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環境景觀設計論文3篇

時間:2022-09-01 09:07:29

導語:人居環境景觀設計論文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居環境景觀設計論文3篇

第一篇:人居環境景觀設計中園林化分析

對于現代住宅區域的設計,應當更多的從人的角度出發,所謂人居環境,意味著應當注重人與環境的和諧和統一。隨著社會的更替發展,城市空間,尤其是城市的居住區域已經成為景觀設計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最佳的人居環境便是園林。因此,應當重視人居環境中的園林化設計,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尊重可持續發展思想并結合當地地理人文特色,創造設出天、地、人合一的園林化人居環境。

1以人為本,創造合理的環境空間

1.1保持安全感的空間設計

對于現代都市人來說,安全感是一項很重要的主觀感受,人居環境的園林化景觀設計,若能從人的心理出發,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設計規劃時,應當注重朝向和視野的便利和開闊,使人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隱藏自己,保護隱私,視線上又不受到過分干擾,與外界形成良好互動。設計出能夠保證安全感的人居環境,才能讓人們感受到放松自由,達到“可望”、“可居”的理想狀態。

1.2合理利用邊界區域

給停駐的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的戶外活動環境,是開放式空間功能設計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園林化的景觀設計中,人居環境設計要重視合理利用邊界區域,例如座椅、階梯、箱體、護欄等,從細節處發揮,相應增加輔助設施,創造舒適合理的、人性化的戶外行動空間,以此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2生態化的景觀設計

2.1科學的景觀植物配置

景觀植物的科學配置是園林化人居環境的必要組成部分。在住宅景觀設計中,植物扮演著多種角色,除了觀賞、調節光照等作用外,植物還起到分割空間、遮擋物體、導向等作用。為了保證舒適良好的人居環境,要結合住宅區地形特點,以生態理論為依據,科學合理地配置景觀植物,規劃出既能使人居環境更加優美適宜,又具有高效生態功能的綠化環境。例如,種植草木花草時,重視空間切分,既能形成視覺上的美感,又方便通行。又如,創新設計屋頂綠化、室內綠化等新型綠化方式,增加審美和居住樂趣。此外,在配置景觀植物時,要格外注意所采用的植物品種,雖然許多外來品種的植物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但很可能在引入地區難以存活,因此,應當科學選取配置植物,可以少量選取適應性強、觀賞性高的外來品種,但從長遠考慮,景觀植物應當首選當地植物。

2.2水景設計

水,是園林化人居環境景觀設計中另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不同走向、不同行形狀的水景設計帶給觀者的感覺也不同。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說,水具有較大的比熱容,既有助于調節氣溫,又能改善干燥的空氣狀況;從人的主觀感受上來說,大多數人是親水的,依水而居,觀水、聽水是回歸自然的體現。在住區環境中規劃出良好的水景,與周圍配置的植物或假山等設施相協調一致,做到在視覺和功能上相互襯托和補充。

3園林化人居環境景觀設計中的注意事項

3.1營造園林意境時要結合時代背景

在景觀植物的選用和水景設計中,要格外注意營造出優美自然的園林意境,但若是過分追求所謂的“異域風情”,或者嚴格依照傳統園林的規劃,則很可能適得其反。華麗亮眼的異域風格設計或許能較快吸引眼球,但與當地文化習俗相去太遠,則很難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中,反而會破壞人居環境的整體協調性;過于遵循傳統園林意境的搭配也會帶來負面效果,例如九曲回廊雖然有曲徑通幽之美感,但卻不利于人們日常通行。因此,在進行現代人居環境的園林化景觀設計時,要注重與當地人文習俗相結合,配合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使園林化設計成為更受人們青睞的人居環境景觀規劃的方向。

3.2生態系統的設計要注重可持續發展

注重綠化和水景的觀賞性是園林設計的重要任務,但園林化人居環境的生態系統設計也要有強烈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而不是僅僅追求一時的美感。自然生態的設計要充分利用花草樹木的氣候和濕度調節能力,不能為了追求短期的視覺享受設計大規模的觀賞性草坪等,而降低綜合生態效益。注重綠化生態的可持續作用,是人居環境園林化景觀設計的重要原則。

