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研究
時間:2022-07-23 11:56:06
導語:城市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研究背景及意義
五感是人們獲取外部信息,感受這個世界的渠道。在景觀環境中,五感可讓人們形成多元立體的感受,因此在景觀設計中,調動人們的五感來感受環境、欣賞景觀是一種大的趨勢。對于兒童,他們的認知來源于自身已有的知識,他們的行動取決于環境的影響,因此對于兒童來說,自己通過感受得到信息就是最直觀的學習。在現代社會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城市中兒童的生活環境充滿了各類現代化的建筑和道路交通,兒童們由于缺乏自然元素,他們中的一些個體已經患上了自然缺失癥。當兒童想進行戶外活動的時候,會有來自父母出于安全的顧慮以及當今社會中的學業壓力。因此,許多兒童大多接受了生活在虛擬世界的環境,所以在城市環境設計中要考慮多去設計體現自然的元素,讓兒童能在人造的自然中自由安全地活動。設計師在設計兒童活動區時應注重植物的搭配,富有生命力的植物不僅豐富了空間,美化了環境,還能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兒童活動場地的綠化面積應在65%以上,這樣環境的生態能力才會體現,也能合理地搭配出植物景觀。兒童教育學的研究表明,兒童在自然環境中學到的遠遠比在玩具等娛樂器材和設施上更多,這說明兒童活動環境中的自然景觀不容忽視。
2兒童成長發育與景觀的關系
兒童時期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學習思維和感官感知能力都十分敏捷,有些家長認為人的能力是由先天遺傳因素決定從而忽略了在兒童時期充分給予其合適的環境,這是錯誤的。據兒童教育學的研究表明,能力是由先天形成和后天發展共同決定的,而影響后天發展的重要方式就是兒童通過自己的感官把外界信息傳入人腦神經中樞,并在相關中樞區域產生活動,從而增長自身的各項能力。在能力不斷增長的同時,也會加大兒童對外界信息的學習需求,因此兒童的能力提升與獲取外界信息是一種相互促進的不可分割的邏輯關系。一個好的景觀環境能使兒童五感齊發并相互溝通,不僅在知識文化教育方面能給予兒童成長,也能提升他們身心健康的質量。在當今城市生活中,由于缺乏自然環境,許多兒童患上了自然缺失癥,導致兒童注意力、創新力、學習能力等行為能力下降。首要原因是兒童父母出于工作因素,沒時間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同時也不放心孩子獨自外出體驗自然。其次是城市中自然環境的缺失以及電子設備把兒童留在了虛擬世界中。
3兒童的五感特性分析
3.1視覺
在人的感知活動中,視覺感知約占80%。兒童的視覺感知敏感度很高,特別是對一些色彩豐富,造型優美,尺度感對比強的景觀元素比較敏感。在用視覺觀察事物時,兒童首先回去看事物的顏色,再去觀察它的形態,最后是尺寸和質感等。一開始兒童對顏色的注意力大約在90%,剩下的10%放在其他方面,這種情況大概會持續20秒左右,在這之后的時候會逐漸把注意力從顏色轉向其他方面。3.1.1顏色色彩是視覺感知里占比最大的因素(表1)。所處環境的顏色影響著幼兒的成長,生活在顏色豐富的環境中可以增加其智力發育,促進兒童神經中樞腦神經發育,使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性格。但是,如果年幼的孩子長時間待在色彩繁雜的環境中,會讓其視覺產生疲勞,開始產生負面情緒,對腦部的發育也會有影響。在設計時要注意不同年齡段兒童對顏色的感知能力和喜愛程度是不同的(表2),要考慮環境中的顏色給兒童帶來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注意顏色的合理搭配,這樣就能調動兒童活動的積極情緒,激活運動神經,和環境產生更多互動。但也要注意不要讓兒童在色彩豐富的環境中待太久,這會讓兒童視覺疲勞,衍生出暴躁等負面情緒。3.1.2空間尺度由于兒童與成人身高的差異,兒童對事物跟自己距離變化的感受也與成人有所不同(表3)。在平面上,兒童的視線范圍大概為水平60度和上下40度的空間。正常情況下,成人與兒童的視線范圍不同(表4)。在6m以內兒童和成人看到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感受,但在6m以外看到的事物感受基本一致。因此兒童會對小尺度的景觀感到親密,對大尺度的景觀表現出敬畏感。兒童活動空間應將兒童視為主要使用者,提供多種形式的空間,給孩子帶去不同的感受,開發其對環境的認知程度,豐富兒童的空間體驗。3.1.3圖案圖形通過教育學的理論表明,兒童喜歡由曲線組成,多種基本圖形組合,形態新穎奇異的圖案圖形(表5)。因此在兒童活動區最好采用造型夸張的做法,滿足兒童的好奇心。2~6歲兒童的活動區域最好以圓形為主進行設計,讓圓形進行重復,交錯地出現,因為這種形式能使這類兒童的圖形識別能力得到提升。7~14歲兒童活動區可使用各類藝術手法進行設計,這樣能提高兒童審美能力,豐富視覺體驗。3.1.4質感在活動區器材選用上盡量采用圓潤造型,避免尖銳邊角,這類造型更受兒童喜歡且能避免兒童受傷。兒童對植物質感的感覺主要來源于植物葉片的尺寸、手感、顏色等、密度等,因此要謹慎地選擇植物,不僅要考慮植物造型,也要考慮兒童會經常觸摸植物的行為。根據兒童對質感的感受(表6)進行設計,可以在質感硬的區域做精致的景觀,而在質感軟的空間就應該設計出活動空間供兒童玩耍。
3.2聽覺
