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公寓公共空間設計探究

時間:2022-02-13 08:05:42

導語:大學生公寓公共空間設計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公寓公共空間設計探究

摘要:通過分析大學生公寓公共空間的現狀和大學生公寓公共空間的構成,了解大學生在不同層面其居所的預期,設計符合現代大學生心理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大學生公寓公共空間。

關鍵詞:大學生公寓;公共空間;交流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的《2016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指出,在2003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是1900萬人,毛入學率為17%。在2016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699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2.7%。而隨著大學生人數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原有大學生公寓設施的質量和數量都不能滿足現大學生的需求。大學生公寓的公共空間通常為門廳、樓梯及電梯、走廊、活動室衛生間及其他公共空間,這些區域有別于宿舍中的偏向于私密的空間,是為全體學生所使用的,因此在設計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公寓入戶門廳

公寓入戶門廳是大學生進入公寓后的第一個室內公共空間,也是大學生最重要的接待、等待和集合空間。對于此空間的設計應滿足以下三個方面的設計要求:1.1空間布局分區明確。入戶門廳中各空間應流動開敞,視線通暢;各功能分區要明確劃分,既相對獨立又聯系合理,以提高空間的使用率。接待休閑區和寄存區應設置在相對獨立或方便的位置;登記服務臺、宣傳區需靠近入口,以便為學生服務和提供信息,該區域可布置在入口左側;樓梯和電梯間應留出足夠讓學生安全、快速出入的交通空間。1.2人流路線避免交叉干擾。門廳各功能區需橫向平行布置,以保證人流在縱向行徑時能快速而無干擾地穿行。將主要人流經過的登記服務臺、宣傳區、樓梯電梯間,設置于門廳的同一側,將次要人流經過的接待休息區和寄存區等設置于相對的一側或獨立設置于無交通交叉的區域,以減少不同人流的影響。1.3綜合功能多樣化。入戶門廳應考慮學生在交通、接待、宣傳、等待、寄存能、休閑商務等多功能方面的需求,并且在滿足這些基本功能的同時,也應考慮入戶門廳的后續發展,為其留有必要的預留空間。

2樓梯與電梯

樓梯和電梯作為建筑空間的豎向聯通起著引導交通和人員緊急疏散的作用,且電梯前室通常和樓梯前室共用,組成封閉的防火空間。2.1樓梯。在沒有電梯的建筑中,樓梯間通常獨立存在,少有前室,即使有也是和門廳共有的入戶前室,且樓梯前室只做消防用途。2.2電梯。電梯常用于高層建筑和多層建筑中,其前室作為公寓的主要交通區域,可獨立設置也可和入戶門廳合在一起,其前室功能包括:①站立等待:學生群在等待電梯到達底層時呈不規則狀分布于電梯前室內;②交流:學生面對電梯或者斜側身體互相面對進行言語交流,常呈現簇狀平行于電梯;③攜物等待:目前常出現學生將電動車或自行車通過電梯置于寢室,因此在進行前室空間設計時需考慮搬運此類大物品的空間;④坐立休息:休息區常結合門廳設置,在電梯每層樓的前室旁或內部設置簡易的休息座位。

3走廊

大學生公寓走廊的設計應該滿足以下四點要求:3.1保持良好的通風采光。公寓走廊不宜過長和狹窄,應盡可能獲得陽光可照空間,并注意衛生間等異味空間的自然通風。3.2交通流線保持順暢。公寓走廊的空間造型可以多變,但是不能影響其安全性和學生的正常通行,并且應盡量避免較大角度的拐彎角和突然變化的墻面造型。3.3加強公寓走廊的交流性。可通過走廊空間的凹凸變化或劃定出的獨立休閑空間以加強公寓走廊的交流性。3.4滿足基本的建筑防火規范。走廊最小凈寬和安全疏散距離等均應滿足基本建筑防火規范。

