下衍生了不同的歷史,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域特色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價值觀念,甚至于不同的民族信仰與文化水平。地域特色來源于長時間的積淀,因此融入于人們的骨髓,深刻體現著與其它地域的不同,帶有強烈的文化與歷史色彩。
1.3園林景觀設計與地域特色
園林景觀的設計是受地域特色的影響的,同時,地域特色也會體現于園林景觀設計中。一方面,地域特色為園林景觀設計提供了素材,城市的園林景觀設計一般會依托于當地的地域特色,將生活的藝術轉化為可見的實體。另一方面,園林景觀設計是當地地域特色的直觀體現,設計師將一草一木,一亭一石都賦予了其鮮明的文化特色,其中的建筑師當地人民的情感寄托。總的來說,園林景觀的設計不僅旨在為人們提供活動場所,更是一種地域特色,文化歷史的高度表達。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地域特色,既能使得園林景觀設計擺脫單調,別具一格,又能使當地的歷史與文化得以繼承與弘揚。
2園林景觀設計中地域特色的應用要求
2.1要考慮全局
一個園林景觀設計成功與否,首先在于整個設計是否和諧。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運用地域特色更要考慮到這個因素,因為地域特色也是一種單獨的文化體系,將地域特色巧妙運用其中,就要考慮地域中所有的因素,包括地理結構、環境氣候、人文情懷等等。深入了解地域中的所有因素,尊重它們,尋找其中的規律并加以遵循,才能將地域特色在整個的園林景觀設計中很好的融入,并且在融入的基礎上有更好的體現。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也是我們應該首先遵從的原則。
2.2要有自己的特色
一個優秀的園林景觀設計就要能夠吸引大眾的視線,這就需要有自己的個性,與眾不同。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地域特色也是有要求的。這要求我們在深入了解地域特色的基礎上緊抓其核心,找出最具有代表性,最能體現文化差別的部分,將這部分的內容進行延伸,然后融合于園林景觀設計中。例如江南水鄉,水是一大特色,在園林盡管設計中也多會有水,真可謂無水不成園。流觴曲水,瀑布飛泉,在給人美的感受的同時也感受到江南水鄉獨有的溫柔與詩意。再比如西安,其園林景觀設計多半粗獷古樸,讓人們感受到歷史風沙,一石一木中竟透著厚重滄桑的歷史。
2.3要注重可持續性
園林景觀不論如何設計,在最后都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可持續性。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地域特色最初的目的是為人們提供一個輕松與美的環境,并且弘揚地域特色文化。因此,在這個設計的同時,要注意可持續性。一方面,園林景觀的持續性帶來的是其中所涉及到的地域特色的可持續性,是歷史文化的可持續性。另一個方面,園林景觀設計的可持續性對于環境保護,對于可持續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
3園林景觀設計中地域特色的具體應用步驟
3.1對地域特色進行收集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地域特色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地域特色,所以最開始要進行地域特色的收集工作。要運用到地域特色,首先要對地域特色有一定的了解。地域特色體現于人們的生活方式,居住環境,風俗習慣中,更體現于人們的民族信仰與文化藝術中。通過對地域特色的了解,豐富自己的見識,掌握更多的資料,以提高對于整體風格的把握。對地域特色進行收集一般常用有兩個途徑。一是查閱當地的圖書館,在地方歷史或文化的記錄書籍中尋找歷史人物與歷史故事,或者在其中尋找民間故事與地方習俗。二是深入當地進行采風,走進當地的街道,走進當地的群眾。在這個過程中了解民風民俗,感受地理結構與環境氣候的不同。
3.2對地域特色進行整理
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收集好地域特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們才能將其進行應用。應用的最初是將這些地域特色進行整理,以便尋找具有代表性,與眾不同并且能夠融入整個設計中的元素。整理后挑選出來的元素一般具有抽象性,我們還要做第二步的整理。即化抽象為具體,將口頭得到的或文獻得來的故事轉化成可見的實體元素,或是一張圖片,或是一系列的符號。這在整個的設計過程中相當地重要,便于以后的使用。
3.3將整理得到的地域特色轉換為設計元素
整個園林景觀在應用地域特色時,最重要的就是將已經整理好要運用到地域特色中的元素轉化為設計元素了。在這個轉換設計元素的過程中,既要繼承又要發展,既要繼承歷史的優秀傳統元素,又要立足于當下,體現時代的特色。這其中我們會運用到很多的設計方法,首先可以考慮借代。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某些意義與某些符號之間早就形成了某種特定的聯系。又或者是某些傳統園林中的漏窗與門洞,體現著鮮明的傳統中國特色。又或者是用一口古井代表一戶農家,一個車輪代表一輛車。其次我們可能會用到改造或者創新的手法。通過簡化或者重組的方式對傳統的元素進行改造,抑或者是將文字做成圖案,將圖案做成雕塑,將某一歷史場景進行再現等進行創新。
4小結
本文通過對園林景觀設計與地域特色進行了解,分析了兩者的關系。并提出園林景觀設計在應用地域特色時的原則要求,即要考慮全局,要有自己的特色,以及要注重可持續等。根據這些原則,對園林景觀設計中地域特色如何具體應用進行了說明,基本上有三個步驟,首先是對地域特色進行收集,然后對這些地域特色進行整理,最終將整理得到的地域特色轉換為設計元素。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地域特色有著諸多的好處,既能使得園林景觀設計擺脫單調,別具一格,又能使當地的歷史與文化得以繼承與弘揚。因此,筆者建議,可將園林景觀設計中多多采用有代表性的地域特色。
作者:陳勇 單位:福建省集泰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季曉蓮.地域文化在環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2]柴藝超.地域特色在哈密市西河壩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3]尹曉堃,薛瑨.地域傳統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與發展[J].現代園藝,2014(16):107.
