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中心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3 06:00:00
導語:文化藝術中心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是每一國家民族的重要資源,當今世界各國對自身的文化資源也越來越重視。2001年美國“藝術、文化與國家對策”項目研究報告認為,“美國文化是美國智慧和創造精神積聚而成的一種資本。這種特殊的資本既是人類成就和歷史的寶藏,也是人類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的源泉。美國文化資本在當今全球知識性經濟社會中,作為一種關鍵性社會資源,對于美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在尋求保存各自的民族特性和達成相互了解的過程中,正日益顯現其重要性。”了解美國當前文化政策的變革,對于我國當前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當今世界,技術領域的變革和全球性經濟的發展,迫使我們重新認識創造精神和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全球不少國家,包括美國本土的許多州縣、市鎮都已經開始把“文化經濟”視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新的部類。一些地方已開始研究“創意群體(創造性群體)”“創造性社團”“創造性勞動人群”對國民經濟增長、帶動就業、增加出口做出的重大貢獻。
文化在經濟中的作用是實質性的。在美國,所謂的版權經濟,包括電影,錄像,音樂,出版,軟件諸行業一年就創造4500億財政收入,幾近全部GDP的百分之五,為上述行業貢獻了790億的銷售額。據估計,上述行業吸納760萬人就業,這個數字每年還在以遠遠超過其他行業的速度在增長。從屬版權經濟的文化部門,就占到了美國GDP的2.5%。
人們對創造性的日益關注,是對在信息經濟時代創新步伐日益加快的回應。文化作為一種資本已經在新經濟中創造財富并在急劇變化的時期滿足著人們的各種需要。美國聯邦儲蓄主席格林斯潘提醒說:近幾十年是思想激發了國際貿易增長的浪潮,同樣還是思想促進了生產力和國民財富的躍升。他說,我們目睹了一場“思想——新的洞見——替代物質材料和純人力的投入”。美國的許多州及地方政府都體會到體現在藝術活力和文化遺產中的思想是如何變成明顯的經濟財富。人們注意到文化作為一種社會財富,具有改善個人生活質量,增進社會凝聚力的重要意義。
從經濟角度看文化,創造精神和文化遺產成了我們在新經濟活動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從社會角度看文化,文化就成了維系社會并幫助人們適應變化的資本。在兩種情形中,我們都有必要重新思考影響文化領域的公共決策。
從政策工具上看,美國聯邦中央政府在文化領域所使用的決策機制,多數情形下,間接鼓勵并保護了自由競爭市場,以及知識產權以及公眾對知識產權的興趣。在非營利領域,稅賦減免的相關辦法促進了民間的慈善傳統。根據最樂觀的估計,各種各樣的私人捐贈團體,基金會及公司1999年一年當中就為藝術,文化和人文學科慷慨解囊高達100億美元。近年來每年向聯邦文化機構--如史密斯學會,國會圖書館,公共廣播公司,國家藝術促進及人文學科基金會,等的直接撥款,總值近200億美元。
面對這種情況,近年美國重要的非營利研究機構“文化藝術中心”開展了“藝術、文化與國家對策”重大項目的研究。該項目著重研究美國在藝術及文化決策方面面臨的重大難題及其對策。《美國的文化資本》是該中心系列研究成果的第一篇,也是一封致美國總統的公開信。作為美國文化藝術中心的重要研究成果,報告認為迄今為止,美國政府有關部門對藝術、人文學科以及文化保護的決策是凌亂片斷,游移不定的。為改變這種狀況,報告向美國總統提出了四項重要建議,以期全面改善美國聯邦政府在文化領域的決策力度,使之更加符合全球化的知識型社會的需求。
1.報告建議美國總統設立一種機制,以便對總統行政辦公室就文化方面事宜決策提供咨詢和協調。
美國現有的幾個總統顧問辦公室,如經濟顧問辦公室,科技政策辦公室,環境質量咨詢中心,設立之初,就是因應一種需要:總統在涉及到具有重大影響決策必須加強協調。在涉及到全國文化事宜決策時同樣需要這樣高層的警覺和極度的重視。近年來,美國總統不時找到行政辦公室的一些個人臨時充任文化決策顧問,而在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正式任命高級文化事物官員主管涉及文化事宜決策原則問題。在美國設立一個文化部,就是一種可行的辦法。建議總統任命一位或數位行政班子成員負起咨義之職。文化事宜可以成為國內事務部門成員們的行政責任。總統還可以邁出實質性的步子,簽署一道法令,在總統行政班子(EOP)內部組建一個文化事務辦公室,預算和人員直接由EOP負責,人員組成既可以臨時任命也可以由EOP人員專事此職。由于文化事務辦公室本質上是做協調的,相關機構有義務提供必要的資料和協助。這樣,正常的協調就會從根本上獲得改善。