4結語

良好的人居環境需要結合社會、文化、人文、生態等多層面綜合協調設計,而“以人為本”應是園林化景觀設計中的重要原則。從人的感受出發,創造合理的空間環境、可持續的生態系統,才能發揮景觀設計園林化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人居環境。

作者:劉鑫平 單位:寧夏華林融創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第二篇: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探討

1引言

在城市綠化系統中,居住區的綠化是重要組成部分,是伴隨現代城市出現的新型綠地。由于住宅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人們對居住環境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逐漸成為發展城市綠化的重要閃光點。因此,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是一項值得分析和探討的重要課題。

2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的基本功能

2.1休閑活動功能

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具備基本的休閑活動功能,即為居民提供戶外活動場所,有效滿足居民的需要,并重視園林景觀的參與性,在居住區內合理設置共享空間、硬質景觀,使居民能夠有場地休閑、活動、交往,幫助營造友善、和諧的人際關氛圍。

2.2景觀文化功能

在城市居住區設計的園林景點應擁有參與性、觀賞性、藝術性的特征,并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可設計一些富有教育意義的小品、雕塑等,容游樂性與觀賞性、教育性為一體,做到寓教于樂,并提高園林景觀設計的文化品位[1]。

2.3園林生態功能

城市居住區的園林景觀能滿足人們的生態環境需要,在居民生活中滲透生態環境理念,達到視覺效果的清新、舒適、宜人,從而改善居住區空氣質量,維持生態平衡。居住區的園林景觀布局設計需層次分明,做到步步有景,并保證四季有花、長年見綠,表現園林之美。

3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方法

3.1合理設計空間以及布局

按照城市居住區的建筑形態及規模,園林景觀的規劃布局設計應有特色構思,從空間、平面兩點入手,合理配置用地,科學安排景觀層次,并做好設施配套,設計出空間層次明確、結構清晰的園林景觀總體布局,營造整體和諧的居住區景觀。

3.2科學設計居住區構筑物

居住區構筑物是整體環境的組成部分之一,科學設計構筑物不僅能豐富園林景觀,還能滿足人們的觀賞需要,同時提供服務。在設計構筑物時,不但要響應居住區整體環境,還要獨特、精心,突出園林景觀設計的藝術與文化品位,從而提高其觀賞價值,創造園林式景觀環境[2]。

3.3以比例與韻律設計景觀

應用比例與韻律法則設計居住區園林景觀也是一種基本的設計方法。居住區步行道空間尺度的控制要依賴道路兩側的小品、建筑和綠化,從而獲得更強的領域感;而在設計道路的線型時需統籌安排道路兩側的建筑空間,科學設計小品和綠地,創造開放空間,使居住區建筑形態能在統一韻律中出現變化、對比。

3.4應用綠化種植設計手法

居住區園林綠化設計是實現生態住宅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提高居住區環境質量的基礎。合理選取并適度把握花園、廣場等主題能幫助提升居住區整體環境的品味,為人們提供寬敞的交流空間;考慮到景觀綠化、生態綠化的綜合應用,可利用土、石、水等天然材料,同時依據地域特點設計不同的植被,合理搭配不同樹種,能實現灌木、喬木植被的交叉化、立體化、層次化,促進人和環境的結合。

3.5融合多種景觀設計手法

通過融合借景、分景、組景、添景等設計手法能讓居住區環境實現內外協調,讓小區園林景觀能延伸到周圍的自然環境中,最終實現小區環境與建筑、自然的融合。如濱臨河道的居住區應充分利用水資源,設計親水景觀,讓園林景觀設計富有個性和深度。

