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國際教育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
時間:2022-08-16 03:16:48
導語:漢語國際教育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應用于已成為一種趨勢,也是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新認識和挑戰。本文以TPACK為理論框架,介紹了信息化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教學設計技能內容和現狀、教學能力培養階和方法,將進一步探索漢語國際教育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新模式。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推動了社會各階層的新的綜合發展模式。漢語國際教育事業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也正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對外漢語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成為教師教學核心能力和關鍵。在此背景下,漢語國際教師應積極培養信息化教學意識,充分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促進漢語國際教育事業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時代而蓬勃發展。
一.TPACK理論框架
TPACK是“Technological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的縮寫,意為“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它由三個要素組成:技術知識、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這三個要素所重疊的部分即為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在對外漢語課堂中,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設計知識點引入、展示與講解教學內容等都是TPACK理論的體現。它為信息化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教師教學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培養國際漢語教師信息化能力提供新思路。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技能內容及培養階段
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技能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綜合能力,它旨在通過結合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它是教師信息技術理論知識,信息化意識和信息教學設計的體現。本文將信息設計教學設計能力和培養階段分為四個維度。一是信息化整合意識。漢語國際教師首先要有整合信息技術與漢語課堂教育的意識,這樣才能激發教師對于信息化技術知識的學習與應用,有利于新時期培養創新人才,促進信息化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二是信息化知識與技能。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知識,熟練掌握計算機等網絡教學設備,是現代化教師的基本技能。不斷學習信息化教學知識和創新教育資源為漢語教師有效開展高水平、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三是信息化設計與開發。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出現了“微課、慕課”等新興教學模式,根據自身需求對外漢語教師可將有效的教學手段應用于實際課堂并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例如,通過網絡交流平臺錄制的學生語料可進行實時分享,對于分析和預測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偏誤有很大幫助。四是信息化實施與評價。在此階段,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設計應用于課堂并通過學生的實時反饋積累教學經驗,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并進行科學高效的再實踐。
三.漢語國際教育信息化教學設計培養現狀
筆者從知網、圖書館查閱資料等途徑了解到,絕大多數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設計能力研究往往是關于高職、中小學教師信息化素養的培養、具體課程的教學設計研究、計算機領域信息化改革模式探討以及國內教學設計發展現狀調查等。對于漢語國際教育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培養的研究極為稀少,得到的論文數量為僅有的四篇。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學方法與對外漢語教學的整合是不充分的。面對信息化時代和“漢語熱”現象,漢語國際教育工作者有責任不斷將信息技術與漢語教學相結合,為漢語的推廣創建更多的平臺和實際教學設計模式。因此,信息時代下的漢語國際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四.漢語國際教師信息化能力培養途徑
如何培養漢語國際教師在現代信息時代潮流下的信息化意識、知識及教學能力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筆者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討。首先,從國家層面來看,國家應通過制定制度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教師信息化培訓機制、鼓勵創新技術教學資源開發,切實培養國際漢語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對于漢語國際教育領域來說,通過開發與實施網絡在線課程、學習漢語軟件、網絡共享漢語教學資源等模式,它將真正促進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實現多元化、數字化的發展方向。從學校層面來看,校方應與企業技術部門合作成立信息化專家團隊并能通過講座、在線培訓等形式培養漢語教師信息化能力,做到互利共贏。學校可通過建立共享資料庫來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從漢語國際教師個人來看,切身提升信息化意識和信息化技能的同時,也需將現代化技能教給學生,使其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提升漢語水平。
漢語國際教育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培養是在信息知識、信息技術和信息化教學方法有效提升的過程,是漢語國際教師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體現。對于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是一個砥礪前行的過程,國家、學校及國際漢語教師都應為之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何克抗.TPACK—美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途徑與方法研究的新發展(下)[J]電化教育研究,(6):17-25,2012
作者:白 微 隋丹妮 單位:沈陽大學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情感化設計在戶外家具的應用
- 下一篇:微課教學設計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