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風景區入口景觀設計探討

時間:2022-03-22 04:16:45

導語:溶洞風景區入口景觀設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溶洞風景區入口景觀設計探討

摘要:巖溶地貌作為不可再生的地質遺跡,吸引了眾多游客,因此,溶洞風景區建設也備受關注。其中溶洞風景區入口的設計在整個景區的設計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從景區入口的整體布局、設施配置、形象氛圍等方面入手,分析問題,基于整體性、功能性、特色性原則,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巖溶地貌;景區入口;景觀設計

近年來,旅游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能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鍛煉身體、有益健康,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緩解了生活壓力。溶洞風景區憑借其獨特的地貌和自然環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其景區的不可再生資源,都是經歷萬年而形成的,有著極高的美學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因此,其建設工作也備受關注,其中溶洞景區入口作為景區的第一形象,不僅承載了相關功能,其景觀質量和地域特色對整個景區的形象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溶洞風景區的入口景觀設計十分重要。

1相關概念

1.1巖溶地貌。巖溶地貌指可溶性巖石(主要是碳酸鹽類巖)受到具有溶蝕力水的溶蝕作用所形成的各種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常見的地表巖溶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等,地下巖溶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1.2風景區入口。風景區入口是景區的一部分,是展現景區特色的首要焦點空間,是聯系景區外部與內部的紐帶。景區入口作為整個風景區游覽開始的地方,大致包含了具有交通集散屬性的入口停車場、人流集散廣場等;入口標志物、游客服務中心、商店、餐飲店等一系列輔助性建筑和沿途景觀要素;內部廣場、換乘空間及相關服務設施。這些交通設施、服務設施與自然景觀等要素滿足了風景區入口的交通功能、服務功能、管理功能和標識功能,完成了景區“內”與“外”之間的過渡。

2溶洞風景區入口現狀

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開始開發溶洞作為旅游資源,由于溶洞有著鬼斧神工、千姿百態的奇異景觀,是獨一無二的地質遺跡,在早期的開發過程中,吸引了許多游客,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許多溶洞景區趨于老化,喪失了活力,客流量大不如前。溶洞風景區與其他類型的景區有著明顯的特點,其中溶洞風景區入口作為整個景區空間開始的部分,應當受到更多關注。2.1現狀。我國巖溶地貌分布廣闊,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近些年許多溶洞風景區入口的交通、服務功能等都已滿足不了新的旅游需求。如今,風景區客流量增大且游客對風景區的標準提高,給風景區入口的設計帶來了新的挑戰。并且,溶洞風景區的旅游資源大同小異,其風景區入口形象趨于相同,多數游客去過知名度較大的溶洞風景區后,不愿再游覽其他溶洞景區。在旅游業發展迅速的大環境中,我國溶洞風景區基本還停留在開放其特有的科學價值上,而對相關的旅游開發研究較少,景區入口的設計研究更少。溶洞風景區除了洞內巖溶景觀,其入口空間是整個景區游客的使用頻率較高部分,不僅要滿足不同游客之間審美觀、價值觀的差異,也要求風景區入口設計具有特色性,體現人性化。如何在滿足游客的需求基礎上,樹立景區形象,營造景區氛圍成為景區入口景觀設計中主要的考慮因素。2.2存在問題。2.2.1整體布局欠缺。景區入口空間需要解決交通、管理、服務、辦公等問題,如何布置好各功能區,對景區入口整體功能的實現及景區形象的展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景區入口空間包含起始空間、入口主題廣場空間、入口建筑空間、景區內引導空間4個部分,從空間序列的開始到結束,應當有起承轉合的變化,增強游客體驗感。目前,大多數溶洞風景區入口在整體布局上,層次單調,缺乏空間感與序列感,功能區安排不合理。2.2.2設施落后。溶洞風景區入口的設施,既要解決功能性問題,又要符合景區形象。風景區入口的設施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包括給排水、電力電訊、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衛生設施、供熱燃氣設施。服務設施包括住宿餐飲、休閑購物、康體娛樂、游客接待中心、解說標識。因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對風景區入口的設施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往傳統的商業、餐飲、住宿功能已滿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如今大多數游客更注重休閑購物、康體養生、物質和文化享受方面。然而,目前大多數溶洞風景區入口的設施已滿足不了游客日益增長的需求,開發較早的景區設施普遍陳舊落后,跟不上現代科技的發展。2.2.3景觀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目前,大多數景區入口的設計一味追求經濟價值,追求標新立異,出現許多與整個景區環境不協調的設施等。溶洞風景區的地形地貌雖獨樹一幟,但各溶洞風景區的洞外景觀也各具特色,在景區建設中照搬照抄其他景區設計的比比皆是,最后其建設的東西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游客感受不到景區氛圍。

