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區的設計概念思考

時間:2022-03-19 10:55:00

導語:住宅小區的設計概念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住宅小區的設計概念思考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住宅的需求已經不滿足于簡單的居住要求,間隔多樣化、戶型多樣化、良好的綠化環境、和諧的社區氛圍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追求。因此,在住宅小區設計中,應把人放在中心地位,以人為本,充分滿足人的需要,給居民創造寧靜、優美、宜人的休息和交往空間。如何創造符合時代要求的居住環境,如何為消費者提供布局合理、間隔優良、衛生環境好、即有舒適戶內空間、又有雅致的室外園林綠化、交往空間,這是擺在設計人員面前一個嶄新的話題。下面就某小區建筑設計進行分析,可供同行建筑設計人員。參考1

1工程概況

某小區總建筑面積為10.3萬m2,總規劃建筑面積為140.6m2.向東設7m小區路臨近小區公共汽車總站。向南近30m臨近六期一區,該工程己建成多年。向西設10m小區路近六期五區,該工程正在建設中。向北區設7m小區近小區小學。六期四區高層住宅地段平整,用地形象為長條形建筑物,地上5棟16層商住樓,地下二層停車場及設備用房,戰時人防使用。首層部分為住宅大堂入口,其余部分均為公共配套設備用房及商鋪,二層以上為A、B棟C、D、E棟二組連體商住樓組成。

2設計理念

在進行設計過程中,考慮到近幾年城市發展和住宅理念的變化,在自身的資源,經濟,政策的有利情況下經反復地研究與比較,對新的用地規劃進行了環境、空間、文化、效益四項原則進行設計。①環境設計要有創新,尋求人與自然共生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并與社會資源有效地共享。環境因新的建筑出現而得到改善與創新。②空間設計是構成建筑的核心,建筑布局也就是空間布局。建筑形體乃是建筑空間組合的結果,要把單純的平面設計轉化為空間的序列組合,空間組合才能有效。③文化設計在建筑中體現的是工程科技與造型藝術的結合,單純講建筑“美觀”“風格”尚概括不了建筑應有的文化特質,要與時代性、民族性及地區歷史文化技術傳統相連。④效益設計是建筑創新的結果,好的效率與效益往往需要建筑師在消費者中注重使用效益,在管理部門中注重社會效益,在投資者中注重經濟效益?;仡櫫谒膮^高層住宅樓整項設計及施工,正因為有了以上4要素的發揮,整個工程項目尚未完成,就受到廣大投資者的青睞,大部分單元都已認購,為開發商創造了很大的經濟效益。

3住宅建筑類型的選擇

住宅建筑造型是居住區規劃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合理的住宅建筑造型可以滿足居民的多種需求,方便生活,美化城市景觀,節省建設投資,節約城市用地,因而必須予以重視。合理地選擇住宅的類型一般應考慮:

(1)滿足戶室比的要求。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應滿足不同人口組成的家庭對住宅的需要,也就是要滿足戶室比的要求。戶室比的確定,在新建住宅小區主要應參照當地的人口結構,在改建區要考慮改建區拆遷戶人口的組成。總之,確定戶室比前要做好市場需求方面的調查研究,以使小區住宅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滿足不同人口組成的家庭的需要。

(2)住宅層數。住宅建筑層數的確定,要綜合考慮用地的經濟、建筑造價、施工條件、建筑材料的供應、市政工程設施、居民生活水平、居住方便的程度等因素。就住宅建筑本身而言,低層住宅一般比多層住宅造價經濟,而多層住宅又比高層住宅經濟,但低層住宅占地面積大,較適宜規模較小的城市或用于較高標準住宅小區建設。對于多層住宅,提高層數能降低住宅建筑的造價,但6層以上,這一效果將明顯下降從用地經濟的角度,提高層數能節約用地,從節約用地的觀點來看,高層住宅是解決城市用地緊張的途徑之一。