[4]金藝.地域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大眾文藝,2016(06):122.
第五篇:彩葉植物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一、彩色植物的含義及其分類
彩色植物是城市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但能夠豐富園林景觀設計,而且還能實現生態園林建設的目的。在概念上來說,彩葉植物存在廣義與狹義兩種說法。廣義上彩葉植物指的是能夠在生長季節穩定的呈現非綠色的植物。這是以排除環境條件、栽培方式、病蟲害影響為前提。狹義上彩葉植物指的是在春秋兩個季節或是春夏秋三個季節中呈現彩色的植物,其中不包含秋色葉植物。因為植物葉色會由于環境條件、遺傳因素、栽培方法、病蟲害侵擾以及生理條件因素的影響而出現變化,但只有非綠色葉片的變化穩定,且存在一定規律,才能夠將其認定為彩葉植物。根據葉片色素分布可將彩葉植物劃分為單色葉類、雙色葉類、花葉類或斑葉類、彩脈類、鑲邊類五種形式。其中單色葉類指的是也葉片色調單一的植物,如紫色或黃色;雙葉類指的是上葉片與下葉片顏色不一致的植物;花葉類或斑葉類指的是葉片上呈現彩色且不規則的條紋或斑塊的植物;彩脈類指的是葉脈呈現多種顏色的植物;鑲邊類指的是葉片邊緣為彩色的植物,通常以黃色居多。根據葉片色素種類可將彩葉植物分為橙色類、黃(金)色類、藍色類、紫(紅)色類以及多色類五種形式。其中橙色類主要包括了橙紅色、橙黃色以及橙色等;黃(金)色類主要包括了金色、黃色、棕色等;藍色類主要包括了藍白色、藍灰色、藍綠色等;紫(紅)色類主要包括紫紅色、紫色、紅色、棕紅色等;多色類主要是指在葉片上出現兩種或以上的顏色。主要正確掌握彩葉植物的分類才能為后續園林景觀設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二、彩葉植物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配置原則
1.科學性原則
在配置彩葉植物時,應以植物健康成長為基礎,根據彩葉植物生長習性以及植物生長需求對植物搭配、種植密度的要求來進行科學設計。首先,應根據園林土壤、水分以及光照等條件來選擇適宜的彩葉植物。其次,合理搭配彩葉植物,如喜水植物和耐旱植物、喜陰植物和喜光植物相搭配,以營造出豐富的植物景觀。
2.協調性原則
結合實踐來看,彩葉植物之所以會被廣泛地應用到園林景觀當中,這主要是因為相比于其他綠色植物,它地應用使得園林景觀具有更強烈且效果更好的視覺沖擊,從而有效地提升了園林景觀整體景致之美。但根據筆者對此研究發現,園林景觀要想充分發揮出彩葉植物所具有的這一優點就必須在其設計中遵循協調性原則!何為彩葉植物園林景觀設計協調性原則?結合實踐來看,其指的是設計人員在運用現代美學審美理念前提下,還需要將園林景觀建設要求、所使用的其余植物種類以及彩葉植物周邊建筑風格予以充分結合,從而為園林景觀設計出最適宜的彩葉植物,如此一來才能在確保彩葉植物得以和周邊物體在色彩、層次感或立體感等構成協調一致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升園林景觀景致之美。
3.統一性原則
統一性原則又可稱為統一與多樣或統一與變化原則。指的是在設計配置彩葉植物時,植物質地、顏色、線條、樹形、比例等均要有一定的變化與差異,凸顯植物的多樣性,但又應保持植物間的相似性,體現整體統一感,讓園林景觀不但能夠生動活潑,又能做到和諧統一。彩葉植物配置設計應避免單調呆板,但切不可變化過多,避免由于色彩繁雜而導致觀賞者眼花繚亂,無所適從。
三、彩葉植物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1.彩葉植物與園林小品配合
在園林景觀中,園林小品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所以,園林小品與彩葉植物關系處理得妥善與否與整體園林景觀效果有著重要關系。由于園林小品不同,其相應的涵義與主題也各不相同,所以,在配置彩葉植物時,切勿隨意配植與搭配,避免對園林小品所表達的涵義與主題造成破壞,而應結合具體園林小品的作用及其含義來選擇不同種類的彩葉植物,將園林小品不同的意境拱托出來,以形成一個獨具特色的園林景觀。例如一座白色的教師雕塑建立在綠地上時,則可在其周圍配置紅葉桃和紫葉李,以形成紅白相映的色彩感觀,從而將其桃李滿天下的含義突顯出來。
2.彩葉植物與建筑配合
由于建筑形態已固定,所以在園林景觀設計時應重點考慮如何選擇與配置彩色植物使其能與建筑相互均衡與協調。第一,應重點考慮建筑色彩配搭問題。在配置彩葉植物時,如若沒有遵循色彩協調性原則,則可能會對整體景觀造成破壞。如,如若配置紅葉楓在深色(如黑色、梅紅色、咖啡色等等)建筑墻前,則不但無法將紅楓的艷麗凸顯出來,反而會給人一種暗沉感,導致破壞了整體建筑的美觀。而如若在建筑墻前搭配一些顏色醒目的黃色也植物或開白花的植物,則能給人一種干凈整潔、眼前一亮的感覺。第二,應考慮建筑體量問題。如若建筑體量較大的,在選擇彩葉植物時應選擇體量大的彩葉喬木,或是選用體量小,但成叢成片的彩葉灌木,以實現彩葉植物與建筑的均衡。第三,應考慮建筑的質地問題。如果建筑質地較為細膩,則可選用纖細的彩葉植物來實現美化;如若質地較為粗糙,則可選用粗壯來彩葉植物來進行美化。
3.彩葉植物與水景地配合
對園林景觀而言,水景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而被廣泛地應用建設之中。而要想使得彩葉植物與水景二者能夠在有效搭配融合前提下構成最美景致,那么設計人員要在二者配合中遵循以下原則:①淡綠透明的水色應與色彩艷麗的植物相搭配,譬如紫色彩葉植物配合上水景可以營造出雅致神秘之感;②水景邊上應設計五彩斑斕的彩葉植物與其搭配,如此一來能夠倒映出一幅優美畫卷;③由于園林水景大多是不流動的水,因而設計人員要在其水面上搭配上等間距的彩葉植物,并確保其形狀整齊,這樣一來有助于營造出生動的園林景觀景致。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彩葉植物對豐富園林植物景觀,美化城市環境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科學遵循彩葉植物配置原則,并根據實際園林情況來合理配置彩葉植物,以促進城市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作者:周賽 單位:武漢晨鳴萬興置業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劉新棟,鄭景洪.有關園林景觀設計中彩葉植物的應用分析[J].工業c,2015(45):206-206.