4提高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水平的措施

4.1強調綠色健康理念

人們對城市居住區的園林景觀提出的基本要求在于健康,設計只有朝著綠色健康的方向發展下去,才能不斷優化居住區環境。綠色健康理念具體體現在居住區植物的四季常綠,并以此為基礎實現綠化、香化、果化、藥化等。綠化就是設計師要合理搭配常綠植物,讓居住區的喬木、灌木、草地盡可能常綠;香化就是多設計一些四季飄香的、有較長花期的植物,包括桂花、櫻花、梔子花等;果化就是多設計一些景觀效果好、壽命長的果樹,包括柿樹、石榴、枇杷等;藥化就是多設計具備藥用價值的藥材類植物,包括麥冬、香樟、杜仲等。換言之,設計師在設計園林景觀時要盡可能應用植物的體形、姿態、花期、四季葉色變化、花色等因素,保證居住區園林四季常綠、三季有花,以提高景觀的藝術效果,創造優美環境。

4.2注重環境景觀共享

園林景觀環境是城市居住區的共同財產,人們對居住區綠化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一兩塊草地、幾個花壇,而是要求高質量、高標準的園林綠化景觀[3]。居住區內的每一個居民都應享受自然環境,所以設計師要打破欄桿、圍墻、隔斷等的限制,讓每一套住房都有優良的景觀效果。因此,在規劃設計時要盡量利用居住區既有的自然環境來營造人工景觀,讓人們享受優美的環境,共享環境資源;加強居住區空間的連貫性,將園林景觀串聯成整體,使人們獲得休閑交流場所;綠化面積應超過建筑面積的30%,并合理應用植物、園路、園林小品,達到空間上的景隨步移的園林景觀效果。

4.3重視園林水景設計

人們的生活不能缺少水,城鎮自古以來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尤其要重視水景設計[4]。水景設計應充分考慮水質、水形這兩個要點,有水是很容易實現的,但難的是成景,居民往往會對一潭死水掩鼻而過、叫苦連天。即便居住區的水流不便在地面上溝通,也可應用地下的暗管來溝通,做到園林景觀的活水設計。所以在設計水景時要注意補充、排泄、循環和凈化水,實現園林景觀綠色、生態等目的。正所謂流水不腐,水景設計可以涌泉、瀑布作為動力,創造水位高差,使水體自然流動,設計出跌水、溢水、涓流等動態水景,增加水體與砂石、大氣的接觸,提高其含氧量。如果是大型水面,水景設計還要兼顧交通、生產、娛樂等需要,嘗試開挖水渠、緩坡等,在體現自然的同時節省費用;流域附近的居住區綠地則可選擇自然水灌溉,形成對雨水的回收利用及水的生態良性循環;水體環境不同,設計的動植物也應不同,水邊的蘆葦、水里的荷蓮、魚類等能讓人們產生回歸自然之感。設計師將完美的水系作為居住區園林景觀的主體,將綠化空間、步行空間串聯起來,同時巧妙應用石、階、廊、欄、樹木、花草、橋等園林景觀構成元素,并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加以點綴、延續,從而有效增加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的深度,達到自然和諧共生。如下圖1所示的某城市居住區水景設計就加大了景觀的深度,居住環境自然、清新。

4.4實現感官體驗設計

感官體驗設計的目的在于在城市居住區營造自然活動的體驗空間,讓人們能在鋼筋混凝土中親近自然。感官體驗設計手法包括:充分利用居住區的自然地形和環境,設計富有地方特色的空間綠地,可保留居住區特有的自然植物群落,也可選擇臨摹的設計手法來塑造自然空間;按照居住區建筑間距、住宅層數,同時考慮人們的日常需要,有機結合自然空間與墻面、陽臺、窗臺等綠化,營造整體的立面空間,增加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垂直綠化層次,從而形成空間景觀、立體景觀,豐富居住區自然景觀;重視時間的改變,適當保留感官記憶,包括鄰里交往記憶、兒時記憶、老舊工業文明記憶、社會飛速發展痕跡等,通過設計功能性設施、景觀小品等來保存這些記憶,使它們重新回到自然,構成新的居住區體驗空間,從而沉淀和升華人們對居住區園林景觀的感官體驗。

5結語

人們越來越重視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這是不斷發展社會經濟的必然趨勢,是人們越來越重視居住環境質量的直接體現,高質量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會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與身心健康。在實際工作中,設計師需優化設計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并堅持創新,不受已有成就的束縛,努力為人們創造自然、親切、舒適的居住環境。

作者:許童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1]吳靜.居住區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植物配置方法的探討[J].福建農業,2014(09):153.

