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語言課程設計考核方式

時間:2022-08-02 04:06:05

導語:Java語言課程設計考核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Java語言課程設計考核方式

摘要:從java語言程序設計考核現狀出發,結合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定位,從課程設計概念、實施方案、注意事項、效果分析等幾方面介紹了基于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在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關鍵詞: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設計;考核方式

Java語言程序設計是軟件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的專業核心課,是JSP程序設計、Android開發、J2EE框架技術等課程的前導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強,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分析能力與解決能力、實踐創新能力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的課程。

一、JAVA語言程序設計考核現狀

目前,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考核形式普遍單一,從考試內容的挑選、考試時間的安排、考試形式的確定、考試標準的制定到考試分數的給出都是由授課教師一人規定。存在考試閉卷形式多、開卷形式少;筆試形式多、機試、口試、答辯形式少;理論考核多,技能操作實踐能力考核少的情況。這樣,不但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將學生放在一個比較被動的位置,沒有給學生對于知識進行探索和創造的空間。所以,非常有必要對現行的課程考核方法進行改革。

二、課程設計概念

在本案中,課程設計取定義:大學某一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如: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的課程設計,一般是完成一項涉及本課程主要內容的綜合性、應用性的計算機程序開發題目[1]116-118。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是以人為中心的哲學思想的產物。這種課程設計強調個別發展,強調課程的組織形式要產生于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目的。這種設計的典型例證就是“活動——經驗”設計,其主要特征為:課程結構由學習者的需要和興趣來決定;在解決學生在追求興趣的過程中,會碰到某些必須加以克服的困難和障礙,這些困難構成真正的、學生渴望以挑戰而接受的問題。在攻克這些難題,尋找解決它們的辦法時,學生實現了體現著這一課程的主要價值——真實性、意義性、直接性、主動性,以及活動與經驗的相關性。這種課程觀突破了課程局限于課堂教學中,把范圍拓展到整個學校教育環境中加以界定,突破了以往只注重知識、經驗的積累的局限,把積累、遷移、促進學生發展等多方面因素作為指標。

三、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在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一)課程設計實施方案

整個課程設計過程包括選題、課程設計實現過程和成績評定三個環節。1.選題工作。選題是課程設計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選題采取學生自擬題目和導師指導相結合方式。課程設計實施前,學生根據自己的Java能力水平和興趣愛好,自擬一個基于桌面的應用程序題目。導師則要對學生的選題進行指導,指導要從三個方面考慮:首先選題要符合人才培養需求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應盡量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目的;其次選題應盡量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學習,比如消消樂、拼圖游戲、圖書管理系統、掃雷小游戲、模擬Windows記事本等都可以作為選題;最后,選題還要考慮難易度,可操作性和可實現性,要確保學生能夠在規定的課程設計時間內完成任務[2]73-75。2.課程設計實現過程。課程設計的具體執行過程是學生作為主體利用課程設計時間對自己的選題進行設計實現,指導教師在這期間指導學生如何解決課程設計實施過程中在遇到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每一位學生需要從項目的選題、項目功能分析、項目功能實現、項目界面設計、代碼編寫和數據庫操作等多方面綜合實踐獨立完成自己的課程設計,這過程促使學生不斷去搜索、研究、學習問題的解決辦法,這個過程幫助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探索實踐的轉變,提高他們的編程實踐能力,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創新性[3]67-73。指導教師是課程設計過程的主導,通過指導和答疑方式參與到課程設計過程中,課程設計期間,教師每天至少5學時在實訓室進行集中指導。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參與到學生的項目實施過程中,了解學生思路、能力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如何解決問題,發掘學生的潛能,糾正學生的不合理設計。對于基礎較差的同學,幫助其加深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引導其完善設計;對基礎一般的同學,引導其挖掘自己的潛能,加強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鼓勵其進行創新性設計,推薦應用新技術。教師深入實訓室,也是對整個課程設計過程起到監督和管理作用,提高課程設計質量和效果。同時通過課程設計的指導,教師更能深刻認識到Java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優劣,不斷積累經驗,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3.成績評定。成績評定是對學生完成的課程設計進行考核,根據平時考勤、課程設計成果質量按三七比例方法評定。平時考查主要檢查學生的出勤情況、學習態度、是否獨立完成設計、是否有抄襲網上代碼等幾方面。課程設計成果的檢查,著重檢查應用程序UI界面的設計、系統的分析與實現、關鍵技術與算法和程序能否正確運行等。課程設計成績的評定要按課程的目的要求,突出學生獨立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性的評定。其過程由學生答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提問和成績評定3個環節組成。首先學生要對其成果從功能模塊實現、算法原理、關鍵技術等方面邊演示邊講解。然后由若干(一般為3名)答辯教師針對答辯人的作品從技術實現、應用價值、存在問題等方面進行提問。最后,學生回答答辯教師問題,答辯教師通過學生回答,綜合學生的整個作品完成質量、答辯表現、創新精神和學習態度等進行綜合打分,取所有評委的平均分為學生最后課程設計成績。對于未達到要求的學生,則按照學院期末考試未通過方法進行處理,補考或者重修依然采取課程設計的方式;而對于整體表現優秀的學生,則給予表揚鼓勵,號召其他同學向其學習。