3溶洞風景區入口景觀設計原則

3.1整體性。溶洞風景區的入口空間是景區的一部分,它由多個要素組成,形成一個整體。整體與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在規劃設計時要有整體和全局的觀點。雖然入口空間要有鮮明的特色,不同景區其它部分的形象,吸引游客視線,以突出入口的形象作用,但是風景區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入口設計使用的元素、表達形式和主題要與整個景區的內容一致,使游客走進風景區入口就能感受到整個景區的氛圍。當然,景區入口在材質、顏色上,整體風格要統一,并且與周圍環境相符,保持其整體性的設計原則。3.2功能性。溶洞風景區入口要包括指示引導、交通集散、購票問詢以及休閑購物等功能的空間,符合功能要求,是風景區入口設計的基本原則。在滿足游客需求的前提下,各功能空間之間、入口空間與整個風景區之間的配比也應該在合理的范圍,過大則空洞,過小則壓抑。不合理的功能布局會擾亂游客的參觀路線,影響風景區的秩序。因此要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滿足景區以及各個功能區之間的布局,合理地設計入口空間。3.3特色性。溶洞風景區有其固有的、無法復制的特色,但由于巖溶地貌發育演化形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種類的巖溶地貌,如云南的路南石林是溶溝階段的產物,而桂林漓江象鼻山是地下河道露出地表形成的。不同地方的溶洞風景區有其特有的地方自然環境或者建筑特色,不同地方人們的民風民俗、歷史文化特色也盡不相同。充分發掘和分析風景區所在地的地理文脈,將地方性元素融入到入口設計中,是凸顯空間特色,提升風景區形象的重要手段。

4溶洞風景區入口景觀設計解析

在溶洞風景區入口設計時,要充分挖掘風景區環境內涵,強化風景區氛圍,創造多層次的入口空間,豐富游客的體驗,注重細節設計提高入口空間的品質。通過對溶洞風景區入口景觀設計步驟的研究,在此提出一些設計方法。4.1交通集散科學。溶洞風景區入口設計首先要根據景區的環境和位置,將風景區的“內”和“外”道路相連接,形成人、車有序分流,避免人車混行帶來的安全隱患,從而提高交通安全性。在考慮風景區入通設計時,由于考慮到安全問題,通常情況下車輛只能到達風景區入口的邊緣地帶。因此,外部通向景區的車行通道與景區停車場的位置要有合理的關系,以及在入口處游客從車行到步行的轉換,需要一定的集散空間滿足游客的需求。4.2服務管理周密。開發較早的溶洞風景區入口通常由大門、售票處、停車場和小賣鋪組成,隨著現代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標準的提高,入口空間增加了商業、餐飲、住宿、辦公、管理等功能,有些風景區還出現了交通換乘點、行李寄存點、網約自助購票等。由于溶洞風景區客流量的上升,游客所需求的服務種類的增加,因此在溶洞風景區入口設計中需要及時全面地了解游客需求,提高風景區服務管理水平。4.3形象氛圍融合。溶洞風景區入口的形象氛圍反映在空間尺度、材料質感、景觀細節處理之中。對溶洞風景區入口的設計,要根據地域特點和周圍環境進行構造和細部設計。運用好各種要素,如廣場、雕塑、標識、花壇、燈具、座椅、垃圾箱等,使空間內的物質形態與其氛圍相融合。4.4植物景觀相宜。溶洞風景區生態環境較為脆弱,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特點,盡可能使用鄉土樹種,注重保護古樹名木,豐富植物景觀結構,營造特有的景觀氛圍。植物不僅能夠增添生氣,還有凈化空氣、降低噪音等作用,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利用植物可以分隔空間,遮擋景觀欠佳的地方。同時,風景區入口處植物種類的選擇要符合風景區的定位,在利用植物營造景觀意境時,滿足景區主題文化的定位;另外,要做到喬、灌、草、水生植物的合理搭配,通過植物形態、季相變化等豐富入口空間,達到移步異景的景觀效果,烘托景區氛圍。

5結語

溶洞風景區作為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在其開發與保護上一直備受關注。面對旅游熱的興起,景區生態環境壓力增大,如何在開發中多一點保護,在自然資源的保護與滿足游客需求之間找到解決的辦法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溶洞風景區入口空間一般位于景區外圍,如何進行合理建設,平衡各方面的要求,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探索。

參考文獻:

[1]朱學穩.中國巖溶[M].地質出版社,1993.

[2]仇保興.風景名勝資源保護和利用的若干問題[J].中國園林,2002(6):3-10.

[3]王長東.喀斯特地貌景區觀景休憩點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

[4]董菲菲,衛寬寬.風景區入口初探[J].中外建筑,2012(06):128-129.

作者:葉陳菲 陳楚文 單位: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