[2]邱慧.居民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及施工與相應工程管理注意事項分析[J].四川水泥,2014(07):120.

[3]李德巍,王瑩,李英華等.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雨水收集利用方式的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2014(14):29-32.

[4]汪華勝,仇多榮.現代城市居民區園林景觀設計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3):65-66.

第三篇:住宅區園林景觀設計研究

住宅區的園林景觀已經成為住宅區開發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優美的居住環境,人性化的園林布局已經成為住宅區品質高低的重要標榜。良好的園林景觀不僅令居民在忙碌之余感到身心舒暢,更能有效地調節住宅區局部氣候,增加空氣濕度,有效吸收空氣灰塵,使得居住環境更舒適。住宅區的園林景觀設計在現代化發展潮流中遇到一定瓶頸,許多住宅區的園林景觀由于布局規劃不合理,既不能起到很好的觀賞作用,也不能為住宅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閑場所,這樣不僅浪費植物資源,更難以滿足人們對園林景觀的要求,因此,完善住宅區園林景觀設計的理念,真正意義上展現出園林之美,對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具有十分重大的影響。

1園林景觀在住宅區的作用

園林景觀之所以受到城市規劃與居民住宅開發的重視,是由當前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城市空氣質量不斷下降所決定的。在住宅區開發園林景觀對提高住宅居民的生活質量十分有幫助。

1.1園林景觀能降低外界噪音

住宅園林景觀基本上以綠色植物為造景基調,綠色植物能有效降低城市噪音,綠色植物降噪的優點在城市規劃中清晰可見。住宅區的園林景觀因為整體密度較高,從而能使住宅區內部更為幽靜,為人們的生活營造良好的環境。

1.2園林景觀能有效優化住宅區的空氣質量

住宅區的園林造景因為整體面積較寬,所以良好的造景設計能在住宅區內部形成一個天然的生態系統,這一系統除了能有效降低城市噪音,更能及時吸附城市空氣的灰塵,減少住宅區域內的空氣污染,同時良好的生態環境能有效增加空氣濕度,從而改善住宅區域內的空氣質量。

1.3住宅園林景觀為居民日常休閑提供場所

人性化的住宅園林設計可各方面滿足居民的休閑需求,包括健身運動、植物觀賞、孩童嬉戲等,全面考慮到人群的需求,根據需求來進行園林設計能有效滿足居民精神上的要求,更能促進住宅區和諧發展。

2住宅園林景觀設計現狀

現代化園林設計在我國國內起步較晚。自我國建國以來,為了走出一條自身的經濟發展道路,舉國上下集中發展工業,今天,一個個城市為高聳的鋼筋混凝土建筑所撐起,綠化景觀走入人們的視線。相對于西方國家而言,現代化園林景觀發展確實存在一定缺陷,發展也不夠成熟。住宅園林景觀的設計過程中,大多數城市過于對“檔次”的追求,而忽視了居住人群的實際需求,例如對改善居住區的空氣質量、滿足居住人群的精神愉悅、以及老人小孩的實際需求,同時忽視了動態造景與靜態造景結合,在視覺上缺乏美感。許多住宅為了樓盤銷售需求,在樓盤售完之后便拆除原有的園林,化為他用獲取更多的利益,或改為低廉粗糙的景觀搭配,不僅造成極大的植物資源浪費,更不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提升生活質量。在實際住宅區的園林景觀設計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到了住宅園林景觀的美感。最為明顯的一點是住宅區園林景觀設計缺乏創新,許多住宅的造景設計為了趕進度而盲目抄襲別的住宅區的設計。缺乏個性是國內在園林造景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千遍一律的住宅園林造景難以為不同區域的居民提供精神享受的需求。理論上我國地大物博,各個地區由于氣候、水土差異,因此各地的植被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利用好這些特色植物才能有效反映出不同區域住宅的造景特色,才能給居民增添不少的親切感。此外不少的造景設計中,設計景觀區域并非名副其實,許多景觀名稱雖美但是內部的景觀卻缺乏新意,毫無特色,不僅主題功能不明確,且不具有一定觀賞價值。另外,景觀的設計與施工效果不相符也是住宅景觀設計的問題之一。有些住宅景觀的設計圖紙效果美觀,但卻嚴重脫離施工實際,如沒有考慮到住宅區域內其他工程的干擾、沒有對景觀施工場所地下的管線布局進行詳細了解與記錄,從而導致施工遇到阻礙,有些設計甚至不具備施工可行性,也存在一些景觀設計,設計師一味考慮美觀,而忽視了植物的來源,這些都成為施工實際與景觀設計脫節的重要原因。

