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基站故障檢測教學設計研究
時間:2022-08-14 04:40:53
導語:移動基站故障檢測教學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根據天饋駐波比故障的典型特征展開教學設計的分析和研究,分析討論所涉及的知識點、教學目標、工具使用和教學方法及實施策略。
關鍵詞:移動通信;駐波比;故障;教學設計
移動通信基站與維護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核心課,在駐波比(VSWR)概念和應用檢測方面的教學內容如何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需要在課程設計方面進行深入的調研和設計,如何設計好這部分的內容,從教學目標、知識點、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手段等方面進行討論。
一、教學的目標
移動通信基站建設與維護課程中關于天饋線駐波比故障檢測部分是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學生必須應知應會的基本專業技能,該部分內容的學習需要理實結合,既要弄懂什么是駐波,駐波比這個指標的具體概念,駐波比故障的現象與對這類故障的檢測和排除。能夠正確使用Sitemaster設備,掌握設備的連接、操作和應用。理解設備校準的必要性,頻率域設置、距離域設置的流程和方法。能根據問題現象對饋纜實施檢測,導致駐波比偏高的實際的問題。在此部分的教學中還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應用科學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知識點解析
依據教學目標首先需要對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學生必須在完成相關課程和內容學習后再進行這個部分的教學,包括射頻信號能量傳輸模型的理解,信號反射系數、電壓駐波比,常用饋線的類型和主要參數等。完成知識點梳理后需要對知識點進行邏輯關聯和排序,需要把關鍵性核心的知識首先傳遞給學生,以此為中心進行展開,展開的過程就是教學環節的具體實施。當然必須以我們的教學目標為路徑,根據認知規律將知識點厘清。
三、工具使用
這部分內容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駐波比測試主要依賴Sitemaster此種儀器,那么必須了解工具的使用,理解工具的主要功能,使用方法以及測試步驟。需要掌握校準、接入跳線、頻率域設置、測試頻率范圍設置、選擇距離域駐波比、設置饋線長度,饋線類型設置、定位距離、選擇駐波峰值、定位標記、測試等具體內容。
四、教學方法的選擇
針對理實一體的課程可以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對此內容可以應用講解法、演示法、案例操作法。通過在不同教學班進行教學方法應用對比,我認為單純使用某種教學法都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1],效果指學生獨立完成操作任務的成績。對比結果如表1所示。
五、教學環節的設計
教學環節的設計依據采用的教學法,如果采用講解+演示+案例的教學法,可以在講解環節應用動畫說明相關的物理現象,講解駐波的本質和反射系數的影響。演示環節教師需要對設備開機、校準、設置、測試四個主要步驟演示說明,讓學生觀察設備狀態和操作流程。在案例環節需要做好相關的準備,設置案例場景,例如需要通過對損壞的饋線測試、接頭損壞的故障、接頭松動的故障、饋線彎曲過大故障等不同案例分別進行。在案例教學中以任務為導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之前的教學環節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
六、教學實施策略
根據教學環境和師資實訓條件,應最大滿足必要的實訓條件,根據學生數量設置小組,安排組長幫助老師組織教學。可以采用實訓引導頁文檔指引學生開展學習,將操作過程和結果現象記錄在引導頁上,實訓完成后由組長安排組員進行匯報,教師進行點評。
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過程導向教學模式,突出動手,兼顧知識點的理解掌握,促進理論和實踐的融合效果,保障教學目標的達成[2]。七、總述駐波比故障排除,在基站建設維護崗位中是一項必要技能,但由于對信號傳輸理論和相關概念比較抽象,單純的教學方法不能很好解決這些問題,通過以多種教學方法結合,突出案例實踐為主的教學設計可以保障教學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潘子宇.移動通信課程多址技術教學案例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20(2):238-239.
[2]陳生海.移動通信原理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4):184-185.
作者:牛永鋼 姜育生 單位:陜西工商職業學院信息與智能技術學院
- 上一篇:臨床皮膚性病學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
- 下一篇:后備干部培養計劃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