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發展論文
時間:2022-07-13 05:59:00
導語:文化產業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16大明確提出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標志,它標志著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如果說1995-2001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的準備醞釀探索的階段的話,那么,隨著我國加入WTO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進入小康社會,當代中國文化產業已進入一個加速發展的新階段。1994-2001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的醞釀探索的起步階段,在這七、八年中,我國文化產業界逐步轉變了觀念,初步探索了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道路。從歷史看,我國文化產業的理論研討的起步與歐洲、日本、韓國相比并不晚,但在觀念上卻徘徊多年,造成實踐上長期猶豫不決的局面。歐洲、日本和韓國90年代中期先后致力于發展文化產業,1995年,日本文化政策推進會議在其重要報告《新文化立國:關于振興文化的幾個重要策略》中,確立了日本在未來21世紀的文化立國方略。其后,韓國也提出,知識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文化產業是最適合韓國的產業。政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政策,將文化產業培育成21世紀在韓國經濟中起先導作用的國家基干產業。方針政策確定之后,日韓兩國的文化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游戲軟件、動漫畫、日劇韓劇等文化產業迅速成長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振興本國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對文化產業的關注和討論是較早的,《中國文化報》早在1994年就率先舉辦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征文和討論,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做了理論上的探索。但總體發展階段的限制、計劃經濟框架下的文化體制和觀念的陳舊滯后,嚴重束縛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使我國文化產業在總體上呈現為徘徊不前的局面。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巨大的機遇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的機遇與挑戰,機不可失,時不我待。
從世界來看,近年西方文化產業正醞釀著更大的發展,當代信息產業正在向創意產業(創造性產業)快速邁進,在美國,新經濟中的文化要素構成了創造性經濟的重要戰略目標,歐洲、日本和韓國等國正在迅速崛起,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商機。
從我國來看,經濟全球化與加入WTO,為我們參與世界文化產業競爭創造了條件,也逼迫我國文化產業不得不進入國際大循環。從現實條件來看,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迅速進入小康社會的現實態勢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內在的需求;特別是高新技術如IT業的高速發展,奠定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科學基礎與技術保障。文化產業需要高新技術,高新技術也迫切需要文化產業(內容產業、創意產業)發展的支持。而文化創新則和技術創新一起,構成了我國未來社會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不竭動力。
同時,作為成長中的經濟大國,中國面對未來世界,需要也必須規劃和大力建設發展中的文化大國和文化產業大國,重建“中國形象”和中國產業形象。發展中的經濟大國必須輔之以新的文化形象與文化策略。中國需要全面重建文化。而在文化建設中,首先推進國內文化經濟與文化產業改革并準備外向的產業發展姿態。
那么,中國成長為未來世界文化產業大國是否具有可能呢?在當代世界文化產業發展中,美國實際上是一國獨大?,F在能夠與美國抗爭的只有歐洲法、德,未來可能在文化上具有發展潛力的是俄羅斯、中國和印度。在要素組合中目前中國處于相對有力的位置。這包括1.中國作為發展中經濟大國的綜合國力的提升;2.中國作為文化資源大國具有巨大潛力;3.中國在經濟領域改革的成功范例和經驗;4.中國近年網絡等高科技發展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5.中國文化產業具有巨大的待開發人力資源;6.中國自身具有的巨大文化市場,等等。
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首先是觀念上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文化無關國計民生的“形象”,全面調整對文化在社會轉型與總體結構中位置及意義的認識。文化作為發展的手段盡管很重要,但它最終不能降到只作為經濟發展的手段或促進者這樣一個次要的地位?!鞍l展可以最終以文化概念來定義,文化的繁榮是發展的最高目標。”“文化的創造性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對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文化政策是發展政策的基本組成部分”,“未來世紀的文化政策必須面向和更加適應新的飛速發展的需要”。未來世界的競爭,是文化和文化力的競爭。
其次,我們必須把文化作為生產力來重新認識,探索發展先進文化生產力的道路。文化生產力觀念表明,今天的文化作為一種大規模的社會生產,它就天然地具有社會生產的基本特征,具有流通、交換、消費等基本環節,具有市場條件下經濟運作的全部過程。而第三代生產力的重要特征便是“文化的經濟化、科技化”和“經濟、科技的文化化”,以及由之產生的當代文化經濟科技的一體化趨勢。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文化的經濟功能和經濟、科技的文化含量。同時,文化作為先進生產力,文化產業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當代世界興起的先進生產力是以高科技為基礎的文化生產力。先進的社會生產力總是在先進文化的開啟和引導下向前發展的。當代經濟、科技與文化的一體化包含的兩大趨勢——經濟的產業下游化與公民需求上游化、高級化,就是以人的不斷變化提升的需求為根本的。所以,當代以體驗經濟,心理產業,精神經濟、眼球經濟(注意力經濟)為趨勢的文化經濟或新經濟
