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景觀設計“灰空間”形式分析

時間:2022-08-18 08:34:57

導語:園林景觀設計“灰空間”形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園林景觀設計“灰空間”形式分析

[摘要]本文以“灰空間”設計理念為研究對象,對其在園林景觀環境設計中的應用條件進行分析。通過對灰空間概念的描述說明,簡要介紹的園林景觀中的灰空間理論基礎,并在道路、地形、綠植、景觀等具體形式上,說明園林景觀設計中的灰空間應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閱材料。

[關鍵詞]園林規劃;灰空間;景觀設計

園林景觀設計,需要增加建筑空間的藝術感,以便提高其作為景觀的觀賞效果。尤其在我國的傳統園林理論中,經常通過各種設計方案,增加設計形式中的層次感。而在現代化的園林景觀設計理論中,這種園林景觀形式,被歸類總結為了“灰空間”的概念內容,形成了系統性的知識體系與應用方法。

1灰空間概念說明

“灰空間”的概念,由日本建筑設計大師黑川紀章提出。其概念的核心,是對建筑外部空間環境的描述,通過特定建筑結構的應用,將建筑結構與外部空間銜接在一起,以此達到整體性的設計效果。在黑川紀章的理論體系中,主張對建筑空間進行紅、藍、黃、綠、白的無色混合風格搭配設計。而在對這不同建筑色彩進行調和的過程中,也就形成了“灰空間”的理念。在模糊“黑”與“白”界限的基礎上,更多的發揮出銜接作用,使建筑空間真正成為系統性的整體結構。

2園林景觀設計中的灰空間形式

2.1基礎道路。園林景觀設計中,道路是基本的“灰空間”形態。在設計結構的同時,不僅可以對不同區劃的綠化景觀環境進行分割調整,也能在連接不同區劃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由此,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道路,與“灰空間”理論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例如,在園林景觀的設計應用過程中,可以將道路的兩側,分別設置不同的景觀環境,在樹林、花海等類型綠植景觀效果的對比設施中,將道路作為自然分割的軸線,形成層次化的空間結構。同時,在應用道路構建“灰空間”結構時,也可以將兩條道路進行交叉切割。在構成交通網絡結構的同時,使園林景觀環境中的休閑區域,可以呈現出層次性的建設效果。另外,在園林景觀的設計處理中,作為“灰空間”的道路,在進行形態設計處理的過程中,還需根據其周圍的環境參數作出適當調整。將周圍的景觀環境作為對比基礎,修改園林景觀道路的尺寸與形態,以此保證“灰空間”的應用效果。在我國蘇州園林中,就有對“灰空間”理念的建設應用。例如,在留園的綠蔭道路設置上,通過對林間道路的形態設計,需突出幽深與自然的特色,在應用整塊步道條石的基礎上,構筑出“花步小筑”的建筑結構。又如,在近水環境的步道設計中,可以采用鵝卵石鋪裝,適應水體過渡的視覺體驗效果,映襯“清風池館”、“活潑潑地”等水榭景色(如圖1所示),補充游客的感官享受。基于“灰空間”理念的園林景觀設計,需對地形結構做出適當調整,通過對三維實體與思維空間的規整,在優化鋪裝效果的同時,形成更加豐富的景觀效果。而從地形結構形態的角度出發,這種地形形態的“灰空間”調整,可以大致分為地表、臺階、鋪裝這三種類型。首先,在地表結構的應用中,需要在園林規劃設計的大面積結構中,對地面表達效果進行處理。通過對色彩與材質的控制,使用綠植與低矮花草植物,補充地表的形態,使其在靈活多變的應用中,展現“步移景異”的設計效果。其次,在臺階步道設計中,可以增加垂直綠化的應用效果。通過大規格整塊觀賞臺階的設置,向臺階結構中,加入步道廣場與綠化鋪裝的內容,使其視覺效果得到強化。最后,在鋪裝結構的應用中,可以在配置相應植物的基礎上,對步道空間作出連續的變化調整,通過對鋪裝材質與形式的控制,增加空間環境的層次感與視覺效果。而這一應用效果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日本東京的達芬奇波公園(如圖2所示)。2.3綠植隔離。園林景觀設計中,對于綠植的應用是作為基礎的內容。在構建“灰空間”結構的過程中,也可以發揮綠植的應用價值,通過對不同環境空間的設計處理,在展現綠植整體與單株效果的同時,形成完整的功能空間,實現休閑與功能區域的規劃處理。而在這一設計理念的指導下,可以應用綠色植物對空間環境進行分離。這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就是綠籬的設置與使用。通過綠籬,可以構建相對較為低矮的阻隔帶,在展示層次化空間的同時,實現綠色植物的應用設計,增強景觀環境中的應用效果。另外,在行道樹的應用設計中,也可以形成這種設計效果,并在構筑綠化空間的同時,形成成長性的設計應用,以開放性的條件,容納更多的文化性設計元素,實現建筑空間的整體成長。2.4景觀小品。園林景觀小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形成“灰空間”效應。尤其在功能性的設施設置上,不僅可以發揮基礎的點綴效果,也能在形成視線焦點的過程中,完成空間調整目標。例如,在燈具、座椅的功能性設施使用中,可以自然地補充隔離效果,在與游客互動的同時,形成視線焦點,并引導實現空間統籌調整。又如,在花架、回廊等結構的設計中,可以對環境空間形成點綴效果,通過對特異化景色特征的設置,豐富整體環境的設計結構。由此,在這種引導性理論的應用中,可以在游客的潛意識中,暗示“灰空間”的存在,并在一定景觀條件的影響下,補充“灰空間”的單調性問題,更加深入完成園林景觀環境的構筑。

3結語

綜上,園林景觀設計中的“灰空間”應用,是保證景觀設計層次感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整體景觀環境設計優化的必要方法。在應用過程中,需針對道路、地形、綠植、景觀等不同的灰空間形式,形成針對性的設計思路,以便更好的發揮景觀功能作用,保證園林景觀設計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白闊軒,周越.社會化視角下江南傳統民居室內外過渡空間設計研究[J].藝術教育,2019(04):264-265.

作者:鄭敏杰 單位:廣州市科美都市景觀規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