第六篇:漢字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漢字元素融合到園林設計關鍵的根源在于漢字傳承者文化,并且設計出的建筑物或者園林景觀有著獨特的民族性,識別性強,因而漢字元素在園林景觀中的運用不能脫離其自身的文化內涵。
一、漢字元素與園林景觀的理論概述
園林景觀在發展中融合文學、書法、繪畫等多種藝術綜合性群體,因而是藝術創作的集大成者,在我國古代美術學歷史上面有一種藝術叫做泛化思想,該思想的核心是把現實世界中的各類事物當前藝術品欣賞,另外將其中的一類藝術當成另外一類藝術看待,兩者在形式上面有一定的互補性。中國的園林景觀以及漢字都應該隸屬于藝術門類,因而兩者之間必然有著內在的聯系,兩者都追求美,中國的園林在世界園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在于有著民族特色,這是中國文化歷史的積淀,園林只是成為文化的載體。
二、漢字元素的表現形式
1、記讀漢字
漢字誕生的誕生標志著我國祖先從蒙昧時代進入到文明時代,漢字在使用、完善和流傳方面,帶動中國歷史的發展,中國的歷史不是過去的傳說已經成為了現代的信史是時代。漢字產生主要是由于當時的口頭語言表達不能不能記錄人的言行和意思,因而就產生了漢字,漢字此時也成為承載內容的語言載體。文字產生初期,其職能就是記錄語言,讓語言從聽覺性轉化為視覺性,如果不能記錄清晰,就用圖表紀律,所以漢字也就脫胎于象形文字。記錄語言不是將記錄好的內容束之高閣,是要克服口頭傳遞的空間和時間限制。
2、漢字圖形
伴隨著漢字的逐步發展,記讀功能不是漢字使用的唯一目的,提取漢字中的相關元素,重視漢字的圖形美感和象征寓意是這一時間的重點,這也就是形成新的視覺語言—漢字圖形。漢字圖形是在漢字結構形式的前提下通過創作其主要元素,加工漢字的形體,通過各類裝飾效果,產生美學呈現形式。也就是打破原有的漢字書寫形式,不再以字形為漢字的主要傳播目的,個更多的注重漢字的美感以及象征意義,并且借助漢字的修飾性,增添各類紋飾營造出漢字的新意境,突出漢字的形體特征。
三、漢字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1、建筑造型中的應用
最近幾年,國內很多建筑設計師,在設計建筑物的外觀時融入漢字的構成結構和構成規律,建筑物的形式上更具新穎化,并且漢字造型的建筑物也有更多的隱身含義。設計中可以在借鑒漢字和漢字圖案的基礎上,拓展多樣化的設計思維,設計出的建筑物外形更具特色。比如同濟大學建筑設計專業在大二就開設解字重構的教學內容,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常見字的解開要素,然后借助這些結構和要素,融合建筑設計理念,形成新的設計結構,另外一方面是通過組合各個要素重新構出新的形象。其實開設該門課程就是練習一個新的設計方法,讓學生學會從具體的事物中提取新的符號,豐富自己的設計理念。
2、建筑立面裝飾中的應用
漢字在古代建筑設計中被作為建筑物的內外裝飾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很多古代建筑物從室內到室外都能看見漢字元素,此刻漢字元素不僅代表著裝飾符號,更代表著人文內涵,通過漢字文字表達一種精神,設計師希望通過自己的設計表達出更多的人格化精神追求,這種追求也最終映射在建筑造型立面裝飾中。當代設計中元素也被建筑設計是看成是裝飾符號,但是漢字裝飾符號有著更強烈的民族性,這是由漢字的演變和形態特征決定的。比如貴州大學的圖書館,主要借助中國紅和印章的形體,給人以古樸和典雅的感覺,圖書館和印章還有很多相通的含義,紅色的框架結構能遮蓋陽光,并且這種設計給人立面簡潔、寓意綿長之感。
3、景觀植物中的應用
漢字景觀造型的適用范圍是景觀的節點或者轉盤路口,以及重要的景觀展示區。漢字造型主要分為兩大點,第一是把植物做成漢字的造型,第二是在植物景觀中融合其他材質的漢字造型。另外還有通過植物種植做成漢字大地的景觀。這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貴州安順在普通的植物中間套種一個“龍”字,該字體的造型來源于我國著名書法家懷素的草書,字體占地面積達到120畝,春季種植運用油菜花和蠶豆精心套種,秋季運用水稻和黑色糯米兩種植物套種的“龍”字,字體運用的顏色是紫紅色的葉子,背景是綠色的油菜,伴隨著植物成熟,字體逐步產生變化,金黃色的水稻成為黃色的背景,所以呈現出更多的是自然和端莊的美,給游客呈現出獨特的人文景觀。感受大自然奇妙的同時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壯美,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
四、結束語
在園林中融合漢字景觀,不能拋棄漢字原本的含義,不能孤立的提取漢字的造型有優勢,把漢字看成是一種結構,要從整體上感受漢字的內涵,這樣提取的漢字元素才更有韻味,因而在今后發展中重視漢字的內在文化素養,通過內在表現外在,才能真正的豐富我國園林景觀建設。
作者:羅雅璐 單位:南昌大學
第七篇:園林景觀設計中彩葉植物的應用
伴隨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與規模的擴大,園林景觀行業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園林景觀作為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構成,其設計的合理性與美感,將直接影響整個城市景觀建設與居民的精神生活質量水平。彩葉植物作為具備獨特色彩、形態等美感的元素,將其科學應用在園林景觀設計中,不僅能提升整個景觀的色彩觀感,同時深化園林景觀的設計美感與豐富性,滿足人們對景觀的審美需求。因此本文以彩葉植物的應用意義為研究出發點,就其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具體運用方式和對策,做詳細的探究分析。
