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探究
時間:2022-04-02 08:48:03
導語: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構成設計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和必修課,在基礎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構成設計課程教學存在教學理念與方法滯后的問題,影響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該文主要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視角,結合教學實踐,重新認識構成設計課程教學過程,指出了當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構成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優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構成設計;教學改革;創新構成
設計是學習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入門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創新性。因此,學生除了要學習系統的構成知識外,還應該著重培養創意思維能力和設計實踐能力。但目前構成設計教情況不盡如人意,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構成設計的教學成效。因此,加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構成設計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改革,完善教學機制,已是勢在必行。
一、構成設計的研究內容及其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重要性
構成設計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三部分,又稱三大構成。三大構成能培養學生平面、色彩、空間和立體形態等單項或綜合設計的基本技能,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環境藝術設計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環境藝術設計所包含的室內空間設計、景觀設計、家具設計、室內陳設設計、模型制作等,都是由點、線、面、色彩、結構、空間等要素組成的,而這些都是構成設計研究的重點。平面構成主要研究形態在二維空間內的變化,將形態按照美的形式法則和一定的秩序重新分解、組合,創造出全新的形態和不同的排列方式,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如,室內空間設計中各立面設計、地面鋪裝設計都可以歸納為平面構成。色彩構成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色彩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色彩的知覺和心理以及色彩的可變性,按照一定的規律創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環境藝術設計所包含的設計內容都需要運用色彩構成知識進行色彩的合理搭配。立體構成主要研究形象在三維立體空間中的變化,利用點、線、面的結合,按照視覺規律和力學原理進行形態組合,獲得不同的美感。如,家具設計、景觀設計中的小品設計、公共設施設計等都屬于立體構成的范疇。
二、構成設計課程教學現狀與問題分析
1.三大構成與后續專業課程銜接不夠緊密。部分高校的構成設計課程教學缺乏針對性,與具體的專業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脫節,主要表現是與后續專業課程銜接不夠緊密。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構成設計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沿用包豪斯創立的三大構成的教學形式,沒有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課程設置。在教學中,基礎課與專業課缺乏緊密的聯系和銜接,導致學生不會將構成設計知識靈活運用到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中,使專業基礎課不能很好地為后續專業課程服務,無法體現其在專業課程體系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2.教學手段較為單一,技術與藝術融合不充分。目前,部分院校的構成設計課程仍然沿用固有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難以跟上信息時展的步伐。如,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練習以手繪為主,沒有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的新手段、新工具。學生完成作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且創新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訓練不足。同時,材料和工藝對于藝術創作有較大的影響,在立體構成練習中運用的材料和加工工藝比較單一,導致學生制作的作品缺乏多樣性和創新性。3.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目前,構成設計教學多沿用固有的教學方式,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按照知識點講解,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示范,學生進行臨摹練習和創作。這種課堂教學方法重視理論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同時,部分高校沒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課程結束后,部分學生不知道所學的知識到底用來做什么、怎樣運用,教學效果不佳。
三、構成設計教學改革與創新策略
1.加強與后續專業課程的融合。環境藝術設計后續的專業課程都涉及構成設計教學中的創意思維、形態造型、色彩、空間建構等知識。因此,在構成設計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環境藝術設計的案例和具體實訓項目引入教學,將基礎課與后續專業課程緊密銜接。一方面,教師在講授構成設計的基本理論知識時,可以結合環境藝術設計的設計案例。這樣可以使學生剛接觸構成設計時就能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緊密結合起來。如,在講解平面構成的重復、發射、韻律等構成法則時,可以結合室內設計中的墻面裝飾、頂棚裝飾和地面鋪裝等案例進行分析,使學生明確學習該課程的目標及其與后續所學課程之間的聯系,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在進行實訓練習時,可以結合簡單的環境藝術設計實訓項目,選擇合理的構成設計課題進行訓練,將所學知識潛移默化地融入后續專業課程。如,在平面構成練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所學的點、線、面構成要素和形式美法則完成座椅的方案設計,也可以將居住空間或公共空間裝飾設計的手繪墻項目引入課堂,為學生提供某項目實際尺寸的墻面,讓學生進行設計方案的創意與表達。在色彩構成練習中,以室內空間為例,擬定一些題目,如對兒童房、辦公室、咖啡廳等空間進行色彩搭配的練習,以手繪色彩效果圖進行表現,讓學生熟練掌握色彩三要素的具體運用。如,兒童房宜選用明度、純度高的色彩,以符合兒童的心理需求。在立體構成練習中,以某景觀或室內某空間為題,進行模型制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空間組織、建構能力。以制作簡單的室內陳設品為題,便于學生掌握立體構成形態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和對不同材料、不同工藝的應用能力。2.課堂訓練應注重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運用。構成設計的核心內容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教師應注重學生思維和實踐的結合,在學生訓練中通過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提高其創新能力。如,在練習平面構成、色彩構成時,可以將手繪和電腦相結合,適當地運用電腦進行輔助設計能夠提高作業效率和制作效果,這樣學生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創意構思上,有利于其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在練習立體構成時,可以嘗試使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工藝進行創意表現。如,可以選用不同品種的紙張,運用生活中的多種材料,包括一些廢舊物品,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藝,創造出形式多樣的構成設計作品。3.深化校企合作,加強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構成設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教師在構成設計教學中將相關理論融入實踐,不僅能夠發掘學生的創意潛能,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被廣泛應用的當下,應當加強校企合作,將企業實際項目引入課堂,使課堂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實訓提供場地和設備,真正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貫徹“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理念。如,加強與裝飾公司或手繪工作室合作,將手繪墻等項目引入構成設計課堂,讓學生進行方案設計,并到施工現場參與具體方案的實施。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能夠感受真實的工作氛圍和實踐的樂趣,能夠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構成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是時展和藝術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設計靈感、加強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的教師應該與時俱進,更新教學觀念,不斷總結經驗,制訂符合時展要求和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的教育模式與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構成設計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丹丹.構成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北方文學(下旬刊),2014(1)).
[2]劉玉寒.淺析三大構成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性.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6).
[3]黃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構成教學的改革探索.明日風尚,2016(12).
作者:韓曉 單位:重慶能源職業學院
- 上一篇:藝術設計教學文件改革研究
- 下一篇:人性化在高校環境設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