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閘加固設計論文

時間:2022-05-18 03:23:28

導語:水閘加固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閘加固設計論文

1工程概況

漢川水閘位于漢江干堤左岸樁號65+050處。該水閘為排澇防洪節制水閘,于1951年開工,1953年竣工。該水閘為鋼筋混凝土開敞空箱式結構,底板高程18.30m,水閘頂部高程31.30m,三孔,每孔凈寬4.0m,凈高6.0m,水閘室寬16.50m長33.8m,設計流量474m3/s。原規劃設計的水位組合:防洪工況:內湖水位23.00m,外江水位30.50m;排澇工況:內湖水位23.00m~27.00m,外江水位18.68m~30.24m。該水閘建成后,為刁汊湖區的農業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更進一步了解裂縫的成因,業主委托長江科學院材料結構所對水閘水閘墩、底板的混凝土及鋼筋情況進行取樣試驗,檢測報告結論為:

(1)水閘墩裂縫表面寬,向水閘墩內逐漸變小。

(2)混凝土碳化深度最大為6.0mm。

(3)未碳化的混凝土抗壓強度為37.6MPa~53.7MPa。

(4)混凝土堿骨料反應特征不明顯。

(5)混凝土裂縫以外的鋼筋無銹蝕現象。

2工程加固設計方案

通過技術經濟比選,采用水閘后建水閘的方案。經論證分析,新建水閘的規模可將原老水閘兩邊孔封閉,只保留中間一孔。

3工程地質

新建涵水閘地質勘探揭示,工程區為漢江一級階地。從上往下依次為:18.2m~17.40m,為淤泥質粉質粘土,灰黑色,呈軟塑狀。該層在新水閘洞身以下,建老水閘時進口鋪蓋時已完全挖除。17.40m~16.20m,為黃褐色粘土,含錳鐵斑點,呈可塑狀態,標準承載力fk=150kPa,壓縮模量Es=5.63MPa,鉆孔樁樁周摩阻力標準值qs=25kPa。16.20m~14.60m,為含淤泥質粘土,灰黑色,云母片比較多,呈塑狀,標準貫數5擊,標準承載力fk=110kPa,壓縮模量Es=1.8MPa,鉆孔樁樁周摩阻力標準值qs=20kPa。14.60m~5.40m,為粉砂層,灰黑色,飽和,稍~中密實,質地均一,上部夾薄層粉質粘土,下部時見細礫石,標貫數8~25擊,標準承載力0.00m高程以上fk=180kPa,0.00m高程以下fk=200kPa,鉆孔樁樁周摩阻力標準值qs=30kPa。鉆孔樁樁端承載力標準值qp=750MPa。

4水閘工程加固設計

4.1設計標準

設計水位組合情況:設計防洪工況:內湖水位23.50m,外江水位31.69m;校核防洪工況:內湖水位23.50m,外江水位32.19m;排澇工況:內湖水位25.14m,外江水位18.97m。

4.2設計指導思想

(1)新建涵水閘所有部分獨立受力擋水,緊挨老水閘但與老水閘斷開。

(2)工程布置充分考慮水閘區環境建設。

(3)充分利用現有消力池及海漫的消能防沖功能。

(4)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的防滲功能。

4.3工程布置及設計

(1)洞身布置。新建涵水閘為涵洞型式,洞身中心軸線與老水閘中心線一致,孔口尺寸為5.5m×4.8m,底板高程由于受到現有內湖側鋪蓋的限制,最低只能定為19.50m。與老水閘底板18.30m的聯接采用1:3.5的坡度銜接。洞頂高程25.00m,頂板上部高程26.00m。洞身長度根據城區建設及防滲要求,為36.00m,防洪工作門設在靠外江側。洞上部填土至31.30m與老水閘水閘頂高程一致,以便于配合城市建設。31.30m以上采用鋼筋混凝土防水墻,防水墻頂部高程為33.00m,高于校核洪水位0.81m。新水閘啟閉室與老水閘啟閉室一起組成新水閘生活管理設施。堤頂由公路面14.00m寬及兩邊1.50m人行道組成,公路面暫采用瀝青路面,人行道采用混凝土預制塊鋪設,堤坡與環境綠化建設一致。

(2)老水閘兩邊孔的封堵工程布置。由于對于老水閘樁基礎的實際承載力不盡詳細,故對于兩邊孔的封堵建筑物的布置基本原則仍然同洞身布置一樣,在老水閘內湖側采用扶壁式擋土墻型式。

(3)內湖側聯接建筑物。內湖側進口聯接建筑物采用R=10.00m的圓弧型扶壁式擋土墻型式。擋土墻頂高程與涵頂板上部高程一致,為26.00m。

(4)基礎處理。在進行樁基礎設計時,天然地基承載力較低,只有110kPa,根據其他同類工程設計經驗,及相關設計規范要求,為了節約工程量,應合理利用天然地基承載能力。所以在設計中我們采用了樁土共同受力的設計方法。即天然地基在不超過允許承載力的前提下,讓天然地基承受40%的上部荷載,60%由樁基承擔。樁基布置型式為:①洞身部分:在順水流方向,沿洞身兩邊墻各布置一排樁,樁距在順水流方向由2.50m逐漸變為3.00m,垂直水流方向間距6.00m。樁直徑800mm,樁長隨受力大小,由24.00m逐漸變為20.00m。②擋土墻部分:樁基布置主要解決天然地基承載力不夠,及控制不均勻沉降問題。樁基直徑仍采用800mm,由于封堵老水閘口處的兩個擋土墻,前齒處地基應力比較大,且又受到地質層的限制,樁基長度不能超過24.00m,(超過24.00m則進入砂卵石層,施工非常困難。)故樁距離比較近,最小2.00m(相當于2.5倍樁徑,達到規范允許最小值)。

(5)現有建筑物的修復與補強。新老水閘之間設兩道止水,第一道采用傳統的紫銅片止水,第二道在紫銅片外部灌注止水聚氨酯;消力池裂縫補強;外江海漫段漿砌塊石修補;老水閘兩側刺墻頂修建防水墻,防水墻頂高程定為33.00m,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新建了啟閉室、設平板鋼水閘門并配套相應機電設備。2000年該水閘完成加固后,險情基本解除,安全運行至今。

作者:李雙霞熊毅祝浩宋紅梅單位:孝感市水利勘測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