一、彩葉植物的分類與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意義
傳統的城市園林景觀設計過于注重園林綠化作用,在對植物的應用上強調對單一綠色植物的搭配,忽略其他色彩的運用配置。但隨著社會發展與人們精神生活需求的提升,原有的園林景觀設計,特別是在園林植物的造景運用上,已難以滿足人們對城市園林景觀的審美需要。所以設計、打造優美和諧的城市園林景觀,就成為我國城市建設發展與居民生活質量提升背景下的必然要求。而將彩葉植物應用進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不但能改變景觀植物原本單調的色彩觀感,為人們展現出色彩繽紛的景觀視覺感受,同時也能有效提升園林景觀的藝術價值與品質,并推動城市生態環境的進一步建設完善。
二、園林景觀中彩葉植物的具體運應用方式研究
(一)孤植
基于彩葉植物顏色鮮明、奪目的特性,將其設計為園林中心景觀,能有效吸引游客視線,令人們投入、沉浸于園林景觀的藝術美感之中。其中孤植是最為有效的視線引導手段,通過將紅葉石楠、紫葉矮櫻等株形緊密,或是金葉皂莢、金葉刺槐等樹形高大的彩葉植物,單獨種植在園林草坪或庭院之中,形成彩葉植物獨立成景的效應。進而將其植物獨特的色彩、形態美感展現出來,吸引人們的注意。
(二)叢植
叢植指的是將同一種類的樹種多株、緊密地栽種在一起,形成一個帶有明顯輪廓形狀的整體樹叢。叢植栽種的方法不僅能為園林景觀增添更多的色彩觀感,提升整個景觀的色彩美感與氛圍,同時也能有效美化周邊環境。叢植的栽種株數通常應控制在2到20株之間,并且在栽植過程中應將彩葉植物作為前景,而綠色喬木作為背景進行搭配;或是將深黃色或紫色的彩葉植物栽種在淺色園林建筑物之前,形成景觀色彩層次分明、遠近結合的優秀觀感效果。
(三)片植、群植
片植、群植是指將一定數量彩葉植物整體移植到特定空間位置的栽種手段,把20株到100株的彩葉植物栽種在一起,進而形成一個整體景觀,不但能打造獨特的色彩景觀,成群的彩葉植物同時也能營造出氣勢恢宏的景觀氛圍。既表現出彩葉植物繽紛多姿的色彩觀感,又能將植物叢起伏波瀾的整體美感展現出來,從而提升園林景觀的空間層次感。比如北京“香山紅葉”的黃櫨,金陵十景之一“棲霞丹楓”的楓香,蘇州太平山三絕中“紅楓”一絕的三角楓,均是使用片植或群植手段,展現出景觀的獨特色彩形態美感,并襯托出整個園林景觀的氣勢氛圍。
(四)彩籬、模紋栽植
彩籬是把彩葉植物以行為單位做密集性栽種,依照園林景觀需求與現場地形等因素形成的彩色植物景觀;模紋栽種則是指通過種植各類顏色與種類的彩葉植物,以彩葉植物顏色為點綴,所構成的優美景觀圖案或紋樣。彩籬或模紋栽植常用圖案紋樣有帶狀、放射狀、方形以及文字數字等。設計彩葉植物園林景觀時,應注重考量彩葉植物與園林周邊環境,以及與其余景觀植物的搭配協調,進而構成錯落有致、整齊劃一的景觀意境。比如在大草坪上設計波浪狀植物景觀,或是在寬敞道路兩側使用橢圓形模紋栽種手段。
(五)基礎種植
彩葉植物中的紫葉小檗、石楠、金葉大葉黃楊等樹種的枝葉繁茂,并且易于修建的特性,適合將其作為綠籬的栽植樹種。栽種在綠籬中的彩葉植物,依托于綠色草坪的背景渲染,更能突顯出彩葉植物本身鮮艷、奪目的色彩美感,同時若將彩葉植物作為邊緣植物栽種于園林建筑、雕塑、石景等景觀周邊,與其進行色彩、形態上的搭配,也能彰顯出雕塑等景觀本身的構造美感,同時又突出彩葉植物所帶來的色彩觀感。
(六)彩葉植物色彩與色塊的搭配
對色塊的運用,也是表現園林景觀彩葉植物色彩的重要方式,在園林景觀中彩葉植物色塊的大小、形狀與搭配,會極大影響到植物景觀整體的色彩協調性與觀感。對色塊的使用方法主要有集中色塊、分散色塊和色塊排列等手段。例如在城市大道、立交橋等的綠化景觀中,對色塊的搭配應用就應采取列植彩葉植物的手段,進而給人們帶來視覺上植物色彩整齊劃一、錯落有致的層次感享受。又或者對某城市街道使用樟樹作為行道樹,道路兩側的分車帶則栽種獨干女貞、紫薇等喬灌木樹種,并在下層加種紅花木等樹種,進而構成景觀植物色塊的排列式配置。對于道路中央的花壇則一般鋪上南天竹等彩葉植物,形成流線型模紋色塊,同時在彩葉植物附近再栽種馬尼拉草皮,從而在植物色塊搭配下,形成色彩斑斕、別具一格的城市街道植物景觀,帶給行人以舒適、優美的視覺景觀感受。
三、結束語
彩葉植物的絢麗多姿,以及其可隨著季節氣候改變顏色的特性,使其成為目前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重要元素與主題之一,將其合理、科學地運用到園林景觀設計中,不但能豐富園林色彩美感,并打造城市生態環境,為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與藝術享受,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對彩葉植物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應堅持多色彩、多品種的搭配思路,并使用孤植、群植等多種手段進行彩葉植物培育與管理,實現園林景觀藝術美感的優化進步。
作者:李吉杰 單位:西南林業大學
參考文獻:
[1]袁浩.園林景觀設計中彩葉植物的運用[J].綠色科技,2014,06:51-52.
[2]周嵐.彩葉植物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北京農業,2015,31:64-65.
[3]盧偉.彩葉植物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5,24:146.
第八篇: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探討
