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類教師雙語教學培訓課程設計研究
時間:2022-03-29 10:21:20
導語:航海類教師雙語教學培訓課程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闡述了航海類專業開設專業雙語課的必要性,并總結了航海類專業雙語授課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開展了針對不同職能開展模塊化、彈性化教學培訓的課程設計,并對培訓工作的開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航海類專業;雙語教學;職能模塊化培訓;彈性化課程設計
一、航海類專業及國際公約
本文述及的航海類專業指從事遠洋運輸服務的航海技術、輪機工程(輪機管理方向)、船舶電子電氣工程專業。這些專業對實施國家海洋強國和一帶一路開發戰略不可或缺,上述專業也是國家控制布點專業。
二、航海類專業開展專業課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一)國際公約和規則的要求
STCW公約和STCW規則,對航海類專業提出了“以口頭和書面的形式使用英語”的適任職能,并滿足航行值班安全、與不同語言背景的人員進行工作交流及正確起草、填寫或撰寫工作報告的具體要求。此外,從2002年1月起,國際海事組織安理會以A.918(22)通過了國際海事組織標準航海通信用語(IMOSTANDARDMARINECOMMUNICATIONPHRAS-ES)。所有這些都要求從業者不僅要有良好的專業技能,還需要有足夠的英語應用能力。因此航海類專業開展專業雙語教學十分必要,這是我國作為STCW締約國的履約責任要求。
(二)實施國家戰略的需要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2016年7月印發《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提出“統籌海洋開發和海上維權,推進實施海洋強國戰略”。2013年10月,主席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務院發〔2014〕32號文件《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大對海運業科技、教育、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教育水平”以及“完善海運業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加強海員特別是高級海員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專業化、國際化海運人才。”總而言之,要實現海洋強國戰略,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員強國是必備條件,培養專業化、國際化海運人才,專業和英語缺一不可。
(三)行業與職業的需要
STCW的各締約國和相關教育及研究機構為推進船員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做出了相應的努力,目前國際海事組織已有57個示范課程(IMOmodelcourses),而且所有示范課程都以英文編寫。遠洋運輸行業技能培訓和培養的標準化和國際化,使航海類專業開展雙語教學成為提高戰略競爭力的手段。
(四)新技術跟進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需要
2015年12月27日經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五條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船舶建造技術、船舶動力工程技術、航運和航海的自動化及海洋環保技術日新月異,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差距。對船舶的管理者和操作者,即技術的使用者和維護者而言,對技術及時跟進是必要的;進一步而言,新技術的發明創造也是需要對現有技術有充分的認知和了解。雙語教學目標任務之一即是對新技術的及時跟進,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技術創新。
三、航海類雙語教學開展及雙語教學師資培養現狀
國內多所高校在推進課程雙語教學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相關實踐活動。趙在理指出教師和學生二者都是雙語教學的關鍵因素,要進行雙語教學首先要考慮教師的英語教學能力和學生的英語接受能力,強調學校應組織雙語教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培訓,比如選送有能力的教師外出培訓[1]。廖建斌、蔡振雄強調了雙語授課教師的實船工作背景,尤其強調了雙語授課教師應該具有外派船舶工作背景[2]。李永鵬指出雙語教學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授課教師可由從國外進修學習歸來的專業教師或者曾在外輪上任職的專業教師擔任[3]。