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測設計教學探索與實踐
時間:2022-06-24 03:38:27
導語:道路勘測設計教學探索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道路勘測設計課程具有分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存在很多需要學生理解記憶的內容;同時科學知識和實用技能的培養是本課程教學中比較注重的方面,使得教師無形中陷入只關注知識講解傳授的局面,這些致使學生未能及時理解、掌握課程內容,容易產生浮躁、厭學的心理,最終導致課堂整體氣氛低沉和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為此,教師可以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本課程教學中,在專業知識講解過程中可以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引導,通過列舉一些能激發學生社會情懷的案例,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二)道路勘測設計內容蘊含豐富思政元素。道路勘測設計作為交通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道路平面設計、縱斷面設計以及選線定線等內容,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道路勘測設計理論知識內容豐富,實踐性強,蘊含了大量的思政元素,便于專業教師提煉相關內容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教學載體,讓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過程中得到理想信念教育,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3]。然而目前,教師在道路勘測設計教學中普遍重視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術的能力,而忽視了育人工作,因此基于課程思政的道路勘測設計教育教學改革很有必要。
二、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
(一)貫徹教書育人與以學生為中心理念。1.將教書育人理念貫穿教學全過程。道路勘測設計教學團隊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注重專業基礎知識的傳授,還介紹最新道路勘測設計方面的最新成果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結合我國道路的發展過程形象地描述中國的快速發展歷程,增強學生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如講解道路選線與定線的考慮因素時,讓學生觀看港珠澳大橋選線與定線過程的視頻,可以使學生了解到港珠澳大橋科技人員面對實際工程問題解決的辦法以及所付出的艱辛,從而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2.將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貫穿教學全過程。以學生為中心,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教學的目標從提高教師教的質量轉變為提高學生學的質量,教師從作為主要講解者轉變為學習方法和學習環境的設計者,教學評價從灌輸學生學習的教學質量轉變為激發學生學習的教學質量[4]。授課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實際工程案例布置課前預習任務,要求各小組課下自主學習相關內容,整理相關圖文、數據等資料,隨后在課堂上進行PPT學習成果匯報,同時邀請教學團隊的教師及其他小組代表對匯報內容進行點評與提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清自己對當前知識體系中的不足并進行有效的查漏補缺,還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各小組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二)優化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設計影響著學生知識掌握與運用的程度。教學團隊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把思政內容與專業知識進行深度融合,結合工程案例和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在傳授專業知識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等內容,達到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結合的目的。比如,講授互通式立體交叉設計的交通組織時,通過講解互通式立體交叉設計的基本原理并結合“鄭州花6.5億建立交橋一通車就堵死了”的案例,使學生意識到在工作中不僅要有高度的職業責任感,還要注重培養大局意識和做長遠發展規劃的能力。另外通過講解我國交通工程的經典工程案例(珠港澳大橋等),不僅讓學生在真實案例中學習交通工程專業中的關鍵技術,更能讓學生感受到國家交通工程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從而增強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和榮譽感,真正在教學中做到對青年學生的價值引領和人格塑造,培養學生成長成才,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三)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道路勘測設計課程以理論教學為主,理論性知識較多,不易理解。對于這樣的專業知識,不能一味地死記硬背,需要學生結合實際案例進行主動學習,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學團隊教師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首先讓學生通過線上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并與學生分享近年來頗具影響力及代表性的案例,要求學生線下分組查閱相關資料,深入挖掘各個案例背后隱含的工匠精神;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學習成果匯報,授課教師進行點評和提問,加深學生對該課程的理解和認識。與此同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加強課后鞏固的效果,通過微信、QQ等方式定期與學生進行交流。比如在講解第三章縱斷面設計中長大縱坡的危害時,提前安排學生分組分析2018年11月發生的蘭海高速重大交通事故原因,每組選1—2名學生用5—10分鐘進行匯報。在這種結合實際案例開展學生分組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不斷查閱文獻、搜集案例來撰寫報告,以便呈現良好的課堂匯報效果,這一過程不僅促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長大下坡對道路交通安全的危害以及設計中的注意事項,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及團隊協作的精神。(四)優化課程考核方式為配合基于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方式改革,需要健全有效的評價方式。課程思政對于學生政治素養的培育是潛移默化的,所以評價原則要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而非結果。本課程考核分為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兩個階段,前者占40%,后者占60%。過程性考核包括上課考勤、線上學習情況、課堂討論和小組PPT匯報等形式;終結性考核包括期中線上考核和期末考試,兩者都需要在教師監督下在教室完成。這種考核方式打破了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出勤+作業成績為輔的常用考核方法,避免學生“平時不學,考試突擊”現象的發生,讓學生更注重平時學習的積累。
三、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思政的教學思考
通過近年來課程思政實踐,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思政體系逐步完善,思政地圖逐漸清晰,同時也引發一些思考。從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道路勘測設計教學實踐情況來看,本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在以下三個方面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提升。(一)提高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與能力。課程思政的效果取決于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專業教師只有擔負起結合專業當好學生引路人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不斷提升育人教育的教學能力,才能使學生真正“親其師,信其道”,實現傳道與授業的有機統一??梢猿闪⒂蓪I教師和思政課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形成常態化的集體備課制度,同時針對專業課教師開展富有針對性和示范性的“課程思政”教學指導,使其能夠精準地運用思想政治理論分析教學中的現實問題,從而達到提升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目的[5]。通過提升教師的思政意識和思政能力,使專業教師做到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最終達到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目的。(二)搭建課程思政實踐平臺。學習道路勘測設計相關專業知識最終要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因此需要用好實踐運用的平臺。通過科教融合項目、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專業學科競賽等平臺,讓學生在運用知識中增進工程技術人員的情感和對社會應用專業知識現狀的了解,這樣既提高了學以致用的能力,還增強了專業學習自信心。(三)結合課程思政評價結果進行持續改進。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系統而長期的工程,從頂層設計到具體落實都需要循序漸進和搭建長效機制,不斷推動課程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重要的環節之一是如何將評價結果運用到持續改進中。通過對學生成績以及教學改革的問卷調查進行分析,發現還需要在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切入點及結合度等方面進行總結和改進,最終構建適合本課程特點的課程思政教學機制。
參考文獻:
[1]李向東.在知識傳授中實現價值觀引導[J].中國高等教育,2019,(9).
[2]楊永紅,劉細梅,黃蘭,等.面向工程教育的道路勘測設計課程研究性教學設計[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7).
[3]王文軍,李金柱.道路勘測設計課程項目學習模式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7,(6).
[4]余江濤,王文起,徐晏清.專業教師實踐“課程思政”的邏輯及其要領———以理工科課程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
[5]劉燕莉,李浩野,陸濤.“思政融通”———思政教育新模式研究與實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
作者:張華 張海偉 張新惠 單位:1.河南工業大學 2.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 上一篇:公交車內部消防裝置優化設計研究
- 下一篇: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