城市環境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進行變化,人們對于居住環境也在不斷地進行提升,這種目的性的提升使得生態型園林成為現代城市生態系統的整體發展目標。將生態型園林景觀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首先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應該遵守觀賞性以及藝術性的要求,生態型園林景觀就是給人以美化環境為整體目的的項目,希望在建造之后能夠給人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為城市的發展進行進一步的推動。然后,生態型園林景觀建設可以改善城市中的生態環境,這種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的建設可以起到凈化空氣、降低噪音、防塵防風等優勢展現,優化城市居民的居住狀態。生態型園林的建造為人們提供了比較優質的休閑區域,改善了城市的整體環境程度,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為城市今后的發展進行了可持續項目的規劃。
1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
對于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來說,可以分成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1統一性的原則
在城市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將相關的線條、色彩、比例以及質地都進行進一步的變化與完善,在城市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應該保證多樣性的設計特點,并且,在整體的構建方面應該融合統一性的優勢,這樣的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才能進一步展現和諧統一、生動活潑的雙方面內容。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將統一性的內容進行全面的展現,在同一種進行變化的內容滲透,最終實現景觀與其他各個部分的內容進行相互協調。
1.2美觀性原則
在城市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將美觀性的原則進行逐步的實現,這種目的的展現就是應該將生態型園林景觀最大程度上進行大眾審美的滿足,這種思維與視野的滿足可以緩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審美疲勞,展現生態型園林景觀的特殊美感,實現藝術與科學的雙重目的。在進行生態型園林景觀植物配置的過程中,應該將植物造景的功能與相關的觀賞價值進行進一步的展現,整體性的完善植物群落的配置效果,按照人們對于植物的觀賞眼光進行進一步的規劃。
1.3因地制宜原則
在城市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按照城市自身的特色進行進一步的條件、地域內容設計,只有將城市的各個因素進行進一步的規劃,才能全面性的保證因地制宜方針的落實,根據人們對于生態型園林景觀藝術的觀賞要求進行全面性的融合,從整體性的層面上進行生態型園林景觀造型的打造。
1.4經濟型原則
在城市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還應該將經濟型的原則進行逐步的滲透。生態型園林景觀的設計理念就是為了給城市中人們營造一種輕松舒適的生活環境,并不是一種追求奢華的渠道。在城市生態型園林景觀的設計過程中,應該保證以較少的投入進行最好效果的展現,盡可能的使用綠色的建筑環保材料,將城市中自身的資源進行合理的運用,以保證國家要求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能夠進行進一步的落實。
2生態型園林植物的配置模式
對于生態型園林植物的配置模式來說,可以分成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2.1觀賞植物的有效配置
在城市的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觀賞植物的配置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要求。合理搭配色彩反差可以進一步提升最后的觀賞效果。在這種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背景的要求之下,應該滿足觀賞以及經濟的多方面要求。將觀賞性的植物放置在比較明顯的位置,可以有比較優質的觀賞效果。比如:可以使用多變的植物進行生態型園林景觀的植物放置,這種植物類型的放置可以進一步的提升生態型園林景觀的美觀效果;使用常綠樹種可以利用其自身顏色的深淺效果進行觀賞層次的搭配。
2.2層次分明的植物配置
在城市的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應該將層次分明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規劃,這種規劃可以有效地降低生態型園林景觀配置單調的現象產生。使用綠草、花卉以及喬木等不同的植物類型進行不同樣式的多種層次藝術搭配,使得整個生態型園林景觀能夠達到豐富的層次以及色彩效果。如高1m的黃楊球,高3m的紅葉李,配置高5m的檜柏和高10m的楓樹,可以進行進一步的搭配,在搭配的過程中,應該將從高到低,層次分明的原則進行進一步的實現,不同地花期應該進行分層的搭配,延長整個城市生態型園林景觀的觀賞時間,保證所有的植物都能夠進行充分的運用,形成比較具有自身特色的觀賞效果。
2.3季節性的植物配置
