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產業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3 06:41:00
導語:工業設計產業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都市經濟的發展,商務成本的提高,產業結構的調整,導致一些傳統工業的衰退和外移。而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生的產業力量正在全球范圍迅速崛起。創意產業已經成為世界很多大都市經濟增長的新亮點。近年來我國各大都市也都在結合各自的優勢創建不同模式、不同領域的創意產業。發展力度十分喜人。
一、中國工業設計行業現狀
㈠中國工業設計行業具有一定的規模
中國工業設計行業已具有一定規模。中國工業設計行業從業人員約30萬人,工業設計年產值約為300億人民幣,占2005年世界創意產業產值的1.27‰,相當于200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19‰。
㈡設計人員從業者年齡結構呈年輕化,從業人員集中分布在發達經濟地區
2005年中國創意設計人員年齡分布圖
根據調查顯示,中國創意設計行業的從業者主要屬于年齡段在20-30歲之間,所占比例達到93%。且創意設計人群集中分布在華北、華東、華南等較發達經濟區域,從業者比例分別是24%、22%和20%,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所占比例分別占總量的8%和8%,而西北地區的從業者最少,占總數的4%。這與我國人口分布與經濟發展水平區域差異相關。
2005年中國創意設計行業人員區域分布
㈢中國工業設計機構呈現多樣化的模式
隨著中國經濟和市場的發展,中國的工業設計機構呈現出多樣化的模式:
(1)自由職業設計顧問公司模式
20世紀80年代末期是中國工業設計的職業化發展的開始時期,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化工業設計公司于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在廣州和深圳。部分設計公司將工業設計與工程設計、模具制造等整個過程聯合起來,其人員規模超過150人。這些公司的特點是善于緊密的將設計與生產制造相結合,以設計的市場實現和銷售狀態為最主要的評價標準,在時間把握上具有優勢。他們所主要客戶對象涉及到家電、信息、通訊、醫療等產業領域。
(2)政府支持的設計機構模式
這類設計機構以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與北京經緯工業設計公司為代表。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是政府實施“工業設計科技促進”專項計劃、推進設計創意產業發展的促進機構,承擔設計產業政策規劃研究、提供企業設計咨詢指導、開展國際設計交流合作、承辦設計論壇展覽會議、舉辦設計技能專業培訓。同時,為企業進行設計實務示范。北京經緯工業設計公司是由政府投資股份方式建立的設計機構。這些機構的客戶對象包括政府機構、信息產業、家具制造業、家電業、醫療業等。
(3)院校工作室模式
在北京和廣州、上海等地,以院校為依托的工業設計工作室或公司在專業素質上具有較大的影響,其主要偏重于企業設計課題與設計教育實踐的結合,注重設計概念的創新。院校模式由于集中了教授、研究生和大學中的不同研究部門和人員,更注重設計的整體解決方案和企業的文化性。其涉及的企業范圍包括信息、家電、通訊、醫療、交通工具制造業等范圍。
(4)企業設計部門模式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摩托車、汽車等交通工具制造業領域,一些企業具有非常專業的工業設計中心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信息產業領域主導企業不僅成立了自己的設計機構,還委托國外的大型設計機構進行合作設計,迅速提升了設計的質量和層次。
二、中國工業設計存在問題
我國的工業設計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其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大量的OEM(代工生產)使企業不斷喪失設計能力。在引進外資中大量OEM生產雖然使我國產品出口總量大幅度上升,GDP迅速增長,但同時也使我國企業在產品設計中形成對國外的依賴。在一些產品中,即便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但核心設計仍然是從國外購買的,這在汽車、機械以及計算機等高新技術產業很普遍。許多大企業對設計缺乏專門的資金投入,更缺乏自己的設計師隊伍。這也是我國制造業一直沒有走出引進—模仿—生產—再引進—再模仿的怪圈的原因。
其次,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和產業扶持政策。長期以來,工業設計在我國一直沒有專門的政府管理部門,行業協會也基本處于松散狀態,且資金來源嚴重不足。政府缺乏對工業設計的資金投入,既沒有專項撥款,也沒有建立設計基金,在工業設計并沒有被引起廣泛重視,僅僅憑借個別企業的資金推動是不夠的。第一個國家級工業設計園區——2004年興建的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區,也是我國唯一一所國家工業設計園區,起步階段是民營資本。但設計園在二期工程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遇到了融資難的問題。國家沒有提供相應的培育政策,對設計公司、設計園區缺乏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
第三,工業設計產業化程度低,工業設計人才匱乏。一方面是整個設計市場人才匱乏,另一方面是設計專業學生分配難,許多人改行從事其他工作,這反映了人才供求之間的矛盾。從工業設計專業公司來看,我國目前設計公司有數百家,但普遍總體規模小,基本處于散亂經營狀態,且設計產品基本在低端,缺乏具有世界影響的設計公司和設計師。
四、中國工業設計產業的機遇
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發展迅速
高新技術產品凝聚著最大的生產率增長潛力,是中國未來人均收入可持續提高最有力的發動機。值得關注的是,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避免外商只把那些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中的低技術環節放在中國,從而導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含金量大大降低的問題,中國需要更多自主創新的產品來改善出口產品結構,形成更強大的國際競爭力。2004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首次實現貿易順差,由2003年的逆差90.7億美元轉變為去年實現順差41.1億美元。
㈡國家政策的支持
國家將努力培育國內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形成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同時利用產業扶持、優惠政策,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和資金密集型機電產業的發展,為出口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產品,以相對較少的出口量創造較多的外貿收益。
㈢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致需求增加
在國內市場上,根據調查,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為主的20個城市2000年的家庭平均月收入為2048元,年均收入大約達到3000美元。同時,收入的增加和物價回落使他們的生活觀念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追求品牌效應的人比去年增加了近6個百分點,中國城市耐用消費品正整體進入更新換代的階段,傳統家電產品和新興電子通訊類產品各有市場,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國因特網網民總人數達1.03億,擁有手機的用戶達到3.49億,汽車擁有量達3220萬輛,交通工具,電子商務和網絡技術產品將擁有巨大的市場。
所有這一切都表明,在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和出口貿易的不斷擴大中,工業設計將面臨巨大的發展機會。工業設計是制造業發展的先導行業,是企業品牌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注重提升工業設計能力,將難以成就一流企業。于工業設計在制造業中的核心地位和關鍵性作用,世界各國在發展制造業的過程中往往把它作為龍頭,通過加速工業設計的發展帶動整個制造業的發展。
- 上一篇:建筑結構設計安全論文
- 下一篇:工業設計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