聽覺是感知活動中占比僅次于視覺的感官,接收信息雖沒有視覺方便,但隨著人類的生活發展,如今的人類靠聽覺來感知外界環境的情況越來越多。一個好的聽覺設計會使兒童得到愉悅的感受,緩解兒童的緊張情緒,使他們得到放松。在兒童活動場地的設計中,理應考慮風聲、水聲、動物聲的輸出,這些聲音能模擬創造出大自然的環境,使兒童身臨其境,無論是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還是生理保健作用,以及景觀效果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風聲可以通過風摩擦葉片以及建筑間的穿堂風發出,如風經過小片的松柏就可以發出舒緩輕柔的聲音,經過大片的松柏林就會發出洶涌澎湃的聲音。竹類植物也可以適當運用,竹葉較小且密,風穿過時能發出瀟灑飄逸、蕭瑟優美的聲音。水聲可以通過噴泉、流動的水景發出,也可以是雨拍打在植物葉片上發出。雨水滴落在不同植物葉片上能發出不同的聲音,有的聲音蓬勃大氣,有的聲音小巧幽靜。設計上最好使用葉片大的植物為佳。兒童活動區的動物聲主要是蟲鳥的聲音,可以通過植物來吸引這些生物來,不僅能創造出聽覺景觀,還能提高環境的生物多樣性。以上的三種聲音也可以通過人為制造,如景觀音響等。好的聲音能通過兒童的聽覺器官和神經進入人體,在人體里與細胞產生共振反應,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分泌出有益身心健康的激素和酶,對身體的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有著好的調節效果,可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如果是不好的噪音,就會使兒童變得煩躁,因此減弱噪音也是聽覺景觀設計必須考慮的方面。總的來說一個好的聲音環境能使兒童身心愉悅,引發自身的審美情緒,增加兒童對自然對環境的好感。
3.3嗅覺
人類有較為敏銳的嗅覺,可以非常敏感地識別大多數味道。伴隨人的成長嗅覺的能力是逐漸變弱的,所以兒童比成人的嗅覺要更加敏銳,因此更應該注重兒童活動區嗅覺景觀的設計。各類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花期,散發的氣息也是不同的,如梔子花給人以舒爽的清新感、桂花給人以濃郁的芬芳感、薄荷味使人興奮、難聞的臭味使人沮喪。一個好的嗅覺景觀環境給兒童好心情的同時,對兒童提高記憶力以及身體的保健功能都有幫助。
3.4觸覺
觸覺一般是指皮膚受到刺激后產生的感覺。觸覺是認知事物時兒童最直觀的感受,可以直接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因此在兒童活動區可以多用不同的材料,如水、沙、石等,豐富兒童的觸感。觸感景觀一般分為主動體驗和被動體驗,主動的體驗的方式主要有通過腳的行走去感受,通過手去觸摸,通過身體部分去與景觀接觸。被動的體驗方式主要就是環境中的風、溫度、濕度、光照等帶給兒童感受。在道路上可以通過材料的不同表面帶給兒童不同的體驗。在景觀小品上使用圓滑或柔軟的材料可吸引兒童前來觸摸。在植物上,觸摸細膩光滑的葉子能給兒童帶來愉悅,觸摸枝條粗壯的植物給人以粗獷的感覺,而仙人掌之類的帶刺植物則會讓兒童產生恐懼。
3.5味覺
味覺是最難獲取的感知,需要食物進入口腔,再通過味覺器官化學感受后才能得到。在兒童活動場地的設計中,我們可以通過在特定區域對食用的果樹、瓜果等進行栽培,使兒童可以體驗到采摘的樂趣,享受新鮮的美食,給兒童帶來趣味活動的同時提升味覺敏感性。味覺景觀就是把實用性和觀賞性結合起來,不僅有豐富的景觀體驗,也能增長兒童的見聞,具有優質的教育意義。
4實地調研分析
為了驗證五感對兒童的影響,在重慶市九龍坡華宇名都小區和附近學校進行了實地調研。調查對象為2~14歲的兒童,并根據年齡段進行了分類,年齡段和參與人數分類為2~6歲(15人)、7~10歲(40人)、11~14歲(19人)。調研方式為問卷調查和詢問。通過分析結果(表7),發現兒童在五感上對活動場地元素的喜愛基本與教育學中兒童的行為理論一致,因此設計師應該把這類教育學的理論知識結合到景觀設計中,給兒童創造出更合理的活動場地。結語英國學者查爾斯蘭德說過,“城市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們的居住賦予它歷史。城市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帶給這里的居民關懷、寬容和美好。”現在兒童的教育及空間設計越來越受到重視,這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它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其中包含心理學、教育學、生態環境學等相關知識。希望文章能為城市中兒童空間設計提供幫助,從而建設出更多符合兒童心理,功能完善,促進兒童心理健康,自然生態豐富,具有文化價值的城市兒童空間。這些空間既能容納兒童們的歡聲笑語,也可讓成人放松休憩,同時為城市增添綠色和舒適,讓城市生活變得更美好。
參考文獻:
[1]奚露,邱爾發,張致義,等.國內外五感景觀研究現狀及趨勢分析[J].世界林業研究,2020,33(04):31-36.
[2]胡楊.五感景觀在兒童游憩空間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農業大學,2019.
[3]吳冬婷,劉興詔.國內五感式景觀設計研究進程與趨勢分析[J].福建建筑,2017(09):21-25.
[4]李蒙.五感體驗視角下百望山森林公園景觀優化研究[D].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7.
[5]王薦.基于五感的兒童公園植物景觀設計探討[D].西南大學,2017.
作者:董治國 張馨予
- 上一篇:擴大性自殺法醫學分析
- 下一篇:陰道B超診斷婦產科急腹癥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