在美國,與文化發展有關的組織和機構有:國務院,商業部,內務部,教育部,房屋及城市開發署,農業部,健康及人壽服務署,勞工部,國防部,司法部,財政部,交通部,能源部,退伍軍人署,國家發展藝術基金會,國家促進人文學科基金會,博物館及圖書館服務學會,國家藝術畫廊,國會圖書館,國家檔案館辦公室,國家歷史文獻出版辦公室,古跡保存咨詢機構,公共廣播公司,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總統藝術及人文學科委員會,小企業辦公室,聯邦貿易委員會,美國專利及商標辦公室,管理及預算辦公室,環保署,國家科學基金,及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成立文化事務辦公室,就可有效地協調各方。這個行政班子將來可以永久性并入EOP。建議國會通過立法或把它的職能納入政府重組計劃的框架內。
2.報告建議美國國務院也設立一副國務卿專司文化(產業)事務。
當今世界,全球對美國文化和美國社會日益顯示濃厚興趣,美國的文化產品在世界市場日益走俏,全球范圍文化交往十分頻繁,牽涉文化外交的機會空前增多。由于信息技術和媒體革命性突破,美國文化已超越許多外國政府設置的諸多限制。在許多方面,文化已經變成了美國的可兌換貨幣。通過文化,美國已可跨越一些國家的官僚體制,直達教育素質高,政治意識強的公民群體,特別是在那些“已經崩潰或瀕臨崩潰的威權主義和極權主義政府”統治下的公民群體。報告認為,在美國的軍力被視為威脅的地方,在美國商業活動,投資和政治被人懷疑不安好心的地方,美國文化則可以打進去。
通過提高美國國際文化交往的水平,設立一專責文化事務的副國務卿有四大好處:
1)文化事務在討論外交政策時有了明確規定。
2)有了這樣的明確規定,就能把近30個政府部門協調起來,把它們的組織資源用于服務美國的外交目標。
3)文化副國務卿可以以對等身份和其他國家的文化部長開展工作。這個職務的設立,從此將結束在由現存近四十個國家組成的文化核心團體中美國的缺席。考慮到文化產品交易日趨活躍,許多國家的文化部長總在設法限制這一交易,美國人的出席與會就變得非常重要。
4)政府資源投入文化教育交流,也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調動私人企業資源的途徑之一。副國務卿也可以發動私人企業參與其事,增進國與國的相互了解。
為明示文化外交重要性,提升文化事務在國務院內的行政責任,報告建議上述副國務卿官員的責任范圍為主管公共外交和公共文化關系的副國務卿,并建議主管教育和文化事務辦公室的副秘書長改任文化事務無任所大使。把目前文化事務附屬在公共事務和公共外交處這一機構內解脫出來,加以提升。有了這個職位,有助于美國提升在國際文化領域的代表性,并促進美國在國內和國外的文化利益。
3.報告建議美國國會涉及到文化事務立法之前應更廣泛協調有關各方。
國會目前欠缺必要的機制和組織結構,有效地,在廣泛咨詢的基礎上,就影響美國人創造精神和保存我們的文化遺產的諸多項目,事宜——間接或非間接——開展立法活動。國會本身的性質和運作不大適合理解并利用美國的創造精神和文化遺產的資源在國內外推進國家的各種目標。
目前,在美國有29個經授權并有撥款權的委員會管理著國家的文化生活。參議院有十五個委員會有權監督聯邦政府的文化項目。健康,教育,勞工及養老金委員會直接管理有其他聯邦機構撥款贊助的項目,這些機構包括全國藝術基金會,全國促進人文學術基金會,博物館及圖書館服務學會。能源及自然資源委員會則監督國家公園署的歷史古籍的保存工作。外交關系委員會主要處理文化交流和國際貿易,財政委員會有權處理涉及非贏利文化組織和娛樂性行業的稅賦事宜。司法委員會要考慮娛樂行業和電訊行業的反壟斷以及有關第一修正案相關的事宜。眾議院里,除了監督委員會之外,許多撥款委員會的分支機構決定著行政部門許多于文化相關機構的撥款水平。形形色色的撥款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不時檢討幾十個聯邦機構的日產運作,規章制度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撥款促進美國人的創造精神以及如何更好地保存美國的文化遺產。多年來,國會藝術委員會或一個類似的工作小組一直關心國家藝術基金會的工作。這項工作也受到參眾兩院許多兩黨委員會的支持。然而,國會卻一直沒有一個機會從宏觀角度觀察以下如何把美國的文化資本更好地整合起來,而這種整和必將促進美國人民和社會的利益。
國會應找到解決目前文化事務決策過程中的過于分散不協調的弊端。國會領袖——包括兩黨領導人,各個委員會,分支委員會的主席,少數民族領導人——都應在為文化事宜決策時加強溝通協調。國會應該考慮建立某種機制如一個常設的多邊委員會專門研究涉及重大文化事宜決策的問題,一個特別研究小組,促進文化決策時牽涉多邊委員會時的統一協調審議,臨時指定人員組成的負責多邊審議文化事務的報告起草。有了這些機構,國會就能在諸如勞工、教育、經濟發展、版權、國際貿易和外交等方面進入立法辯論和決策程序,更好地起到協調作用。
4.報告建議國會和總統聯手設立一個國家創造力和文化產業(遺產)論壇。
美國107屆國會和第43屆總統面臨一個獨一無二的機會,他們應該認識到創造精神和文化產業(遺產)在美國社會起著何等重要的作用,文化在當今全球化知識經濟具有多么關鍵的地位。21世紀,文化領域應該在一套更有內在關聯性的規則、政策和項目條件下運作,那就需要更協調統一的注意力。改善文化領域的政策環境,其機會和收益將是巨大的。
最近幾年,盡管有某些特例,但美國還是沒有一個國家創造力和文化產業(遺產)的論壇。論壇應負責探明文化如何促進美國國家及國際公共利益的途徑。成員來自美國公共部門及私營部門,并吸收聯邦政府,立法當局,州及地方政府的人員參加,建立一個文化產業的國家專家庫(外腦庫)。私營部門的成員包括非贏利和贏利性的組織成員,如藝術家,學者,古跡保護專家,政策分析專家。這一全國論壇也將評估值得政府注意的各種條件,并就影響美國文化資本決策的公共政策的發展,執行情況及后果撰寫報告。(美國沒有文化部,建立這樣的機構將對政府決策起到研究與參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