但是,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仍面臨著嚴峻的問題與困境。這主要表現為我國現有的文化產業基礎十分薄弱,體制上延續計劃經濟的基本格局,仍然存在著的四大壁壘:所有制壁壘、部門壁壘、行業壁壘、地域壁壘;市場化程度很低;并且,毋庸諱言,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還存在著文化產業發展與主導意識形態的協調等眾多問題。
運用經濟改革的成功經驗,開展文化體制創新
面對挑戰和機遇,我們必須在三個代表的指引下,全面貫徹16大精神,落實16大提出的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決策。堅決沖破一切妨礙文化發展的思想觀念,堅決改變一切束縛文化發展的做法與規定,堅決革除一切影響文化發展的體制弊端。運用經濟改革的成功經驗,開展文化體制創新。
制度決定長期的社會經濟績效。目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與文化體制改革出現不對稱或不平衡,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文化體制改革滯后或嚴重滯后,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與文化產業之間不平衡,要求對文化產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而文化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必然要求文化體制改革。
文化體制的首要問題是計劃體制與市場方式的矛盾,文化的市場改革將成為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化體制改革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體系內思考和規劃。穩步有序地向國內外各種所有制的經濟實體放開文化市場準入限制;努力鍛造在內外兩個市場上具有強大核心競爭力的市場主體——文化企業。政企分開、管辦分開、現代企業制度等在經濟改革中行之有效的改革實踐應在文化領域積極推行和實踐,經濟、管理領域各個環節的成功經驗和大量人才應全方位進入文化創新領域。總之,應借鑒世界各國文化管理上的經驗,逐步消除壁壘,在市場經濟的主導框架內推動體制改革。
內容產業的歷史性登場
當代中國文化產業已進入一個加速發展的新階段。這一新階段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內容產業的歷史性登場。
近年來,現代傳播媒介的高速發展,寬帶技術、多媒體傳播、數字化與互聯網的興起,對傳統的經濟與文化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這種飛速發展的電子、數字通訊、信息技術給當代社會產業結構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文化市場發生了急劇變化。不僅文化藝術領域內部發生了行業內的大調整、大改組,新的藝術傳播媒介如電視、衛星電視及網絡文化的發展,使得像電影這樣一些昔日文化藝術界的“龍頭老大”風光不再,轉而成為電視業、音像業的補充,而且網絡文化從根本上為人類創造了新的數字化生存的新方式。法國學者阿曼德.麥特拉在其《國際圖象市場》一文中指出的:“文化部門的不斷的商品化以及相應的新傳播技術的發展,已將文化置于產業結構與政治結構的中心。對于歐洲大部分國家來說,這是一種十分新近的情形。文化與產業之間的關系已經逐漸進入原先只集中于文化與國家關系的論爭之中,并且已產生與現存文化定義的決裂。”這就是說,現代傳媒高新技術革命對人類當代文化的發展和藝術文化生態格局正在產生著以往所無可比擬的巨大影響:當代科技的發展引起當代社會主導傳媒形式的變化,而主導傳媒形式的變化則引起了原有文化生態格局的全面變化。高新技術的產生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不僅導致所有傳統文化形態的“升級換代”和現代更新,而且創造了大量嶄新的文化形式。
知識經濟與數字化曾使世界欣喜若狂,巨量的資金投入了網絡業,全世界各行各業都爭相到網絡業來“燒錢”。在知識經濟的泡沫吹破之后,人們痛定思痛,深刻地認識到,在新一輪新技術革命的經濟環境中,文化發展如果不與這種高新技術與經濟的革命性突破相結合,就會被飛速發展的現實世界淘汰出局。反之,在基礎設施和技術手段達成之后,在傳播或發送的方式解決之后,傳播或發送什么就顯得極為重要。作為“上帝”的消費者他們需要什么消費什么,成了發展的關鍵。沒有千百萬人需要或喜愛的文化的內容或節目,高新技術與新經濟就沒有了市場,沒有了市場也就失去了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事實證明,正是缺乏文化產業的有力支持,知識經濟才落入低谷,面臨著嚴重的危機。無疑,當代新一階段的技術革命迫切地需要文化產業的支持。因而,從一定意義上說,網絡等媒介產業的生存能力取決于“內容”的創造和消費。從發展的環節看,內容產業成了文化經濟傳播交流的“基礎的基礎”。
因此,建設與未來世界新的經濟形態和技術形態相協調的新的文化產業形態——內容產業與創意產業,就成了新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文化產業需要高新技術,高新技術也需要文化產業——內容產業。于是內容產業便歷史地、合乎邏輯地登場了。
什么叫內容產業(或譯節目產業)?簡言之,內容(content)即流過那條“粗管子”——光纖寬帶電纜的所有節目。歐盟“Info2000計劃”中把內容產業的主體定義為“那些制造、開發、包裝和銷售信息產品及其服務的產業?!眱热莓a業的范圍包括各種媒介上所傳播的印刷品內容(報紙、書籍、雜志等),音響電子出版物內容(聯機數據庫、音響制品服務、電子游戲等)、音像傳播內容(電視、錄象、廣播和影院)、用作消費的各種數字化軟件等。所以主導的內容產業就是視聽傳媒業。這些產業是經濟價值的生產者,不管是通過票房收入、轉播權等的產值的直接增長,還是以不同的方式出售媒體產品獲得收益。
積極高速發展內容產業,高端進入,實現數字融合。內容為王,創意為王。媒介革命、特別是高新技術如IT業的高速發展,奠定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科學基礎與技術保障;文化產業需要高新技術,高新技術也迫切需要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持;因此,新興高科技、新媒體信息類的文化產業率先產業化,從新興產業如游戲產業入手,實現高端產業優先高速發展,帶動其他文化產業全面改革;并以當代科技最先進的數字技術,全面融合文化產業各個門類,大大提高產業發展的知識、技術、管理平臺,高點起步,真正實現中國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黨的16大,開創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體制改革的新階段。我國內容產業的發展遇到了快速發展的上好時機。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我國文化產業必將迎來一個發展的新紀元,創造新的輝煌。
- 上一篇:經營城市文化博弈管理論文
- 下一篇:文化藝術中心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