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設性養老住宅空間設計研究
時間:2022-05-22 10:04:58
導語:預設性養老住宅空間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預設性養老自2017年提出,目前其相關理論和實例研究還較少。以昆明恒大金碧天下小區聯排別墅空間設計為切入點,探討用戶在適老階段居住空間的相關需求,結合現代養老理念、空間環境和產品設計等相關內容,提出預設性養老住宅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養老住宅;預設性養老;前瞻性設計;隱形輔助設施
1背景介紹
目前我國居民養老模式以居家養老為主、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為輔。居家養老根據其居住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混合型養老模式和獨居型養老模式。前者有人照看,后者無人照看,因而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為解決此類問題,目前對既有住宅進行適老化設計改造較為流行,但改造過程耗時耗力,其成果也往往引發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雙重不適感。預設性養老理念的提出,一改養老住宅服務對象年齡,從老年年齡階段提前到中年年齡階段,能更有效地減緩中年人在步入老年階段后產生的生理不適和心理落差,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2預設性養老的概念及設計方法
預設性養老即以中年人為主要用戶群體,通過分析中年群體的心理、生理、行為和生活方式等特征,提前考慮其在老年階段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大到空間、小到產品(特指居室內部用品),多角度統籌為其進行預設性養老設計。在此總原則下,預設性養老住宅是針對中年人隨年齡增加、身體技能下降等情況,預先設計的特殊空間構造或預留特殊設備位置的養老住宅。其空間內部產品不僅能滿足用戶的現時需求,還擁有“看不見”的輔助功能,在老年階段時自然而然地使用,消除了普通助老產品的消極心理暗示,減輕用戶步入老年階段后產生的心理落差。預設性養老設計跨越用戶較長的生命周期,其設計方法較其他住宅設計具有特殊性,過去的設計思路是“用戶溝通→現場調研→設計→成果”,預設性養老則是逆向操作以舒適養老和體面生活的設計成果為起點來審視設計的合理性,是順向和逆向相結合的雙向思考過程。
3恒大金碧天下別墅內部空間預設性養老改造實踐
3.1恒大金碧天下別墅預設性養老設計的必要性
該住宅未來將滿足5位用戶使用,常住人口為52歲男業主、50歲女業主、75歲男方母親和短住的19歲屋主女兒。特殊拜訪人員為使用輔助器械的女業主父親。可見,該住宅以中老年用戶為主,因此,應采用功能上既可滿足男方母親現下、男女業主未來的養老需求,又可從形式上消除養老住宅助老產品的消極心理暗示,減輕用戶心理落差的預設性養老設計。
3.2恒大金碧天下別墅用戶需求
預設性養老設計以人為本,在設計伊始,筆者對用戶進行充分調研,了解用戶的基本情況。該家庭中年人為身體機能完善的高凈值群體,有在家辦公、交際、種植和烹飪的需求,中年女性家務操持時間較多。家中老年人身體功能有不同程度退化,但視力、聽力和行動能力尚可。留美的業主女兒未來定居尚不確定,加之該別墅并非該家庭的唯一住宅,因此可較少考慮業主女兒的需求。在設計風格上用戶偏愛現代歐式。男業主身高170cm、女業主身高159cm、男方母親身高152cm。筆者綜合用戶數據、使用需求和人體在衰老過程中身高會有不同程度降低等因素,再根據人體工程學中用具的尺寸推算方法,得出不同產品的尺寸限制(見表1)。
3.3場地現狀
恒大金碧天下小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太平鎮太平新區,規劃建筑面積近100萬m2,周邊依托湖山,建有購物中心、健康會所、海洋館、療養中心等配套設施。小區內部步道繞湖布設各種中小型活動場地,是預設性養老實踐的極佳地。該套住宅位于二期工程中心地帶,為聯排別墅邊套,坐北朝南。建筑共3層,室內總面積為261.99m2,1層使用面積116.50m2、2層使用面積為70.08m2、3層使用面積為75.41m2。
3.4問題及改造措施
1)門廊與玄關門廊長寬基本相等,其面積為6.2m2,有兩節臺階共10mm高差,未設置無障礙入口。玄關呈狹長狀,面積為5.9m2,大門距墻體僅1.4m,高度為3m,進深過窄,給人以壓迫感。改造措施:與物業溝通中得知,用戶可自行調整房子的內外部空間,因而將門廊空間一分為二,空間就可合理滿足門廊過渡和玄關置物的需求,并于入口處加設1.2m寬的坡道,方便殘障人士進出。2)餐廳和廚房餐廳與廚房相連,餐廳總面積為21.3m2,廚房總面積為6.2m2。餐廚面積過大,占1層總面積的23%,且餐廚位置長度達7m,操作動線過長不便使用。改造措施:適量減小、調整該區域面積。3)樓梯與老人房樓梯為長寬基本相當的回轉樓梯,中部有1m×1m的樓梯井,面積過大,占地有10.24m2。緊靠的老人房僅9.7m2,面積小無法預留介護區域,且距衛生間較遠。改造措施:重整樓梯、老人房空間,考慮其養老住房的特殊性需求,加設介護人員居住空間,該空間還可作為儲物間使用。4)衛浴空間衛浴區域外窗面向鄰屋墻體,面積僅3m2,無法滿足1樓公共使用需求,而且干濕未分離、通風采光不足。改造措施:改變衛浴空間位置,使面積擴大滿足需求的同時,距老人房直線距離更近。5)3層空間3層空間為套間,包含臥室、書房、衛浴、衣帽間以及大露臺。空間過大,易引起空曠孤寂之感,且無法滿足夫妻晚年分房而居的需求。改造措施:在保留空間原始功能的基礎上,增設房間和洄游路線,滿足用戶分房不分樓和便于活動的需求。
