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城市濱水景觀設計論文
時間:2022-06-30 09:45:59
導語:海口城市濱水景觀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海南島位于我國最南端,是我國第二大島嶼,由于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得益于海南島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優勢,海南省省會海口市每年都吸引很多游客。隨著全域旅游及建設“國際旅游島”的發展需求,人們對游憩空間景觀提出更高要求。在2017年初,海口市頒布了與濕地修復相關的計劃,力爭在2020年達到43萬畝以上濕地建設面積,讓濕地保護率得到有效提高。由海口市頒布的相關規定可知,海口市要不斷增加濕地公園,為人們提供更多閑暇娛樂之處,同時也為打造生態海南提供有效保障。濱水區是“城市中陸域與水域相連的一定區域”的總稱,一般由水域、水際線、陸域三部分組成。目前,海口市在申報世界濕地城市,以期在三年內讓該市濕地修復及保護工作得到更好發展,讓海口市的整體城市面貌得到改善。
一、海口市濱水景觀的設計原則
(一)防洪和安全
濱水園林景觀主要指的是河流生態系統與陸地生態系統的相交區域,是水邊獨有的景觀帶。正是因為所屬區域的特殊性,海口市濱水景觀應具有一定的防洪性。因此,海口市濱水景觀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滿足市民休閑小憩的需求,為市民提供舒適的休閑氛圍,另一方面還應具備一定的防洪功能。在建設時,設計應結合當地河流汛期的變化特征,借助水位分水線進行優化:在植被種植方面應挑選一些耐水淹植被,而在枯水期,也應選擇一些耐水濕植被,植被之間交叉種植。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城市的景觀水平,而且也能起到安全防洪的目的。
(二)文化歷史的延續
海口市濱水景觀設計不能故步自封或照搬照抄其他城市的設計理念,應結合海口當地的騎樓、疍民和瓊劇等人文景觀,傳承地方文化底蘊,打造獨特的城市文化形象,使海口市成為一座既有歷史厚度又有青春活力的城市,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城市印象。
(三)美觀和經濟
景觀設計的初衷在于滿足人們多樣化的觀賞需求,為人們營造舒適、和諧的居住環境。因此,海口市濱水景觀設計,應借助游園步道或者其他方式將各個景點有效銜接,從而形成連續的游玩路線,讓人們能夠盡情欣賞美景,在便利的游玩中放松身心。
(四)局部與整體相協調
海口市濱水區的設計與建設還應遵循局部與整體相協調的基本準則,比如通過空間上的線面結合來連接廣場等場所,使各個景觀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以連貫狀態帶給人們生機與活力。
(五)生態多樣
在進行海口市濱水區的設計與建設中,設計者也應遵循生態多樣性原則,不僅要對區域內的資源進行科學使用,而且需對區域內現有景觀進行保護,不能只圖眼前利益而忽視生態建設。生態設計應結合現有資源,創新工作思路,并在創新設計基礎上突出地方特色景觀。多樣性主要指的是植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樣性,構建多樣性的自然景觀,帶給游客更多視覺上的沖擊,可使游客擺脫單調的自然景觀,令身心在游玩中得到徹底放松,以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植物選擇方面應多樣化,比如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交錯種植,灌木與喬木交錯種植等。植物品種的多樣化一方面能改善海口市生態環境,另一方面也間接保護了生物的多樣性,起到一舉多得的作用。
二、濱水區生態景觀設計構想
(一)構建濱水區綠色廊道
設計人員在進行海口市濱水區生態景觀設計時,可結合實際情況構建河流綠地廊道,將其與郊野基質進行有效銜接,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生態環境。在植被選擇上,應以水生植物與耐水植物為主,而且要重視植被群落的協調性,在滿足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對城市可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
(二)營造開放空間格局
在海口市濱水區景觀設計中,還應保護河流周邊的濕地、植物群落等,使其形成一個帶狀開放空間,并借助這一天然廊道將清新的空氣帶入市區,以有效改善海口市的大氣環境,為人們創設清潔、衛生的居住環境。與此同時,海口市濱水開放空間廊道還應與城市內部開放的空間系統通過某種方式進行有效連接,構建網絡化的結構體系。設計者可結合實際情況在一些節點部位進行優化設計,比如建設廣場、公園等,滿足市民的多樣化需求。
三、游憩空間景觀設計
(一)活動類型
濱水游憩空間的大力開發旨在為人們創設舒適的休閑場所,讓人們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只有構建一個優美的濱水環境,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娛樂與休閑,在帶給人們歡樂的同時,濱水區才更具活力與生機。市民在濱水區的活動類型多種多樣,比如有的游客喜歡欣賞自然美景,有的游客則是為了交友聊天,有的游客是為了休閑娛樂等,因此針對不同游憩活動類型應選擇恰當的游憩空間,讓市民的休閑訴求都能得到滿足,使濱水區融入人們的生活,成為人們享受美與放松身心的絕佳場所。