(二)實施過程需要注意的問題

課程設計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抄襲問題。一方面是課程設計實施需要在開放的網絡機房里進行,方便學生查閱相關資料,隨之而來的則是少數學生利用網絡,抄襲網上代碼問題;另一方面是每一屆的每一位同學都要做課程設計,難以避免同專業或同年級之間有雷同的選題。如何避免這些同學的“不勞而獲”,樹立自主學習、實踐創新的課程實訓風氣,需要指導教師在整個課程設計過程中加強監督管理才行。2.選題如何綜合Java重點知識。Java是一門涉及UI界面設計、線程通信、數據庫操作、IO操作、網絡編程等多方面知識的綜合性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學生都應很好地掌握這些知識點。因此理想的課程設計選題既要符合涉及所有的教學重點內容要求,又要項目功能符合實際應用需求,還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項目中的問題,還要保留創新的空間。因此,如何讓選題的功能及盡可能多的包含重要知識點,又能保證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個實用性程序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3.教師指導能力的保證。教師指導能力是課程設計完成質量的保障。指導教師的能力尤其是教師所具備的程序設計能力、算法設計與實現能力以及激發學生實踐興趣的能力,對課程設計的實施具有重大的影響,因此,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實際是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導教師需要通過去企業進修學習、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自己完善知識結構等方法去增強自己的知識能力,為課程設計能夠提供保障。

(三)課程設計考核方式應用效果分析

為了考評課程設計考核方式在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效果,筆者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計算專業2013級(56人)和2014級(79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總共發放問卷135份,回收130份,有效回收率為96%,問卷統計結果如下表1所示。表1的統計結果顯示,85%及以上的同學認為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幫助學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提高了算法設計的技能,提高了綜合編程能力,且這種考核方式體現公平,公正,非常認同該考核模式。我們分析認為,學生有如此大的收獲,一方面是課程設計選題源于生活,游戲部分題目娛樂性強,學生有完成項目的興趣,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生肯下功夫去學習、研究、解決問題,在完成項目功能過程中,學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都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課程設計給學生營造一種好的學習環境,足夠的時間、開放的環境和專業的指導,為學生的創新性、自主性得到發揮提供助力。當然,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需要嚴格把關每一個環節,尤其是指導教師要做好充分準備,才能獲得較大效果;如果采取對學生進行“放羊式”的方案,則效果甚微。同時,我們教研室還需要對課程設計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和總結,不斷完善和改進,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的發展。

基于課程設計的Java語言程序設計考核方式已經在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3屆學生中進行了實踐。實踐效果表明,這種考核方式對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效果非常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運用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主體的學生在實現課程設計項目過程中,需要完成包括項目的選題、項目功能分析、項目功能實現、項目界面設計和代碼編寫以及課程設計實訓報告的撰寫等一系列任務。在完成這一序列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真正地進入到“程序員”的狀態,對如何完成一個軟件的設計與實現有切身體會和認識。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后續課程的項目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是運用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更能體現學生的真實成績。課程設計考核方式突破了以往期末筆試或者上機的考試形式,學生的成績不再是由授課教師“一刀切”,而是采用若干評委評分,取平均分的方式,這種考核方式更能全面考察學生知識掌握能力,體現出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對Java語言程序設計采取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效果很好,加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縮小與企業所需要的應用型軟件人材之間的差距,為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從事相關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該方式已經被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的相關專業認同、借鑒并推廣。

作者:李春青 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楊晶晶.淺析“課程設計”概念[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3).

[2]尹繼明,呂凡任.課程設計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2).

[3]肖飛雁.項目化教學的教學設計、實施效果和改進路徑[J].教育觀察,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