4活動室

活動室或者寢室內的多功能廳室應寬敞明亮,相互獨立,以滿足學生舉辦各類活動的要求。然而,現各大高校新建的學生公寓中大部分都設置了,然而其利用率卻不高,因此在設計中應考慮如果提高活動室的使用率。4.1活動室的位置。活動室宜設置在學生易聚集、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如:入戶門廳旁,架空中廳旁、電梯或樓梯口等。對外營業的活動室一般布置在公寓底層,而單元式和短廊式公寓一般將其布置在公寓的底層和中間層。4.2活動室的朝向。活動室多設置在公寓北側,相對應的是衛生間等其他室內公共空間,主要是避免衛生間正對寢室,少部分布置在公寓南側。4.3活動室的個數。多功能活動室一般每層設置,也可在符合國家現行有關防火規范的要求下,將幾個活動室集中在一起。在單元式和短廊式公寓中可以幾層共用一個活動室,例如寢室沒有電視機的公寓宜每2層布置一個活動室;而在高層公寓中,也可以按照學生的愛好重復設置功能相同的活動室。

5衛生間和浴室

現代大學生公寓的衛生間和浴室除了需要滿足傳統大學生公寓衛生間和浴室的基本功能之外,應更加注重環境衛生和個人私密性的特點,并使用防水防滑防潮材料。5.1衛生間功能要求。大學生公寓衛生間按使用功能劃分為大便區、小便區和盥洗區三大分區。大便區和小便區應其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因此在其之前設置盥洗室或由擋板阻隔。盥洗區包含洗手池、梳妝臺、鏡面和衛生清潔池等。5.2衛生間設計要求。(1)衛生間設計最重要的是通風,應在公寓中衛生間設置通風裝置,既要避免異味散透在單元寢室內,也不應將異味疏散到走廊,從而影響整層公寓的環境衛生。(2)衛生間的大門不宜和寢室門相對,并且與最遠寢室的距離不能超過25m。(3)小便區內應設置小便器,有利于保護個人隱私。5.3浴室功能和設計要求。浴室包括淋浴和更衣的功能,有些大學生公寓的浴室包含洗衣功能。淋浴區應為獨立的空間;洗衣區既可相對獨立,也可設置在其一側。淋浴間和更衣間應避免正對浴室大門,以防感冒,在其與大門中間應以擋板或前室阻隔。若浴室和衛生間共用一室,應在兩者之前設置前室,并使大便區和淋浴區分隔開。

6其他公共空間

大學生公寓公共空間包括一系列具有向陽性和舒適性、多功能性和交流性、共享性和私密性、自然生態性等功能特性的開敞活動空間。6.1向陽性和舒適性。開敞休閑空間最重要的功能特性是向陽性,因此開敞休閑空間的開敞面宜朝向南面,其最小凈寬不宜小于3m;向陽性可以給空間帶來陽光的舒適性,與此同時,科學地應用材料學、色彩學原理,同樣可以給大學生創造舒適健康的休閑環境,帶來舒適感。6.2多功能性和交流性。開敞休閑空間中可添加一些休閑桌椅、小型運動器械和小雕塑等裝飾品等,從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區,滿足學生看書、休息、交流、娛樂、運動、看風景和曬太陽的需求;交流性是在開敝休閑空間中為學生提供各種交流場所,促進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各個交流區的主題應各有特色。6.3共享性和私密性。大學生公寓作為公共建筑,其開敞休閑空間作為共享空間應盡量滿足公寓中大學生的心理需求;然而由于個人活動的空間范圍,開敞休閑空間又具有私密性的特征,因次,應將開敞休閑空間分割成若干個小空間,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開敞休閑空間的面積不宜小于30m2。6.4自然生態性。應將自然要素移植到公寓的整體環境中,讓室外生長的植物在開敞休閑空間中散發出勃勃生機。開敞休閑空間的綠色植物,除了能凈化空間、改善室內環境外,還可以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生活環境,有助于其身心健康發展。在選種植物時,一定要考慮該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空間環境的關系,不能影響和阻礙開敞休閑空間中學生的正常行為。

7結語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大學生對其公寓的公共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公寓除了應具備居住建筑的使用要求,還應發揮以人為本的特點,既保證每個人有足夠的空間滿足個人的興趣,又能夠為大學生創造更好的交流活動的公共空間,使得大學生在公寓活動時會和室內環境相互作用產生不同的行為,這些行為既來自人們固有的行為模式又受空間環境各構成要素的影響。

作者:皋云帆 洪杰 單位:蘇州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