(二)組成部分
濱水游憩空間的組成部分主要分為如下幾處:一是觀景空間,主要供游客欣賞美景;二是交通空間,主要供游客散步;三是植物空間,主要種植一些植被,營造綠意盎然的景觀環境;四是游憩活動空間,供游客活動,比如跳廣場舞或者參加一些健身活動等;五是濱水區職能空間,主要是為游客提供服務,比如商店或者餐飲場所。
(三)文化特征
海口市濱水區建設離不開城市的歷史積淀,城市在歷經長期發展后,必然積淀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這些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城市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和影響作用。對于優秀的歷史文化而言,不管是否殘缺,在設計中都應將其視為重要的資源予以保護和傳承。城市濱水區開放空間的人文景觀要素代表了一個城市歷史的延續,因此在景觀建設中融入歷史文化元素顯得尤為重要。
(四)空間形態
所謂空間結構是基于不同功能的組成要素在總體規劃理念上的集中表現。相關學者曾指出,城市空間結構布局是否合理,一方面要取決于地理環境,另一方面還與人們對美的感悟相關聯。所以,在進行海口市濱水區空間結構設計時,設計師應結合城市發展現狀,進行科學的預測與布局。當前,海口市濱水空間內在的組織方式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層面。第一,線性結構。筆者所說的線性結構指的是自然形態的各種邊界,比如河岸、水上游線等形成的線性結構。這種結構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與方向性,可以獲得較長的邊界,可順著線性向兩端延伸,易與城市發展中的其他元素相結合,自成一體。線性結構的存在形式較多,比如河道、城市輪廓線、綠地空間等。第二,塊狀結構。塊狀結構具備一定的空間,是中心區與中心外圍區所組成的結構,可滿足人們的游玩需求。這些空間布局與周圍的建筑物相互協調,形成了一道獨特的城市景觀。塊狀結構的特點是從核心區向外呈現出逐漸遞減趨勢,能夠帶給人們特殊的視覺體驗,更是海口市的主要標志所在。雖然濱水區塊狀開放空間數量較少,但極具典型性,而且景觀價值較高。點的主要存在形式有河道轉折點、碼頭等區域。面的表現形式有水面或者一些大的河畔公園等。第三,組團式結構。組團式結構主要由帶型與塊狀開放空間組成。城市空間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便能實現的,必然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發展與演變階段,通過一系列矛盾沖突的整合,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組團式結構要求海口市濱水區將城市公園以及風景旅游區特征進行有機融合,不僅能夠滿足人們游憩的需求,而且能實現自然景觀美的集中呈現。打造組團式空間結構能為城市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組團式結構可以體現出對地形與現狀較強的適應能力,減少不同性質濱水空間交叉設計施工的不良影響,創設景色優美的環境。比如在海口市濱水區的規劃中,以南渡江與美舍河為主體,結合海口灣和鐘樓等相關歷史建筑物及人文景觀,打造了一體化的濱水空間景觀體系,不僅給市民提供了舒適的休閑場所,而且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底蘊,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總而言之,對城市景觀的設計應綜合考慮,將各方面因素融入其中,才能打造出富有文化底蘊的城市景觀。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設計理念的不斷更新,海口市濱水景觀的功能及其生態效益將會受到更多關注。筆者在調查中得知,海口市濱水景觀建設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美化了城市形象,而且深受民眾喜愛,吸引了很多外來游客前來旅游。與此同時,海口市濱水區景觀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也提高了城市環境質量,迎合了海南省構建生態文明示范城市的需求,可對加快城市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作者:曹陽 單位:海口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淑玲.城市濱水區的合理規劃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1(12).
[2]郭紅雨,蔡云楠.城市濱水區的開發與再開發[J].熱帶地理,2010(2).
[3]施春香,周鳴俊.淺談城市濱水區的潛在隱患[J].建筑設計管理,2010(10).
[4]李宏偉.城市濱水區景觀整體設計研究[J].中國水運(下半月),2009(7).
- 上一篇:茶園景觀設計論文
- 下一篇:公路環境保護和景觀設計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