3現代化住宅景觀設計的生態理念

隨著“綠色、生態、環?!背蔀榻洕l展的熱搜詞匯,回歸自然舒適而又健康環保的人文居住環境成為城市生活居民的追求,在現代化的住宅景觀設計中,應跟上時展的步伐,重視人本設計理念,合理布局老年健身區域、小孩娛樂區域以及一般人群的散步觀賞區域,同時在造景設計時充分融入低碳環保的時代精神,選擇園林造景植物時盡量選擇固碳性較強的觀賞植物,同時在園林布局設計上,根據人群的分布量合理安排景觀區域的垃圾箱,避免生活垃圾對園林的污染。

4住宅區園林景觀設計思路創新

住宅區的園林景觀設計要改變過去千遍一律的設計方式,力求創新。園林景觀布局設計不僅要滿足住宅居民的空間需求,更要兼顧城市的發展特色,堅持生態美、文化美以及生活美相結合的設計方向。

4.1住宅區園林景觀設計要善于繼承與創新

造景設計的繼承創新,首先要善于發掘古代傳統的園林美景,運用中國美學去審視現存的中國傳統住宅園林,如蘇州園林,它集中國古典美學于一身,整體園林展現出了動靜結合的和諧之美,這種美既有內涵又溫婉典雅,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留下的璀璨遺產,即使在現代,當建筑的布局發生如此大的顛覆時,我們依然應該積極挖掘在中國優秀園林中集聚的中國美學,同時結合現代化園林設計的優秀成果,兩者結合設計出有內容,美感十足的中國式園林。這是對中國古典園林美的繼承,也是對現代園林設計優秀成果的創新。

4.2應該充分體現區域文化獨具一格的特色

當前各個城市住宅區的造景大同小異,并不具有很強的標志性,在植物選擇上也沒有反映出各個區域的特色。在創新住宅園林造景時必須改變這種尷尬的局面,不僅要從區域傳統文化中找到創新的落腳點,更要在園林的布局與園林植物搭配以及園林植物的選擇上反映各自區域的特色。我們只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卻不知它離不開各個區域文化的錦上添花,因此不同區域的園林造景師在景觀園林設計時要對各自區域文化加以深入了解,同時景觀布局時在尊重使用價值的基礎上,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城市的特色設計有特色的住宅園林,此外在園林植物選擇上要就地取材,根據當地植物的特色進行搭配,這樣不僅能節省造景成本,更能反映區域植被特色,且存活率更高。最后,現代化住宅園林還應反映現代化時代特色,在堅持低碳環保造景理念基礎上,積極借鑒外國園林造景的優秀成果,引入科技成果增添園林的整體時代感。

5結語

住宅區的園林造景在國內由于起步晚,發展過程中遇到不少問題,其中住宅園林的千篇一律化是當前造景急需攻破的問題。創新住宅園林造景,既要積極挖掘中國傳統園林的古典之美,又要借鑒外國園林發展的成果,反映現代化特色,同時更重要的是反映各自區域的文化以及植被的特色。

作者:王冕 單位:吉林亞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姜明.住宅區園林景觀設計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21)

2許少龍,勞光明.具有特色與個性的住宅區園林景觀設計探討[J].房地產導刊,2013(2)

3吳棣.高層住宅區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30)

4徐彩英.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

5高濤.小區住宅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探討[J].城市建筑,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