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基本技術課程設計分析

時間:2022-03-25 02:40:59

導語:護理基本技術課程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基本技術課程設計分析

摘要:護理基本技術是高職護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是構建護生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護生開展臨床護理活動的基礎。為充分體現護理人文關懷精神,尊重和關愛患者,進行護理基本技術課程設計,將護理基本知識、技能和人文關懷完美結合。

關鍵詞:人文關懷;護理基本技術;課程設計

護士就是護理患者的人,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護”就是關心、關愛、照顧患者,而“士”則是守護生命,他們的一言一行都體現著護理人文關懷的本質。護理人文關懷是一種以人為本的關心人、尊重人的護理理念,即重視生命的質量和價值,維護患者的權利和尊嚴,最終實現護理技術與人文關懷真正融合[1]。護理基本技術課程包括對患者的生活護理、病情觀察、治療照護等基本護理技術操作[2],為了深化高職教育改革,提升高職護理教學效果,培養具備人文關懷素養的護士,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充分體現人文精神,尊重和關愛患者,筆者進行了護理基本技術課程設計。

1課程性質

1.1課程性質、地位與作用。護理基本技術是高職護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是構建護生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護生開展臨床護理活動的基礎[3],同時也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必考項目之一。1.2課程銜接。根據護生的特點和臨床工作崗位的要求,護理基本技術課程安排在第三、四學期授課,先修課程包括解剖學、生理學、健康評估、護士人文修養等醫學基礎課和人文素質課,后續課程包括內科護理、外科護理等臨床專業課和頂崗實習。本著知識內容適量、實用、夠用的原則,與臨床專家、醫學基礎課及臨床專業課教師和輔導員開展集體備課、研討。

2課程目標

本課程確定的課程目標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3個方面,知識目標為掌握護理工作崗位中的常見的護理基本技術的知識、技能、注意事項,能力目標為運用護理程序的方法進行個性化的護理服務,正確處理護患關系,培養觀察、分析和解決護理對象健康問題的能力,素質目標為培養慎獨誠信的職業道德素質、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和關愛尊重患者的服務意識。

3課程內容

3.1課程內容框架。根據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和護理行業的改革建設要求,確立了課程內容框架體系,將護士的臨床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任務,以患者住院過程為導向來設計學習情境,本課程共設計了7個學習情境、31個工作任務,共144學時(見表1)。3.2教學重點、難點。根據臨床護理工作崗位的分析,確定本課程的教學重點是掌握護理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結合產學研反饋和教學反思,確定了教學的難點是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和能力遷移的能力,重點訓練學生將人文關懷的意識融入護理技術操作中。

4課程設計

4.1課程設計理念。課程設置依托護理專業課程體系,基于臨床護理工作任務,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結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強調“教學做”合一,加強人文滲透,體現護生職業綜合能力的培養。4.2學時分析。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了學時分配,本課程共設置7個學習情境,31個學習任務,共158學時,以第一個學習情境———醫院環境管理為例,共5個學習任務,教學難點中無菌技術的應用6個學時,隔離技術的應用4個學時。4.3學情分析。高職第三、四學期的學生已儲備了一定的醫學基本知識、人文關懷知識,對動手操作比較感興趣,但操作中重模仿、輕理解,習慣使用手機,喜歡玩手游、聊微信,好奇心強,受年齡、閱歷等因素的影響,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靈活運用技術解決情景問題的能力缺乏,運用人文關懷的能力缺乏。4.4設計安排組建設計小組,開展崗位調研,進行學情分析,形成設計方案。依托教學資源庫、微信平臺、云課堂等信息化資源,利用理實一體化教室,開展案例教學、全真實訓、醫院見習等教學,引導護生突破重難點,掌握知識及技能要點。