在進行城市生態型園林景觀植物配置的過程中,不僅應該最大限度的避免植物配置的單調性,還應該在城市的四季中進行不同植物景觀的展現。景觀在不同的季節情況下,應該展現不一樣的自然特色,讓城市中的人們可以感受到城市中自然風光變化的多種多樣。按照城市季節的變化進行相關植物的配置,可以讓觀賞者在生態型園林景觀的觀賞過程中,感受到大自然自身的變化以及活力。這種季節性植物的配置類型,不僅僅可以將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融合到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還可以將生態型園林景觀中相關的植物進行全面性的講解,讓人們在觀賞過程中,還能夠進行植物的認識,充實自身對于四季植物的了解。
3結語
隨著國家對于環境的不斷規劃,環境保護的相關內容也在進行著進一步的完善,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就是將這種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行充分落實的一種渠道。在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這種設計的要求并不是將所有的綠色植物進行全面性的堆積,而是按照美學的要求進行進一步的觀賞展現,這種和諧統一的原則才是園林景觀意識不斷發展與提升的關鍵內容。生態型園林景觀就是我國在現階段城市綠化的發展趨勢,這種發展的趨勢就是今后城市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力量。這種隱含的力量可以有效地將城市進行進一步的推動,給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營造一個比較優質的環境觀賞范圍,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整體目標進行全面性的落實,按照國家的戰略方向進行全方位的發展。
作者:丁笑菊 單位:江西同濟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篇:生態規劃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表達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對周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園林景觀設計中,應該落實生態規劃理念,將環保、生態、低碳等理念有效融入園林景觀設計之中,促進設計水平提高,為人們營造舒適的環境,促進人們生活質量提高。
1.生態規劃理念的概念
生態規劃理念是隨著人們節能環保意識增強而出現的新理念,對園林景觀設計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具體是指在規劃過程中,利用生態學的相關原理,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經濟和社會條件,對區域發展進行長期規劃,并提出合適的規劃方案。同時采取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促進規劃水平提高,實現有效滿足人們生產生活需要的目的。該理念的作用是促進資源、人口、環境協調發展,通過合理規劃,融入生態環保理念,為人們營造舒適的環境氛圍。正因為如此,該理念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園林景觀設計中也受到重視與關注。
2.生態規劃理念的應用現狀
早在20世紀70年代,生態規劃理念就已經出現,并在規劃設計中得到應用。目前,該理念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園林景觀設計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整個園林景觀設計中,生態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其目的是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氛圍,展現了人們對優良生活環境的渴望。此外,生態設計原則也是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原則,設計過程中除了考慮園林的結構形式、功能之外,還應該尊重自然,注重對周圍生態環境的保護,進而提高園林景觀設計水平,實現園林景觀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此外,設計者還要重視資源的保護和循環利用,有效展現園林景觀設計的歷史文化內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但不能忽視的是,目前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生態規劃理念沒有得到有效落實,一些設計者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不善于表達生態規劃理念,制約設計水平提高,應該采取改進和完善措施。
3.生態規劃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表達
生態規劃理念是一種重要的設計理念,對提高園林景觀設計水平,為人們營造舒適的環境氛圍具有重要作用。實際工作中,應該采取以下對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有效表達生態規劃理念。
3.1促進景觀設計與生態設計結合。景觀設計達到最佳視覺效果時,并不一定能獲得預期的生態效益。例如,秋季景觀設計時,設計師常用樹群展示秋季迷人的景觀,但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單一樹種的生態價值,比不上利用多樹種構建的植物群落的生態價值。為此,秋季景觀設計時,應該重視不同樹種的利用,構建豐富的植物群落,將景觀設計與生態設計有效結合,既能帶給人們以視覺上的美感,還能有效表達生態規劃理念,促進設計水平提高。此外,設計中還要遵循自然規律,不得任意改變自然規律。例如,一些設計師將河流取直,用混凝土硬化河岸,這樣就破壞了生態系統。為此,園林景觀設計時應該改變這種情況,遵循自然規律,保護周圍生態環境,進而促進設計水平提高。
