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園林景觀規劃發展趨勢
時間:2022-11-20 09:52:24
導語:城市園林景觀規劃發展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些年,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使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促進了城市園林景觀的發展,其規模呈現上升趨勢。城市園林景觀滿足了新城區景觀規劃要求,將不同種類的植物引入到城市中,美化了城市的環境,同時也給人們提供了休息的場所,其完美的將生物多樣性與科學相結合,更好的為城市居民服務,充分體現城市景觀設計的人性化以及低碳理念。本文將新形勢下的城市園林景觀規劃的特點以及規劃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當前我國城市園林景觀發展的需要,找出符合園林景觀發展的思路。
關鍵詞:城市園林;景觀規劃;現狀;發展
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加,這給城市環境帶來更多的壓力,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城市居民對環境要求越來越嚴格,為了提升城市的形象,需要采取措施改善當前的環境質量,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可以滿足這一要求,其受到城市相關部門的重視,城市政府部門為了改善城市環境,不斷加大資金投入[1]。但是在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仍存在一些不足,若不及時進行改進將會影響到城市的發展,需要提出解決辦法,完善城市園林景觀規劃。
1當前我國城市園林景觀規劃的現狀
城市快速發展必將會帶來環境破壞,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城市居民對城市的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城市園林景觀的出現受到城市相關部門重視,促進城市園林景觀發展,相關部門不斷加大資金投入,讓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工作可以順利開展。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需要充分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自然地貌以及自然風貌等方面,使園林景觀可以更好融入當地的環境,體現城市的景觀特色。1.1與當地生態環境結合。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要與當地實際生態環境緊密結合,在對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時,設計人員要對當地生態環境進行分析,將園林景觀與城市生態環境相融合。在低碳生活理念的影響下,我國一些城市對經濟可持續以及生態環境比較看重,尤其是對生態環境更為重視,為了使生態環境不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破壞,通過先進的科學方法對園林景觀進行規劃,盡可能將生態環境、經濟發展以及環境效益相結合,促進城市全面發展。1.2創造有地方特色的園林景觀。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之間各具特色,生態環境、地貌以及人文都存在差異,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要充分尊重地方特色[2]。我國部分城市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為了提高城市經濟發展與形象,將園林景觀設計與城市獨特的歷史以及地理風貌結合,體現城市特有的景觀。城市相關部門不斷完善園林綠地系統,滿足改善城市環境的要求,促進了城市環境與經濟和諧發展,根據當地環境以地形規劃建設一些標志性的景觀園林和相關設施,更好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同時也提高了城市的形象。1.3積極吸取先進的園林景觀施工工藝。園林景觀規劃設計需要符合城市的自身特色,在對園林景觀建設時,要引入先進的園林景觀施工工藝,通過園林規劃創新以及先進的技術,運用現有的施工方式,在園林設計中將燈光與色彩結合,比如在園林中搭配一些電子產品、霓虹燈等,通過色彩的搭配可以使園林景觀更具活力。
2我國城市園林景觀未來發展趨勢
城市化發展以及人口增加,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要符合城市發展的要求,改善當前城市的環境問題,為城市居民提供一個合適的休息、娛樂環境,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未來的趨勢應該向以下幾個方向發展。2.1符合當前生態園林理念發展要求。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的發展給城市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人們對環保意識不斷提高,以及低碳生活理念的提出,城市未來發展將會更加注重生態建設,加強生態城市建設,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符合當前社會發展要求。城市園林景觀要努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共同提高的目標,良好的園林景觀規劃可以為城市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2.2以人為本環境共享。城市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方便人們的生活,為其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者要以人為本作為切入點,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人的內在體驗,為了給人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真正做到宜人,同時還要將本地區的自然環境以及歷史相融合,做到尊重自然、生態以及人文歷史。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設計者要能夠在傳統文化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繼承古人的宜家理念,也要結合現代化發展的潮流,創造出良好的景觀環境,保證城市生活更加美好、舒適、宜人。
3結語
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時要尊重自然環境,正確處理好經濟、生態與人的關系。園林景觀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不僅要協調好經濟與生態發展問題,還要為城市居民提供舒適的休息場所。
參考文獻
[1]周艦.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現狀及發展趨勢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1):273.
作者:陸柏松 繆華 單位: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運用
- 下一篇:美術造型在平面印染圖案設計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