(3)住宅標準。住宅的面積指標和設計標準,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住宅建筑設計規范》的規定,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勢下百姓住宅建設的新需求,住宅建筑宜采用多種戶型和多種面積標準,以一般面積標準為主,并應利于住宅商品化。

(4)因地制宜的原則。我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自然氣候條件差異很大,居民生活習慣也大不相同,因而住宅的類型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在住宅小區規劃設計中住宅造型要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考慮住宅小區所在城市的特點及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以更好地滿足居民需求。

(5)結合地形利于節約用地。一般說來,住宅進深加大,外墻相應縮短,對于采暖地區外墻需要加厚的情況下經濟效果更好。住宅進深在1lm以下時,每增加lm,每公頃可增加建筑面積lO00m2左右,但在1lm以上時,效果相應減少。住宅長度在30—60m時,每增加lOm,每公頃可增加建筑面積700~lO00m2左右,在60m以上時效果不顯著。此外,住宅類型選擇要善于結合地形創造良好的城市景觀環境,比如對坡地的處理可以結合地形對建筑進行錯層、跌落、掉層、分層入口、錯造等局部處理。

4建筑平面設計

樹立以人為本的設計意識,將平面布置的藝術性和使用性功能合理性地完美結合,在考慮各空間的同時也考慮相互間的空間聯系,平面設計方正,盡量減少斜向,轉角空問,客廳、餐廳、臥室相互獨立,互不干擾。單元設計每棟設三房一廳、二房一廳、一房一廳等平面組合。戶型面積從40~120m2左右,符合社會不同層次的消費者需求。空間分布合理,動靜空間即分開又能有機融合,每個房間都能做到自然通風采光,采用節能燈具,利用人體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益。戶內交通面積小,每戶客廳均帶有一個觀景陽臺,客廳設有寬大的落地玻璃窗,將戶外大自然盡收眼底,臥室采用飄窗臺部分采用轉角飄窗。大單元廚房部分附設服務陽臺,在陽臺中考慮洗衣機位置及晾衣設施,使居室環境更為潔凈和舒適。餐廳與客廳連接,在細部的設計中充分考慮各種電器如:空調、冰箱、微波爐、熱水器、電視機等位置。特別是空調位置,經精心布置即方便安裝又不影響建筑立面效果。(見圖1)

5交通組織設計

根據地塊地形特征,做到人車分流,朝南商鋪設計了寬敞舒適的臨街騎樓,將各種商業人流引入室內。北面為商住樓入口,地下停車場兩個出入口分別設于西北端及東北端。為符合消防要求在首層平面中,設置4.5m穿過高層建筑的消防車道,消防車道貫穿與規劃路連接,用地四周均為道路所圍合,自然地形成環形車道。水平交通,住宅每棟經大堂可進入各層,每棟住宅設3部電梯,其中一部兼消防電梯,另設一部剪刀式疏散樓梯。梯間能直接采光通風,每棟有兩個安全疏散口。

6立面造型設計

建筑造形的總體構思,力求外觀造型新穎線條簡潔大方。主體顏色主要以白色為主,靈活地加入橙色和黃色,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外墻顏色和諧。因主體建筑的體量比較大及比較零亂,為做到統一,利用陽臺、玻璃窗飾線條、空調位置等重復韻律,山墻細部處理,使整體尺度、比例、色彩協調統一,令建筑更有線條美及體態美。(見圖2、圖3)

7結束語

隨著社會發展,時代的變遷,建筑設計師的角色也由計劃經濟時期的被動參與變為市場經濟的主動競爭。人們對住宅的需求已經不滿足于簡單的居住要求,只有從業主的角度去創作設計,用心去體驗才能設計出業主滿意的住宅。本工程已完成投入使用,住戶反映非常滿意。回顧整幢建筑住宅小區的設計過程,對當代居住環境、空間、文化、效益四項原則設計是適合當代社會的需求。通過實踐與嘗試,能設計出稱心如意受大家認同的好住宅,心里感到欣慰,就如解決了一道難題。住宅建筑作為城市的主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上就是本人在實際住宅設計中的一些體會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