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的教學課程設計探究

時間:2022-04-18 11:14:43

導語:財務會計的教學課程設計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務會計的教學課程設計探究

摘要:財務會計又稱對外報告會計,是企業會計的一個分支,它是以財務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為主要依據,對一個特定會計主體的引起會計要素變動的交易或事項,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程序進行加工處理,以財務報表為主要內容的財務報告形式,定期向企業外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本文對財務會計的融合教學課程設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財務會計;融合教學;課程設計

一、概述

財務會計又稱對外報告會計,是企業會計的一個分支。財務會計具有以下特征:1.財務會計主要是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財務信息,為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社會公眾和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進行投資決策、信貸決策以及其他經濟決策提供依據;2.財務會計提供的財務信息主要由通用財務報告加以揭示,具有一定的統一性和規則性;3.財務會計提供的財務信息必須遵循公認會計原則;4.財務會計以復式記賬法(借貸記賬法)為基礎;5.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不能保證絕對精確。財務會計處理的對象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使是可驗證的歷史信息,在其形成過程中也不能排除預測、估計和判斷,很難做到絕對精確。

二、財務會計教學現狀

不管是會計學專業還是財務管理和審計學專業,都必須學習財務會計,一般以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會計學專業主干課程(會計學基礎、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管理信息系統、經濟法、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稅法、審計學)來安排課程,財務管理專業可能再側重管理學方面,而審計學專業側重審計方面一些。從目前各校的專業設置來看,財務管理與會計學專業設置模糊。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學專業課程設置基本上沒有差別,給人的感覺是:會計學與財務管理專業學差不多。特別是在一些獨立學院和民辦院校和一些高職學校,會計學專業和財務管理、審計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基本上差不多。《會計學原理》(相當于基礎會計)和《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是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等財會類專業的基礎必修課,一些與財務類專業相近的專業,如工商管理、金融工程等經濟管理類專業在部分高校也可能會開設。目前的部分學校,在大一第一個學期開設《會計學原理》,在第二個學期開設《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部分高校在大一第一個學期同時開設這兩門課程。我們知道,會計的賬務處理很難避開稅法的影響,《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要講稅法,《會計學原理》要涉及,《財務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也要涉及稅法,如課程涉及不當,都講稅法,這樣既重復啰嗦,又浪費有限的課時。對《中級財務會計》的學習,部分高校開設《財務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兩門課,部分高校只開設《中級財務會計》,分兩個學期來講。就某一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而言,開設《財務會計學》的同時再作為專業選修課開設《中級財務會計》,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財務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大部分內容重復講授,在講《財務會計學》時很難與《中級財務會計》分開來講,而在講《中級財務會計》也很難與《財務會計學》分開來講,既增加了課時又沒有效果,而學生聽起來也是感覺重復羅嗦,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反而影響學生聽課的積極性?!陡呒壺攧諘嫛氛n程著重研究企業的特殊交易和事項的會計處理及特殊財務報告。部分高校作專業選修課,部分高校作為必修課來安排。有的學校放在大三學年,有的學校安排在大四第一個學期。我們知道,大四的學生大都很浮躁,所以,《高級財務會計》放在大四學習是否合適還值得商榷。

三、融合教學改革的路徑

(一)課程時間安排的調整

《會計學原理》(相當于基礎會計)、《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和《會計電算化》是財會類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同時也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科目,這三門課程應該先安排。建議在大一第一個學期同時開設《會計學原理》(相當于基礎會計)、《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由于會計的分錄處理很難與稅法分開,需要稅法的支撐,而且《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各章節的內容相對比較獨立,因此,在講《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的有關稅法的知識應當盡可能提前,配合《會計學原理》會計知識的傳授。在學完基礎會計之后,然后再在大一第二個學期開設《會計電算化》是比較合適的安排。這樣的安排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奠定學生財務會計方面的基礎,又可以配合學生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在大一第二個學期和大二整個學年,可以開設《財務會計學》和《中級財務會計》。在學完《中級財務會計》后,可以接著開設《高級財務會計》。

(二)《財務會計學》與《中級財務會計》的融合教學

目前,部分學校財務管理專業既開設《財務會計學》,又選設《中級財務會計》來學習中級財務會計方面的知識。或把《中級財務會計》設為必修課程,分兩個學期講解,這兩種安排都行?!敦攧諘媽W》是財務管理專業最核心的主干專業課程,以操作為主的理論與實務一體化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管理素質。本課程以國家最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相應的指南為基礎。旨在教授學生應用所學會計理論知識進行企業日常賬務處理,培養學生會計職業判斷意識和能力、會計業務核算能力及三大會計報表編制技能?!吨屑壺攧諘嫛肥且婚T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是在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以公司制企業的基本經濟業務為依據,以會計要素為主線,全面系統地闡述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方法,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專業運用能力而開設。本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以培養自學能力、實踐能力與分析、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為中心,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本課程以國家最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為基礎。旨在教授學生應用所學會計理論知識進行企業日常賬務處理,培養學生會計職業判斷意識和能力、會計業務核算能力及三大會計報表編制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但假如既設《財務會計學》,又選設《中級財務會計》,那么這兩門課的老師應相互協商如何講授,避免內容重復講授,既浪費課時又沒有效率。因為這兩門課程內容上存在很大的重復。大致可以這樣來安排:財務會計總論、貨幣資金、應收及預付賬項、存貨、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無形資產、金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由《財務會計學》來講授;收入、費用、利潤、長期股權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資產減值、股份支付、借款費用、債務重組、或有事項由《中級財務會計》老師來講授。這樣分配之后,既可以避免大量的內容重復和浪費學時,又可以在講授時深度拓展。但如果不開設《財務會計學》,只開設《中級財務會計》,那么可以分兩個學期進行學習,這兩個學期的學習內容以中級會計職業資格考試的輔導教材作為上課的教材,除掉所得稅、外幣折算、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企業合并、合并報表這些章節(安排在高級財務會計),大體上與上面《財務會計學》和《中級財務會計》兩門課所上的內容差不多。

(三)《高級財務會計》的教學安排

在學完中級財務會計后,可開設《高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是財務管理、會計學和審計學等財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是《會計學原理》(相當于基礎會計)和《中級財務會計》的后續課程。該課程著重研究企業的特殊交易和事項的會計處理及特殊財務報告問題?!陡呒壺攧諘嫛房梢宰钚伦詴嫀煹妮o導教材《會計》作為教材,這樣可以有助于專業學習與學生畢業后考取注冊會計師相融合。但其內容安排上要避免與《中級財務會計》的內容重復,以最新注冊會計師的輔導教材《會計》的內容為限,凡是《中級財務會計》講授過的內容不再講授,所得稅、外幣折算、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企業合并、合并報表、每股收益和公允價值由《高級財務會計》安排。

作者:唐益 單位:廣東科技學院財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