3.5辯證推導空間合理性
整合用戶需求和空間問題并提出設計方案后,以舒適養老和體面生活的設計成果為起點來審視設計的合理性。以1層空間為例,從空間平面、表現形式和用具多方面探討該空間的合理性。空間平面可從視線設計、通風采光設計、無障礙設計、儲物設計和前瞻性設計等方面探討。視線上的設計可使用戶從各角度觀察居室空間內部和他人的活動情況,及時避免危機狀況的發生,又可增加其心理上的安全感。無障礙設計的核心是保證室內行動的無障礙化。通風、采光的推導可提高空間使用的舒適感。對有念舊心理的中老年人而言,合理的儲物空間設計可保證家中不斷增長的置物需求。前瞻性設計作為預設性養老設計的核心特點之一,需劃分為中年隱形輔助和老年補充輔助2個階段,通過綜合空間尺度、材料壽命、隱形輔助產品的設置及輔助器械安裝位置的預留,共同打造出具有前瞻性的預設性養老空間(見圖3)。該套方案以圖形分析得出該空間具有視線無遮擋、空間無障礙、通風采光合理、儲物空間充足和全屋由隱形輔助設備、家具組成的輔助行走系統等功能。在形式上,預設性養老設計充分尊重用戶心理,選用其偏愛的簡歐風格。用具上以表1為衡量標準,外觀上以簡歐形制裝飾,完全消除適老產品的消極心理暗示。綜上所述,該空間滿足預設性養老設計要求。
3.6內部空間改造設計要點
預設性養老設計的根本目的是延長中年人在自宅的養老時間。大至居住空間的外部環境,小至居室內部環境以及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產品,都以人為衡量尺度,從各方面對預設性養老設計要點進行整理。1)以中年人為本原則設計作為手段,其目的是為滿足人的不同需求。從預設性養老角度,即以中年人為核心,探討其特有的生理、心理、生活和行為習慣,提出預設性養老設計方法。中年人在老齡化過程中,生理上的五感、運動系統和神經系統的退化直接影響中年人對周圍環境和內部產品的認知和使用。同時,中年人心理上逐步出現念舊情緒,社會角色(退休)的轉變和自身認知能力的衰弱會引發中年人的孤獨、過度依賴他人和不穩定的情緒,嚴重者易怒乃至出現抑郁和焦慮現象。受教育背景、成長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中年人群體間也存在著個體差異,會形成特有的生活和行為習慣。因而在設計伊始,設計人員需充分調查用戶特有的生理、心理、生活和行為習慣,掌握相關數據,力求為用戶打造中年使用舒心、晚年生活安心的養老空間。2)環境的前瞻性設計原則設計者需“往遠看,往前看,有長遠的眼光,能夠想到還未發生的而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摔倒是居家養老生活中老人致傷、致殘乃至死亡的第一“殺手”,對于預設性養老住宅而言,空間內外環境的無障礙化可直接保障中年人的養老生活品質。設計者可從地面抹平、“軟”標識預警、設定洄游路線減少不必要活動和助老產品等多個方面進行處理。部分使用頻率較高的空間,除滿足用戶日常使用需求外,還應針對老年人機能衰退嚴重時的情況,在尺度上預留特殊介護器具的安裝、活動位置和介護人員操作區域。此外,此類空間的可被察覺性、應急報警系統的安裝和通暢的應急搬運通道也是保障用戶安全養老的要點。3)產品適用性原則室內產品在預設性養老住宅的指導下,外觀上滿足中年階段用戶的需求,具有常態化、生活化、多功能化的特點。使用上多考慮老年用戶的便捷性,以身體機能要求更低的拉或推替代擰和扭的方法,則更適于機能退化的老年人的使用。功能上應具備隱形的助老功能。因時間橫跨中年、老年階段,對產品從使用的多樣性、材料的持久性、易于維修和更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同時,因使用者的年齡較普通居老住宅使用者年輕化,認知能力尚可,可適當增設智慧養老產品。
4結語
從中年人角度出發,整合預設性養老理念和設計方法,在恒大金碧天下聯排別墅方案設計過程中,總結基于預設性養老理念的室內空間設計策略。分析研究看出,預設性養老需綜合環境前瞻性和產品適用性兩方面因素,為用戶打造橫跨中年到老年階段的養老空間。
參考文獻:
[1]王友廣.中國居家養老住宅適老化改造實操與案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
[2]徐恒醇.設計美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殷陳君.人體工程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
[4]周雨婷.預設性養老的住宅空間設計研究與實踐———以恒大金碧天下馮氏聯排別墅空間設計為例[D].昆明: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2019.
[5]毛斌,楊旸,李怡.基于預設性養老的適老化產品設計研究[J].設計,2020,33(15):18-20.
作者:周雨婷 馬琪 單位:北海藝術設計學院
- 上一篇:商業建筑內外環境設計意義及特點
- 下一篇:文化創意產業園建筑空間設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