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木版年畫運用

時間:2022-05-09 05:11:00

導語:平面設計木版年畫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平面設計木版年畫運用

一、朱仙鎮木版年畫人物的造型藝術表現特色

朱仙鎮木版年畫是以刻版印刷工藝制作的,且一直以來都是師徒傳藝,作坊大批量生產,它的風格和造型與當地的習俗、人文、以及制作技術等緊密相連。縱觀朱仙鎮所有的木版年畫,我們從中還可以看出中國傳統的繪畫精神與其它門類藝術特色在其中的再現,從門神畫到各類題材內容的年畫中,在年畫人物整體造型上,往往可以發現人物一般都呈頭大身小的比例,且人物大多飽滿、壯實。雖然這些都是民間藝人根據自己的感受及大眾的審美趣味創作出來的,但是我們可以對人物造型用夸張、寫意、變形、抽象等藝術手段來評價。畫面上每個人物的面部大都飽滿,門神武將和英雄人物的臉部則借鑒了戲曲臉譜的表現形式,增加其強悍、威風感。人物面部通常極少著色,五官均由墨線勾勒,線條粗細有間,有聚有散,富有動感。人物的眼睛在面部所占的比例較大,同時也夸大了眼長和眉長,眼角通常上挑,雙眼皮往往著上紅色;眼神刻畫得極其生動,不同的人給人不同的感受。從人物造型上我們可以看出那些民間藝人們在創作過程中遵循了傳統的意象造型觀念:形不似而神似。只要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藝術風格有一定的了解,就不難從很多年畫類別中辨認出其作。年畫除了人物的造型特色外,色彩也是非常醒目的一個元素。我們可以說色彩的搭配和造型是完全相輔相成的,整幅畫面呈暖色調,鮮艷明朗,對比強烈,雖然用了我們所認為應該避免的黃紫、紅綠對比色,但是在年畫中卻應用的恰到好處,達到了雅俗共賞的程度,這點在國內年畫特征中別具一格,它同時也把畫面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現的很到位,也從側面體現了河南人民的樸實、大方、樂觀的生活態度。朱仙鎮木版年畫的人物造型特色,尤其是夸張、變形、寫意等藝術手段以及所遵循的傳統繪畫思想對于現代平面設計的圖形創造是很有啟發意義的。除此以外,作為一項民間非物質文化藝術,基于它的傳承和發展,我們可以在保持它原有藝術特征的原則下對其進行新的創造應用,使它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永葆其生命力,讓它一如既往的豐富著人民的生活,這是很值得大家共同探討的問題。對此本文將從年畫人物造型方面著手,粗淺的嘗試在當今平面設計中對其進行再創新應用。

二、朱仙鎮木版年畫人物造型再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朱仙鎮木版年畫人物的造型特征獨具一格,其人物的線條塑造、整體比例的定律、五官的刻畫特征以及創作所遵循的傳統繪畫觀念等,不但對現代設計創作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外,而且還可以對它們自身進行新的創造。筆者認為,如果一種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傳統藝術,當它形成了固定的形式后,且繼續保持它的原本特色單向發展下去,那么,久而久之,這種藝術只能成為眾人的藝術欣賞品,也許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從人們的生活中淡化。所以我們對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進行多方位的思考和分析,為它探索不同的發展道路,使它在保持著自身原有風格的同時去積極順應新時代的生活,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筆者欲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朱仙鎮年畫人物造型進行新的創造和應用的設想。

(一)地方性標志設計

單從朱仙鎮木版年畫的人物造型特色和色彩搭配來看,朱仙鎮木版年畫特色在所有的年畫門類中已具有自身的形象識別功能了,如人物的粗獷、敦厚且極富有幽默感的味道、還有對色彩大膽的對比應用等。由于朱仙鎮是古代四大名鎮之一,且又因出版年畫盛名,所以對于朱仙鎮地方性的一些特色產品或地方標志的創作中可以取其年畫人物的造型及色彩并根據標志設計的形式美法則進行設計創作,使它成為地方性標識。這樣不僅重新利用了年畫藝術,而且對于整個地域及藝術也是一種充滿自豪的宣揚。

(二)裝飾圖案設計

因為朱仙鎮木版年畫本身也富有一種平面裝飾性的美感,所以我們也可以在此基礎上用設計藝術手段對人物和背景加以變形與美化,隨后可以做成日歷掛歷或者用其他現代時尚的手法裝飾于居所內,讓它不但繼續為大眾豐富其生活氛圍而且也可以與當今的一些新潮視覺藝術媲美。

(三)動漫卡通人物造型與網絡游戲角色造型

在當今的新媒體娛樂藝術中,傳統文化因素也越來越瘦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在60—80年代的國產動畫片中,有許多人物的造型借鑒了年畫人物的造型,且表現的極為生動,如《大鬧天宮》中的玉皇大帝形象等。現今,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人物造型進行變形、夸張,同時融合一些其它藝術因素進行動漫卡通及游戲角色造型。把年畫人物的憨厚,可愛以及勇猛等特征應用到對應的角色造型中,這樣可以讓越來越多的人來接受它,了解它并讓它更好的以自身特色發展下去。

三、結語

總之,朱仙鎮木版年畫是我國年俗的重要標志和精神文化的載體,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作為文化者對于探索它的發展和創新則是一項刻不容緩、責無旁貸的任務。現代設計和年畫藝術可以相輔相成,現代設計不但可以從中吸取傳統文化營養,而且還可以以新的手段促進其發展,使它與當今國際藝術流行趨勢相結合,逐漸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來認識和了解這項前人留給我們的財富。希望這朵藝術奇葩越來越燦爛!