5教學實施

5.1教學組織及情境設計。以靜脈泵輸液法為例進行說明,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從“課前自學—課上學習—課后拓展”的教學模式逐步進行,課前自學時護生登錄藍墨云領取學習任務,查看教學視頻,繪制操作流程,醫院臨床見習,完成課前測評,明確教學的重難點;課上學習時導入案例,分解任務、分步示教,整體練習,歸納總結,強化訓練;課后拓展時查閱資料,到社區進行知識宣傳,通過學習使護生逐步掌握知識要點、操作技能及注意事項。5.2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和教學場所,開展“課前自學、課上學習、課后拓展”的信息化教學活動,積極推行“師生互動型”雙向教學方法,常用的教學方法有7種。5.2.1案例分析。如在“患者清潔衛生護理”的考核中,設置了清醒、昏迷患者的案例,同時根據高熱、口腔感染、口腔異味等情況考核護生靈活處理患者護理問題的能力。5.2.2實戰演練。每個任務中包含單項技能實訓,每個學習情境的各單項技能實訓之后是綜合技能實訓和情景考核,如項目三“患者的生活照護”學習后,安排綜合技能考核的項目,由學生抽簽決定考核項目、考核案例,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5.2.3現場教學。由醫院教師在床邊進行現場教學,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的意識,如安置臥位的學習任務,在骨科進行頭低足高位、頭高足低位的現場教學,由醫院教師結合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比較,身臨其境地感受不同體位的臨床適用范圍,有利于護生對知識要點的掌握。5.2.4角色扮演。絕大部分實訓項目要求護生進行護士和患者角色扮演與互換,在情境中分別體會護患的情感,在操作中提升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如在“生命體征的測量”中,護生分別扮演護士、患者角色,體會到了患者緊張不安的情緒,也體會到了護士操作中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5.2.5啟發引導。在課堂中通過討論、提問,利用前沿技術及社會熱點問題的導入,啟發護生的創造性思維,課后引導護生自主學習,如臨終關懷的教學中導入《生命里》紀錄片,讓護生感受到臨終關懷就是“死者善終,生者善別。幫助病患有尊嚴地直面死亡,讓他們與親人,與這個世界,好好道別”,激發人文關懷的意識。5.2.6自主學習。如在靜脈輸液教學時,護生提前登錄藍墨云班課學習靜脈輸液的常用溶液、輸液速度與時間的計算、輸液反應與護理等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小測試檢驗學習情況,有的放矢地強化重點,突破難點,課后布置作業習題進行強化,護生通過學習能迅速掌握重難點部分。5.2.7小組合作。要求護生在課前導學、整體練習、綜合考核環節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培養了護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如“無菌技術的應用”的教學中,小組成員分別領取鋪單巾盤、鋪雙巾盤、戴無菌手套、取無菌物品等小任務,通過“分解—整合”的方式進行練習和考核,強化了知識點。5.3教學手段。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增強趣味性、生動性、直觀性,引入動畫、視頻、網絡課程、藍墨云班課、微信公眾平臺等教學資源,讓信息化教學落到實處,運用理實一體化教室,開放實訓中心,護生以結對形式練習操作,自主把握時間和檢驗效果,真正做到“教學做一體”。5.4考核與評價。根據臨床護士工作崗位的要求,提出了本課程對于護生的考核評價包括技能考核、知識考核、態度考核。根據實訓項目的評分標準進行專業能力綜合技能考核,占總分的40%;實施應知應會與技能訓練相結合的知識考核,占總分的40%;對護生的學習態度和護士素質養成等情況進行綜合測評的態度考核占總分的20%。

6教學資源

6.1教輔資源使用《護理基本技術》國家級精品課程配套改革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配套《護理基本技術實訓指導及評分標準》《護理基本技術練習題》《護理技能抽考標準》,利用“十三五”規劃教材、護理專業核心期刊等作為拓展資料,同時使用教學資源庫、網絡課程、云課堂、微信公眾平臺等數字化教輔資料。6.2實踐教學條件我院擁有20間理實一體化教室、67家校外教學醫院、8家養老服務中心,有效地提升了護生的操作能力及人文關懷能力。6.3師資隊伍課程教學團隊共有教師10名,教授∶講師∶助教=2∶1∶1,研究生學歷達50%,同時配備了8名實訓指導教師,課程團隊中有1名二級教授,1名省級教學名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根據護生的技能操作掌握情況、綜合技能考核成績進行強化和個性化指導;對護生遇到的問題進行手把手指導,體現了“做中教、做中學”的職業教育理念。

7教學效果

7.1護生能力、素質培養課程教學注重護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培養了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得到了臨床醫院帶教教師、患者及其家屬的好評,培養了護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他們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大獎,參加志愿者活動、暑期三下鄉活動得到社會肯定。7.2教學評價本課程得到了行業、督導、護生、社會的高度評價,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督導評價、護生評價得分高,實習醫院對我院實習生、畢業生的評價優且口碑好。7.3成績與考證護生在參加省“護理之星”就業力挑戰賽中囊括冠亞軍,在省級、國家級技能競賽中連續多年獲大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一次性通過率連續3年達96.2%以上。

8課程特色

課程設計貼近臨床,直接將護士的工作任務轉化為護生的學習任務,善于利用情景案例開展教學;教學中整合資源,充分運用教學資源庫、網絡課程、藍墨云班課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注重臨床思維能力培養,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精神培養。

9改革思路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護生在課前自學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將努力改革考核評定方法,合理選擇教學項目,不斷豐富教學資源,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激發護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郭慧芳,叢潛,劉啟貴.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國衛生統計,2014,31(3):447-449.

[2]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3]林輝,劉云.標準化病人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4):51-52.

作者:唐曉莉 易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