張艷指出雙語授課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深厚的駕馭英語的能力,同時應具備過硬的課堂教學藝術[4]。此外,還有一些航運院校開展了相關研究和實踐[5-8]。國內眾多高校航海類專業雙語教學的實踐,說明航海類專業開展雙語教學以促進海運人才的國際化已成為各校共識,同時,論文中也反映出在開展雙語教學中也遇到一些實際問題。就師資問題而言,比較集中和突出表現為:1.英語應用能力不足,特別是口頭表達和書面應用能力不足以支撐教學(這點和雅思中國大陸考區表現完全一致);2.年輕教師專業知識積累和沉淀不足;3.部分教師英語語音不準;4.年輕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提高。就師資培養而言,針對我國海事英語師資現狀,為了滿足海事英語教學實際,由中國海事主管機關牽頭,從2008年開始,對海事英語教師開展過短期培訓,此外也有部分高職院校開展過暑期定制短期上船培訓或由海事英語教師隨船實習培訓。但是針對雙語教學師資培訓,并不多見。大連海事大學自2013年教師發展中心成立以來,先后開展了五批次航海類雙語教學師資培訓。
四、航海類雙語教學培訓課程設計
航海類雙語教學培訓課程設計是在總結前期培訓實踐經驗并聽取參培教師反饋意見的基礎上進行的。其理念是注重實用、職能分塊、彈性教學,綜合考評。培訓方式理論與實踐并重。方法多樣,包括理論教學,示范課、說課、課堂實踐及講評等。
(一)注重實用
從實用性出發,針對雙語授課中的短板,根據參培教師的反饋,從語音突破、英語應用能力提升和教學能力提升三大模塊進行。這種課程設計也是不斷總結完善的結果。
(二)職能分塊
分如下四個職能塊進行:模塊I:英語語音發音難點突破及技巧提高(針對易混音,連讀及音變等)。模塊II:英語應用能力提高。包括雙語授課課堂用語、常用工程單位、符號及數學表達式含義及讀法等。類似的內容看似簡單,但從參加培訓的教師的實際能力,及大部分教師的反饋意見看,這些內容仍很有必要。模塊III:教學能力提升。包括多媒體課件制作與教學技巧、教學片段的雙語授課示范及課堂授課技巧交流、說課等。模塊IV:雙語授課實踐及評議。要求每位參加培訓的老師試講,其他老師及授課老師進行點評。上述職能塊設計完全根據實際需要展開。從職能上講第IV模塊可并入第III模塊。但是為了培訓的彈性化開展,在實施過程中第IV模塊可穿插于其他模塊。
(三)彈性教學
培訓時長可根據班級規模(培訓教師試講及點評時長不同)及職能模塊增減在實際培訓中動態調整。每個職能塊可根據參培教師的實際狀況增減授課時數。比如:第I模塊,可視具體情況從4學時到16學時不等。試講及點評可與其他模塊穿插進行。試講時長、頻次等可視具體情形調整。不同模塊由不同教師授課并準備相應的培訓資料,進行培訓。授課計劃可根據不同授課教師的時間安排動態調整。這種設計既方便在職培訓也適于脫產集中培訓,培訓時間可以是見縫插針,也可以是大塊集中。(四)綜合考評培訓結束后,有7名專家,含國外專家對受訓教師綜合考評。當然,培訓需保證時間,除培訓時間外,更需參加培訓教師課下下功夫。否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綜合考評直接與是否給予雙語授課資質掛鉤,采用(七票中)兩票否決制。綜合考評是培訓效果的質量保證環節,也是參培教師頭上的緊箍咒。
五、總結與展望
航海類專業開展專業課雙語教學十分必要,且已成為行業共識。雙語授課師資需具備扎實的專業能力和良好英語運用能力,特別是口頭表達和書寫能力,但是針對雙語教學的師資培訓少有相應的專門課程。本文設計的航海類專業雙語教學師資培訓課程具有注重實用、職能分塊、彈性教學,綜合考評的特點。建議教育主管單位、海事管理機構和航海院校,為振興我國航運,聯合在各轄區內開展航海類專業雙語教學師資培訓,并以此為基礎推進航海類專業雙語教學的開展。
作者:黨坤 路慧彪 姚曼華 趙紅 王寶軍 許琳 單位:大連海事大學
參考文獻:
[1]趙在理,等.關于輪機工程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探討[J].航海教育研究,2003(1):51-53,58.
[2]廖建斌,等.“船舶輔機”雙語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10(2):64-65.
[3]李永鵬.關于輪機專業課程雙語結合教學改革的思考[J].青島遠洋船員學報,2010(1):16-19.
[4]張艷.高職輪機專業雙語教學探析[J].新課程研究,2010(7):18-19.
[5]卓永強.航海技術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大連水產學院學報,2009:247-250.
[6]黃俞華.航海類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探析[J].社會科學教學,2011(6):41-43.
[7]齊少江,等.航海專業雙語教學探析[J].航海教育研究,2008(3):59-60.
[8]趙懷森.航海專業雙語教學的實踐和探討[J].高教探索,2007:141-142.
[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關于開展船員教育與培訓師資培訓的通知[Z].2008.
- 上一篇:療養院建筑造型設計研究
- 下一篇:高職物流管理類專業認知課程設計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