3.2考慮當地自然環境和氣候特征。園林景觀設計應該將人文和自然景觀有效結合起來,這是必須把握和落實的要點。總體上講,園林景觀設計需要落實生態規劃理念,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特征,在充分考慮自然環境的前提下,以生態環保為指導方針,提高園林景觀設計水平。此外,還應該結合當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有效利用和保護原有的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并盡量保持原有的自然風情,避免對周圍環境帶來破壞,促進設計水平提高。
3.3突出當地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地區不同,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不完全相同,缺乏文化特征的景觀設計難以被廣大群眾所接受。為此,園林景觀設計時,為了更好的表達生態規劃理念,必須考慮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有效融入地方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這樣既能彰顯當地的文化特色,還能節約投資,提高景觀設計的綜合水平,為廣大群眾接受和認可。設計師要做好調查和研究工作,熟悉當地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觀特征,在園林景觀設計時,真正的將地域文化和生態景觀有效融入設計當中。這樣既能讓園林景觀展現當地的文化特征,還能體現當地的地域特色,促進設計水平不斷提高。例如,杭州西湖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不僅考慮當地的地域特色,而且有效融入傳統園林的文化特征,貫穿天人合一、和諧發展的思想理念。從而為人們展現城市與自然、人文緊密結合的園林景觀設計模式,既彰顯園林景觀的自然美,還提升園林的文化價值,得到人們認可與贊美。
3.4利用先進技術并循環使用資源。生態規劃理念的重要目標是,保護周圍環境,營造良好的景觀設計氛圍,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為此,設計者應該重視先進技術的應用,對當地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實現節能環保的目的。例如,屋頂綠化規劃設計時,園林景觀設計者應該重視生態無土栽培技術應用,將枯枝落葉積累的營養積攢起來,方便下次繼續使用。拆除廢舊房屋時,園林景觀設計者應該充分利用留下來的磚塊,采用堆砌、重組等方式,實現對其綜合有效利用,設計出優美的自然景觀。此外,在園林景觀設計時,還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回收和利用雨水,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合理規劃噴泉和假山,為人們營造舒適的環境氛圍。
4.結束語
整個園林景觀設計中,除了把握設計要點,重視設計質量控制外,還要采取有效對策,落實生態規劃理念。從而提高設計水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人們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
作者:張旭 單位:徐州市源景園林設計有限公司
第十篇:傳統民族園林景觀設計特點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生存空間的舒適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園林景觀設計也慢慢成為城市建設的亮點,由于園林景觀的文化性強、觀賞價值高,使得園林景觀設計在城市文化建設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如果盲目追求現代化、追求經濟效益,會導致園林景觀設計形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等問題。為了使園林景觀保持強勁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需要從民族文化中提取景觀要素,形成表現當地民族文化的特點。中國園林建設始于殷周時代。秦漢時的帝王宮苑已具有很大的規模,以湖水為中心,堆山建島,修筑宮室,這種“一池三山”的格局形成了中國園林景觀的傳統。明、清兩代在北京修建的北海、中南海,清代修建的恭王府花園、頤和園等,都依水而建。當代的園林設計也多采用這種格局。中國古代園林在設計上具有很多鮮明的特點,使其在中國文化史、藝術史、建筑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江南園林布局構思精妙,造型靈活多變,景點曲折幽深。建筑尺度小巧輕盈,通透開敞。裝修精致素雅,加之題聯匾額,著力渲染詩情畫意。下文將以蘇州園林為例,探析中國傳統民族園林的設計特點。
一、蘇州園林的設計特點
(一)追求并且強調意境的營造
“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景觀設計的主導思想之一。是否有“意境”是評價一個園林設計的好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蘇州園林在設計上同樣強調營造意境,追求給人一種詩情畫趣、意境深遠的感覺。由于蘇州園林的園主大多是文人學士出身,文化素養較高,能詩能畫,善于品評,所以園林風格以素淡雅致、清新脫俗為最高追求。蘇州園林大部分采用粉墻為基調,搭配栗殼色的梁柱和黑灰色的瓦頂,以及白墻與灰色的門框、窗框,這種淡雅色調給人一種寧靜、清幽的意境。此外,蘇州園林中隨處可見文人墨客的詩詞,如匾額、對聯、石碑、木刻等,這些詩詞寓意深刻、回味悠長,對景致更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園林中淡雅的色彩,意境深遠的景點命名,隨處可見的詩詞字畫,精心細致的裝飾、布局,仿佛給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
(二)注重山水融合
傳統的中國園林景觀就是“一池三山”的格局;所以山和水是園林設計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蘇州南臨太湖,物產豐盛,山明水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在蘇州園林設計中,山水的融合得到了淋漓盡致地詮釋。在山水融合的方面,蘇州園林可以說得上是匠心獨運、獨具一格。在園林設計的過程中,造園者以水池為中心,再配以假山、瀑布、花草樹木等各種不同的景色來搭配,形成山清水秀的景致。具體來說,蘇州園林中水的妙處是在于能夠在園中形成廣闊的空間,給人一種寧靜、空曠的感覺。倚欄俯望,四面皆水,所有的濃樹翠竹、假山石峰、亭臺樓閣都倒映在水面。水池中戲耍的魚兒、嬌艷欲滴的荷花及花草叢中的蝴蝶等,讓園中景色增添了生機與活力。因此,山和水可以算得上是園林景觀中的靈魂,有山則靈,有水則活。依山傍水,以水為主,以山為輔,山因水而秀,水得山而秀,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規模較大的蘇州園林中,水池還往往支流迂回盤曲,形成許多小景。有一些更是依山勢建造溪澗、水谷、瀑布等景,曲折幽深,池水蜿蜒。這種將山水融合、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在蘇州園林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三)講究花木的合理布置
花草樹木在園林中也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花木配置是否合理美觀,直接影響到景點的可觀賞性。在蘇州園林里,造園者按照造景的需要種植合適的花木,不盲目追求品種的名貴和齊全。單株或少量的花樹則考慮姿態能否入畫;群植的林木一般是種植在山間池邊,考慮整體氣氛的營造,如池岸桃柳相間、亭前花樹掩映、園中花草點綴等。另外在樹種配置上,采用大片的落葉樹和常綠樹混合栽植,以形成各種大小樹形、樹葉疏密、色調明暗,構成層次豐富多變的景色,形成自然山林氣氛。總之園林中花木的布置以模仿自然為導向,把姿態蒼勁、線條柔和的植物,與山石、水面、建筑有機結合,形成江南園林獨特的風格。整個園林呈現一片欣欣向榮、鳥語花香的景色,讓游人感覺到心曠神怡的情懷。
二、蘇州園林對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啟示
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盲目的模仿、千篇一律、缺乏人文要素等問題凸顯。蘇州園林在景觀設計中的優秀處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對現代景觀設計起到了很好的啟示作用。
(一)正確的造園理念
蘇州園林始終以人文、意境為根本,并將其具體表現化,體現在園林的各個角落。參考該設計方法,現代設計師在園林景觀設計時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在園林規劃以及地址的選擇上,不但要考慮功能上的要求,而且要巧妙地利用地形,與周圍的地形、自然環境進行巧妙的配合;與山石、湖水、樹木互相搭配。現代園林設計應該考慮地形、環境上的一些特點,與自然能夠融為一體。除此之外,要考慮到園林中建筑的位置和朝向,整體上形成局部細節之間的借鑒和對應的關系。園林景觀應該情景結合,這樣才能抒發情趣。在蘇州園林中,經常會出現園林與詩詞、水墨的結合。詩、畫對意境的描繪加強了園林景觀的感染力,從而達到情景交融、觸景生情的境界,這也是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意境之所在。
(二)多樣的造景手法
蘇州園林中的建筑風格簡樸、素雅,有著自由的布局、不刻意的定式、清新的設計理念,有其獨特的文人園藝風格。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空間處理上,更應該避免軸線對稱、整齊布局的方式,還要努力達到曲折求變,形成參差錯落的感覺。在園林中的景觀造型上,應該重視輪廓的表現力,從整體上增加園林畫面的美。一般而言,園林景觀設計在整體的造型、體量感上要做到輕巧;形式要做得活潑一些。而在景觀的局部設計上,宜通透有度,使之與自然環境形成渾然一體的感覺,而又能取得功能與景觀的有機統一。現代的園林設計師也需要在有限的空間創造出深遠的意境,采用各種手段造成變化、對比和層次,以及“移步異景”的效果。
三、結語
蘇州園林是中國傳統園林景觀設計的一個重要代表。蘇州園林在設計上不拘泥于對稱格局,能通過假山的堆疊營造優美的環境,在有限的空間內充分利用“以小見大”的設計原理,通過寫意的方式創造了“咫尺山林、多方勝景”的園林佳作。蘇州園林具有獨特的魅力與價值,處處體現了園林景觀設計的應用。就其自然景觀設計來說,可以分別從山水構造、植物配置、建筑陳設和色彩,以及裝飾設計等角度探討蘇州園林的自然景觀。就其人文景觀設計而言,它所蘊含的歷史人文內涵與休閑功能也不可小覷。蘇州園林的景觀設計對現代景觀設計而言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在未來的社會城市發展中,設計師應該從中國民族景觀中吸取經驗,設計具有民族特色的園林景觀作品。
作者:張逸飛 鄧薇 單位: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 上一篇:民俗藝術元素在廣告設計中的運用
- 下一篇:高中政治微課程開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